鍾氏焦嶺有文支線在全國各地的地方

2021-03-04 05:04:44 字數 5162 閱讀 2876

1樓:北路漲花

中國十大主要鐵路幹線

鐵路網是由相互聯結的鐵路幹線、支線、聯絡線和鐵路樞紐構成的鐵路網系統。目前我國已形成了全國以北京為中心,各省以省會為中心伸展線路的鐵路網骨架,連線著許多不同規模的鐵路樞紐,樞成我國鐵路網骨架的主要幹線:

1:南北交通的中樞:京廣線

從北京南下經石家莊、鄭州、武漢、長沙直達祖國南大門廣州。沿途縱貫六省市,跨越五大流域,途經華北平原、兩湖平原、江南丘陵,穿越南嶺山地,連線珠江三角洲,沿線人中稠密、物產富饒、經濟發達、城鎮密佈、運輸十分繁忙。南運貨物主要有煤炭、鋼鐵、木材及出口物資,北運貨物主要有稻米、有色金屬及進口物資。

2:東西沿海地區交通大動脈:京滬線

京滬線始於北京,經天津、濟南、徐州、南京直抵我國最大城市上海。貫穿京、津、滬三個直轄市和冀、魯、蘇、皖四省,跨越四大水系,連線華北平原、江淮平原和長江三角洲。京滬線北接京沈線,南接滬杭。

京滬線沿線地勢低平、人口稠密、城鎮眾多、煤炭資源豐富、經濟發達,是我國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南運的貨物主要是煤炭、鋼鐵、木材、棉花等;北運貨物主要有機械、儀表、百貨等。

3:縱貫南北的第二大交通中樞:北同蒲——太焦——焦柳

全線北起山西大同、經太原、焦作、枝城達柳州。基本上與京廣線平行。沿線經過五省(區),跨越三大流域,縱貫黃土高原、豫西山地、江漢平原、湘西山地和兩廣丘陵。

全長2395km,沿線盛產糧、棉、油、菸葉等農副產品及煤、有色金屬等礦產,該線對改善我國鐵路佈局,提高晉煤外運能力,分流京廣運量,都具有重要作用。

4:縱貫南北的第三大交通中樞:京九線

京九線始於北京,以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湖北、江西、廣東直抵香港九龍。全長2538km,沿線跨越海河、黃河、淮河、長江、珠江五大水系,縱貫華北平原、鄱陽湖平原、大別山、井岡山、兩廣丘陵。沿線地區不僅是我國糧棉油等農副產品的重要產區,也是礦產資源、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

該線對促進沿線經濟的發展,維持香港的長期穩定的繁榮,都是有重要作用。

5:縱貫西南地區的南北幹線:寶成——成昆線

北起寶雞,翻越秦嶺、大巴山,穿越川西平原、飛越岷江,橫跨金沙江,到達昆明,全長1754km,沿途多崇山峻嶺、急流險灘,有許多「地下鐵路、空中車站」。成昆鐵路橋、隧道總長度佔線路總長度的40%,工程之艱鉅為世界鐵路建築史上所罕見。該線在寶雞與隴海線銜接,在成都與成渝線相接。

沿線是我國特產豐富的多民族聚居地區,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森林資源,鐵路的建成促進了西南地區經濟建設,加強了民族團結,也是連線西北地區的重要通道。

6:橫貫中原和西北的大動脈:隴海——蘭新線

東起黃海之濱的連雲港,經鄭州、西安、蘭州進抵烏魯木齊,途徑六省區,橫貫黃淮平原、豫中平原、關中平原、黃土高原、穿過河西走廊、吐魯番盆地,翻越天山山脈到達北疆,全長3652km,是我國最長的一條鐵路幹線,沿途經過我國許多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沿線有豐富的煤炭、石油等礦產和棉花、蓄產品等。這條鐵路的修建,對於溝通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和正在發展的西北地區的經濟聯絡,促進西部地區經濟和旅遊事業發展,鞏固邊防有重大意義。另外由此鐵路西行經中亞地區可直抵波羅的海沿岸及大西洋沿岸,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條「亞歐大陸橋」,是我國通往中亞、中東、歐洲的捷徑。

這條陸橋的溝通,對發展我國外貿事業,加速沿邊開放將起重要作用。

7:京包——包蘭線

京包線自北京西行經呼和浩特至包頭,全長833km,包蘭線自包頭西行南下經銀川至蘭州,全長980km。該線東起北京,越冀北山地、跨張北高原、內蒙古高原、過河套平原、寧夏平原至蘭州,連線六省(市、區),溝通華北和西北。沿線煤、鐵、池鹽、磷礦等資源豐富,又分佈著我國重要的畜牧業基地和商品糧基地。

西運貨物主要有鋼鐵、機械、木材等;東運貨物以煤炭、礦石、畜產品為主。該線對促進華北和西北經濟聯絡,分擔隴海線運輸壓力,建設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鞏固邊防都有著重要意義。

8:橫貫江南的東西幹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

全線東起上海,經浙江、江西、湘、黔、滇等六省市,連線長江三角洲,江南丘陵和雲貴高原,全長2677km。是橫貫江南的東西大動脈。該線東段人口密集、工農業發達,西段煤、鐵等資源豐富。

東運的貨物主要有糧食、木材、有色金屬等,西運的貨物主要有鋼鐵、機械、水泥、日用百貨等。

這是一條與隴海經和長江航線平行的密切聯絡東西部的鐵路主幹線,對加快贛、湘、貴、滇的經濟建設有重要意義。

9:自成體系的東北鐵路網主幹線:哈大、濱洲——濱綏線

東北鐵路網以哈爾濱、瀋陽為中心,由哈大、濱洲——濱綏線相接構成「丁」字型骨架,聯接全區70多條幹支線,獨具一格,自成體系。哈大線北起哈爾濱,經長春、瀋陽、鞍山到大連,全長944km。哈大線聯結東北三省主要的工業中心、政治中心和最大海港,通過重要的農業區和人口密集地帶,是我國通運能力最強、客貨量最大的主幹線之一,成為東北地區經濟發展的支柱。

濱洲——濱綏線,西起滿洲里,經哈爾濱至綏芬河,全長1483km。兩端都與俄羅斯的鐵路接軌,是一條重要的國際鐵路線,沿途特產極為豐富,是我國木材、糧食、畜產品**基地,也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產地。

10:溝通關內外的幹線:京沈線、京通線

京沈線南起北京,經天津、秦皇島出山海關,沿遼西走廊到瀋陽,全長850km,沿途是我國重要城市以及煤炭、鋼鐵、機械、石油等生產基地集中的地區,是我國客貨運密度最大的鐵路幹線之一。也是聯絡關內外的最主要通道。

京通線自北京郊區昌平,經內蒙古赤峰至通遼,全長870km,是晉煤出關和東北木材外運的重要鐵路,也是溝通華北和東北的第二條鐵路幹線,對減輕京沈線的運輸壓力和內蒙古東部的經濟開發有很大意義。

香港歷史

2樓:熱心網友

1、明清

2023年1月26日,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事後清**曾試圖用武力予以收復,道光皇帝為此發下多道諭旨,但清朝始終不能捍衛領土完整。

2023年8月29日,清**與英國簽訂不平等的《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割讓香港島給英國。

2023年10月24日,中英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區給英國 。

2023年6月9日,英國強迫清**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行租借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區,以及200多個大小島嶼,租期99年(至2023年6月30日結束 )。

2、**

2023年12月25日(香港人稱為「黑色聖誕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進犯香港,駐港英軍無力抵抗,當時的香港總督楊慕琦無奈宣佈投降。香港被日本佔領,開始了三年零八個月的「日治時期」。

2023年9月15日,日本戰敗後在香港簽署降書,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國重新管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成為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亞洲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

3、中華人民共和國

2023年至2023年,中英兩國就落實香港前途問題進行談判,2023年12月19日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宣告》,決定2023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

2023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基本法開始實施。香港進入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歷史新紀元 。

3樓:金果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先後在南方建立了南海、桂林、象郡三個郡,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

由此開始,香港便置於**政權的管轄之下。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

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

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曆元年(202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

香港是一個優良的深水港,曾被譽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國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維多利亞港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

不惜以鴉片戰爭來從滿清**手上奪得此地以便發展其遠東的海上**事業,從而了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的歷史。

2023年至2023年6月30日,香港是英國的殖民地。2023年7月1日,香港迴歸中國。 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於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

2023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迫清**於2023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2023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於2023年簽訂《北京條約》。

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2023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於2023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2023年6月30日結束。

新界的租借,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 2023年7月1日: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

根據《基本法》, 香港保留原有的經濟、法律和社會制度,50年不變,實行「一國兩制」,除防務和外交事務歸****管制外,香港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

擴充套件資料:

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中原指以陝西中部、河南西部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展。

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之一。

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人口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關於香港的地名由來,有這樣幾種說法:

1、香港的得名與香料有關。宋元時期,香港在行政上隸屬廣東東莞。從明朝開始,香港島南部的一個小港灣,為轉運南粵香料的集散港,因轉運產在廣東東莞的香料而出名。

被人們稱為「香港」。據說那時香港轉運的香料,質量上乘,被稱為「海南珍奇」,香港當地許多人 也以種香料為業,香港與其種植 的香料一起,名聲大噪。

不久這種香料被列為進貢皇帝的貢品,並造就了當時鼎盛的制香、運香業。後來香料的種植和轉運逐漸式微,但香港這個名稱卻保留了下來。

2、香港是一個天然的港灣,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來的水手,經常到這裡來取水飲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這條小溪也就被稱為「香江」。

而香江入海沖積成的小港灣,也就開始被稱為「香港」。有一批英國人登上香港島時就是從這個港灣上岸的,所以他們也就用「香港」命名整個島嶼。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別稱。

3、因「香姑」而得名。據說,香姑是一位海盜的妻子,海盜死後,她就佔據了這個小島。久而久之,人們就把小島以她的名字為名,稱之為「香港」了。

儘管有不同的說法,但可以大致肯定的是香港這個地名最早出現在明朝。它最初是指當時香港島上的一個小港灣、小村落。

後來才擴大為對整個島嶼(香港島)的稱呼,最後到了19世紀初,才成了當時被英國殖民者佔領的整個地區的統稱。

鍾氏家族的來鍾姓的淵源?歷史有哪些有名人物姓鍾

中華姓氏之一。有三,始祖簡狄。發祥於今安徽省境內,而後則以河南為其繁衍中心,其中以遷入潁川的鐘氏從一開始就著稱於世,後來成為全國各地鍾氏的主要 鍾姓誕生了鍾繇,鍾子期等一批歷史名人。鍾姓綜述 鍾姓是個擁有人口較多的姓氏,在當今中國姓氏中居於第56位。鍾姓最早的一支系以官為氏,是周朝樂官鍾師的後代。先...

丁氏穿井的文言文翻譯和道理,有什麼文言文

原文 宋之丁氏,家無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第 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聞而傳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國人道之 聞之於宋君 宋君令人問之於丁氏 丁氏對曰 得一人之使 非得一人於井中也。呂氏春和 慎行覽 察傳 譯文宋國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沒有井,須到外面打水澆地,因此經常有一個人住在外面。等到...

瘋狂玩命猜鐘有四支眼睛和一朵花成語是什麼

有目共賞 誰看見了都稱讚。形容非常精彩。成語出處 清 劉鶚 老殘遊記 第十二回 這人負一時盛名,而 湘軍志 一書做的委實是好,有目共賞。清 陳裴之 湘煙小錄 瑞蘭雪涕拜題 雲公子 人品學問,有目共賞。老殘遊記 第十二回 這人負一時盛名,而 湘軍志 一書做的委實是好,有目共賞,何以這詩選的未愜人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