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摩的含義是什麼達摩是什麼意思

2021-03-04 06:33:27 字數 5179 閱讀 8933

1樓:瓜皮**

達摩:一切的現象、法則或佛陀的教法。

菩提達摩(梵文:बोधिधर्म、英文:bodhidharma、又稱:

菩提達磨),意譯為覺法。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達摩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樑代三大士。

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于慧可。

後出禹門遊化終身。

1、佛語「阿覓陀佛」是什麼意思?

阿彌陀佛的梵名 amitabha 便是「無限的光明」,它又是無量的生命(amitayus)。實際上僧人念阿彌陀佛和**教徒念"主"是一個意思.阿彌陀佛在僧人眼裡是一個精神力量,具有大智慧,他們把阿彌陀佛形象化為一個法力無邊的聖人,就是佛祖.。

2、「自性"在佛語裡面是什麼意思?

自性即人們心中本來就有、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體(法身)。

佛教裡的毗盧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稱為大日如來佛。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來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個心中的太陽。

2樓:開膛手

菩提達摩(梵文:、英文:bodhidharma、又稱:

菩提達磨),意譯為覺法。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達摩被尊稱為「東土第一代祖師」、「達摩祖師」。與寶誌禪師、傅大士合稱樑代三大士。

於中國南朝梁武帝時期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陽,後卓錫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傳衣缽于慧可。

後出禹門遊化終身。

達摩是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達摩這個概念,在佛教盛行之前就已經在印度人心中根深蒂固了。翻

譯為「法」實際上是求方便,也有人譯為正道,實際的意思應當接近「應該去做的事情」。想更深入地瞭解,可以去找本《薄伽梵歌》看看,那就是古印度人心中的達摩。

4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中的「法」字:梵語是「達摩」(dharma)。

佛教對這個字的解釋的是:「任持自性、軌生物解。」這就是說,每一事物必然保持它自己特有的性質和相狀,有它一定軌則,使人看到便可以瞭解是何物。

例如水,它保持著它的溼性,它有水的一定軌則,使人一見便生起水的瞭解;反過來說,如果一件東西沒有溼性,它的軌則不同於水的軌則,便不能生起水的瞭解。所以佛教把一切事物都叫做「法」。佛經中常見到的「一切法」、「諸法」字樣,就是「一切事物」或「宇宙萬有」的意思。

照佛教的解釋,佛根據自己對一切法如實的瞭解而宣示出來的言教,它本身也同樣具有「任持自性、軌生物解」的作用,所以也叫做法。

擴充套件資料

達摩祖師,原印度人,原名菩提多羅,後改名菩提達摩,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為中國禪宗的始祖,故中國的禪宗又稱達摩宗,主要宣揚二入四行禪法,達摩祖師的思想,對中華文化起了很大的影響。菩提達摩(英文:bodhidharma)通稱達摩,又稱初祖達摩或初祖菩提達摩,是大乘佛教中國禪宗的始祖。

他生於南天竺(印度),剎帝利種姓,傳說他是南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子,出家後傾心大乘佛法,出家後從般若多羅大師。

5樓:匿名使用者

達摩,又稱達磨,全稱為菩提達摩(bldhidharma,?--528)意為「道法」。他是南天竺人,屬婆羅門種姓,也有說他屬於剎帝利種姓的。

種姓是印度古代的一種社會階級制度。印度社會共有四大種姓,即婆羅門(僧侶)、剎帝利(武士)、吠舍(商人和農民)、首陀羅(無技藝的勞動者和奴僕,或稱不可接觸者),可見達摩的

社會地位是高貴的,傳說他是香至王的第三子。他自稱是釋迦牟尼的第28代徒孫,即是印度禪宗的第28代祖。南朝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或大通元年(公元527年)他航海到廣州。

梁武帝信佛,把他接到南京傳法。但是當時南朝的佛教重視講義理,與達摩的禪宗重坐禪,提倡「見性成佛,不立文字」的理論不合。於是他便於同年到北魏,開始在洛陽一帶遊歷,傳習禪宗。

後來入嵩山少林寺。他在少林寺坐禪時,面壁九年,一天到晚默然而坐。他的這種修行方法,又被稱作「壁觀」。

後來傳法於僧慧可,死後葬熊耳山。據說他到南京以後,梁武帝同他說佛理,問他:「我修建了這麼多佛寺,寫了這麼多經卷,度了這麼多僧人,有何功德」?

達摩回答說:「都無公德」。武帝問他「何以無公德」?

他說:「這都是有求而做的,雖有非實」。由於他同梁武帝話不投機,於是便離開南京北上。

達摩傳說渡過長江時,並不是坐船,而是在江岸折了一根蘆葦,立在葦上過江的。現在少林寺尚有達摩「一葦渡江」的石刻畫碑。關於「一葦渡江」的解釋,儒家有不同的說法。

他們認為「一葦」並不是一根蘆葦,而是一大束蘆葦。因為《詩經》裡面有一首《河廣》,詩中說:「誰謂河廣,一葦杭之。

」唐人孔穎達解釋說:一葦者,謂一束也,可以浮之水上面渡,若桴筏然,非一根也。

6樓:匿名使用者

菩提達摩(bodhidharma ?~536)

於般若多羅尊者學道得法,尊者謂曰:「汝於諸法,已得通量,達摩者,通大之義也。宜名達摩。」

南北朝禪僧,略稱達摩或達磨據《續高僧傳》記述,南天竺人,屬婆羅門種姓,通徹大乘佛法,為修習禪定者所推崇。北魏時,曾在洛陽、嵩山等地傳授禪教。當時對他所傳的禪法褒貶不一,約當魏末入寂於洛濱。

據《景德傳燈錄》載,其為南天竺香至王第三子,屬剎帝利種姓,通曉大小乘佛法,於樑普通八年(527)泛海達於南海(今廣東廣州),廣州刺史具禮迎接,梁武帝遣使請其至金陵(今江蘇南京),因晤談不契合,於同年潛行至北魏,寓於嵩山少林寺,九年「面壁而坐,終日默然」,世稱「壁觀婆羅門」,所傳安心禪法,深受魏孝明帝推崇,僧俗信曏者甚眾。

菩提達摩在北魏傳授的是以《楞伽經》為依據的獨特大乘禪法。他提出了「理入」和「行入」的「入道」途徑。「理入」即「壁觀」,其內容為「藉教悟宗,深信含生同一真性。

客塵障故。令舍偽歸真,凝住壁觀,無自無他,凡聖等一,堅住不移,不隨他教,與道冥符,寂然無為」。這種特重心性的大乘壁觀,主要是喻人心如牆壁,中直不移,從認識上舍偽(拋棄現實世界)、歸真(追求超現實的真如世界)、無自(否認個人存在的真實性)、無他(否認他人以致整個客觀世界存在的真實性),排除一切執見。

行入指萬行同攝的「四行」。即報怨行、隨緣行、無所求行、稱法行。四行著重在於勸人在日常生活中去掉一切愛憎情慾,嚴格按佛教教義苦下功夫。

理入屬於宗教理論,行入屬於宗教實踐,即禪法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義,也就是菩提達摩的簡易禪法。

他到中國開創的新禪法,經其**慧可等以下幾代禪師的闡發,到惠能時正式形成禪宗。惠能法嗣神會,堅持南宗為禪宗正宗正統,認定自菩提達摩至惠能六代系一脈相承,從此菩提達摩被尊為東土禪宗初祖。其後智炬作《寶林傳》,本北魏吉迦夜、曇曜譯《付法藏因緣傳》時敘述的西天(天竺)世系的廉潔以,以西天佛祖傳自迦葉至菩提達摩為二十八世,以後此說復為《景德傳燈錄》、《傳法正宗記》等所採用。

著作有《少室六門》上下卷,包括《心經頌》、《破相論》、《二種入》、《安心法門》、《悟性論》、《血脈論》6種。還有敦煌出土的《達摩和尚絕觀論》、《釋菩提達摩無心論》、《南天竺菩提達摩禪師觀門》等,大都系後人所假託。

**有慧可、道育、僧副和曇林等。

7樓:匿名使用者

【達磨】

《一》梵語 dharma,巴利語 dhamma 之音譯。又作達摩、馱摩、陀摩、曇摩、曇謨、曇無、曇。意譯法。

即保持自性而不改變之意。於佛典中,其語意有多種,或指佛陀所說之教示,或指彙集佛陀之教示而成的聖典,或指道德之法則,或為一切萬法之代稱,如俱舍宗將一切萬法分類為五位七十五法,唯識宗則分為五位百法。要之,其用法極多,不一而足。

惟漢文經典一般多用意譯之「法」字,而於人名之翻譯,則較常採用達磨、曇摩等音譯,如 bodhidharma,譯為菩提達磨(我國禪宗初祖);dharmatra^ta,譯為達磨多羅(為說一切有部四大論師之一);dharmagupta,譯為達摩笈多(為隋代時來華之中印度高僧)。((參見:法)3336)

《二》指禪宗初祖菩提達磨。((參見:菩提達磨)5207)《三》難陀之**。

此難陀與其弟跋難陀均為六群比丘之一,而非指佛陀之**孫陀羅難陀。據諸部律記載,難陀有一共住**,名達磨,常懷慚愧、追悔之心,於諸學處愛樂尊重。彼未知難陀之惡行,與之共住;既知其行跡,便棄之而與善比丘同住。

p5670

from:【佛光大辭典】

8樓:百度使用者

達摩本來的意思是「**」,特指佛法。由於在中國,菩提達摩老祖名聲響亮,因此達摩在中國也多作為人命專用詞。

9樓:銀建男

我們離舍偽求真越來越遠了.

達摩祖師象徵的意義誰知道達摩祖師象徵的是什麼意義

10樓:sky寥若晨星

達摩祖師

達摩祖師十月五日生,姓剎帝利,初名菩提多羅,後改為達摩多羅,達摩祖師為禪宗始祖,又稱初祖,菩提達摩大師,達摩,或僅稱菩提。

達摩祖師系天竺香至王之第三個兒子,於我國樑普通元年泛海至廣州,渡江北上,到了現今之嵩山少林寺,終日面壁而坐,後來遇到慧可法師,即付法傳衣,後來祖師被恭為佛教第二十八祖也。

佛教禪宗系在印度時代的祖系,少林寺都有存記,其中影響中國佛教最深者,達摩祖師要說是屬第一位。

師於後魏孝明帝太和十九年丙辰歲十月五日端坐而逝,即葬於今熊耳山,起塔於少林寺,又傳雲:於後魏孝明帝太和二十二年(即後三年)魏宋雲奉使西域,遇祖師於蔥嶺,見手攜只履,翩翩獨逝,宋雲問祖師欲往何處,祖師曰:往西天去。

根據傳法正宗記略謂祖師乃是南天竺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本名為菩提多羅,後遇到佛教第二十七祖師般若多羅而改名為菩提達摩,又傳聞於樑大通二年十月五日圓寂,葬於今熊耳山,於梁武帝時制碑贊澤,唐代太宗諡為圓覺大師。

達摩祖師對於佛學之造詣可說無人能比,更是影響中國佛教最深之一位佛教祖師。

據傳聞達摩祖師於嵩山少林寺傳授佛學,更可以把冥頑不靈之人點化,可說是惡人,頑劣之份子經祖師之點化都是一心向佛。

又云祖師於嵩山少林寺傳授武術,嵩山少林寺之武僧或俗家子弟於佛學及武學之造詣更是冠蓋群倫,然而佛學為修心之法寶,武術為強身自衛之一項非常好之運動,祖師之佛學及武學於現代更印證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一句格言。

臺灣地方上有處供奉一尊菩提祖師,實際上即是達摩祖師,因祖師之全名為菩提達摩,但國人一般對祖師之尊稱僅稱達摩,這便是我國人對祖師之恭敬,莊嚴之稱呼,而不敢稱呼全號。

由於以上之尊稱傳至現今才被訛傳「菩提」是另一祖師,這全是我國人對於祖師不敢稱呼全號(名)以致才會被訛傳為另一祖師,其實「菩提」,「菩提達摩」,或「達摩祖師」,或僅稱「達摩」。以上之稱呼即是稱呼祖師一人,而非訛傳中之另一祖師。

禪悟是什麼意思,達摩禪悟什麼意思?

禪悟釋義 佛教指領悟教義。禪悟,謂洞達禪理。語出清 袁枚 隨園詩話 卷十六 廬江 孫 嘯壑 夜吟 雲 有燈相對好吟詩,準擬今宵睡更遲 不道興長油已沒,從今打點未乾時。餘愛其末句,頗近禪悟,故錄之。清 鈕琇 觚賸續編 妙霓 迨乎塵勞欲息,禪悟已深,預示冥期,遂遊浄域。徐自華 巢南來書問何久不作詩口占答...

達摩祖師慧可在達摩祖師面前三叩拜是什麼意思

個人認為 簡單說,二祖慧可得達摩祖師指點而悟明自心,當示恭敬 二是既悟自心,即知 是心是佛 應皈依 自性三寶 三是悟無所得,本自具足,無法可說。南無阿彌陀佛!一 禮拜表因緣 二 禮拜表因果 三 禮拜表荷擔 覺性自明,禮拜殊特。勝俗二諦,皆融三拜。禪宗二祖向達摩祖師問如何安心,為什麼達摩祖師就說了 這...

達摩大師的真實死因是什麼

從佛光大辭典而言,並未詳列祖師死因為何 由呂良偉主演的電視劇 菩提達摩傳奇 中,說達磨祖師是被毒害至死,純屬藝術創造以迎合電視劇,劇情的需要。因此不可以此為實 達磨祖師為印度禪宗第28代祖,中國禪宗初祖,歷經萬難東來傳法,重點在於達磨祖師所傳之心印,至於祖師死因不是重點。亦不必耿耿於懷。關於師之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