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中秋節都怎麼過國外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2021-03-05 08:34:29 字數 6097 閱讀 3429

1樓:我是龍的傳人

美國沒有中秋節,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

一、中秋節簡介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自2023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23年5月20日,***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二、 中秋節十大主要習俗:

1、吃月餅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

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賞月

賞月**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

「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3、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4、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

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5、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代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峰。

6、玩兔兒爺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

現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只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裡**。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

7、走月

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而解放後建的莫愁湖公園之抱月樓,則成了市民賞月的新景點。

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遊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

8、偷蔥偷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臺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

9、吃鴨、螺和芋頭

我國西南的仫佬族講究在這一天買餅子,殺鴨子。南京的桂花鴨、鹹水鴨、樟茶鴨也往往在這個時候賣得很旺。如果你什麼都沒找到,拎一隻北京烤鴨回家吃,估計味道也不賴。

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後經查,螺肉所含的維生素a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可見此說法言之有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食之呢?

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10、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

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但到了現在,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起床,洗臉,吃飯,開車,上班/上學,吃飯,上班/上學,下班/放學,開車回家,吃飯,看電視/電玩,漱口刷牙,睡覺。

國外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3樓:天上飛

1、越南

越南人的中秋節稱為「望月節」,以孩子和鯉魚為貴。所以越南中秋節最高興的是小孩子,用他們自己的話說,中秋節是孩子們的節日。到了晚上,家長會給孩子送上最喜愛的玩具和各種零食。

有些地方的少年會提前幾個晚上一起去舞獅子。每家每戶都很歡迎少年們來舞獅子,主人認為獅子登門能驅邪。中秋夜,孩子們均要提鯉魚燈籠出遊玩耍,預示長大後「跳龍門」。

2、泰國

泰國人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每當泰國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戶,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人們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禱,互相祝福。

中秋桌上供奉著中國民間傳說的「八洞神仙」,個個栩栩如生。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美食。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菩薩神仙們就會「降福生靈」。

既然是過節,美食當然少不了月餅,當地還有榴蓮味的月餅。泰國人在中秋節必吃柚子,因為中秋節前後正好是柚子上市的季節,柚子又大又圓,也象徵「團圓」。

3、日本

日本的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也叫芋名月。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間糰子」。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會舉辦專門的賞月會,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裡去進香。

孩子們還到野外採集象徵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裡,擺上瓜果、米糰子等供奉月神,然後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於月亮的神話。

4、韓國

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節」,從農曆八月十四日開始全國上下就要接連放假3天,慶祝佳節。「秋夕節」全家人要團聚到爺爺奶奶家,首先是祭拜祖先,然後全家人一起跳舞、賞月。女孩子們會穿上豔麗的傳統服飾,玩起古老的跳板遊戲。

韓國也有獨特的中秋食物——鬆餅。鬆餅形如半月,用米粉製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時家家蒸食並互相饋送。

5、柬埔寨

柬埔寨人在佛曆十二月會舉行傳統的「拜月節」。這天清晨,人們開始準備供月禮品,有的採鮮花,有的挖木薯熬湯,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歡樂繁忙。

晚上,大家把供品放進托盤,將托盤放在房前一張大席子上,靜待明月東昇。當月上樹梢頭,人們虔心拜月,祈乞賜福。拜畢,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裡,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為止,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

6、尼泊爾

尼泊爾的中秋節稱為「德賽節」,每年9月~10月間的月圓之時在全國各地舉行,連續進行9天。「德賽節」則是尼泊爾全國性的節日,全國各地都會舉行祭祀,慶祝活動。

祭祀的方式各地不一。但不管何地,節日期間每天都有信徒來到黑色的杜爾加神像面前,供奉動物祭品。前8天在家庭或公共場合舉行一些簡單的儀式,選擇一個**作為崇拜的物件,或者在第五天選擇9個**集合一起崇拜。

第九天,百姓還會宰殺水牛,供奉杜爾加女神。

7、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國家,中秋佳節無疑是一個吸引遊客的絕好機會。

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場面十分壯觀。

8、緬甸

緬甸人在八月的「月圓日」要大張燈火,以慶祝「光明節」的光臨。節日之夜,萬家燈火,亮若白晝,到處是「不夜城鄉」。天上皓月,地上明燈,照耀緬甸一片光明。

全國各地通宵達旦放電影、演出話劇、木偶戲、跳舞唱歌,佛塔內還有大規模的佈施齋飯等活動,熱鬧非凡。

4樓:mr蕎

韓國稱中秋節為秋夕節,放三天假。

由於秋夕的習俗要回鄉祭祖掃墓,秋夕也就成了家族團聚最好的日子。韓國人極重孝道,秋夕那天子女能否回家拜見雙親長輩,是衡量子女孝順與否的重要標準。所以,臨近秋夕,韓國的高速公路就變成了汽車的海洋,那些故鄉在外地的人,很多都得半夜就出發,這一景觀被戲稱為民族大移動。

而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

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裡稱為月見。與中國人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

泰國人則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神仙們就會降福生靈。

月圓節這天,斯里蘭卡全國放假。善男信女們早早安排好美味佳餚後,都爭先恐後地到寺廟或神堂去聽講經,拜月亮。

5樓:匿名使用者

國外中秋

[編輯本段]

『遙望明月共此時——亞洲國家中秋習俗集錦』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

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裡稱為「月見」。日本的賞月習俗**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

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廢除了農曆,改用陽曆,但是現在日本各地仍保留著中秋賞月的習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節還要舉辦專門的賞月會。

越南中秋節兒童唱主角

隨著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的臨近,越南各地的節日氣氛尤顯濃烈。與中國的中秋節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節是兒童唱主角。市場上口味各異的各式月餅、千姿百態的花燈、五顏六色的兒童玩具等節日食品、玩具應有盡有,孩子們的臉上溢滿了對節日渴望。

中秋節,首都河內的大小街道沿街擺賣月餅的店鋪披紅掛綠,上書「月餅」字樣的大紅燈籠高懸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種品牌的月餅擺滿了貨架。

每年中秋節期間,越南各地都要舉行花燈節,並對花燈的設計進行評比,優勝者將獲得獎勵。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還在節日期間組織舞獅,常在農曆八月十

四、十五兩晚進行。當地人過節時或全家圍坐陽臺上、院子裡,或舉家外出到野外,擺上月餅、水果及其他各式點心,邊賞月、邊品嚐美味的月餅。孩子們則提著各種燈籠,成群結隊地盡情嘻鬧。

隨著近年來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習俗也悄然發生了變化。許多年輕人在節日裡或在家聚會、唱歌跳舞,或結伴外出遊玩賞月,增進同伴之間的瞭解與情誼。因此,越南的中秋節除了傳統的閤家團圓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內涵,逐漸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新加坡:中秋也打「旅遊牌」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城市,中秋佳節無疑是一個吸引遊客的絕好機會。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入夜時分,華燈初上,整個大街小巷一片紅彤彤的景象,令人心動。

今年中秋節,在新加坡河畔矗立著一盞長300米、高4.5米,耗資7萬美元製作的祥雲巨型龍燈。每當夜幕降臨,噴著水的巨型龍燈通身發光,將新加坡河面映照得一片火紅,場面十分壯觀。在華人的傳統聚居地牛車水,除了從尼泊爾、越南等國進口的巨型燈籠熠熠生輝之外,由1364盞小紅燈籠組成的44條小龍更是令牛車水增色不少。

在新加坡頗具中華古老園林風韻的御花園,目前正在舉辦規模巨集大的夢幻彩燈會。這裡既有令人們喜愛的迪斯尼系列燈飾,也有巨大的北京天壇和巨龍造型的燈飾,分外引人注目。

中秋節你們過的怎麼樣?中秋節你們怎麼過的?

大部分人都是在工作中啊。為什麼大家喜歡過中秋節?因為在這一天,團圓 是千千萬萬個家庭翹首以盼的歡喜。其實對於過節這件事兒,現在的年輕人已經越來越麻木了。印象裡,小時候過節就是能吃到很多好吃的。可是現在,什麼好吃的東西都換不回童年的快樂時光了。但中秋節對於中國人的意義,是歷經多少歲月都無法消減的。中秋...

過中秋節的作文怎麼寫,過中秋節的作文怎麼寫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暗,但到處都有人 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中秋節是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 團圓節 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 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 七 ...

中秋節的歷史,中秋節的由來

過了這麼多年的中秋節,你知道中秋節的由來嗎?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 八月節 八月半 月夕 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中秋 一詞,最早見於 周禮 根據我國古代曆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