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的主要表現手段是什麼

2021-03-05 20:52:19 字數 5210 閱讀 3817

1樓:o太初小道

表現手法目錄[隱藏]

【簡介】

【不同文體的表現手法】

【具體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

[編輯本段]【簡介】

表現手法從廣義上來講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辭和表達思想感情時所使用的特殊的語句組織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體地可以由點到面地來抓它的特殊表現方式.

注:又因為現代的語文已不太注重表現手法與表達技巧地區分,可認為二者是同意的。但如果要嚴格區分表現手法從屬於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主要包括:

①表達方式(敘述、描寫、說明、抒情、議論等);

②表現手法(託物言志 寫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順敘 倒敘 插敘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用典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託物起興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等) ;

③選材剪材;

④行文的結構;

⑤意境的創設、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辭方法(比喻、比擬、誇張、對偶、排比、反覆等)的運用等。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選擇什麼樣的表達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情達意。因此,分析語言、理解文章內容,必須認識表達技巧的作用。

二、在鑑賞現代文閱讀中,表達技巧包括:1、表達方式:記敘、說明、議論、抒情、描寫。

2、表現手法:想象、聯想、類比、象徵、烘托、對比、渲染、修辭'等。

3、材料安排:主次、詳略、繁簡。

4、結構:承上啟下、懸念、照應、鋪墊等。

5、修辭手法:比喻、反覆、排比、反問、擬人、擬物、誇張等

[編輯本段]【不同文體的表現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現手法豐富多彩,借景抒情、託物言志、抑揚結合、 象徵等手法;

記敘文的寫作手法如首尾照應、畫龍點睛、巧用修辭、詳略得當、敘議結合、正側相映等;

議**寫作手法如引經據典、巧譬善喻、逆向求異、正反對比、類比推理等;

**的描寫手法、烘托手法、伏筆和照應、懸念和釋念、實寫與虛寫等。

[編輯本段]【具體表現手法】

託物言志 借景抒情 敘事抒情 直抒胸臆 對比 襯托 卒章顯志 象徵 想象 聯想

照應 寓情於景 反襯 烘托 託物起興 以樂襯哀 渲染 虛實結合 側面描寫 正面描寫 直接抒情 間接抒情 欲揚先抑

誇張 比喻 擬人 懸念 抑揚結合 點面結合 詠物抒情 開門見山 承上啟下 伏筆照應

[編輯本段]【詩歌的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現手法很多,我國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傳統表現手法有「賦、比、興」。《毛詩序》說:「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這「六義」中,「風、雅、頌」是指《詩經》的詩篇種類,「賦、比、興」就是詩中的表現手法。

賦:是直接陳述事物的表現手法。宋代學者朱熹在《詩集傳》的註釋中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詩經》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這種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繪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劉勰在《文心雕龍·比興》中說:

「且何謂為比也?蓋寫物以附意,揚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說: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詩經》中的《螽斯》《碩鼠》等篇即用此法寫成。

興:是託物起興,即借某一事物開頭來引起正題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現思想感情的寫法。唐代孔穎達在《毛詩正義》中說:

「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朱熹更明確地指出: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中的《關睢》《桃夭》等篇就是用「興」的表現手法。

這三種表現手法,一直流傳下來,常常綜合運用,互相補充,對歷代詩歌創作都有很大的影響。

詩歌的表現手法是很多的,而且歷代以來不斷地發展創造,運用也靈活多變,誇張、復沓、重迭、跳躍等等,難以盡述。但是各種方法都離不開想象,豐富的想象既是詩歌的一大特點,也是詩歌最重要的一種表現手法。在詩歌中,還有一種重要的表現手法是象徵。

象徵,簡單說就是「以象徵義」,但在現代詩歌中,象徵則又表現為心靈的直接意象,這是應予注意的。用現代的觀點來說,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種:

1、比擬。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書中說:比擬就是「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

」這些在我們前面列舉的詩詞中,便有許多例證。比擬中還有一種常用的手法,就是「擬人化」:以物擬人,或以人擬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豔影,/在我的心裡盪漾。

把「雲彩」「金柳」都當作人來看待。以人擬物的,如,洛夫的《因為風的緣故》:……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以整生的愛/點燃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

把「我的心」比擬為燭光,把我比作燈火。當然,歸根結底,實質還是「擬人」。

2、誇張。就是把所要描繪的事物放大,好像電影裡的「大寫」「特寫」鏡頭,以引起讀者的重視和聯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望廬山瀑布》),其中說到「深千尺」「三千尺」,雖然並非事實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卻生動地顯示了事物的特徵,表達了詩人的激情,讀者不但能夠接受,而且能信服,很驚喜。

然而這種誇張,必須是藝術的、美的,不能過於荒誕,或太實、太俗。如,有一首描寫棉花豐收的詩:「一朵棉花打個包/壓得卡車頭兒翹/頭兒翹,三尺高/好像一門高射炮。

」讀後卻反而使人覺得不真實,產生不出美的感覺。

3、借代。就是藉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與比擬有相似之處,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處在於:

比擬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體的、可見的;而借代卻是一方具體,一方較為抽象,在具體與抽象之間架起橋樑,使詩歌的形象更為鮮明、突出,以引發讀者的聯想。這也就是艾青所說的「給思想以翅膀,給感情以衣裳,給聲音以彩色,使流逝變幻者凝形。」

塑造詩歌形象,不僅可以運用視角所攝取的素材去描繪畫面,還可以運用聽覺、觸覺等感官所獲得的素材,從多方面去體現形象,做到有聲有色,生動新穎。唐代詩人賈島騎在毛驢上吟出「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但又覺得用「僧敲月下門」亦可。究竟是「推」還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狀,不料毛驢擋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韓愈,當侍衛將賈島帶到他的馬前,賈據實相告,韓沉吟良久,說還是用敲字較好。

因為「敲」有聲音,在深山月夜,有

一、二記敲門聲,便使得那種情景「活」起來,也更顯得環境的寂靜了。前述《楓橋夜泊》的「烏啼」「鐘聲」,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還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描寫,「大珠小珠落玉盤」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

現代的如黃河浪的《晨曲》:「還有那尊礁石/在固執地傾聽/風聲雨聲濤聲之外/隱隱約約的/黎明/靈泉寺的晨鐘/恰似鼓山湧泉的/悠遠迴應/淡淡淡淡的敲落/幾顆疏星/而漲紅花冠的/雄勁的雞鳴/彷彿越海而來/啼亮一**霞/如潮湧。這首詩也寫得很好。

所以我們如果掌握了用聲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將為詩歌創作開拓一個更加廣闊的領域。

無論是比擬、誇張或借代,都有賴於詩人對客觀事物進行敏銳的觀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膽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這樣說,無論是浪漫派也好,寫實派也好,沒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為詩人。比如,以豪放稱著的李白,固然想象豐富,詩風雄奇,而以寫實稱著的杜甫,也寫出了諸如「安得廣廈千萬間……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和「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聯翩的佳作。

2樓:匿名使用者

外國文學咱不清楚,中國文學現代的主要表現手段是:

情節--荒誕

故事--虛假

語言--粗俗

結構--混亂

3樓:匿名使用者

文學作品的主要表現手法,指的是人稱運用、表達方式、表現手法、語言特點等方面的問題。

1. 人稱運用:

第一人稱:增強文章的真實感,敘述親切自然,便於作者抒發感情。

第二人稱:營造作者與讀者面對面交流的氛圍,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

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

2.表達方式

(1)敘述手法

順敘:按照時間或空間順序較清楚地進行記敘。

倒敘:從結尾或情節中的某一段寫起,造成懸念,引人人勝。

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

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可起到補充、豐富、深化原敘述的作用。

平敘:也稱「分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平行地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

(2)描寫手法

人物描寫: 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行動描寫)、神態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

作用: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特點,展示(揭示)人物內心世界

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生動再現景物特徵,營造一種氣氛,創造身臨其境之感,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為下文的議論、抒情作鋪墊。

環境、場面描寫:

細節描寫:對人物富有特徵的外貌、動作、神態等細節進行特寫式的描摹刻畫。細膩準確傳神鮮明生動地刻畫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性格,揭示人物心理。

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

工筆細描:精雕細刻,具體傳神,纖毫畢現;

白 描:簡筆勾勒輪廓,簡潔傳神,在樸素的語言中寓含深情

正面描寫:也稱直接描寫,通過作者的視角從正面直接表現人物、事物。

側面描寫:也稱間接描寫,通過第三者的視角表現人物、事物,或者通過對其他人物、事物的描寫從側面烘托突出主要人物、事物。

點面結合: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廣度地反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最充分地表現思想,抒發感情。

描寫角度:動靜,遠近,古今、表裡、俯視、仰視與平視,整體與區域性,視覺、聽覺、味覺與觸覺。

(3)抒情手法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可以淋漓盡致地表達情感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抒發了女詞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發了文天祥精忠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英雄氣概。

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常見的有託物言志 、 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抒情含蓄蘊藉(可以委婉含蓄地表達情感)

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反襯)

3.表現手法

象徵:藉助某一具體事物來表現某種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點在於利用象徵物與被象徵物之間的某一相似之處,使一定的思想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現,增強文章的形象性和表現力。象徵具有一定的比喻性,但又比一般的比喻內容更深廣,更有概括性。

比如,梅花象徵堅貞,蘭花象徵高潔,牡丹象徵富貴,竹子象徵氣節,紅豆象徵相思,浮雲象徵遊子,秋扇象徵棄婦,子規象徵悲愁。

對比:用一事物與另一相對的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鮮明、形象地突出事物的某一特點,突出作者對這一事物的某種感情。

財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什麼?是主要手段哦,急急急

財政政策是國家整個經濟政策的組成部分。指國家根據一定時期政治 經濟 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調整財政收支的手段主要有三個 一是改變 購買水平 二是改變 的轉移支付 三是調整稅率。改變 購買是 相機抉擇財政政策經常使用的手段。在經濟蕭條 總支出不足...

漢朝最有名的文學是什麼?漢代主要的文學形式

漢樂府詩集 漢大賦很有名,如司馬相如的 子虛賦 長門賦 枚乘的 七發 等等。二。漢代文學家 1 賈誼 西漢初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世稱賈生 賈長沙,33歲死。賈誼的著名散文有 過秦論 論積貯疏 陳政事疏 賈誼的著名辭賦有 吊屈原賦 鳥賦 有 子虛 上林賦 3 班固 兩都賦 4 劉向 又名劉更生,字子...

老舍的主要主要文學作品,老舍的主要主要文學作品推薦

首先推薦 正紅旗下 感覺最有味道的就是這個。只有短短一部分,是老舍的遺作,但是越看有有味道。茶館 也很好,你多看幾次,簡直有體味人生百態的感覺。駱駝祥子 四世同堂 茶館 二馬 龍鬚溝 貓城記 老張的哲學 等等 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 小坡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