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科技成果有哪些中國現代科技成果有那些?

2021-03-07 18:28:10 字數 4838 閱讀 3541

1樓:陽光點的燦爛點

1、全球首對體細胞克隆猴姐妹「中中」「華華」誕生

2023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宣佈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2023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多年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

該成果標誌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2、「慧眼」衛星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空白

2023年1月30日,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標誌著其進入科學成果產出的新階段。據介紹,「慧眼」衛星已多次參加了國際空間和地面的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觀測資料,釋出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直接測量到了目前最強的中子星磁場迴旋吸收線,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衝星導航試驗。

3、我國科學家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

從患者支氣管刷取出的幾十個幹細胞,在體外擴增數千萬倍之後,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經過3至6個月的增殖、遷移和分化,這些幹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進而完成了對患者肺部損傷組織的修復替代——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揭示水稻遺傳資訊密碼

2023年4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長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和高效能運算機平臺,對這些水稻種質資源進行了大規模基因組重測序和大資料分析,解析了水稻種群基因組多樣性本質。

5、「天鯤號」海試成功中國疏浚事業邁向深藍

「天鯤號」於2023年6月8日-11日進行海上試航,期間,「天鯤號」完成多項考驗,如航速測定、停船試驗、迴轉試驗、拋錨試驗、操舵裝置試驗、船舶動力系統功能試驗及其他輔助系統功能試驗。除了航行時需要進行慢車、停車、全迴轉、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緊急動作外,還要對雷達、電羅經、磁羅經等助航輔助裝置進行除錯校正,返航後開始為後期挖泥試驗做準備。

2樓:星月藍草

1.航母下水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首艘國

產航母的長度是315米,相當於三個足球場的長度,其寬度為75米。該國產航母與「遼寧艦」的外形基本相似,但可搭載的戰鬥機數量會更多。

2.驅逐艦首艦下水

該型艦是我國完全自主研製的新型萬噸級驅逐艦,先後突破了大型艦艇總體設計、資訊整合、**建造等一系列關鍵技術,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具有較強的資訊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

3.墨子號完成量子糾纏實驗

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說,量子**傳態是量子通訊的一個重要內容,它利用量子糾纏可以將物質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物質本身。「墨子號」的地星量子**傳態實驗成果10日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誌上。《自然》雜誌審稿人稱讚實驗結果「代表了遠距離量子通訊持續探索中的重大突破」, 「目標非常新穎並極具挑戰性,它代表了量子通訊方案現實實現中的重大進步」。

4.中國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慧眼」升空

「慧眼」是我國自主設計的首顆大型x射線天文衛星,將執行在550km的近地圓軌道上,衛星搭載了高能、中能、低能x射線望遠鏡和空間環境監測儀4種有效載荷,具有大天區巡天掃描觀測和高精度的定點觀測能力,可觀測天體1~250kev能量範圍的x射線/硬x射線,並監測200kev~3mev的硬x射線/軟伽馬射線爆發現象。通過巡天觀測、定點觀測和小天區掃描3種工作模式,能夠實現寬波段、高靈敏度、高解析度的x射線空間觀測。衛星成功發射和正常執行後,將使我國在x射線空間觀測方面具有國際先進的闇弱變源巡天能力、獨特的多波段快速光觀測能力等,推動我國高能天體物理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5.袁隆平「海水稻」試種成功

金秋九月,黃海之濱,一片生長在鹹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壓彎枝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領銜的技術團隊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目前,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和康奈爾大學等機構聯合釋出2023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國國際排名從2023年的25位升至22位,成為唯一進入前25名集團的中等收入國家。這也意味著,中國與發達國家科技水平的差距,正在逐步拉近。中國在航天航空、人工智慧、深海探測、生物醫藥等方面已取得了一批在世界上叫得響、數得著的重大科技創新成果。

3樓:錦囊

古代:四大發明

現代:「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我國領先世界的科技有; 1、鐳射技術。我國鐳射技術世界第一,領先全世界15年。 2、超級稻及其他農作物雜交技術。

超級稻被世界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3、陶瓷技術。陶瓷技術是我國傳統的領先技術。

4、反衛星**技術。我國已經發明寄生星多年。現在開始向菲律賓的一顆商業衛星部署寄生星。

寄生星只有中國才有,世界任何國家都沒有研製出來。是我國鎮國之寶。 5、建橋技術。

我國是造橋王國,有「世界橋樑博物館」的美稱。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橋,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橋。 6、高原鐵路建設技術。

青藏鐵路是世界高原鐵路技術難度最大的技術。 7、巨型水電站建設技術。我國建設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代表世界水電技術的最高水平。

8、排灌機技術。安裝在駱馬湖的抽水機直徑8米,計劃再安裝直徑12米的機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

9、智慧機器人技術。我國的水下螃蟹系統,是世界獨有的。 10、汽墊船是我國發明的。

當時為了保密,沒有向全世界公佈。 11、打水井技術。我國在西北能打世界最深的水井。

12、絲綢技術。絲綢是我國的傳統技術。現在仍然世界領先。

13、治理沙漠技術。我國治理沙漠技術世界領先。 14、防治人畜瘟疫技術。

我國在50--60年代已經基本消滅人畜瘟疫,當時和現在都是世界最高水平。 15、防治sas病技術。我國防治sas病技術世界第一水平。

還有一些小科技就不提了。

4樓:cbox天天精彩

2023年中國十大科技成果

5樓:鄲娜遊春嬌

克隆牛、雜 交水稻、銀河億次計算機、、等等等等等…

中國現代科技成果有那些?

6樓:穆子澈想我

1、我國「人造太陽」裝置創造世界新紀錄

國家大科學裝置——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東方超環(east)實現了穩定的101.2秒穩態長脈衝高約束等離子體執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這一重要突破標誌著,我國磁約束聚變研究在穩態執行的物理和工程方面將繼續引領國際前沿。

東方超環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執行持續時間達到百秒量級的託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對國際熱核聚變試驗堆(iter)計劃具有重大科學意義。由於核聚變的反應原理與太陽類似,因此,東方超環也被稱作「人造太陽」。

該成果將為未來iter長脈衝高約束執行提供重要的科學和實驗支援,也為我國下一代聚變裝置——中國聚變工程實驗堆的預研、建設、執行和人才培養奠定了基礎。

2、國產水下滑翔機下潛6329米重新整理世界紀錄

我國自主研發的「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於2023年3月在馬裡亞納海溝挑戰者深淵,完成大深度下潛觀測任務並安全**,最大下潛深度達到6329米,重新整理了水下滑翔機最大下潛深度的世界紀錄。

「海翼」號水下滑翔機是根據中科院b類戰略先導專項的部署,由中科院瀋陽自動化所研製的、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型水下觀測平臺。

從原理樣機的研發到深淵觀測任務的圓滿完成經歷了13個年頭,包含淺海、深海、深淵等不同型號的水下滑翔機20餘臺。

此次「海翼」號在馬裡亞納海溝共完成了12次下潛工作,總航程超過134.6公里,收集了大量高解析度的深淵區域水體資訊,為海洋科學家研究該區域的水文特性提供寶貴資料。

3、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誕生

2023年5月3日中國科技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宣佈光量子計算機成功構建。潘建偉團隊在多光子糾纏領域始終保持著國際領先水平,團隊利用自主發展的綜合效能國際最優的量子點單光子源,通過電控可程式設計的光量子線路,構建了針對多光子「玻色取樣」任務的光量子計算原型機。

實驗測試表明,該原型機的取樣速度比國際同行類似的實驗加快至少24000倍,通過和經典演算法比較,也比人類歷史上第一臺電子管計算機和第一臺電晶體計算機執行速度快10倍至100倍。

這臺光量子計算機標誌著我國在基於光子的量子計算機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為最終實現超越經典計算能力的量子計算奠定了堅實基礎。

4、國產大型客機c919首飛

我國首款國際主流水準的國產大型客機c919於2023年5月5日14時許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首飛。c919的全稱是「***ac919」,***ac是c919的主製造商中國商飛公司的英文名稱簡寫。

「c」既是「***ac」的第一個字母,也是中國的英文名稱「china」的第一個字母,體現了大型客機是國家的意志、人民的期望。第一個9寓意「天長地久」,19寓意c919大型客機最大載客量190人。

c919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誌性工程,凝聚了國內最優秀的設計人才和工程人才,針對先進的氣動佈局、結構材料和機載系統,研製人員共規劃了102項關鍵技術攻關,包括飛機發動機一體化設計、電傳飛控系統控制律設計、主動控制技術等。

5、我國首次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開採

2023年5月18日,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又稱可燃冰)試採實現連續187個小時的穩定產氣。這是「中國理論」「中國技術」「中國裝備」所凝結而成的突出成就,中國人民又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

源源不斷的天然氣從1200多米的深海底之下200多米的底層中開採上來,點燃了全球最大海上鑽探平臺「藍鯨一號」的噴火裝置。這是我國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對資源量佔比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儲層可燃冰成功實現試採。

從「藍鯨一號」起步的可燃冰試採,不僅對我國未來的能源安全保障、優化能源結構具有重要意義,甚至可能給世界能源接替研發格局帶來改變。

中國科學院網—世界首臺超越早期經典計算機的光量子計算機

中國地質調查局—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成功新聞釋出會

中國的科技成果有哪些?中國近年來的科技成果

古代 四大發明。現代 蛟龍號 載人潛水器。我國領先世界的科技有 1 雷射技術。我國雷射技術世界第一,領先全世界15年。2 超級稻及其他農作物雜交技術。超級稻被世界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3 陶瓷技術。陶瓷技術是我國傳統的領先技術。4 反衛星 技術。我國已經發明寄生星多年。現在開始向菲律賓的一顆商業衛星...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例題解析及小結 愛國幫助別人給我李寧可我也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有哪些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例題解析及小結 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版 二 馬克權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中國最近的科技發展成就有哪些,中國近年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 在大型建築方面,1957年建成武漢長江大橋,這是我國長江第一橋 1968年建成南京長江大橋。2 在核工業和核技術方面,1964年我國第一顆原子彈 成功 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 成功 20世紀90年代我國建成了大亞灣核電站。3 在航天技術方面,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我國多次成功發 多種效能的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