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進口紅酒,關於紅酒的產地,那個國家的紅酒在中國的銷量比較大

2021-03-24 20:42:21 字數 5924 閱讀 8623

1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1看正標,進口酒都是外文的,並且正標上基本都會用英文標上出產國。

2看背標,13位的國際條碼,開頭的兩位數字代表生產國。可以查詢具體出自哪個國家。

現在國內銷售量大的,最多還是法國,尤其以波爾多為最多。然後舊世界 德國,西班牙,義大利等。 新世界 澳大利亞,智利,美國等比較多。

2樓:孔幻蓮

對於你的提問,記得在我剛接觸葡萄酒的時候,我和你一樣急切想知道這些!

直到有一天,我在一家葡萄酒專賣店找到了這本書:

《稀世珍釀》

此書是臺灣熱愛紅酒的陳新民教授/著,記載著世界聞名的百大葡萄酒,裡面詳盡的解說了各款知名葡萄酒的歷史的特性.

《稀世珍釀》充實了我的葡萄酒知識,我相信在這相書裡,你也能找到和我同樣的感覺,找到你滿意的答案!此書可在網上搜尋到.

我沒樓上朋友記得這麼詳細,只好推薦此書.見笑了.

3樓:anny儒

進口的酒,得嘗才能知道,國產的酒發澀,法國的紅酒在中國銷量還是比較大的

4樓:木桶腰

開條碼前三位數字來判斷。

5樓:匿名使用者

反正,我買紅酒,一般都會選擇中國自己產的紅酒,相信自己國家的實力,沙城紅酒在市場是很有影響力的,銷量也很好,

6樓:匿名使用者

進口紅酒可以從酒標、酒塞上灌裝地、酒標上的條碼、酒瓶底部標識以及廠家提供的進出口稅單分辨進口紅酒,法國的紅酒在中國銷量最大。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個人覺得法國的紅酒在中國賣的比較好哦,比如卡斯特,是一款價效比非常高的酒哦

進口紅酒的產地有很多,哪個國家的紅酒比較好一些

8樓:不忘初心

其實德國法國西班牙這些國家的都不錯,但是法國相對知名度更高一些。

進口紅酒和國產紅酒的最大區別在**?

9樓:拉布拉多餵養站

一、風土不一樣,舊世界(如法國等)、新世界(如澳大利亞)、中國(如寧夏)的氣候條件、土壤條件都不一樣,使得他們在口感上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二、歷史傳承不同所導致的差異,像舊世界和新世界的酒都有老藤和百年老藤,而中國的藤則相對較新,老藤的樹根扎得更深,能吸收更多更好的礦物質,這些會導致品質上的差異。

三、釀酒師的經驗和水平有較大的差異,釀造工藝的細節有較大的差別,相對而言,國產和進口還是差距較大,這也導致了進口紅酒的質量會更好一些。

【澳式傳奇,保斐利】為您解答。

10樓:紅塵方士

這個要由層次來論:

首先:是20~150元,這個級別的

國產葡萄酒比不上進口葡萄酒,原因很簡單,進口葡萄酒在這個級別無論怎麼說,都是100%的葡萄汁,但是國產紅酒很多都不是純的葡萄酒,而是葡萄酒飲料,

沒得比,而且進口葡萄酒也基本不會出現在40元以下,如果出現,基本和假的差不多了

其次:150~300或者400之間,國產紅酒和進口紅

酒血拼的比較厲害,國產紅酒略微佔據優勢,市場是主要原因,從本質上講,在這一級別裡有的是純國產(葡萄是中國的,也是在中國釀造的),有一部分是進口的

(葡萄是國外的,灌裝是在中國),實際上還是國外的酒,不過張裕等大廠家基本上還是能守住底線的。但是其它的次一級的廠家基本就不行了。

第三:300~1500之間,唯有張裕等幾家大的葡萄酒公司有這種精裝級別的,但是國外的這種級別的酒非常多,中國2~3種,國外的級別200~1000種左右吧,這些酒不是論包裝,而是是實實在在的口感和根源,確實差了很多,國產在這個級別基本上已經輸了。

第四:1500~10萬元級別:一般是到2萬,但是拍賣會什麼的,會有更高的!這個級別國產一個都沒有,國外紅酒大概能找出100~300款左右,法國可以

佔據2/5強,義大利佔據1/5,剩下的2/5由美國、澳洲、加拿大三個國家平分,沒有其它國家的任何事情,中國就更不用說了,這些國家都是酒本身值這個

錢,而不是包裝,如果有這個級別的,如果中國可能有的話,估計包裝值15000,酒就值500吧!

當然以上的級別,跟我們的消費水平也有關係,畢竟國外的消費水平要高很多,而且我們國家徵收的關稅也很多,還有歷史,國外葡萄酒可能有幾百年的工業化歷史,國產還是近現代的事情,但是刨除這些因素,我的分析應該是比較準確的!

11樓:龍口奇人

進口紅酒,特別是舊世界國家的紅酒與國產紅酒在產業鏈不同,造成很多差距。舊世界國家(法國、義大利、德國)他們葡萄酒的產業鏈大都是統一的,從葡萄樹的種植、管理、採摘、釀造都是在同一的酒莊完成,追求的利益是「品質」。國產紅酒的產業鏈是分開的,農民種葡萄,紅酒廠家收購葡萄酒釀酒,他們追求的利益是分開的,不統一。

果農追求產量,廠家追求「質量」。

進口紅酒和國產紅酒的區別如下:

法律不同

以法國為首的舊世界國家葡萄酒生產過程執行的是法律標準,國產紅酒執行的是行業標準。

世界上各知名紅酒生產國早已有嚴格而詳盡的有關紅酒的法律條文,從葡萄品種的選擇、種植的方式、採摘到釀造方式以及陳釀方式等過程中都有嚴格法律約束。例如法國在2023年通過了大量關於葡萄酒質量控制的法律。這些法律建立了一個原產地控制命名系統,並由一專門的監督委員會(原產地命名控制管理局)來管理。

因此法國擁有了一個世界上最早的葡萄酒命名系統,以及最嚴格的關於葡萄酒製作和生產的法律。

我國現在在葡萄酒管理機制上還十分的不足,2023年中國出臺了《中國葡萄酒技術規範》,規定本身就與國外有很大差距,而且一直沒有落實到企業執行,企業基本上是處於無序化生產狀態。在2023年1月1日起才開始實施的強制性葡萄酒新國家標準,我國葡萄酒行業的國際化之路依然漫長。

葡萄原料不同

葡萄酒是種出來的。

釀製紅酒的葡萄原料決定著紅酒的質量,好的葡萄是釀造好的紅酒的基本前提。國產紅酒與進口紅酒在原料上的差異,是導致其內在品質差距的直接原因,其中的根源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葡萄園的環境不同

我國的葡萄種植起步晚,而且在葡萄種植地區的選擇上沒有其它國家那麼講究。葡萄的種植除了我們平時注意的光照時間和降水量,還有一個對葡萄酒質量起決定性因素的是地質環境。沒有豐富的礦物質,或者說在地下2-3 米以後沒有充足的鈣,及一些其它的對葡萄樹有益的礦物質來滋養葡萄樹,即使國內葡萄樹的年齡逐漸起來了,但是質量還是難以提高。

國外的老葡萄樹之所以釀出來的酒好,是因為老的葡萄樹樹根扎的深,而且有豐富的礦物質的地區產出的酒往往等級很高,質量很好。國內這方面的管理和檢測基本是空白。

(2)葡萄園的管理方式不同

在我國,由於土地國有政策,土地大都分散在農民手中,釀製葡萄酒所需的大量葡萄原料只能夠由果農分散種植,在收穫的季節由各釀酒公司負責收購。由於果農的分散種植,難以實現真正的統一管理,果農們總會按照各自的方式管理,不斷地澆水,葡萄根會橫向發展,吸水較多,而吸取的養分較少,化肥、農藥無限定,採摘時間也與品質無關。這必然導致葡萄原料的質量參差不齊,而且絕大多數果農的栽培管理經驗都很有限,部分人還有抗拒西方釀酒葡萄的栽培方式的心理,這樣葡萄的質量很難得到保障。

在進口紅酒的生產國家中,雖然新舊世界的管理方式會有較大的差異,但是他們的大片葡萄園都能夠統一管理,幾十公頃或幾百公頃的葡萄園可以由釀酒師確定何時採收。釀酒葡萄的種植在歐洲已有千餘年的歷史,在新世界國家也有數百年的歷史,而且新世界國家最初的葡萄栽培種植均是從舊世界的歐洲引進的,所以進口紅酒的葡萄原料的生產者們至少都有基本的釀酒葡萄的栽培觀念。除大災時國家允許使用規定的農**種外(當年不產正牌酒),基本不使用化肥及農藥。

(3)葡萄樹不同

葡萄酒樹一生中最優質的葡萄果實產自其30—50年的樹齡段,而在我國的土地制度和經濟發展條件下,如果過去有果農堅持在自己賴以活命的土地上載種30年的釀酒葡萄樹的話,那簡直是個奇蹟(只有幾十或數百棵樹的小小園子不算在內,也不影響到果農的活命)。 葡萄的樹齡是影響葡萄酒品質的重要條件,而這一條正是我國釀酒葡萄的「軟肋」。我國葡萄酒業的大發展只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的事,可見我國的釀酒葡萄大部分是新生代,少有三十年以上樹齡的。

這與新世界葡萄園也無法相比。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或有改觀,但現在差距明顯。

釀造技術不同

我們國家的釀酒技術最初都是從先進的紅酒生產國引進的,特別是近十年來才開始進入葡萄酒生產的企業,但是硬體裝置引進比較容易,自己釀酒人員的軟實力卻不是在短時間內能夠提高的。

大多數的進口葡萄酒生產者,由於受他們所處的葡萄酒文化環境的影響,在釀酒理念以及釀酒人才的實力方面要比國產葡萄酒生產者先進很多。尤其是在舊世界的莊園,或是新世界中比較尊重傳統的酒園。

國產酒大都是用同樣的工業化方式生產,很少的一部分高階酒會仿照舊世界國家的較傳統的釀造方式,99%的酒不經橡木桶陳釀,更無窖藏,裝瓶後立即上市。

由於國產葡萄含糖度在15~18度左右(不符合釀酒需要的25~30度規定),所以國內所有的原汁都採用加蔗糖發酵(失去天然性);同時國內為降低原酒成本,一般要加50%以上的食用葡萄汁混合發酵,所產原酒與國外有本質不同,完全失去了葡萄酒天然性及應有的功能。一些企業更是在原酒中人工加入酒精,這樣就會在酒裡留下雜醇,所以喝完以後容易上頭。

又如進口的冰酒,所用的葡萄是自然冰凍的,整個釀造工藝都是控制在零下8度以下。而國產的冰酒所用的葡萄多是人工冰凍的。

文化底蘊不同

比較知名的生產葡萄酒的國家,都有悠久的釀酒歷史可以記載史冊,特別是舊世界國家。例如法國有連續一千多年的釀酒歷史,義大利則更長一些。經過歷史沉澱所形成的葡萄酒文化已經深入了每個種植者、釀造者以及飲用者的思想底層。

很多釀酒者把釀出的美酒得到人們的肯定作為他最大的榮耀,賺錢是其次。

國產葡萄酒差距的根源就在於此,釀酒的態度和敬業精神。正如為了賺錢可以加三聚氰胺、瘦肉精等等。這種精神的樹立需要以葡萄酒文化廣泛推廣作為基礎。

我國在歷史上雖然也有葡萄酒的記載,且最早可以追溯到2023年前,但是沒有能夠傳承至今,更沒有形成自己的葡萄酒文化。我國近代的葡萄酒生產起於2023年張裕的創立,但普通人民大眾開始對葡萄酒有所瞭解是改革開放以後的近20多年。到現在,雖然葡萄酒的身影到處可見,但絕大多數的人們對葡萄酒的認識還很膚淺。

葡萄酒多樣性

進口紅酒的釀酒葡萄不僅有我們常見的品種,還包括美國的zinfandel、西班牙的tempranillo、阿根廷的malbec等別具特色的品種,釀出的葡萄酒也地北天南風格各異。而國產紅酒絕大多數都是以赤霞珠和梅洛為主要原料,葡萄酒的味道自然也就單一。

如果說品種的差異可以通過品種的引進來彌補,那麼葡萄原產地的差異就是國產酒與進口酒無法相比的。以法國紅酒為例。法國有十大產區,每個產區裡又有若干個小產區,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澳大利亞等葡萄酒生產國也有自己各有特點的產區,如果再加上葡萄品種、年份、酒莊,甚至釀酒師上的差別,葡萄酒的多樣性程度由此可見。

**不同

國產紅酒的低端價位是50元或60元以下,低端紅酒市場一直是國產紅酒賴以生存的根基。200元到500元是國產紅酒和進口紅酒產品都密集的價區,進口紅酒的價位從幾十元到幾千甚至幾萬元,跨度非常大。進口紅酒的中檔產品,大抵相當國產紅酒的高階產品。

進口紅酒的高階幾乎是國產紅酒無法高攀的。再有,因為關稅、長途運費以及儲存等費用,進口紅酒**普遍偏高是不可避免的。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其他細節方面也順便做個比較:

1.年份

進口葡萄酒:酒瓶上標有的年份指的是葡萄收成的年份,每一年收成的葡萄是有限的,所以釀的酒也是有限的。如果這一年的葡萄酒都賣完了,那麼就再也買不到這款酒了。

國產葡萄酒:很多國產葡萄酒上標有的年份已經和葡萄酒的名稱成為一體的了,例如**1992,表示這瓶酒的名字就是**1992,而不是2023年採摘的葡萄,有的僅僅是葡萄酒營銷的一個概念。

2.瓶塞不同

進口葡萄酒:一般用天然木塞,聚合塞在舊世界葡萄酒使用很少,即使使用一般也是超細橡木聚合塞,聚合塞在法國boujoulais產區更被法律禁止使用,在新世界葡萄酒中聚合塞的用量也很少,常用於一些速飲酒,其壽命不超過9個月。

國產葡萄酒:在國內葡萄酒聚合塞其使用量達到80%以上,而且基本是粗顆粒聚合塞,主要原因還是在成本低廉。但是這種酒塞對葡萄酒的破壞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

3.國產紅酒與進口紅酒的條碼不同:

你可以看酒瓶上的商品條形碼,如果是69開頭就是國產紅酒,不是的就是進口紅酒。

總之,進口紅酒與國產紅酒在產業鏈上的區別,造成它們之間有巨大的區別。

如何鑑別進口紅酒品質?原瓶進口紅酒如何辨認

1.觀察酒瓶外觀。2.比對酒塞文字。3.觀察紅酒體。4.聞紅酒的氣味。如何認酒呢?先學看酒瓶上的標籤吧。葡萄酒的卷標又稱為 etiquette 法文,意為許可證 如同人們的履歷表一樣。正如在懂得葡萄酒的人們之間,流傳著 只要看了卷標,就知道它的味道了 一般,卷標上確實透露著關於葡萄酒味道 特色 的訊...

紅酒國產好還是進口好進口紅酒和國產紅酒的區別?

不牽扯愛國情懷,客觀告訴你。進口紅酒價效比高,國外食品立法嚴管控嚴,且進關有海關檢驗檢疫,細菌和二氧化硫超標的不予進關,喝得放心。國產的葡萄種植技術和釀酒技術相對不成熟,且為了大量生產,收購其他農戶的葡萄,做出的酒品質不一,加之廣告費用,最終 高出進口酒太多,還有食品管控不嚴,新增的東西太多。專業做...

做進口紅酒生意為什麼這麼難,做進口紅酒生意為什麼這麼難?

隨著時代的發展快,做產品的型別越來越多,而紅酒生意競爭商戶也多,也沒有知名的品牌與代言人。做進口紅酒生意為什麼這麼難?現在做哪個生意好做呀,都不好做,沒有想象的那麼簡單。做進口紅酒生意,又和大酒店合作,還要認識很多的人,我生意難做,你看看是不是請幾個業務員給你推銷一下然後給他們提成。你可以線上線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