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常見問題

2021-04-29 06:43:15 字數 5374 閱讀 2070

1樓:匿名使用者

【英盛觀察】常見的家庭教育方法有以下幾種:

(一)潛移默化

法。潛移默化是指人版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覺地受權到感染、影響而發生了變化。家庭中的子女,從生下來就受到父母的感染,有很多言行,就是學父母的,這就是潛移默化發揮的作用。

(二)「不教而教」法。「不教而教,不學而學」,就是指子女從生下來就受到父母的言行所影響,長大後的言行性格就像父母一樣,雖然沒有教,沒有學,但他(她)言行性格習慣基本同父母一樣。這就是「不教而教,不學而學」的效果。

這種方法主要在幼兒園用得多。

(三)眼面傳遞法。父母在教育子女時不用其他的方式,只用眼神和面部表情的變化傳遞指令,使孩子服從指揮,終止當前的不正確行為,這種方法對孩子教育非常適用。

(四)言傳身教法。言傳身教是指用言語來傳授,用行動來示範。也指父母通過示範來教孩子,給孩子樹立榜樣,讓孩子從中受教育。

(五)營造環境法。父母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家庭環境。我國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可以警醒大家,孟子家開始住在周圍都是墳地的地方,後又遷到集市附近,最後才遷到學校旁定居下來,使孟子成為偉大的思想家。

《三字經》裡就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處」的記載。

2樓:睿爸育兒記

常見的家庭教育的方式有哪幾類?#星知計劃#

3樓:更新咯哈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走進孩子的內心時間,通過遊戲,談心來拉近和孩子的距離,和孩子做朋友,要做到和孩子對等,而不是俯視孩子,給孩子空間,孩子才會給你空間

目前學生家庭中常見的家庭教育問題有哪些?如何改進和完善

4樓:匿名使用者

一、家庭成員自身的文化素養

良好的家庭成員關係,和諧的夫妻關係,給孩子學習上、生活上會有更多的溫暖、關心和幫助,是保證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條件。惡劣的家庭成員關係,會直接影響孩子心理的健康發展。然而在農村他們的父母,爺爺奶奶等。

沒有讀幾天書,說話不講道理,張口閉口都是髒話。鄰里之間為了點雞毛蒜皮的事情,經常也破口大罵。孩子每天生活在這種耳濡目染的環境中。

我們的學生道德差,說髒話等。

二、家庭教養態度

第一類專橫的遵循封建舊規的家庭出現的誤區是過分強調輩分關係,強調絕對的服從父母意願。持這種教養態度的父母,孩子稍有不聽從,就進行懲罰。

第二類放任自流,不過問的教養態度,這類忽略型家庭逐漸使孩子形成富於攻擊、冷酷,自我顯示甚至放蕩的不良品質,常常會有情緒不安,反覆無常。易於觸怒,對周圍的事物莫不關心的態度。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孩子得不到父愛、母愛,產生孤獨感。

三、留守家庭

在農村地區,經濟落後。父母都到沿海一帶打工,孩子全部在家裡由爺爺奶奶帶。爺爺奶奶只管他們吃飽,穿暖從不教育他們。

認為孩子的學習是學校的事情,應該交由學校代管,對子女的教育過多地依賴社會,家庭教育走入誤區。家長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國家、社會的責任,而父母只負責將孩子撫養**。

四、家庭氣氛

家庭中,成員之間如同陌路人,爭吵不休,處事自私,互相折磨,家中猶如精神監獄———這樣家庭的兒童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們對事情冷漠、偏執、不合作甚至把家中的精神折磨遷移到別人身上發洩以求心理平衡。這樣的孩子容易犯罪**,難於受教。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是兒童良好心理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

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確處理家庭成員的互相關係,形成良好規範。如說話辦事不能以勢壓人,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樣教人,要相處和睦,尊老愛幼,語言文明,努力構建家庭的融洽氣氛,充分體現家庭是生活之港灣,才有助於兒童健康心理素質的形成。

5樓:烈焰火爆

父母忙碌缺少與子女的溝通交流,

6樓:抗婉竭青

中國式教育就是寵溺,盡一切努力去幫下一代做好完美鋪路。所以有那麼多的問題兒童與問題家庭。

先理解客觀的一個重點是

孩子永遠是一張白紙,而父母就是那隻畫筆,沒有惡魔般的兒童,只有惡魔般的家長。中國家長思想還是處於封建,希望孩子好,有個好的未來,這是他們迫切想知道的想去努力的。

所以就要先從家長身上抓起問題,不能因為工作而去忽略孩子的成長,錢再多,也買不回時間去彌補你陪伴他們所產生的快樂財富。不要跟孩子說

,你都是為了他們才去拼死拼活,這樣你深深的傷害了孩子,給他們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創傷,這會直接導致叛逆,或者內心封閉,或者早熟,代溝就出現了。小孩子最簡單的滿足,就是有父母,有笑容有陪伴。

這不是孩子的問題,問題都是出自有家長,如果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去教育小孩,那麼請你成熟點再生孩子。如果你正面臨著頭痛,那麼請你每週開個小家庭會議,請你理出時間,一家子開個問題會議,當然範圍要輕鬆,要把自己也當成小孩,以這個角度來跟小孩**,家長的情緒很重要,一定要冷靜,不能有過多的臉部與語氣僵硬。讓孩子自己說出他們的小毛病,**做錯了,家長要做好聆聽者,與意見提供者,要跟小孩做朋友,要站在他們的立場上去思考他們面臨的問題,這樣你才能走進孩子的世界,去了解去理解。

總而言之,請不要把多餘的情緒帶到家裡,家是什麼,請自我檢討。推薦一部家長必看的一部電影,希望你們能感受點什麼。《鐵拳男人》

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常見問題

7樓:jellyjin瑾

1、生養分離,隔代教育

父母因為工作等原因不能陪伴孩子,大部分家裡都是由老人幫忙照顧孩子,所以陪伴成了孩子和家長的遺憾。

2、競爭焦慮

社會壓力讓家長變得焦慮,尤其是面對教育問題,家長些過於緊張,總是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所以會對孩子施加壓力,讓孩子失去童真樂趣。

3、家長強權

家長在浮躁、壓力的環境下,跟孩子之間缺少耐心、理解、尊重。

家庭教育中存在哪些常見的問題

家庭教育有哪些教育方法?

8樓:匿名使用者

傑出的父母只做三件事

父母對待孩子無外乎三種情況:一是事事管、時時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卻不好;二是什麼都不管,什麼都不做,放任自流,不聞不問,結果更不好;三是也管但不全管,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長一帆風順。

顯然,「什麼都做」和「什麼都不做」都過於極端,失之偏頗,並不可取。傑出的父母從來都選擇「有所為有所不為」,更明確地說,只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培養良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關係勝過許多教育。父母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麼時候與孩子關係不好,對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敗。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關鍵在於「定位」:

1、不當「法官」,學做「律師」

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問題,便迫不及待地當起了「法官」,這是很危險的。

孩子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父母要積極地影響與教育孩子,不瞭解其內心世界便無從談起。而瞭解孩子的第一要訣是呵護其自尊,維護其權利,成為其信賴和尊敬的朋友。

即父母對待孩子,要像「律師」對待自己的當事人一樣,瞭解其內心需求,並始終以維護其合法權利為惟一宗旨。

2、不當「裁判」,學做「啦啦隊」

在人生競技場,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無法替代孩子,也不該自作主張去當「裁判」,而應該給予孩子一種保持良好競技狀態的力量,即「啦啦隊」的力量。這樣更能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而這正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務。

父母做孩子的「啦啦隊」,既要善於發現和讚美孩子,還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在挫折前做孩子的戰友

3、不當「馴獸師」,學做「鏡子」

孩子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勝自己,但他們通常只能依據他人的反饋來認識自己,這時父母的「反饋」作用即鏡子的作用就很重要了。

不做「馴獸師」,學做「鏡子」,才能幫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識,才能讓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權威」,轉而和父母溝通。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等一等」是很有用的。比如我們被蚊子叮一下,不管它,很快就會沒事,若總去撓,卻要很長時間才能好。

原因就是人體有一定的自我**功能,被蚊子叮一下自己很快就會好,施加外力只會適得其反。

教育也是這個道理。停下來,等一等,給孩子傾訴的機會,和孩子有效地溝通,不用教育就能解決問題。

第二件事: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再也沒有什麼比習慣養成更重要了。父母如果不注重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無疑是在葬送孩子美好的未來。

1、一切從習慣培養開始

養成教育是管一輩子的教育。智育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德育是細小的行為習慣,素質教育更加體現在人的細小的行為上。

大量事實證明,習慣是一種頑強的力量,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孩子的一切都從習慣培養開始。

2、習慣養成絕非一日之功

習慣是個大問題,是大智慧。良好習慣的養成絕非一日之功,其主要原則是:低起點,嚴要求,小步子,快節奏,多活動,求變化,快反饋,勤矯正。

習慣養成關鍵在頭三天,決定在一個月。父母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權利,讓孩子在習慣養成中發揮主人作用。

3、通過習慣培養鑄造品格

教育猶如海上行船,必須按正確的航線行駛,否則,船越大越有觸礁沉沒的危險。

人的品質,決定了人的發展方向。家庭教育的一個核心任務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人格的培養問題通常很難落實到具體操作上來。

不過,研究者發現,習慣與人格相輔相成,習慣影響人格,人格更會影響習慣。正派、誠實、責任心、愛心、合作精神、講究效率等品格都可以通過習慣培養來鑄造。

第三件事:引導孩子學會學習

吸引孩子熱愛學習、引導孩子學會學習是父母的一項重要職責,也是父母的真正魅力所在。

1、孩子厭學是有原因的

放任不管,任其瀟灑;亂管瞎管,種瓜得豆;嘮叨數落,肆意打罵;代替包辦,製造「機器」……父母若採取如此種種不明智的做法,只會使孩子越來越不愛學習。

孩子不愛學習只是表面現象,背後一定有原因: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沒有找到孩子最擅長的方面?

是沒有科學用腦?是父母阻礙了孩子的「玩中學」的天性?是孩子沒有意識到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找到背後的原因,才可能幫助孩子走出厭學的陰影。

2、孩子的求知慾和學習潛能是可以激發的

孩子缺乏求知慾,通常不是父母的影響或者嚴格要求不夠,而是阻塞了孩子的興趣。

興趣(好奇心)、夢想、成就感、質疑、感恩、發奮、發憤等都是疏通和啟發孩子求知慾的通道。而對於孩子來說,所謂競爭優勢就是潛能得到有效的開發而已。心情、開竅、暗示、遐想、砥礪、計劃是激發孩子學習潛能的六大原則。

潛能開發雖沒有絕對的「時間表」,但也有步驟,比如建立目標、控制情緒、磨礪意志、專注於一點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3、孩子考第一是有方法的

「愛學」是「會學」的前提,而「會學」是「愛學」的保證,「會學」才能「學好」。

孩子要想考第一,必須要掌握一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好方法,如:按計劃完成、認真寫字、慢慢看課本、整理錯題、隨手筆記、無私幫助同學、高效率考試、自由自在地作文等。

現在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步入了一個新的誤區,即盲信盲從甚至痴迷於所謂成功教子的家教經驗,但這些經驗聽著容易,做起來難。因為它們沒有「可遷移性」,如果只是一味的克隆、模仿,不但不能落實到自己孩子的身上,反而容易「邯鄲學步」,適得其反。

最有用的真東西是需要靜下心來思考、提煉的。教育孩子並沒有父母想像的那樣複雜,抓好了親子關係、習慣培養、學習這三件大事,父母成為傑出的父母,孩子成為傑出的孩子,就都不是遙遠的夢幻了。

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哪些,常見的家庭教育方法有哪些

一 在家庭教育中,最常用的方式是交談。交談的質量,跟交談的藝術有密切關係。交談,是在民主和諧的氣氛中,家長與孩子之間的娓娓談心。交談的時機應該是恰當的,交談的話題應該是有益的 孩子是感興趣的。交談之前,家長應該誘導孩子無拘無束地把心裡話傾吐出來,然後,再把自己高於孩子的見解作為一份禮物回贈給孩子。通...

改善家庭教育的方法,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有哪些?

1.多和小孩交流溝通。父母親和小孩的交流溝通不僅僅是說話那麼簡易,亦是知道雙方情況的橋樑,更是雙方情緒交流的方式。在進行家庭教育時父母親一定要多和小孩溝通,當小孩獲得成功時可以和他溝通勝利的經驗 當小孩心情不愉快時可以和他溝通怎樣心態調整 當小孩遇上挫敗時可以和他溝通怎樣應對困難等。父母親根據和小孩...

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很多,家庭教育的方法你覺得有哪些

家庭教育好方法分享 1 注重榜樣的力量,父母在孩子面前要以身作則 2 培養孩子的愛心和孝心,給孩子傳輸正能量 3 用鼓勵代替責罵。家庭是孩子的第二課堂,所以父母的引導對於孩子的成長特別的重要,在家庭當中,不應該把成績擺在教育的首位,更應該注重孩子人格的健全發展。1 注重榜樣的力量。年紀小的孩子都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