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平簡介,曹操的生平簡介

2022-01-01 01:20:00 字數 6208 閱讀 4070

1樓:匿名使用者

鄴則鄴城水漳水,定有異人從此起:雄謀韻事與文心,君臣兄弟而父子;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沒豈隨人眼底?功首罪魁非兩人,遺臭流芳本一身;文章有神霸有氣,豈能苟爾化為群?

橫流築臺距太行,氣與理勢相低昂;安有斯人不作逆,小不為霸大不王?霸王降作兒女鳴,無可奈何中不平;向帳明知非有益,分香未可謂無情。嗚呼!

古人作事無鉅細,寂寞豪華皆有意;書生輕議冢中人,冢中笑爾書生氣!

曹操生平簡介

曹操的生平簡介

2樓:春風十里不如你耶

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豫州刺史部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時期魏國奠基人,太尉曹嵩之子。

舉孝廉出身,選為郎官,歷任洛陽北部尉、頓丘令、議郎,拜騎都尉,鎮壓黃巾起義,遷濟南相,政教大行,一郡清平,遷典軍校尉。

組織關東諸侯聯軍討伐董卓,遷東郡太守,拜為兗州牧。迎接漢獻帝,拜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司空,遷丞相,挾天子以令不臣。

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

推行有效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穩定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實行「租調製」,促使中原地區政局穩定、經濟向好,階級壓迫有所減輕,社會風氣有所好轉。

漢獻帝念及功勞,封為魏公,加九錫。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封為魏王,位在諸侯王上,如同蕭何故事。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病逝於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號為武。次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擴充套件資料:

一、主要作品:

《孟德新書》乃是曹操總結半生軍事生涯、在前人基礎上總結並創新軍事理論的成果。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兵書,在《孟德新書》之前,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陰符》等廣為流傳。

在《孟德新書》之後,除了諸葛亮《將苑》二十四篇之外,整整幾百年都沒有出現新的名作,直到明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才開創了中國近代戰爭軍事理論的新高峰。

《孟德新書》有十四篇,其中十三篇是兵法韜略,而最後一篇是政略。在《唐李問對》中仍有提到「曹公《新書》」,足見孟德新書唐時尚有餘本,可能之後才失傳。

二、經歷主要戰役:

1、官渡之戰取勝原因:

官渡之戰是漢末乃至中國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也是曹操與袁紹爭奪北方霸權的轉折點。官渡一戰之後,曹操終於一反之前對袁紹的劣勢,為自己統一北方奠定了基礎。曹操在戰事初期處於劣勢,當中全賴三人為曹操扭轉困局——荀彧、荀攸、許攸。

(1)曹操於黎陽與袁紹相持,本欲還兵再作打算,荀攸獻計:「今兵少不敵,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擒也。

」曹操依計行事,果然大破袁軍,斬殺顏良。

(2)建安五年八月始,兩軍再次相持於官渡,雙方互有勝負。其後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營中將士不和,投奔曹操。許攸獻計燒袁紹軍糧,使袁紹不戰自敗。

2、赤壁之戰失敗原因:

(1)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 關西軍一直是曹操的威脅。

(2)且舍鞍馬,仗舟楫,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曹操也明白這個道理,他希望的是用荊州水軍對抗吳軍,可惜他錯了,赤壁之戰前那場接觸戰證明了一切。所以曹操才會索戰船,只不過正是因為這樣才被敵人火攻。說到底還是水軍不濟造成的。

張遼在庾信的《哀江南賦》中提到:「張遼臨於赤壁,王濬下於巴丘」。 曹操的主力部隊悉數開赴赤壁了。

他希望以荊州水軍為主力,進而利用絕對的兵力優勢渡江,只是他高估了荊州水軍,低估了吳軍和長江。

(3)又今盛寒,馬無藁草; 《三國志·孫權傳》記載: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可見戰馬沒有草料,人也好不到哪去,飢餓與瘟疫是困擾曹軍的兩大難題。

這樣的部隊即使數量多也很難取勝。

(4)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三國志·曹操傳》: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

3樓:邸祺

武帝曹操(155~220年),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市)人[1][2]。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3]。東漢末年權臣、太尉曹嵩的兒子,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獻帝劉協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中國北方地區,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民、實行「租調製」,促進中原地區經濟生產和社會穩定。建安十八年(213年),獲封魏公,建立魏國,定都鄴城。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冊封魏王,位在諸王之上。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3月15日),去世,諡號為武。其子曹丕稱帝,追贈武皇帝,廟號太祖。曹操喜歡用詩歌、散文抒發政治抱負,反映民生疾苦,是魏晉文學的代表人物,魯迅贊之為「改造文章的祖師」。

擅長書法,被唐朝張懷瓘《書斷》評為「妙品」。

4樓:

曹操,一名吉利,字孟德,小字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國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及詩人。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宦官家庭。

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十常侍中的一員。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曹嵩的出身,當時就搞不清楚,所以陳壽稱他:

「莫能審其生出本末」,但也有人認為他是夏侯氏之子。曾先後任司隸校尉、大司農、太尉等官。

5樓:

曹操生於東漢末年,當時的一大政治特點就是宦官專權,尤其是在桓帝和靈帝時期更為突出,而曹操的父親曹嵩正是極受桓帝寵信的大宦官曹騰的養子,其本人又高居太尉,因此,曹操的身世背景在當時極為顯赫。

公元184年,曹操因鎮壓黃巾起義有功,被升為濟南相,上任後,他罷免了八個縣的贓官,禁斷淫祀,一時間,濟南奸尻逃竄,濟南一郡清平。但曹操也因此觸犯了權貴,被貶為東郡太守,東郡靠近京師,權貴橫行,曹操怕招致家禍,稱病辭職。188年,曹操又被靈帝起用為典軍校尉。

189年,靈帝去世,年僅14歲的劉辯登基。何太后聽政,皇舅大將軍何進輔政。何進一直對宦官集團深惡痛絕,一心想剷除宦官集團,於是,他暗招董卓進京。

然而,待董卓進京時,何進已經被宦官所殺。董卓廢掉劉辯,扶9歲的皇子劉協做了皇帝,並自封丞相。曹操不想為董卓效力,遂逃出洛陽,間行東歸。

後來,曹操將矛頭指向了黃巾軍,得降兵30萬,並「收其精銳,號為青州兵」。曹操的勢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成為了北方的大軍閥。

198年,曹操滅掉呂布。200年,曹操在官渡打敗了袁紹,消滅了他的主力。205年,曹操殲滅袁譚,袁熙、袁尚逃至烏丸。

207年,曹操遠征烏丸,將袁熙、袁尚力量消滅,結束了漢末以來軍閥混戰的局面,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北方統一。

216年,曹操晉爵魏王,車輿服飾皆同天子。220年,其子曹丕篡漢,追尊曹操為魏武帝。

曹操的生平 150

6樓:

1、早年經歷

曹操出生在宦官世家,《三國志》稱其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宦官曹騰的養子,曹騰歷侍四代皇帝,頗有名望。

2、陳留起兵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太子劉辯登基,何太后臨朝聽政。大將軍何進想趁靈帝駕崩、宦官失勢之機誅滅十常侍,但沒有取得何太后的支援。於是何進便召時任幷州牧的董卓進京,脅迫何太后同意。

然而此舉打草驚蛇,董卓尚未抵達京城,何進已被宦官下手**。

3、逐鹿中原

初平四年(193年)秋天,曹操的父親曹嵩來曹操處路上,被陶謙派兵殺害,曹操遂進兵徐州(治郯,今山東郯城),向東南擴充套件勢力。陶謙退守郯縣。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

4、遠征烏桓

建安七年(202年),袁紹病死,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不和,發生火拼。袁譚不敵袁尚,向曹操乞降。

5、赤壁之戰

建安十三年(208年),開闢玄武池訓練水軍。六月,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漢朝丞相。基本平定北方後,兵鋒轉而南向。

6、相爭漢中

建安二十年(215年)三月,曹操見劉備已取得益州,而漢中是益州門戶,「若無漢中,則無蜀矣」,劉備必然要攻取漢中。於是曹操搶先一步,率十萬大軍親征漢中張魯。五月,攻克河池,斬氐王竇茂;七月,曹操大軍進至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北)。

7、壯士暮年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病逝在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曰武王。 根據曹操的遺囑,他於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於鄴城(今河北邯鄲臨漳縣)西郊的高陵。

7樓:匿名使用者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國時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字孟德,小名阿瞞,譙(今安徽亳縣人)。

東漢末年,在鎮壓黃巾起義軍中,逐步擴充軍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佔據兗州,分化、誘降青州黃巾軍的一部份,編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今河南許昌東)。

挾天子以令諸侯,先後削平呂布等割據勢力。 官渡之戰大破軍閥袁紹後,逐漸統一了中國北部。建安十三年,進位為丞相,率軍南下,被孫權和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

後封魏王。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精於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

善詩歌,《蒿里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本。

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

曹操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郡(今安徽亳縣)人,出生自一個大官僚地主家庭,長子。因其父曹嵩乃是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改姓曹。

亦因這種關係,曹操自幼便有機會接觸官宦子弟。日後的勁敵袁紹亦是曹操年少時朋友。曹操身長七尺,細眼長鬚。

自幼放任蕩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於隨機應變。

生於公元155年,卒與公元220的曹操,在三國這個歷史舞臺上縱橫65個春秋,傳下的英雄故事,時時令後人感慨莫嘆。觀其一生,從舉孝廉踏上仕途開始,挾天子以令諸候,收黃巾,討董卓,敗袁術,破陶謙,平張邈,殺呂布,滅袁紹,定烏桓,降劉琮,走赤壁,克馬超,戰孫權,收張魯,封魏王,棄漢中。千秋功過,任人評說。

曹操自幼機警,有膽識。東漢靈帝熹平三年(174),以孝廉推舉為郎,任洛陽北部尉,入仕途即與祖輩所從屬的宦官集團針鋒相對。中平元年(184),出任騎都尉,參與鎮壓黃巾起義。

繼任濟南相。四年,辭官還鄉。次年,受詔為典軍校尉,復得軍權,奔赴洛陽。

時東漢王朝在黃巾起義衝擊下搖搖欲墜。

漢靈帝死後,大將軍以外戚身份把持朝政。但在誅殺殺宦官時,反被伏擊。而此時有西涼之狼稱號的董卓帶領大軍接管京城。

卓入城不久便改立少帝之弟劉協,是為獻帝。大部份大臣紛紛逃出洛陽。曹操亦逃至陳留,集結義兵,聲討董卓。

初平元年,各路大將推舉家世顯赫的袁紹為盟主,西討董卓。但因各將領心懷鬼胎,遂使義軍失敗。曹操在這戰役中,初次見到日後的死敵——劉備。

初平三年,董卓為王允、呂布所殺。而二人又被卓部下李傕、郭汜所遂。獻帝乘亂與一眾大臣逃出長安,但被李、郭二人所追捕。

而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議,迎接獻帝至許昌。從此曹操便開始挾天子以令諸侯。

其後,曹操以獻帝名義東征西討。先後平定關東、關中一帶。而劉備亦曾成為其部下。接下來,曹操便要面對他的老朋友-袁紹。

當時袁紹盤據幽、冀、並、青四州,軍力雄厚,勇將如雲。雖然曹操己成中原霸主,但就兵力而言始終與紹有一定距離。

建安五年,袁紹大軍南下,與曹兵會戰於官渡。最後曹操用降將許攸之計親率五千騎兵偷襲袁軍糧倉。袁兵見軍糧被燒而大亂,曹軍乘勢出擊。

袁紹敗走。官渡之役奠定了曹操在北方的霸主地位。

在官渡會戰勝利後,曹操用數年時間穩定北方,和追擊袁氏餘黨(紹兵敗後不久病死)。建安十三年,曹操親率大軍南征劉表。同年,劉表死,次子劉琮繼立。

面對曹操如狼似虎的大軍,劉琮決定出降。曹操輕易地接管荊州。可能因為荊州得來容易,曹操決定成勢東伐孫權。

但權並非劉琮之流可比。

孫氏自孫策時已盤據江東,至今已人心歸順。加上長江天險,孫氏政權已有一個穩定基礎。當孫權收到曹操東來的訊息後,曾召開多次軍事會議。

會中主戰和主降派了激烈的爭辯。最後在周瑜和魯肅的分析下,孫權決定出戰。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孫權大軍在赤壁迎戰曹軍。周瑜用計火燒曹操**,曹軍大敗。從此曹操無力大舉南征。如果說官渡會戰決定了曹操在北方霸主地位,那麼赤壁兵敗便是曹操只可稱雄北方的一戰。

此後,曹操雖曾多次在東吳邊境挑起戰火,但雙方均互有勝敗。同時劉備西定益州,自封漢中王。三國鼎立之勢已成。連蓋世雄主曹操亦再無力改變這個事實。

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位為魏王。

建安二十五年,正當軍威大振之時,曹操病卒洛陽,享年六十六歲。

翌年,操子曹丕篡漢,建國號魏,追尊曹操為太祖武皇帝。史稱魏武帝。

冰心的生平簡介冰心生平簡介

冰心生平介紹 謝冰心 1900 1999.2.28 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民進成員。192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中文系。1919年參加 五四運動 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任大學學生會文書,北京女學界聯合會宣傳股成員,1923年赴美留學,獲威祺利女子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26年回國後曾任燕京大學 北平...

張作霖生平簡介,張作霖生平簡介與張學良生平簡介

張學良,字漢卿,號毅庵,曾用名李毅,1901年6月4日出生於遼寧省檯安縣。張學良童年的生活環境是動盪不安的,學生時代也未進過正式學校。6歲時其父張作霖特聘檯安縣舉人崔駿聲為其開蒙,13歲從師金樑學文。1915年隨父進入奉天 今瀋陽 在家設專館,聘請教師,學習國文和英文。十五六歲是張學良走出家庭步人社...

羅瑞卿的生平簡介,羅瑞卿的生平簡介

1906 1978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階將領,傑出軍事家。四川南充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8年10月轉入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從事黨的祕密工作。1929年後歷任中國工農紅軍支隊黨代表 縱隊政治部主任 師政治委員 軍政治委員 軍團政治保衛局局長等職。長征中曾任紅軍先遣隊參謀長 陝甘支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