溼氣重怎樣調理,人溼氣重怎麼調理?

2022-01-05 18:55:22 字數 5918 閱讀 8329

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方法有很多。不過許多事要求自己去動手做。比如自己按摩,推拿。

站樁。或者學習別的一些技能,來達到去除溼氣的目的。那樣的話是最好。

既健了身,還提高了自己。不過現在人都懶惰的人,有些人都快病死了,都不願自己想辦法鍛鍊,非常可悲,就指望著醫院,殊不知醫院不過是治病耳。真相長壽還是呀靠自己啊。

另一種就是吃中藥,問題是好中醫並不是太好找,並且需要長期調理,可以試一試徳輔的溼青草嗏,內部祛溼。效果長期見效。

1. 如何判斷自己身體是否有溼?

1.頭髮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

睡覺留口水 (溼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5.

小肚子大 6.耳內溼(耳禪溼) 7.**潮溼。

2. 【溼】是如何形成的?

① 例如:早晨洗頭未乾出行,晚上洗頭未乾睡覺,刮痧拔罐後8小時內洗澡以及習慣性運動後大汗淋漓未消汗後沐浴的以及在浴池內刮痧拔罐的等等。

有句古話叫:「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性黏濁,如油入面。

」溼與寒在一起叫寒溼,與熱在一起叫溼熱,與風在一起叫風溼,與暑在一起就是暑溼。溼邪不去,吃再多的補品、藥品都如同隔靴搔癢,隔山打牛。生活中很多人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病都跟溼邪、痰溼有關。

2樓:茉莉說生活

體內溼氣太重,多半是這些原因,一個食療方子,排光多年的溼氣。

3樓:中醫原山

溼氣重會導致長斑長痘,**暗沉,特別顯老,教你一招去溼氣

4樓:偶凝海

溼氣重會引起好多問題,平時可以多吃薏米調理。

5樓:生活百事通謝哥

可以選擇用中藥進行調理,平時可以運用中藥來發汗、祛溼。艾葉就是祛溼很好的中藥,每個星期用艾葉煮成熱水等降到**適合的溫度就可以拿來洗澡,不能兌涼水,還可以用生薑

6樓:你如附骨之蛆

身體溼氣重,可以到理療店去拔火罐,把體內的寒氣拔出來

7樓:禹峰

去除溼氣首先要換個環境

8樓:xin血一生

對於這方面的**,可以用中醫,恢復的會好一些

9樓:養生一點

今天給大家分享3個動作,每天堅持做一下,能夠幫助我們排出溼氣。

10樓:楚玉健康坊

溼氣過重是比較常見的問題,一般是因為休息時間不規律、吃太多冷飲所導致。溼氣過重的人身體會出現這幾個症狀,看看你有沒有。 1.

失眠多夢 2.愛長痘痘 3.臉色蒼白或者臉色變黃 4.

肚子贅肉增多 5.身上容易發紅,起疹子,頭髮臉部愛出油。 6.

11樓:慧瑩養生情報

溼氣堆積,渾身乏力,煮1杯薏米茶,健脾祛溼,整個人輕鬆!

12樓:紫晴聊養生

舌苔發白,全身無力,2樣食物煮水泡腳,驅寒排溼,精力旺盛

13樓:養生有約

溼氣重的每天拍打50次,拍走全身溼氣,身體一天比一天輕鬆

14樓:

食療有,薏米茶,薏米粥,紅糖薑茶,姜擦腳底,除溼需要長期**的。多燙腳,洗桑拿都是很好的。洗頭,洗澡後注意及時擦乾也是有效防溼的。

人溼氣重怎麼調理?

15樓:生活達人蔣小喵

薏米淘乾淨,控幹水分,平底鍋不加油翻炒,炒出香味後,加入紅棗、枸杞、冰糖、桂圓、炒好的薏米,倒入開水沖泡5-10分鐘

16樓:中醫原山

溼氣重會導致長斑長痘,**暗沉,特別顯老,教你一招去溼氣

17樓:背對背擁抱

溼氣重怎麼辦?

溼氣重可能影響人的食慾,引發消化不良,或者腹瀉水腫及痰飲等病症,還會影響你的關節活動,因為溼氣會阻滯關節,導致關節疼痛,嚴重時患者甚至會無法屈伸,所以溼氣重的患者經常會覺得頭困身重,手腳痠楚,行動受阻。而且溼氣引發的病症,,很難痊癒。溼性黏滯,疾病通常不會馬上發病,但病程長,反反覆**作。

溼氣重還會影響身體氣機。溼氣停留在我們臟腑經絡,造成臟腑功能異常.

溼氣重對不同的人,危害不同。

兒童:溼氣重,會出現腹瀉,大便不暢等問題;

老年人:下肢痠痛,腰腿疼痛頻繁;

女性:白帶增加,**瘙癢等;

所以,面對溼氣,我們應該及時發現,及時喝德輔de 溡清草茶**,不要讓溼氣加重造成健康受損。

溼氣的危害

溼氣重的話很傷害我們的脾胃。溼氣影響脾胃的運轉,傷害身體脾陽,身體由此會出現消化不良。溼氣由內而生,會加重身體溼氣。

溼氣不去除的話,吃再多的保健品都沒用。很多患有要血壓,哮喘、心腦血管、脂肪肝等疾病都和溼有關,足以見得,溼氣的危害是多麼嚴重。不管是寒溼、熱溼、風溼還是暑溼都和「溼」脫不開干係。

18樓:員躍大歆

久坐少動,多吃,熬夜,吹空調,壓力大都是造成溼氣重的原因,由於現代人的生活節奏的加快,很多人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溼氣重,脾胃方面的傷害,導致長痘、生瘡,所以針對這樣的情況,可以多吃一些清熱去溼的食物,可以買些紅豆薏米綠豆煮粥熬湯,如果工作忙沒空的話也可以買溡清草茶,沖水飲用,我自己也在喝,內部調理,祛走「溼」氣。

綠豆:是最常用的清熱、解毒食品,還有降脂、保肝的作用,是溼熱體質者的天然良藥。

薏仁:是緩和的清熱祛溼之品,中醫常用其來**脾虛腹瀉、肌肉酸重、關節疼痛、水腫、腳氣等病症。

紅豆:是利水、消腫、清熱佳品,尤其適合夏季食用,能散熱燥溼、補心健脾、養肝益腎

冬瓜:有利水消痰、清熱解毒的功效。溼熱體質者若有水腫、脹滿、痰多、暑熱煩悶、消渴、溼疹、癤腫等均可食用,並可解酒。

芹菜:可清肝熱、養血。此外,芹菜還有清胃熱、通血脈、健齒潤喉、明目醒腦、潤肺止咳的效果。因此,體內熱盛、食慾不佳、疲倦無力的溼熱體質者可常食用。

芥藍:有利水化痰、解毒祛風、消暑解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等功效,能潤腸祛熱氣、下虛火、止牙齦出血,對腸胃熱重、熬夜失眠、虛火上升、牙齦腫脹出血等也有輔助**效果。

19樓:答清潤頓職

如果是屋內潮溼,可以除溼機來去溼.

如果是身體內溼氣重,中藥去溼除**本對身體好.

健脾祛溼湯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幹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淨一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和中化溼湯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淨一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溼熱脾虛者飲用。

清熱去溼湯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溼,清熱毒。

鵪鶉去溼湯

(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去溼,潤肺化痰。

橫月利去溼湯

(2~3人分量)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薑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薑和豬橫月利一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溼,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草龜去溼湯

(3~5人分量)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

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一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去溼及解毒功能。

黃瓜去溼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淨,鴨腎洗淨、飛水、切片,粳米淘洗乾淨。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症。

去溼食材

花旗參: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

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晒乾使用。除了去溼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白朮: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慾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體內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並具安神之效。

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溼,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具除溼毒及清熱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溼之好材料。

減溼妙招

以下6點能減少溼氣

不要久居潮溼之地,儘量不要到外面潮溼的地方勞作。

溼氣大、陰雨天時不要常開窗,但最好仍進行通風。

注意室內的抽風和抽溼。即使衣服難幹也不要勉強穿不幹的衣服。

潮溼往往與「寒」一起來,要注意保暖,不要受涼,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多吃健脾胃、去溼食物,適當溫補,讓溼氣隨大小便外排。

天氣好時要多出外晒太陽,適當運動。

20樓:成都呼吸科普諮詢

溼氣調理一

中醫調理,每天兩杯德浦溼清草茶,草本茶療,從根本趕走溼氣。

溼氣調理二

紅豆薏米煮成粥,治溼痺,利腸胃,消水腫,健脾益胃,久服輕身益氣、補心。現代人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溼盛。既要祛溼,又要補心,還要健脾胃,非薏米和紅豆莫屬。

將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同時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溼氣調理三

可以通過揉按承山穴、陰陵泉、三陰交穴位來達到祛溼氣效果。

21樓:龍緣之戀

首先得注意自己的生活習慣,體內溼氣太重的人,在飲食上一定要控制住一些,千萬別多食用冷飲以及一些生冷的瓜果之類的食物,比如西瓜、蘋果等等。

而有一些人就是因為自己體內的水分嚴重的失去了均衡,才造成的體內溼氣太重。這時候的方法就要讓自己加強鍛鍊,只有堅持運動才能讓自己的身體得到有效的改善。

同時也可以採取一些外部的**方法進行調理,包括一些常見的汗蒸、拔罐等許多的方法,都可以有效的改善人體的體能,對於溼氣過重的人有很大的幫助。

只有在平時讓自己多注意一些,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慢慢的就能讓自己的睡眠質量提高,溼氣也會減輕。

22樓:

3個方法教你去除體內溼氣,另外配合中藥調理,溼清草茶。

第1招:越懶越要運動

體內溼氣重的人大多數都是飲食油膩、缺乏運動的人。這些人常常會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而不願活動,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溼氣就越多,久而久之,必然就會導致溼氣攻入脾臟,引發一系列的病症。

運動可以緩解壓力,促進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極等運動,有助活化氣血迴圈,增加水分代謝。

第2招:飲食清淡適量

腸胃系統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酒、牛奶、肥甘厚味等油膩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發炎反應。

生冷食物、冰品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不宜經常食用,如生菜、沙拉、西瓜、大白菜、苦瓜等,最好在烹調時加入蔥、姜,降低蔬菜的寒涼性質。

第3招:避開溼氣的環境

我們人體內產生溼氣,除了自身代謝的問題以外,有很大一部分和環境有關。經常在潮溼、陰冷的環境中,就容易導致溼氣入侵體內。

溼氣重怎麼調理好些,溼氣重怎麼調理好的最快?

溼氣重一般和寒氣重是一起的,主要原因是陽虛造成的,多喝脾腎陽虛有關。您可以通過艾灸調理,艾本來就是純陽之物,再加上火的陽性,艾灸的驅寒溼效果很好。對於你自己本身,還是需要辯證的,你去傳艾微課的弓仲平臺學習一下 溼氣重會導致長斑長痘,暗沉,特別顯老,教你一招去溼氣 1 祛除體內的溼氣,方法非常簡單,只...

脾胃虛溼氣重怎麼調理,脾胃虛弱溼氣重,該怎麼辦?

體內溼氣過多會影響到身體健康。溼氣遇寒則成為寒溼,遇熱則成為溼熱,遇風則成為風溼,溼氣在皮下就形成肥胖,所以祛溼是很重要的。通過運動代謝 運動可緩解壓力 活絡身體器官運作,加速溼氣排出體外。試試慢跑 健走 游泳 瑜伽 太極等健身運動,有助於氣血執行,增加水分代謝。遠離潮溼環境 日常生活最好減少暴露在...

脾虛溼氣重該怎麼調理

1 改善生活方式 平時飲食儘量清淡,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祛溼的食物,比如山藥,芡實,茯苓,薏米等。同時不熬夜,儘量保持有規律的運動,運動也是祛溼的一個很好的途徑。2 舒肝養血 在中醫五行理論裡面,肝木克脾土,肝主疏洩,長期肝氣鬱結就容易導致氣滯血瘀,並且抑制脾胃功能,長期處於巨大的壓力下,那麼不僅損傷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