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昌為什麼是曹操的都城呢,曹操為什麼定都許昌

2022-02-26 17:41:13 字數 1436 閱讀 9483

1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洛陽吧,蜀漢都城是成都,東吳是建業,曹魏是洛陽吧

曹操為什麼定都許昌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曹操認為許昌屬於豫州,之前擊敗了汝南、潁川的黃巾軍,而呂布同時被曹操趕去了徐州,只有許昌是在自己的勢力之內,皇帝那自然需要安置在自己可以控制的地方;

這樣才可以安定其次袁紹一方勢力在北方,而許昌三面環山,只有一面是平原,山上安排哨兵,可看百里之外,而平原可抵禦敵軍,三面山路可以作為最後的退路。同時離當時的強敵袁紹也相隔甚遠,可以更安全的做好抵禦之法。

再者,當時的許昌倉庫屯糧許多,地廣物多,可以保曹軍多年無憂,同時許昌城防各路已經安排改善,是個十足的防禦強城。曹操計策中最後的退路便可退守許昌,哪怕再不濟,也不至於被破城而亡。

擴充套件資料:

許昌歷史沿革:

帝堯時期。

許昌古稱「許」,源於堯時,高士許由牧耕此地,洗耳於潁水之濱而得名。

夏朝。夏朝曾建都陽翟(今許昌禹州)。

商朝。許地分佈的諸侯國和部落有歷(今禹州市境內)、有熊氏(今長葛市境內)、昆吾(今建安區境內)、康(今禹州市境內)。

西周。許地分佈的諸侯國和城邑有:歷(今禹州市境內)、康(今禹州市境內),許(今建安區張潘鄉古城村一帶)、鄢(今鄢陵縣彭店鄉古城)等。

春秋戰國。

春秋戰國時期許地先後為鄭、楚所據。分屬韓、魏、楚。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秦置潁川郡,治陽翟(音狄,今禹州市)。

潁川郡轄12縣,許縣(今建安區)、陽翟縣(今禹州市)、長社縣(今長葛市)、鄢陵縣、襄城縣屬之。

西漢。高祖六年(前201年),析許縣,置潁陰縣(治今魏都區)。許縣、潁陰縣、陽翟縣、長社縣(治今長葛市老城)、鄢陵縣(治今鄢陵縣彭店鄉古城村)、襄城縣均屬潁川郡。

新朝。潁川郡改為左隊,陽翟縣改為潁川縣,鄢陵縣改為左亭併入許縣。許縣、潁陰、長社、潁川等縣屬左隊。

東漢時期。

東漢建安元年八月(196年),曹操至東漢京都洛陽迎獻帝,遷都許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漢朝末代都城。

三國時期。

三國時期,魏稱潁川郡,屬豫州,建安區、潁陰縣、鄢陵縣、長社縣等皆屬潁川郡。許昌為魏五都之一。

魏國魏黃初二年(221年),魏文帝曹丕以「漢亡於許,魏基昌於許」,改許縣為「許昌縣」。

兩晉。西晉沿襲魏制。東晉時期,北方十六國混戰,許地先後為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後秦所佔。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大局的需要。所以他選擇了許昌。

曹操為什麼要遷都許昌呢???

4樓:匿名使用者

東漢都洛陽,但黃巾董卓亂後,洛陽殘破不堪,民人十不存一,不能擔當都城的功能了,遷都許昌是一個比較之下比較不錯的替代方案。

曹操已經遷都許昌了,為什麼會死在洛陽?

曹操為什麼最終立曹丕為太子,曹操為什麼立曹丕為太子

文武全才,有野心,有心計 曹操為什麼立曹丕為太子 曹操五個兒子,曹昂 曹衝好,卻早死。曹彰只好為將,對政治沒興趣,排除。曹植政治方面過於幼稚,而且不懂韜光養晦,身邊多是禰衡 楊修等狂徒 此二人都是死與曹操的安排 在和曹丕的較量中敗下陣來。古代歷來立長子為太子,曹丕是長子。曹丕更善於謀略,他使用了一些...

曹操為什麼要發動赤壁之戰,曹操為什么要發動赤壁之戰

樓上講解的很清楚了,我再囉嗦幾句。發動赤壁之戰的原因在於統一中國,赤壁之戰前,曹操已經基本平定北方大部,除了西涼的馬騰和韓遂。安撫馬騰和韓遂之後,曹操統一的腳步直向南方的孫權和劉備。赤壁只是雙方的戰場,當然了,雙方要是在合肥相遇,肯定得叫 合肥之戰了。漢朝末年,群雄逐鹿,小的被大的所兼併,歷史歸於統...

曹操為什麼喜歡關羽?關羽和曹操的關係是怎樣?

其實曹操也談不上多喜歡關羽,別被三國演義誤導了。歷史上曹操與關羽相處有兩次,第一次是劉備投靠曹操時,呂布攻打劉備,劉備不敵,曹操親自帶兵攻打呂布,圍呂布於下邳,破城前關羽曾經請求曹操 自已的妻子無法自育,破城之後請將秦宜祿妻子賜於為妻,曹操答應了。結果關羽怕曹操反悔,為這事跟曹操說了好幾次,曹操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