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太陽的,關於太陽的資料

2022-11-07 01:20:19 字數 5600 閱讀 2204

1樓:柯南基德白馬探

太陽資料

太陽是銀河系中極其普通、極不顯眼的一顆恆星。擁有9個行星、數十個衛星其它一些小型天體。在太陽的第3個行星上誕生了生命。

作為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太陽擁有太陽系全部質量的99.8%。109個地球才能填滿太陽的橫截面,而它的內部則能容納130萬個以上的地球。

我們看到的太陽其實只是它表面的光球層,溫度約為6000攝氏度,屬比較「涼爽」部分。光球層非常活躍,在其表面可以看到許多極富戲劇性的特徵。

太陽的能源來自於其核心部分。太陽核心的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壓力超過地球氣壓的340億倍。核心的氣體密度極高,是水的150倍。

太陽每秒鐘向外輻射約28600億億兆瓦的能量,這麼高的能量是由其核心的核聚變反應產生的。在聚變中,四個質子聚合成一個氦原子核。氦原子核的質量比四個質子小0.

7%,失去的質量轉換成了能量,以伽瑪射線的形式被釋放到太陽的表面,並向宇宙空間輻射出去。太陽每秒鐘約有七億噸的氫被轉化成氦。在此過程中,約有五百萬噸的淨能量被釋放。

能量在對流過程中不斷地發出光和熱,使太陽發光。從太陽核心釋放出的能量需要經過幾百萬年才能到達表面。

從人類賴以生息繁衍的地球向外看,天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給人類光明和溫暖的、燦爛輝煌的太陽。太陽是一顆自己能發光發熱的氣體星球。人們看到的太陽表面叫光球層,在光球層的某些部位,區域性溫度比周圍低,在可見光範圍內這些部位顯得比其它部位黑暗,人們稱之為「黑子」。

光球層外面是色球層。太陽能量通過這一層自核心向外傳遞。在這一層可以見到太陽耀斑。

耀斑是太陽黑子形成之前在色球層產生的灼熱氫雲。

太陽大氣的最外層是日冕。日冕非常龐大,可以向太空綿延數百萬公里。人們可以在這一日冕中看到「日餌」:日餌是色球層上部產生的巨大火焰。人們僅在日全食的時候可以見到日冕。

除了光和熱,太陽也向宇宙空間輻射一種低密度的粒子流——太陽風。太陽風以每秒450公里的速度在太陽系中馳騁。太陽風異常強大時便形成了太陽風暴,它會對人類的無線電通訊造成影響。

地球和其他一些行星兩極的極光也是太陽風帶來的。太陽的磁場極其強大且極其複雜,其磁層範圍甚至越過了冥王星的軌道。

太陽已經46億歲了,現在已步入中年。它還可以繼續平靜地燃燒約50億年。太陽在臨終時,內部的氦將轉變成更重的元素,亮度會增加到現在的一倍,體積也將不斷膨脹,所有近日行星包括地球都將融入它的懷抱。

這時的太陽將變得十分不穩定,在它周圍會出現一個新的行星狀星雲。這為新太陽系的誕生創造了條件。在經歷一億年的紅巨星階段後,太陽將耗盡它所有的能量而猛然坍縮成一顆白矮星。

幾萬億年後,它最終將在黑暗中完全冷卻。

2樓:

在太陽系中,現已發現1600多顆彗星,大多數彗星是朝同一方向繞太陽公轉,但也有逆向公轉的。彗星繞太陽執行中呈現奇特的形狀變化。 太陽系中還有數量眾多的大小流星體,有些流星體是成群的,這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產物。

大流星體降落到地面成為隕石。 太陽系是銀河系的極微小部分,它只是銀河系中上千億個恆星中的一個,它離銀河系中心約8.5千秒差距,即不到3萬光年。

太陽帶著整個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轉動。可見,太陽系不在宇宙中心,也不在銀河系中心。 太陽是50億年前由星際雲瓦解後的一團小云塌縮而成的,它的壽命約為100億年。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3樓:

太陽的體積是地球的130萬倍,為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也是銀河系中一顆普通的恆星,太陽距離地球1.5億公里,直徑139萬公里,從地球走到太陽上,步行要走2023年,即便坐飛機也要坐20年。

關於太陽的資料

4樓:雨說情感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14960萬千米。用107.5除,我們發現太陽直徑約為139萬千米,這就是地球直徑的約110倍了。這又可推算出太陽的體積較地球大130萬倍以上。

太陽的平均密度只是地球密度的1/4,比水的密度約大0.4倍。太陽質量約為地球的33.

2萬倍。太陽表面的重力約為地球表面重力的28倍。假如人可以到太陽上面去,一個常人將有兩噸重而被自己的重量壓倒。

太陽是在大約45.7億年前在一個坍縮的氫分子云內形成。太陽形成的時間以兩種方法測量:

太陽目前在主序帶上的年齡,使用恆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電腦模型確認,大約就是45.7億年。這與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陽最古老的物質是45.

67億年非常的吻合。

太陽在其主序的演化階段已經到了中年期,在這個階段的核聚變是在核心將氫聚變成氦。每秒中有超過400萬噸的物質在太陽的核心轉化成能量,產生中微子和太陽輻射。以這個速率,到目前為止,太陽大約轉化了100個地球質量的物質成為能量,太陽在主序帶上耗費的時間總共大約為100億年。

擴充套件資料

太陽是發光的發熱,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長髮育均離不開太陽,食物鏈的源頭是植物,有了太陽光,地球上的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為人和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氣。

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作為工業生產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後積累下來的太陽能。

5樓:良鈺老師

回答您好,我是小良子老師♥ 您的問題我已經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打字需要一點時間,還請您耐心等待一下~麼麼噠

提問除了人類動物植物

回答親親 這是屬於天文學方面對太陽的瞭解的一些知識希望能幫到您!

太陽內部是用核聚變釋放能量,我們的核彈採用的就是核聚變,原子彈採用是核裂變

更多3條

6樓:煙醉雨相思

成為第4377位粉絲

太陽和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是14960萬千米。用107.5除,我們發現太陽直徑約為139萬千米,這就是地球直徑的約110倍了。這又可推算出太陽的體積較地球大130萬倍以上。

太陽的平均密度只是地球密度的1/4,比水的密度約大0.4倍。太陽質量約為地球的33.

2萬倍。太陽表面的重力約為地球表面重力的28倍。假如人可以到太陽上面去,一個常人將有兩噸重而被自己的重量壓倒。

太陽是在大約45.7億年前在一個坍縮的氫分子云內形成。太陽形成的時間以兩種方法測量:

太陽目前在主序帶上的年齡,使用恆星演化和太初核合成的電腦模型確認,大約就是45.7億年。這與放射性定年法得到的太陽最古老的物質是45.

67億年非常的吻合。

太陽在其主序的演化階段已經到了中年期,在這個階段的核聚變是在核心將氫聚變成氦。每秒中有超過400萬噸的物質在太陽的核心轉化成能量,產生中微子和太陽輻射。以這個速率,到目前為止,太陽大約轉化了100個地球質量的物質成為能量,太陽在主序帶上耗費的時間總共大約為100億年。

擴充套件資料

太陽是發光的發熱,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長髮育均離不開太陽,食物鏈的源頭是植物,有了太陽光,地球上的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為人和動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氧氣。

日常生活和生產所用的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站的主要能量**;作為工業生產主要能源的煤、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以後積累下來的太陽能。

7樓:慕光遠

太陽的內部結構

[編輯本段]

太陽的內部主要可以分為三層,核心區,輻射區和對流區.

太陽的能量**於其核心部分。太陽的核心溫度高達1500萬攝氏度,壓力相當於2500億個大氣壓。核心區的氣體被極度壓縮至水密度的150倍。

在這裡發生著核聚變,每秒鐘有七億噸的氫被轉化成氦。在這過程中,約有五百萬噸的淨能量被釋放(大概相當於38600億億兆焦耳,3.86後面26個0)。

聚變產生的能量通過對流和輻射過程向外傳送。核心產生的能量需要通過幾百萬年才能到達表面。

輻射區包在核心區外面

這一層的氣體也處在高溫高壓狀態下(但低於核心區),粒子間的頻繁碰撞,使得在核心區產生的能量經過很久(幾百萬年)才能穿過這一層到達對流區。

輻射區的外面是對流區

能量在對流區的傳遞要比輻射區快的多.這一層中的大量氣體以對流的方式向外輸送能量.(有點像燒開水,被加熱的部分向上升,冷卻了的部分向下降.

)對流產生的氣泡一樣的結構就是我們在太陽大氣的光球層中看到的"米粒組織"。

太陽是自己發光發熱的熾熱的氣體星球。它表面的溫度約6000℃,中心溫度高達1500萬℃。太陽的半徑約為696000公里,約是地球半徑的109倍。

它的質量為1.989×10^27噸,約是地球的332000倍。太陽的平均密度為1.

4克每立方厘米,約為地球密度的1/4。太陽與我們地球的平均距離約1.5億公里。

太陽是銀河系中的一顆普通恆星,位於銀道面之北的獵戶座旋臂上,距銀心約2.3光年,它以每秒250公里的速度繞銀心轉動,公轉一週約需2.5億年。

太陽也在自轉,其週期在日面赤道帶約25天;兩極區約為35天。

通過對太陽光譜的分析,得知太陽的化學成分與地球幾乎相同,只是比例有所差異。太陽上最豐富的元素是氫,其次是氦,還有碳、氮、氧和各種金屬。

8樓:愈希榮度辛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天體,佔有太陽系總體質量的99.86%。太陽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體以及星際塵埃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而太陽則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公轉。

太陽是位於太陽系中心的恆星,它幾乎是熱等離子體與磁場交織著的一個理想球體。太陽直徑大約是1392000(1.392×10⁶)千米,相當於地球直徑的109倍;體積大約是地球的130萬倍;其質量大約是2×10³⁰千克(地球的330000倍)。

從化學組成來看,現在太陽質量的大約四分之三是氫,剩下的幾乎都是氦,包括氧、碳、氖、鐵和其他的重元素質量少於2%,採用核聚變的方式向太空釋放光和熱。

太陽目前正在穿越銀河系內部邊緣獵戶臂的本地泡區中的本星際雲。在距離地球17光年的距離內有50顆最鄰近的恆星系(與太陽距離最近的恆星是稱作比鄰星的紅矮星,大約4.2光年)。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光譜為g2v),黃矮星的壽命大致為100億年,目前太陽大約45.7億歲。

在大約50至60億年之後,太陽內部的氫元素幾乎會全部消耗盡,太陽的核心將發生坍縮,導致溫度上升,這一過程將一直持續到太陽開始把氦元素聚變成碳元素。雖然氦聚變產生的能量比氫聚變產生的能量少,但溫度也更高,因此太陽的外層將膨脹,並且把一部分外層大氣釋放到太空中。當轉向新元素的過程結束時,太陽的質量將稍微下降,外層將延伸到地球或者火星目前執行的軌道處(這時由於太陽質量的下降,這兩顆行星將會離太陽更遠)。

中文名太陽

外文名sun

別 稱

白駒金虎

赤烏陽烏

金烏金輪

火輪分 類

恆星質 量

1.9891×10³⁰

kg平均密度

1.408×10³

kg/㎥

直 徑

1.392×10⁶

km表面溫度

5770k

逃逸速度

617.7

km/s

視星等(v)-26.74

絕對星等

4.83

自轉週期

25.05天

赤 經

286.13°

赤 緯

+63.87°

距地距離

1.496×10⁸

km公轉週期

(2.25-2.50)×10⁸

a半 徑

6.955×10⁵km

關於太陽的詩,關於太陽的古詩

阮籍的 詠懷八十二首 其三十二 朝日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其三十五 壯年以時逝,朝露帶太陽。願攬羲和轡,白日不移光。採薪者歌 日沒不周西,月出丹淵中。陽精蔽不見,陰光代為雄。詠懷詩十三首 其一清陽曜靈,和風容與。明日映天,甘露被宇。其七朝雲四集,日夕佈散。素景垂光,明星有爛。艾青的詩 太陽 從遠古的墓...

關於太陽的古詩詞,關於太陽的古詩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遲遲 緩慢。卉木 草木。萋萋 草茂盛的樣子。倉庚 鶯。喈喈 鳥鳴聲眾而和。蘩 白蒿。祁祁 眾多。詩經 小雅 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 春天的暖氣 史記 秦始皇本紀 陽春佈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樂府古辭 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樂府古辭 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

關於太陽的小詩,不超過,快關於太陽的小詩,不超過100字,快!

用 你 稱呼太陽,寫一首小詩 啊,太陽,你像一位溫柔的母親 清晨,你睜開雙目,深情的目光照射著大地 花兒猛地挺起了胸膛 萬物開始復甦,開始迎接美好的一天。啊 你好象一位慈善家,無私地釋放光和熱 有了你,才有了方便的太陽能 有了你,才有大地的鬱鬱蔥蔥 才有了花兒的芳香撲鼻 有了你,地球才有了一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