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乙個時辰。(北京時間23時至01時)。
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北京時間01時至03時)。
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北京時間03時至05時)。
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公升的那段時間。(北京時間05時至07時)。
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北京時間07時至09時)。
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北京時間09 時至11時)。
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北京時間11時至13時)。
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跌。(北京時間13時至15時)。
申時】哺時,又名日鋪、夕食等:(北京時間15食至17時)。
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北京時間17是至19時)。
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經落山,天將黑未黑。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北京時間19時至21時)。
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也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靜。(北京時間21時至23時)。
2樓:心雨恃
時間寶貴來看看古人是怎麼計時的。
古人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3樓:易書科技
1.地支計時法。
古人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辰,用十二地支名加上「時」字表示。即子時、丑時、寅時、卯時、辰時、巳時、午時、未時、申時、酉時、戌時、亥時。每一時辰相當於今天的兩個小時。
子時就相當於現在的23點至1點,依此類推。
2.十二時段計時法。
即把一晝夜分為十二個時段,每個時段等於現在的兩個小時。各時段的名稱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呋、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夜半相當於子時,就是23點至1點,以此類推。
3.更點計時法。
這種計時法出現較晚,專用於夜間計時。古人把一夜分為五個時辰,乙個時辰即一更,一更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一更是晚上7點至9點,二更是9點至11點……以此類推。
三更半夜就是由此而來。古時為計時準確的需要,又把每一「更」劃分為五個「點」。
古人的計時方法?
4樓:湛藍的
1.太陽、月亮和星星 古代,人們仰望天空來判斷時間。太陽顯示日期,月亮顯示月份。古巴比倫人把一天分成24個部分,也就是24小時。
2.日晷 人們注意到,隨著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樹木和岩石投下的影子從一邊移到另一邊,以此可確定一天時間的變化。
3.水計時 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使用水鍾計量時間。水從乙個碗滴到另乙個碗。
4.火計時 古代中國人通過燃燒一根以固定間隔打結的溼繩子來計時。後來,人們記下了燃燒一根蠟燭或一盞油燈裡的油所需的時間。
5.沙漏 沙子以均勻的速率從乙個玻璃球流到另乙個玻璃球。許多年來,水手們攜帶這些計時工具出海航行。
6.機械鐘(1世紀) 第一臺機械鐘通過使用重物驅動轉輪,帶動指標計時。
7.鐘擺(17世紀末) 乙個名叫克里斯蒂安·於讓的荷蘭人,最早發明了走時準確的鐘。這些鍾由乙個鐘擺控制。相同長度的鐘擺完成每次擺動花去相同的時間。
這是義大利著名科學家伽利略1637年發現的。
8.航海鍾(1世紀)乙個英國鐘錶匠約翰·哈里森在1735年發明了第一臺"航海天文鐘",即在海上工作的時鐘。
9.電子鐘(19世紀初)電池被用來給最早的電子鐘提供動力。今天,我們通常把這種鐘的插頭插入我們家中的電源插座。
10.石英鐘(1929年)石英是一種礦物,當電流通過它時,它每秒鐘振動32768次。今天,大多數的鐘表都有一塊石英晶體。許多鐘錶使用數字代替了鐘面。
11.原子鐘(1949年)原子鐘是最精確的。這種時鐘在37萬年裡快慢誤差不會超過1秒。原子鐘以銫原子的振動為基礎,銫原子的振動速率是每秒9192631770次。
5樓:看鑑
古人計時的方法有很多種,除了日晷、漏刻、更夫打更,還有更高階的水運儀象臺。
6樓:小寒鴉
有沙漏、日軌、還有用那個水滴跟沙漏的原理差不多。
7樓:陀惠粘尋凝
夜晚說時間又有用「更」的,這是由於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全夜分五個更,第三更是子時,所以又有「三更半夜」之說。
中國古代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8樓:手機使用者
(1)干支計時。
幹,即天干,有10個: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支,即地支,有12個: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以天干地支按順序相配,可以配成60個干支數:
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丑、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丑、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丑、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
這60個干支數,叫做「甲子」或「六十花甲子」。「甲子」週而復始,成了一種可以迴圈的計數方式。
2)一天的十二個時辰。
子時:23:00至01:00(夜半)
丑時:01:00至03:00(雞鳴)
寅時:03:00至05:00(平旦)
卯時:05:00至07:00(日出)
辰時:07:00至09:00(食時)
巳時:09:00至11:00(隅中)
午時:11:00至13:00(日中)
未時:13:00至15:00(日昳)
申時:15:00至17:00(哺時)
酉時:17:00至19:00(日入)
戌時:19:00至21:00(黃昏)
亥時:21:00至23:00(人定)
該時辰的專稱)
此外,一刻等於15分鐘,一柱香約為20分鐘。
古人還把一夜分成五更,也稱「五鼓」。如:林覺民的《與妻書》: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古時計時用「壺漏」,報時用「時牌」,所以也常用「時牌」、「申牌」等說明時間。《水滸傳》第十六回:
楊志卻要辰牌起身。」「辰牌」就是指「辰時」。
關於古人的計時方法
9樓:豆豆偉
流沙;日晷;香;白天觀太陽;夜晚觀星象等。
10樓:花樣年華
用漏斗流沙計時,古時好像沒有一刻之說.
11樓:網友
用流沙;日晷;香等計時,一刻鐘是15分鐘。
古人常用什麼方法計時?
12樓:匿名使用者
日晷,沙漏,水漏,星象移動位置,燃香。
古人計時方法有幾種
13樓:長山子龍趙雲
古代計時方法。
時辰」古人最常用的計時用語是「辰」,也稱「時辰」。他們將一晝夜分成十二個「時辰」,並給每乙個「時辰」取名,也就是子、醜、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每曰「時辰」從子時(相當於現在我們說的夜裡十一點鐘到一點鐘)開始,到亥時(相當於夜裡九點鐘到十一點鐘)結束。
古人說乙個「時辰」就是現在的兩個小時,半個「時辰」就是乙個小時。
刻」古人計時也說「刻」,這一時間概念源自於古老的計時工具日晷和漏壺。日晷是在一圓盤當中垂直豎立一杆,利用陽光下立竿投影的移動來記時,並以盤上刻痕為時間標記,即所謂的「晷度日刻」。最初用漏壺計時,一晝夜有一百「刻」,故古人言中的「刻」和我們現在說的一刻鐘在時間長短上有出入,直到清代改一百刻為九十六刻,一刻才完全等同現在說的十五分鐘。
一盞茶」、「一炷香」
明清**中常用「一盞茶」和「一炷香」來表示時間。中國人自古就有喝茶的習慣,所以用喝茶的時間來計時是很自然的。古人稱喝茶喝酒用的小杯子為「盞」,所以才叫做「一盞茶」時間。
寺廟是老百姓常去的地方,燒香又是寺廟裡最常見的宗教儀式,所以燃燒「一炷香」的時間也成了人們常用的表達時間段的用語。
一歇」、「半歇」
歇」也是古人表示時間的用詞,有「一歇」和「半歇」的說法,意思差不多,都是「一會兒」的意思。
古代計時方法是什麼
14樓:網友
主要有圭表、日晷、漏刻(見圖)、機械計時器等,詳細介紹見:
前面的朋友答過。
15樓:網友
日晷,一天12個時辰:子醜。自清初有了鐘錶。
古人的計時方法,古人的計時方法是什麼?
1 太陽 月亮和星星 古代,人們仰望天空來判斷時間。太陽顯示日期,月亮顯示月份。古巴比倫人把一天分成24個部分,也就是24小時。2 日晷 人們注意到,隨著太陽由東向西移動,樹木和岩石投下的影子從一邊移到另一邊,以此可確定一天時間的變化。3 水計時 古羅馬人和古希臘人使用水鍾計量時間。水從一個碗滴到另...
子卯刑子帶桃花還有個子午衝午帶桃花這些桃花是不是都是爛桃花
雖然不清楚這八字的排列,看到表達應該是被誤導了,你可以查詢一下那些論斷,都是前後矛盾,使人無法應用。孔子告訴我們,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孔子告訴我們的。這就是 自然有是 這個 是 就是因果報應。解 自然有是 者,義寂雲 作惡雖不樂欲苦果,苦果自應。人一生行善,存好心 說好話 行好事 ...
子醜空!衝午未!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請大師指點
干支的相合與刑衝害 1.天干相合 甲己合 乙庚合 丙辛合 丁壬合 戊癸合。2.地支六合 子醜合 午未合 辰酉合 巳申合 寅亥合 卯戌合。3.地支三合 申子辰三合 亥卯未三合 寅午戌三合 巳酉丑三合。4.地支暗合 寅醜暗合 亥午暗合 卯申暗合 子巳暗合。5.干支相通 甲同寅 乙同卯 丙同巳 丁同午 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