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場上,古代士兵們通過哪些方法辨別隊友的?

2024-12-27 09:20:17 字數 2671 閱讀 8718

1樓:史海有泛

戰爭講究的是合作和時機,是要靠天時地利來協同作戰,而不是靠一人。**中記載的武將單挑,一旦大將輸了,基本他的軍隊就失敗了,這種情況在歷史上是很少的。更多的還是靠調兵遣將、迂迴包抄、陰謀計策。

那麼,古代士兵在交戰時,會不會認錯隊友敵人呢?

不會的,因為古人知道避免這種情況,要分清敵我,最大的區別就是雙方軍服不一樣。我們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若要假扮對方士兵,必須用對方的衣甲、旗幟。除了旗幟和軍服,還有什麼區別方法嗎?

至少還有三種標誌,可以區分敵我,下面以漢朝士兵為例做具體介紹。

第一種:章。

章是一種方形標誌,主要背在背上,所以叫「負章」。章類似於現在的士兵牌,上面記著士兵的姓名、部隊以及家屬等等,如果士兵戰死,可以據此識別身份,以便於記錄和送到老家。為了方便辨認,「章」尺寸很大,對角還畫有深色的十字。

這種章,在漢代楊家灣兵馬俑上可以看到。1985年李法曾版《諸葛亮》中,蜀國士兵背後也有。實際上,劇中不論是服飾 、器具、兵器還是禮儀,都很考究,看來當年的編劇、服飾和文化顧問很有功力。

不過,由於楊家灣兵馬俑的背後,並非每人都有負章,所以有人認為這是傳令兵或底層軍官才有的標誌。

第二種:幡。

幡類似旗幟,但不是旗幟,主要是用來披在肩膀,類似羽毛,這種標誌,同樣可以在楊家灣兵馬俑看到。不過幡也不是每個人都有,一些學者認為是傳令兵、信使才有幡。

第三種:負羽。

獅子山漢墓兵馬俑的重灌步兵背後有小盒子,這個盒子是幹嘛的?起初的研究,人們認為,這種盒子是箭箙,用來放箭的。實際上並不是,這種盒子是負羽用的。

國語·晉語》「被羽先登」,韋昭注:「羽,鳥羽,繫於背。

尉繚子·經卒令》:「左軍卷旗,卒戴卷羽;右軍白旗,卒戴白羽;中軍黃旗,卒戴黃羽。

同樣的資料還有很多,都可以證明,古代士兵會「負羽」,而且不同方位的士兵,還要揹負不同顏色的羽毛,以方便辨認和協調。

另外,從一些文物上,也可以發現「負羽」的士兵。比如戰國「水陸攻戰紋」銅壺和戰國銅匜上,都有「負羽」的士兵。

<>相反,士兵後背放弓箭的箭箙,和這種盒子完全不一樣,或者乾脆就是把箭插在地上,使用的時候比反手拔箭更方便,這都可以在文物上看到。

綜上,盒子就是負羽用,漢代士兵會在背後負羽,以方便辨認。

2樓:蘋果星仔

服裝和兵器。服裝方面,服裝的顏色款式都有所不同。兵器方面,兵器的尺寸和規格不同的陣營也是不一樣的。

3樓:浩宇星辰

通過自己身上的盔甲以及手中使用的**,並且很多時候他們還會在胳膊上繫上絲帶來證明身份,並且士兵的衣食住行都在一起,基本都互相認識。

4樓:俏麗又深湛灬幫手

靠著衣服,每個國家的衣服的裝飾都不一樣,衣服顏色也不一樣。

5樓:在西湖滑滑梯的櫻桃

第一種方式是看章,一般隊友身上都會有標記。第二種方式是幡。類似於旗幟但不是旗幟。主要披在肩膀上。

6樓:酒精雨亂噴

1看軍服和**裝備。

2.軍旗的方向,跟軍旗前進方向相反的就是敵人。

3.一些特殊表示,比如手臂綁白布,頭綁頭巾等等。

在古代,士兵在兩軍交戰的時候,是用哪些方法辨別敵我的?

7樓:桃洲叄叄

1、 方向。雙方打仗時,對面拿著**衝過蠢渣來肯定就是脊或敵人了。

2、 旗幟。在古代打仗時,會有一些通訊工具用來下達指令,比如鼓、鑼,用來區分敵我。

3、 裝備。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不帶野悄同國家不同軍隊之間的軍裝也會有所不同,使人一下子就能分辨對方是哪方。

8樓:美倪倪影視娛樂

為了避免這種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混亂局面,歷史上的每個指揮官都絞盡了腦汁,最好的方法就是同鄉的士兵編排在一起,所伏皮謂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也有這方面的原因。這是一種把指揮成本降到最低的方法,但是弊端同樣很大,就是不好管理,士兵容易結黨營私甚至譁變還有人說統一記知如號,例如手臂上綁上毛巾,其實這是乙個好辦法,但是有些時候也不切實際,往往軍隊人數眾多,每人一條毛巾開搭廳啟銷巨大,在封建王朝士兵是不值錢的,基本不會有指揮官願意花費額外的錢財去辨別士兵。但是古代還是有例子的,例如黃巢起義,所有人的眉毛染成黃色,可以說是一種十分聰明的做法了。

9樓:蛋蛋獸影視娛樂

雙方打仗時,對面拿著**衝過來肯定就是敵人了,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弊悶士兵們只能笑汪往前衝,如果他們膽小退縮當逃兵,那麼後面等著他們的就是督戰隊的大刀,他們只有勇敢往前衝才可能有活路。

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不同國家不同軍隊之間的軍裝也會有所不同,使人一下子就能分辨對方是哪方。像三國時期的魏蜀吳,他們的軍裝盔甲分別是黑色、綠色、黃色,而且都由國家專門製造。在那時,光是鎧甲就有十多種了,但高階堅固的鎧甲只能是高階將領使用,普通士兵只能穿防禦力不好的碰卜仔皮甲、木甲了。

古代作戰士兵這麼多,他們是如何分清敵軍和友軍的?

10樓:可可**

古代士兵作戰都是用冷兵,敵友軍的兵器不一樣。還有衣耐盯服的顏色也不一樣,就雹畝消算這樣,大混戰的時候也會誤傷到友軍的人。源知最後就是對陣的陣型了,都是平時訓練好的。

11樓:魔笑淡的邊

他們的服裝也不一樣,訓練中有暗語,有口號,對得上。

12樓:曾曾

第一種方法就是看旗幟,第二,看軍種,第三種就是看陣法了。

古代戰場上打仗要用馬,為什麼不是騾子

你騎過摩托車嗎?你在路邊扎個稻草人,在找根棍子一頭削尖。然回後騎著摩托車,答給滿油,往稻草人身邊掠過,在快近身時把棍子尖朝著稻草人。看下效果。然後你在騎著電動車重複以上步驟。結果出來了之後對比一下你就明白為什麼是馬而不是騾子了。騾子bai是驢和馬雜交的後代du,母馬生的叫馬騾,是zhi一種常見的役d...

不論古代還是現代,戰場上有哪些陰損的技巧

不論是古代還是現在戰場的那些陰損的技巧還是有許多的,比如說派一些間諜到敵方的陣營裡面。我覺得無論古代還是現代,都會有人在戰場上用一些比較陰損的招數來殺害敵人,古代可能會用那些暗殺的方法。戰場上陰損的技巧是沒什麼用的,短兵相接就是比誰更加 沒有必要刷小心思的,勇氣當頭。戰場上最陰損的技巧是你獲得了一本...

古代有「百兵之王」稱號的槍矛,它是如何從戰場上的寵兒淪為配角

那就是要發展好自己的優點,然後讓更多的人記住自己,才能做到這樣的角色,槍矛在明代繼續保留了宋代的樣式,而且在 武備志 中提出,以椆木作為內芯,用南方柔韌的竹子篾合,保持槍矛軟硬適中。火器在明代中晚期異軍突起,在射程 破壞力等方面擁有絕對優勢,以槍矛為代表的冷兵器被迫讓出c位,淪為配角。古代的兵器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