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教育細細說
這句話的意思是:同鄉人的孩子沒有考中,而孫山的名字排在了榜上的最後一名,孫山先回到家裡。
出處:《過庭錄》
選段: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日:「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譯文:同鄉人的孩子沒有考中,而孫山的名字排在了榜上的最後一名,孫山先回到家裡。那個同鄉人問孫山自己的兒子考中了沒有,孫山說:
得解舉人榜上最後一名的名字是孫山,您兒子的名字還落在了俺孫山的後面呢。」
2樓:匿名使用者
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裡。
孫山同鄉的兒子沒有考上,孫山的名字在榜文的最後一名,他先回家了。
3樓:參賽者慕妍
孫山的鄉親的兒子沒有考取,落榜了,先回家了。
4樓:卡迎視舊
名落孫山的故事啊!
同鄉的兒子落榜,孫山位於榜末(最後),先回家(回鄉)。
5樓:創意娛笑園
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寫在名單的最後,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上榜。
6樓:000泫
孫山相親的兒子上了榜,但是是最後一名,先回家了。
7樓:半個西瓜半個夏
孫山的名字被列在最後一名,孫山先回到故鄉。
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的意思
8樓:哲哥聊歷史
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的意思是名字落在榜末(即最後一名)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被錄取。出處宋·范公偁《過庭錄》。南宋范公偁(1126—1158)著。
過庭錄》一卷,御運一百一十四條,不見諸家著錄帆攔。
書中多述祖德,皆於紹興。
十。七、八年(1147-1148)間聞之於父者(範直方1083—1152),故名《過庭錄》。「過庭」,出自《論語·季氏》之鎮轎梁「鯉趨而過庭」語,是父親教誨子弟的言止。
滕子京負大才,為眾忌疾,自慶陽帥謫巴陵,憤鬱頗見辭色。文正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後貽(遺留)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文正)患無隙以規之。
子京忽以書抵文正,求《岳陽樓記》。故《記》中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在諫故人耳。
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是什麼意思
9樓:求夢寒
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的意思是:放榜的時候,這個同鄉人的孩子沒有考中,而孫山的名字排在了榜上的最後一名,(孫山)先回到家裡。
出自宋·范公偁《過庭錄》中的乙個故事,講了滑稽才子孫山,偕鄉人子赴舉,鄉人子未錄取,而孫山又是排在榜上最後一名。當鄉人問及孩子考試行侍的情況旅顫時,他沒有直說,而是講了一句很詼諧的話檔鎮吵「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在孫山外當然是落榜了。
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是什麼意思
10樓:芯賜閒職貌
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出」的意思是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被錄取。處宋·范公偁《過庭錄》:「吳人孫山,滑稽才子也。
赴舉他郡,鄉人託以子偕往。鄉人子失意,山綴榜末,先歸。鄉人問其子得失,山曰:
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乙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於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乙個「滑稽才子」的綽號。有一次,他和乙個同鄉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裡,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於是,就隨口唸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裡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
舉人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後面。」從此,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原文及其翻譯
11樓:達人方舟教育
聖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雲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1、東山客:指東晉謝寧,曾隱居東山。
2、采薇:指殷末伯夷、叔齊采薇西山。
3、遠:這裡指不能入金馬門。
4、寒食:節令名,清明前一天或兩天。
政治清明時代絕無隱者存在,為朝政服務有才者紛紛出來。
連你這個象謝安的山林隱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齊去采薇。
你應試落弟不能待詔金馬門,那是命運不濟誰說吾道不對?
去年寒食時節你正經過江淮,滯留京洛又縫春衣已過一載。
我們又在長安城外設酒餞別,同心知己如今又要與我分開。
你行將駕駛著小船南下歸去,不幾天就可把自家柴門扣開。
遠山的樹木把你的身影遮蓋,夕陽餘輝映得孤城豔麗多彩。
你暫不被錄用純屬偶然的。事,別以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
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