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代 將領怎樣公升統領呢 謝謝

2025-01-02 08:50:21 字數 1253 閱讀 5014

1樓:網友

用孫子兵法 在新手村宗師那提公升。

提公升統領比較昂貴。

一般選將 如下。

將領的選擇以下兩項缺一不可。

第一要點:「屬性」選擇。

1、步將:推薦體防雙高/12是最恰當的,成長可以要9以上的。

2、騎將:以攻擊為首,目前攻擊最高15,攻擊體力之和達到26就差不多了。

3、弓箭:敏捷第一,攻擊第二,敏捷達到14,攻擊有13;個人強調攻擊11或12/敏捷14為好。敏捷成長左右。

4、炮兵:攻擊第一,攻擊最高18;攻擊18/敏捷7即是好將。攻擊成長最高。

5、遊俠:敏第一,攻第二;個人強調攻擊11或12/敏捷15。敏成長11為好。

第二要點:「統帥」的選擇→

初始屬性(1級),初始統帥級級級級級=212,注意:如果20級為84統帥的話,這個將到60級就有90%幾率為滿統212。

如果是83的話,這個將達到100滿級統帥就要比20級=84統帥的將領少帶5個左右的兵。。。另注意一點→10級沒有52統的將領要馬上放棄!!"如果實在點 20級 83統的可以留。

滿統難招。附表攻參考:

個人部落格。

2樓:吳鉤斬匈奴

開國時靠軍功,後面靠資歷、關係和送錢,末期就是殺良冒功了。

誰知道明朝的武將官制以及他們是幹什麼?領兵多少?謝謝

3樓:飛奔的螃蟹

明朝武將的官職比較雜,因為中後期都是文人掌兵。大體給你說一說。

**有五軍都督府,中、左、右、前、後府各有左右都督、都督同知、都督僉事及經歷、都事等官。都督府都督等官,後漸變為空銜。

地方與京城都有衛所,衛所的老大都叫指揮使,但官銜不同,比如錦衣衛的老大也叫指揮使。衛所後期每個指揮使基本都成了地主,帶著衛所的「家奴」種地。因為衛所不光需要戰時打仗還需要種地養自己和朝廷。

乙個衛大概三千多人。

負責統兵打仗的大體有總兵,副總兵,參將,遊擊將軍,守備。

總兵副總兵,明朝前期不長設,遇到戰時臨時指定。後期由巡撫或總督兼任,長設。就是統軍元帥,相當於司令員,領兵很多就是了。

參將比總兵低一級,也能帶個幾萬人。

遊擊,一萬人往下。

守備,相當於今天的分割槽司令幾百人到幾千人都有。

這都是穩定時的,明朝後期還有個督師的官,領邊關數省,幾十萬人,但是文官。

你說的領兵多少的,我也不太清楚,但看軍職沒用,因為明成祖以後,大多是文人領兵,將領地位非常低,乙個縣令帶著兩個遊擊將軍去剿匪這都是常事。

明朝將領盧象升死後,為什麼會讓天下人為之震動?

因為盧象升的死是非常不應該的,他是被隊友坑死的,但是崇禎皇帝連問都不問,所以天下人為之震動。因為這個將領死了,實在百姓是太痛心了,這明明就是一個很好很貼心的將領,為什麼會落得這樣悲慘的局面呢?因為盧象升在當代的民望非常高,是以為德高望重的將軍。所以他的死對當代人的影響非常大。因為盧象升是一個非常好的...

明朝的開國將領有那幾位

1.李善長 1314 1390年 明代鳳陽定遠 一說歙縣 人。元至正十四年 1354年 他在滁陽參加朱元璋起義,擔任幕府掌書記,主管餉糧,參與機要,深得朱元璋信任,歷任參謀 元帥府都事 江南行中書省參議 參知政事。凡軍國要務之議決,無不參與其中。朱元璋征戰於外,多令其留守城池。在他的主持下,轉調兵餉...

明朝的將領為何需要靠家丁打仗?將領家丁制是如何興起的

因為明朝繁盛時期,當時的國家處於國泰民安時期,所以大量的士兵無仗可打,從而導致明朝在軍事方面有所懈怠,而很多士兵在糧食生產和當兵之間遊弋,因此最後很多的士兵便回家幹農活。等到開戰之後,明朝的很多士兵因為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所以在打仗上經驗不足。後來因為募兵制的出現,從而導致很多的家丁開始當兵,而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