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書哪個朝代 張玉書為什麼不出名

2025-01-02 17:40:09 字數 1827 閱讀 1672

1樓:網友

張玉書(1642年7月22日~1711年7月3日) 字素存,號潤甫,江蘇丹徒(今江蘇鎮江)人。生於明思宗崇禎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1642年7月22日),卒於清聖祖康熙五十年五月十八日(1711年7月3日),年七十歲。張九徵次子,長兄為張玉裁。

自幼刻苦讀書,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精春秋三傳,深邃於史學。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司業、侍講學士。二十三年(1684)授刑部尚書,調兵部尚書。

二十九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戶部尚書。康熙三十五年(1696),隨皇帝徵噶爾丹叛亂。歷官凡五十年,為太平宰相二十年。

久任機務,直亮清勤,朝廷倚以為重。康熙十八年(1679)主持修《明史》,先後出任《平定朔漠方略》、《佩文韻府》(1704—1711)、《康熙字典》的總裁官。他數度勘視河工,支援靳輔主持治河工程。

康熙四十九年(1710),告病辭官,仍慰留在朝,康熙五十年(1711),以七十歲高齡隨康熙至熱河,病死塞外,諡文貞。玉書工作古文辭,稱一代大手筆。著有文貞集十二卷,《清史列傳》行於世。

有子張逸少,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進士。

2樓:網友

生於明朝崇禎,死於清康熙年間。

張玉書為什麼不出名

3樓:天天聊人生

張玉書聰明。

張玉書聰明,他信高隱不愛攬權,善於體察皇帝心思,性格溫良,說話不緊不慢又總讓人覺得有道理,念慧所以他不出名。

張玉書(1642年7月22日~1711年7月3日)字素存,號潤甫,江蘇丹徒(今江蘇鎮江)人。張九徵次子,長兄為張玉裁。自幼刻苦讀書,順治十八年(1661)進士,精春秋三傳,深邃於史學。

歷任翰林院編修、國子監司業、侍講學士,累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清滑廳聖祖康熙五十年五月十八日卒於熱河,諡號文貞。

張玉書的人物生平

4樓:說謊丶

1960年至1962年肢純在新疆鐵道學院建築系學習。1962年至1966年在新疆八一農學院林學系林業專業學習。1966年至1967年,留校待分配。

1967年至1979年,在陝西省延安地區宜川縣農業局任技術員、縣委辦公室幹事、副主任。1979年至1982年任陝西省延安地委農工部政秘科副科長、科長。1982年至1983年任陝西省委辦公廳秘書(副處級)。

1983年至1985年任陝西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兼人事處處長。1985年至1986年任陝西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1986年至1991年任秦皇島市副市長(正市級)。

1991年至1993年任秦皇島市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正市級)。1993年至1999年任唐山市委副書記(正市級)。1999年至2002年任省政協黨組成員、代秘書長、秘書長。

2002年至2003年任秦皇島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消早席、省政協常委(歷橋咐正市級)。2003年1月至3月任秦皇島市政協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正市級)。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任秦皇島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

張玉書的介紹

5樓:資書

張玉書,1918年生於廣饒縣陳官鄉斜裡村。12歲師承時殿元學唱化妝揚琴,功青衣,是時殿元晚年的得意門生。

張玉書的介紹

6樓:手機使用者

張玉書(1904一1968) 蘇州人。蘇州評話名演員。幼家貧,讀書三年棄學。

十三四歲時,父親見他喜歡吹吹唱唱,即託人介紹,想拜《三國》名家黃兆麟為師。但黃不願收徒,經再三懇求,答應張玉書跟隨至碼頭上聽書學藝。十個月後,因經濟困難而回家。

後在家白天穿板刷掙錢,夜間聽何綬良說《三國》。後他兼收黃兆麟及何綬良的說書藝術,開始闖蕩江湖。

哪個電視劇有羅玉張

關中匪事 田海蓉 凌瀟肅 劉立偉 趙純陽 許還山主演。講述女主角喜鳳與回墩子結下娃娃親,墩子全答家被保安團團長羅玉彰殘酷殺害,墩子外逃,喜鳳與墩子的恩人許雲卿的兒子結婚,之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該劇演繹了一段黃土高坡上的愛 恨 情 仇。滿意請採納 很久以前的電視劇,大概情節是一個女人原是富貴人家的少奶...

張玉浩為什麼打苗阜?兩人有何恩怨

苗阜被張玉浩打了,是怎麼有勇氣主動發出來的?矛盾的由來是什麼 娛樂圈中有人就真的被打臉了,這裡的打臉可不是上面的打臉,我說的是真正被人用手給打臉了。是的,這個被打臉的人就是著名相聲演員苗阜,而打他臉的人也算是相聲界的翹楚,正是張玉浩。苗阜在某社交平臺釋出了一條 動態 二十年沒被打過,張玉浩老師感謝你...

回鄉偶書是哪個朝代的誰寫的,回鄉偶書是什麼朝代的,作者是誰

回鄉偶書 是唐朝詩人賀知章的作品,共二首,是作者於公元744年 天寶三載 致仕還鄉時所作。詩中既抒發了久客傷老之情,又充滿久別回鄉的親切感,雖為晚年之作,卻富於生活情趣。回鄉偶書二首 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組詩作品。回鄉偶書二首 其一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