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注:鸛鵲樓位於永濟市蒲州古城西悄閉面的黃河東岸,該樓始建於北周(西元557-580年)。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區位優勢,風景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王之渙《登鸛雀樓》這首詩堪稱千古絕唱,流傳於海內外。
千餘年間,它對於激勵振興中華民族之志產生了深遠影響。6唐。李白:
蘇臺覽古》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注:
蘇臺即姑蘇臺,是春秋時代吳王夫差遊樂的地方,故址在今江蘇省蘇州市。7.晉。
曹植 :銅雀臺賦從明後以嬉遊兮,登層臺以娛情。見太府之廣開兮,觀聖德之所營。
建高門之嵯峨兮,浮雙闋乎太清。立中啟棚裂天之華觀兮,連飛閣乎西城。臨漳水之長流兮,望園果之滋榮。
立雙臺於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連二橋於東西兮,若長空之蝃蝀和猛。俯皇都之巨集麗兮,瞰雲霞之浮動。
欣群才之來萃兮,協飛熊之吉夢。仰春風之和穆兮,聽百鳥之悲鳴。雲天垣其既立兮,家願得乎獲逞。
揚仁化於宇宙兮,盡肅恭於上京。惟桓文之為盛兮,豈足方乎聖明?休矣!
差矣!惠澤遠揚。翼佐我皇家兮,寧彼四方。
同天地之規量兮,齊日月之輝光。永尊貴而無極兮,等年壽於東皇。御龍旂以遨遊兮,回鸞駕而周章。
思化及乎四海兮,嘉物阜而民康。願斯臺之永固兮,樂終古而未央!8唐。
宋之問(一作沈佺期詩) 銅雀臺昔年分鼎地,今日望陵臺。一旦雄圖盡,千秋遺令開。 綺羅君不見,歌舞妾空來。
恩共漳河水,東流無重回。9明。王世貞:
登太白樓 昔聞李供奉,長嘯獨登樓。此地一垂顧,高名百代留。白雲海色曙,明月天門秋。
欲覓重來者,潺湲濟水流。注:據史料,太白樓在中國一共有三處——分別是馬鞍山太白樓,歙縣太白樓和濟寧太白樓(歷史上公認的最具名氣的當屬馬鞍山太白樓)。
三樓各有各的風格,歙縣太白樓古樸素雅,馬鞍山太白樓莊嚴輝煌,濟寧太白樓肅穆沉靜。10。唐。
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2樓:匿名使用者
描寫西湖的古詩名句。
春江花月夜(好美的意境)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裡,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豎啟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譽行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指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餘虛如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3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獨坐敬亭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蘇軾《題西林壁者慎漏》:「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孝改,只緣身在此山中。」
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首爛。
蘇軾:「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有關名勝古蹟的古詩
4樓:匿名使用者
1.廬山。
望廬山瀑來布 李白源。
日照香爐生紫bai煙,遙看瀑布掛前du川。zhi飛流直下三千dao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西湖。飲湖上初晴後雨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3.黃鶴樓。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5樓:匿名使用者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誰知道有關名勝古蹟的誰知道有關名勝古蹟的資料
一 萬里長城 長城始建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連線起來,並且繼續修建。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二 北京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她為故宮,意為過...
新疆什麼名勝古蹟,新疆著名的名勝古蹟?
哈密地區,那裡有抄 回王陵 五寶襲古bai墓群,巴里坤烽火臺 鳴沙山 du。昌吉地區zhi 博格達山雪峰dao 諾敏風城 魔鬼城 恐龍溝 矽化木 普氏野馬場 胡楊林 怪坡 天山天池。阿勒泰地區 喀納斯自然風景保護區 喀納斯湖 巖畫長廊 布倫托海 哈龍阿拉山溫泉 山城旅遊。塔城地區 溫泉 蒙古廟草場。...
有關大同名勝古蹟的說明文,有關大同名勝古蹟的說明文150字
安徽省鳳陽縣城南30公里處,因山暖多產野韭而得名,距今已有五億年的地質歷史,為喀斯特溶洞。此洞早在一千五百多年前 水經注 中已有記載。唐時就有很多人入洞探奇,並留下多處唐人題刻。南宋時抗金英雄王惟忠率眾九萬據山抗金,在山上壘石為城,現存有石壘城 石雞亭 七裡大寨等古戰場遺址,洞右側有石階可攀援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