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唱為憶
北宋大詩人王安石的筆下。當時,王安石接到朝廷的皮行旨令,離開定居的南京,北上進京,第二次出任宰相帆握敗,在路上才寫下了《夜泊瓜洲》這首詩。全詩是: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態顫。
2樓:乙個著名神經病
作者
宋】王安石。
原文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之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釋義
瓜州: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面。
京口;今江蘇鎮江。
鐘山遊畢清:今南京市紫金山神前。
點評
詩中的「綠」字用得巧妙,自古以來廣為稱道。據南宋洪邁(《容齋隨筆》續筆捲八)記載,數臘王安石先後用了「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字,最後才選定這個「綠」字。那麼,這個「綠」字究竟好在哪呢?
原來這個「綠」字是乙個表顏色的形容詞,用在詩中變成了使動用法的動詞,有色彩感和動態感,給人以視覺上的形象美。
從修辭上講這是一種移覺手法,也叫通感。風一般只能以聽覺和感覺辨別,但春天卻是惠風和暢,吹面不寒,過耳無聲的。現在用「綠」去描寫它,化不十分容易傳達的聽覺、感覺而為視覺,即見出春風的到來,又表現出春風到後江南水鄉的變化,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給人以強烈的美的感受。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誰?
3樓:網友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麼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
次句「鐘山只隔數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
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後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後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願望。其實,在字裡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慾望。
泊船瓜洲的作者是誰?
4樓:大愚若智
泊船瓜洲作者是宋代政治家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撫州市)人。中國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
慶曆二年(1042年),王安石進士及第。歷任揚州籤判、鄞縣知縣、舒州通判等職,政績顯著。熙寧二年(1069年),被宋神宗公升為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
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後,被神宗再次起用,旋即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王安石鬱然病逝於鐘山,享年六十六歲。
累贈為太傅、舒王,諡號「文」,世稱王文公。
在文學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簡潔峻切,短小精悍,論點鮮明,邏輯嚴密,有很強的說服力,充分發揮了古文的實際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於說理與修辭,晚年臘友詩風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遠韻源行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其詞寫物詠懷弔古,意境空闊蒼茫,形象淡遠純樸輪裂槐。有《臨川集》等著作存世。
大學的作者是誰,《我的大學》的作者是誰?
作者是曾子,姓曾,名參 z ng sh n 前505年 前435年 字子輿,漢族,春秋末年生於魯國東魯 山東臨沂平邑縣 後移居魯國武城 山東濟寧嘉祥縣 十六歲拜孔子為師,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積極推行儒家主張,傳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齊治平的政治觀,省身 慎獨的修養觀,以孝為本的孝道觀影響中國兩千多年...
《子夜》的作者是誰,子夜這本書的作者是誰?
一 子夜 的作者是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子夜 的作者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子夜 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創作的長篇 原名 夕陽 是我國現代文學一部傑出的革命現實主義長篇。初版印行之時的1933年即引起強烈反響。子夜 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創作的長篇 初版印行之時1933年即引起強...
子夜這本書的作者是誰,《子夜》的作者是誰?
茅盾 1896年7月4日 1981年3月27日 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 郎損 玄珠 方璧 止敬 蒲牢 微明 沈仲方 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子夜 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創作的長篇 原名 夕陽 子夜 的作者是誰?子夜 原名 夕陽 中國現代長篇 約30萬字。茅盾於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