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電子家器
自學書法:主要靠自己的積極主動性,練習書法的目的性。是為了讓自己寫得一手好字,還是為工作或學習需要。
其次,個人偏愛那種字型,如何選擇?最後,如起筆、行筆、收筆,那兒用力那兒不用力等,還有字的結構這些都需要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指導。個人練習進度慢,容易多走彎路。
但是,對於個人自學書法,能讓自己心平氣和,及時調整心態。
2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認為好處是靠自覺,缺點是少了人指導有些缺點自己看不出來。
3樓:刀客一夢
中國人寫方塊字天經地義,但為了寫出的字好看,就需要思考書寫的方法,也就是把寫字變為書法。中華五千年文明,先人已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書法墨跡、碑刻字帖、書論等,這些都是我們的老師,所以自學書法並不困難,當然有書法老師指導進步會更快。關鍵是要有興趣,要有耐性,持之以恆,定有收穫!
我想自學書法,但完全不懂,不知道怎麼入門,求高手指點
4樓:匿名使用者
......路過,回答一下吧:
零基礎是好事,不急著練某種字型,先找個簡單的書法史的書看看,作為掃盲式的瞭解書法。
先看了簡單的書法史,有興趣可以看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卷本的《中國書法史》,當然最好是慢慢看,邊練字邊看。這個看完後可以看看當代書家寫的書,入陳振濂老師、邱振中老師的、白謙慎老師等寫的相關文獻。當然,書論也要看看。
沒什麼要注意的。書法在現在看來有各種所謂「功能性」,所以要把書法在你的概念中明確起來,也就是說你要清楚地知道你為什麼要學書法,要學什麼樣的書法,要學到什麼程度,最後,要學書法的什麼?這些問題一定你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漸漸清晰起來,不能漫無目的地拿著毛筆浪費時間。
最後的「要學書法的什麼?」這個問題可以涉及到生活,學習,心理,哲學等等方方面面。需要認真思考。
建議:書法可以作為一個切入點來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個非常重要,不要單一的瞭解書法,應該把整個書法背景,歷史,繪畫,詩歌等等都有所觸及,這樣對書法練習本身也是很有幫助的。
回答完畢。謝謝。
5樓:笑樂笑
書法入門,自有科學方法。前人的經驗可以借鑑,但是今天是科技智慧化時代,所以書法學習也有了重大的變革。
如何自學書法?
6樓:patronize呆
您好,如果您是書法初學者,建議您從楷書入手,這是學習書法的基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為初學者首先您需要準備好筆墨紙硯,另附一本字帖。
一、筆:筆的選擇是至關重要的,狼毫羊毫的相容(兼毫),長度適中即可。
二、墨:墨水的選擇相比筆來說較為寬泛,一得閣墨水就行,不過使用時一定要兌水,否則將會滯筆而且對筆業不好。
三、紙:宣紙是練毛筆字的最佳選擇,**也不貴,不過平時的毛邊紙也可以,主要用於練習,**比宣紙還要便宜一些。
四、硯臺:硯臺用小碟子就可以了,剛開始學也不需要別將就講究,不需要買太專業的,而且每次寫完洗起來很方便。
五、羊毛毯:羊毛毯墊在紙下,以免弄髒桌子。
六、字帖學書法先要學楷書,這個是基礎,你練習顏真卿的,歐陽詢的都可以,只要是楷書就行,學習書法絕不能心急,一定要從最基本的開始,不能說是喜歡行書,就從行書練起,這對初學者沒有好處,切記。
7樓:匿名使用者
不會晚,書法適合任何年齡段開始學習,是華人就應該練一手好字的。
自學無妨,柳體很規矩,也適合初學,另外推薦歐體和顏體。相信書法的握筆姿勢應該從小都學過,握筆的口訣是手要實,筆要虛,僅此。落筆注意中鋒行筆,儘量避免側鋒。
初學儘量慢,要穩,不要甩,體會力透紙背。
自學書法準備材料很簡單:一塊羊毛氈(幾塊錢那種),一刀毛邊紙(十幾塊那種),一隻加鍵大白雲(也叫兼毫,武京生這個牌子就不錯,幾塊錢),一支青墨(幾塊到十幾塊不等),一塊硯臺,(幾塊到幾百塊都有,初學買便宜的實用)一本字帖,柳公權《玄祕塔》不錯,顏體《麻姑仙壇記》,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都很適合初學者,也是碑帖中的經典。買字帖要選好版本,印的模糊得不要,字太小的不要,修得太厲害的也不要,多看就能鍛煉出鑑別能力。
當然還有涮筆罐子吸水的抹布這些,就不羅嗦了。
8樓:小蘑菇
清人鬆年說過:「書畫之道,縱有師授,全賴自己用心研求。」不錯,書法學習能夠得到老師的具體指導,受益是非淺的,但問題的根本還賴於自己的勤奮努力和用心研求。
那麼,自學書法應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和選取什麼樣的方法,這是能否入門的首要問題。歷代學書成功者方法不盡相同,各有各的途徑和經驗,所以無須強求統一。只有「得法」二字十分重要,是人們共同尋找的入門鑰匙和認真研究的課題。
總結前賢得失,歸納自己體會,有以下幾點認識供自學書法者參考:
工具/原料
筆墨步驟/方法
一、理論是指導
學書大致可以分為理論學習和實踐(臨習)學習兩個方面。我們知道,理論是從實踐中總結或提煉出來的。正確的理論往往揭示著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是正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認識論」和「方**」。
正確的書法理論是成功書法學習的「認識論」和「方**,每個致力於學書的人都應該掌握這一「認識論」和「方**」。
學習書法理論和進行書法實踐的關係是「知」 和「行」的關係。知,就是「認知」,就是「有正確的導向」。這個「知」越多越全面,「行」就越自覺,越對路,越有把握早日達到目標。
因此,將書法理論作為書法實踐的指導思想是非常必要的。
所謂書法理論,從另一個角度說,實是前人的成功經驗或失敗教訓。不學前人經驗,就有可能事倍功半;不吸取前人教訓,就有可能重蹈失敗舊轍。所以善於學書的人,決不盲目實踐,必然要以理論為指導,以前賢經驗和教訓為借鑑,努力找到一條適合自己走的光明大道,從而提高效率,減少失敗,簡化和優化學習過程。
理論是自學者的「老師」,尋找正確的理論是尋找「優秀的老師」。有了「老師」並不等於一定有勝利的保證,只有有了「優秀的老師」才有成功的把握。所以,我們還要善於區別哪是可取的「正確理論」,哪是不可取的「錯誤理論」,決不能夠掉以輕心。
二、實用是前提
書法,具有鮮明的藝術性和廣泛的使用性。只要漢字和漢語存在,它就無法成為獨立於之外的純觀賞的藝術。自古以來的書法作品,都是寫漢字和寫文辭的。
這種以漢字為造型之象和以文辭為書寫內容的藝術,原本是以漢字實用為第一功用的,或說是以漢字實用為前提的。
這就說明,對待書法不能僅僅考慮藝術欣賞的一面,還要兼顧到漢字實用的一面。學習書法要老老實實地寫漢字,既要把漢字寫正確,又要將語言寫通順(當然還有更高的要求),起碼要讓人家認清和看懂,因為這是藝術語言與藝術表達的基礎。若能兼善字美文美更好。
相反,學習書法不寫漢字,不寫文辭(詩、文等等),想完全脫離漢字與實用,理同想當醫生卻不願學診斷,不願學藥理一樣,勢必會丟掉根本。
況且,我們學習書法藝術,並非僅僅要去當個藝術家(也不可能所有學習書法的人都成為藝術家)。更多的目的是要學好和用好中國的漢字,提高對漢字的藝術書寫能力和藝術鑑賞能力,從而優化和改善對漢字的日常使用效果。即使是書家的書寫,也不全是為了創造藝術品,比較多的時候還是一般使用性書寫。
書法藝術要想更好地抒情達性,缺少了兼有漢字實用的品質(前提),就缺少了作者思想的內涵和中國傳統文化底蘊的資訊,其生命力也必然受到影響。
三、臨帖是捷徑
臨帖是學書之路的起點,是書法入門的捷徑。歷代書家都很重視臨帖。
王鐸說:「學書不參通古碑書法,終不古,為俗筆也。」宋曹說:
「必以古人為法,而後能悟生於古法之外也。」馬一浮說:「學書須是無一筆無來歷,方能入雅。
」古人法帖多為歷史篩選留下的書法範本,記錄著前人用筆、結體、佈局(章法)等法則和藝術思想以及藝術表達的成功經驗。通過對它的心追手摹,減少自己的摸索和彎路,最直接地最快地找到書法藝術的真諦和奧祕。臨帖實是入門的一條捷徑。
不過,歷代的碑帖繁多,而且還在繼續發現和接連出版。這眾多的碑帖,因書寫者的藝術能力高低不齊或書寫的目的不同,雖然都有價值,但品位不等。有的不能作為「法書」,甚至,不值得效法。
所以還要審慎選帖。「選帖」如「擇師」,古人有「取法乎上」的教導,我們不能隨便跟從,更不能拜倒在劣書、怪書、病書、俗書者的腳下。
四、楷書是基礎
古人的法帖,真(楷)、草、隸、篆種類多樣,從何入手最為合適呢?歷來書家(書論家)各持言辭,認識不一。我以為楷書是基礎,從楷書入手更為妥帖:
1、初學書法,應先重規矩和法度,方能步入正確軌道。楷書八法(橫、豎、撇、捺、點、鉤、挑、折)齊備,最為嚴格,以此繩之,可算嚴師嚴教,定能精進。楷書筆勢穩健,如慢動作,一招一式,皆完整到位,規範有致。
其點畫和結構,非常精細,最能訓練基本功夫,最能培養不浮不躁的心境。是得法、入門的正道。近人潘天壽說得好:
「開始學書法,必須求法則,要正規,要從正楷開始。」
2、初學書法,應遵次序,先靜後動,方能提高效益。楷如立,氣象穩靜。行如行,草如跑,氣象飛動。
學過楷書,再學行書和草書,正是先靜後動,符合操作程式,更加方便轉換。所以宋朝蘇東坡很有哲理地說:「書法備於正書,溢而為行草。
未能正書,而能行草,猶未嘗莊語,而輒放言,無足道也。」唐人張敬玄甚至義正詞嚴地說:「初學書,先學真書,此不失節也。
若不先學真書,便學縱體,為宗主後,卻學真體,難成矣!」
3、初學書法,應從方便之處入手,方能早見成果。在漢字書體形成和演變的時序上,楷書是最後定型的字型,是今天我們使用最廣和最普及的字型。我們對它的面目更感到熟悉可近,從此入手,比起從篆、隸、草(行)入手,減少了識辨方面的困難。
而且學了馬上益於日常實用,又多了一項成果,何樂而不為呢?
五、筆法是關鍵
「筆法是寫字點畫用筆的方法」(沈尹默《論書論》)。「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趙孟 《蘭亭十三跋》)。「書法之妙,全在運筆。
該舉其要,盡於方圓。操縱極熟,自有巧妙」(康有為《廣藝舟雙揖》)。對於筆法,古人都賦予了極高的評價和極大的重視,因為它是書寫的關鍵。
寫字因用筆不同,或稱刷字,或謂填字,或叫塗鴨……,其效果大徑相庭。
筆法,在運用過程中,表現為提、按、絞、翻或使、轉、緩、疾等等,而在寫出的筆跡(墨跡)上,則表現為輕、重、圓、方或連、斷、潤、躁等等。這正是藝術風格的展現處,正是藝術語言的深邃處,差之毫釐,則異之千里。筆法的精湛、豐富和複雜,最不容忽視,也很費功夫。
掌握了各種筆勢的寫法,點畫才更富變化,書寫才更加生動。若能運用自如,出手入化,可以說就掌握了書法的關鍵。
六、學富是階梯
學書成就的高下,僅靠書法技法理論和臨帖實踐是不夠的。還必須加強多方面的知識修養和藝術修養。如歷史的沿革、文字學知識、碑和帖的問題、刻石的問題、墨跡及其真偽的問題,歷代書家的問題,還有文學、美學、哲學、品德修養、揖讓進退、甚至姊妹藝術的問題等等,都要儘可能多地去學習、研究和掌握,才能豐富書家頭腦的寶庫,才能豐富書法藝術創作的內含,才能提高書法作品的藝術品味。
學書強調以學問來滋養,「胸中無鬥墨,何以運管城」?我把有技法理論和精熟實踐功力比作「良種」(好苗),而把多方面的知識修養和藝術修養喻為「空氣、水分、土壤和陽光」(適宜的環境),好苗必須有好環境才能茁壯成長。所以,學富是攀登藝術高峰的階梯,一定要努力打造。
七、勤苦是通途
書法實踐必須強調足夠的量。也就是要下足夠的功夫,「功夫不至無以極其致」(吳玉如)。「張伯英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永師登樓不下,四十餘年。
張公精熟,號為草聖,永師拘滯,終能著名。以此而言,非一朝一夕能盡美。俗雲:
『書無百日工』,益悠悠之談也。宜白首攻之,豈可百日乎!」(徐浩《論書》)。
學習書法是件苦差事,沒有吃苦精神,沒有耐久的恆心,是不會有成績的。古人早就有經驗和體會,米芾說:「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
」蘇軾說:「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
看來,勤奮與刻苦習書是掌握和運用書法技巧的通途。天天使用毛筆工具的古人尚不敢懈怠,何況我們呢?
八、悟化是自立
何紹基說:「書家須自立門戶,其旨在熔鑄古人,自成一家」。所以,學書要求學象古帖,學好傳統,不是最終目的。
僅僅是為了以古法為則,以古人為鑑,優化我們的學習過程。要真正做到熔鑄古人,自立門戶,就必須活學活用。通過對古帖的臨習,通過對點畫、結構的研究,學到筆法技巧,學到精神意度,學到審美思想,悟出其中道理,找到適合消化吸收的營養充實自己。
打個比方,叫作「吃豬肉長人肉」。這就是轉化和活用。我們須知,「悟化」是出帖和著我的重要環節,是自立的重要標誌。
不能「悟化」,就不能熔鑄,就不能出新,視為死學。
需要提醒的是,「悟」和「化」,不能著急,不能刻意,應循序漸進,「水到渠成」。
古人並不先推書榮,而是把學問看得更重。王羲之、顏真卿的字是公認的好字,但他們並不以書為業,也不是為當書家才去寫字,而是兼善的。所以,有人把習書看成耕作,提出:
「只管耕耘,不問收穫,」意在自然形成。或說是「無意於佳乃佳」,「功到自然成」。習書大可不必過早擔心結果,只要耕耘,定有收穫。
善書的人,首先不擔心「悟化」不了,而擔心學力不夠。
事實上,人和人都是有區別的,要完全學象別人也是不可能的。那就不必擔心不「化」。想當「書奴」也未必就有資格。
再說,學習古人又不可能是一點不動腦筋的,所以也不必擔心不能「悟」。「悟」 和「化」對於誰都會有的,只是有「大悟」、「大化」和「小悟」、「小化」的區別,有「徹悟」、「優化」和「錯悟」、「劣化」的不同。其中學力如何,是「悟」、「化」優劣的一個重要因素。
注意事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希望和大家共同交流進步!
我想自學cad,該買些什麼書,想自學CAD,買什麼CAD的書好呢?
你想學哪方面?cad範圍很廣,首先應該買你你要學的方面的基礎入門教程,軟體會操作了,再學內提高課程。cad是為設計容準備的,所以學cad的同時不能忽視了設計知識的積累,比如說建築方面要掌握建築材料的使用,要掌握門窗 樑柱等構件的常規尺寸等。買cad基礎指令叢書,先不要急於求成,一個一個指令單獨學,熟...
我想自學西醫,將來報考醫學。我該看什麼書自學
你如果是在校bai 學生的話首du先要讀好書,現在醫學很zhi注重院校,縣級醫院dao一般都要研究版生。考上好學校很重要 權。其實醫學是一門經驗學科,說白了,就是多看病多接觸患者,慢慢的就成手了,所以你現在不用著急自學,大學畢業了學習技術才是最主要的。現在醫科大學課程不難,基本用點心就能畢業,你到大...
我想自學法律該看什麼書自學法律的入門書是哪些?
自學法律的書籍有 民法,民事訴訟法。刑法,刑事訴訟法。憲法,婚姻法,行政法,行政訴訟法。經濟法,合同法,國際法,公正與律師制度。這是一整套法律規範。想學法律?不管學什麼都要從基礎做起嘛!所以,去看法理學,法理一定要學好,沒有基礎上層不會建好的。一些法律術語要知道怎麼樣去理解,怎麼去解釋,要讓別人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