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web頁面
劃分到的區域 重分發到ospf域
不同區域之間通過骨幹區域傳遞lsa 3 4 5 7等
2樓:匿名使用者
整個ospf域內不同
復區域之間都需經過制area 0來通訊,因為3類lsa是abr通告bai
的。區域外的和duospf域的zhi路由需要雙向的redistribute,由daoasbr將其通告進ospf域(5類lsa)。
或者用預設路由。
您 show ip route 是可以看到不同區域之間是可以學到路由的。
和 show ip ospf database 也可以看到adv reouter是哪個
ospf協議的不同區域之間能直接通訊嗎
3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ackbone(骨幹)區域:
在一個ospf網路中,可以包括多種區域,其中就有三種常見的特殊區域,即就是骨幹區域(backbone area)、末梢區域(stub area)和非純stub區域(no stotal stub area,nssa)。
當然還可以包括其它標準區域。ospf網路中的區域是以區域id進行標識的,區域id為0的區域規定為骨幹區域。
一個ospf網際網路絡,無論有沒有劃分割槽域,總是至少有一個骨幹區域。骨幹區域有一個id 0.0.0.0,也稱之為區域0。
另外,骨幹區域必須是連續的(也就是中間不會越過其他區域),也要求其餘區域必須與骨幹區域直接相連(但事實上,有時並不一定會這樣,所以也就有了下面將要介紹的"虛擬鏈路"技術)。骨幹區域一般為區域0(area 0),其主要工作是在其餘區域間傳遞路由資訊。
4樓:汐晨若風
area 0也就是骨幹區域 area 1就是常規區域
骨幹區域與常規區域相連只需要正常配置 他們之間就可以正常通訊 。
只要注意ospf是基於介面來區分area 就行了
5樓:蘿莉天譎
在進行ospf路由方案部署過程中,ospf的各種區域是最難理解的。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和作用呢?本文將為大家一一解答。
backbone(骨幹)區域
在一個ospf網路中,可以包括多種區域,其中就有三種常見的特殊區域,即就是骨幹區域(backbone area)、末梢區域(stub area)和非純stub區域(no stotal stub area,nssa),當然還可以包括其它標準區域。ospf網路中的區域是以區域id進行標識的,區域id為0的區域規定為骨幹區域。
一個ospf網際網路絡,無論有沒有劃分割槽域,總是至少有一個骨幹區域。骨幹區域有一個id 0.0.
0.0,也稱之為區域0。另外,骨幹區域必須是連續的(也就是中間不會越過其他區域),也要求其餘區域必須與骨幹區域直接相連(但事實上,有時並不一定會這樣,所以也就有了下面將要介紹的"虛擬鏈路"技術)。
骨幹區域一般為區域0(area 0),其主要工作是在其餘區域間傳遞路由資訊。
骨幹區域作為區域間傳輸通訊和分佈路由資訊的中心。區域間的通訊先要被路由到骨幹區域,然後再路由到目的區域,最後被路由到目的區域中的主機。在骨幹區域中的路由器通告他們區域內的彙總路由到骨幹區域中的其他路由器。
這些彙總通告在區域內路由器泛洪,所以在區域中的每臺路由器有一個反映在它所在區域內路由可用的路由表,這個路由與as中其他區域的abr彙總通告相對應。
如在本章前面的圖8-1中,r1使用一個彙總通告向所有骨幹路由器(r2和r3)通告area 0.0.0.
1中的所有路由。r1從r2和r3接收匯總通告。r1配置了area 0.
0.0.0中的彙總通告資訊,通過泛洪,r1把這個彙總路由資訊傳播到area 0.
0.0.1內所有路由器上。
在area 0.0.0.
1內的每個路由器,來自areas 0.0.0.
0、0.0.0.
2和0.0.0.
3區域的彙總路由資訊共同完成路由表的計算。
在實際網路中,可能會存在骨幹區域不連續,或者某一個區域與骨幹區域物理不相連的情況,此時系統管理員可以通過設定虛擬鏈路(virtual link)的方法來解決(參見圖8-4)。虛擬鏈路存在於兩個路由器之間,這兩個路由器都有一個埠與同一個非骨幹區域(這個區域是處於骨幹區域和某個不直接與骨幹區域相連的區域之間)相連,虛擬鏈路使該區域與骨幹區域間建立一個邏輯聯接點。虛擬鏈路被認為是屬於骨幹區域(相當於骨幹區域的延伸),在 ospf路由協議看來,虛擬鏈路兩端的兩個路由器被一個點對點的鏈路連在一起。
而且,在ospf路由協議中,通過虛擬鏈路的路由資訊是作為域內路由來看待的。該虛擬鏈路必須建立在兩個區域邊界路由器之間,並且其中一個區域邊界路由器必須屬於骨幹區域。
stub(末梢)區域
通過前面對ospf區域概念的瞭解可以知道,在劃分了區域之後,ospf網路中的非骨幹區域中的路由器對於到外部區域的路由,一定要通過abr(區域邊界路由器)來**,或者說對於區域內的路由器來說,abr是一個通往外部世界的必經之路。既然如此,對於區域內的路由器來說,就沒有必要知道通往外部區域的詳細路由了,只要由abr向該區域釋出一條預設路由來指導報文的傳送路徑即可。這樣在區域內的路由器中就只需要為數不多的區域內路由和一條指向abr的預設路由(default-route),使區域內的路由表簡化。
而且無論區域外的路由如何變化,都不會影響到區域內路由器這個簡單的路由表。這就是ospf 路由協議中"stub area"(末梢區域)的設計理念。stub區域的abr不允許注入type5 lsa(有關ospf lsa型別將在本章後面具體介紹),在這些區域中路由器的路由表規模以及路由資訊傳遞的數量都會大大減少,同時也使得該區域不受外部as路由的影響。
一個stub區域可以包含一個入口/出口(也就是一個abr),或者在任一abr可以被用於到達外部路由目標時,還可包含多個abr。對於多abr的 stub區域,外部路由是通過一個區域外的asbr進行通告的。as外部路由器不會被泛洪到,或者通過stub區域。
在一個stub區域中的所有到達外部網路的路由是通過一個預設路由(0.0.0.
0 0.0.0.
0)來實現的。這樣,在一個stub區域中的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就只有一個路由到所有as外部位置的入口。
為了建立預設路由,stub區域的abr通行一個預設路由到stub區域。預設路由被泛洪到這個stub區域內的所有路由器上,但是不會泛洪到stub區域外。預設路由是用於一個stub區域中的路由器為任一不可到達as內部的目的ip地址提供路由。
在stub區域中的所有路由器必須被配置,以便它們不在 stub區域內匯入或泛洪as外部路由。所以,在一個stub區域中的所有路由器介面上的所有區域配置必須配置stub區域。例如,圖8-5中的area 0.
0.0.3被配置為一個stub區域,因為所有外部通訊必須它的單個abr——r3。
r3通告一個預設路由分佈在內部區域area 0.0.0.
3,而不是在區域內泛洪as外部網路。
在 stub區域中規定不接收外部as的lsa,也不向外部as傳送區域內部lsa,即stub區域中不注入ase(自治系統外部)路由。stub區域一定是非骨幹區域和非轉換區域(可以配置虛連線的區域),因為它不接收也不傳送lsa。並且在stub區域中不傳遞type 5型別(as外部lsa)的lsa(有關lsa型別將在本節後面介紹)。
本節前面的圖8-4顯示了骨幹區域、stub區域,以及其他標準區域之間的關係。 area 0為骨幹區域,area 3是stub區域,area 2為一個標準ospf區域。同時在這個示例中area 2區域並沒有與骨幹區域area 0直接相連,這時就通過在兩個區域的邊界路由器之間建立的虛擬鏈路進行直接通訊。
area 1是一個**區域。
由於stub區域通常位於ospf網路末端,這些區域內的路由器通常是由一些處理能力有限的低端路由器組成,所以處於stub區域內的這些低端裝置既不需要儲存龐大的路由表,也不需要經常性的進行路由計算。這樣做有利於減小stub區域中內部路由器上的鏈路狀態資料庫的大小及儲存器的使用,提高路由器計算路由表的速度。
當一個ospf的區域只存在一個區域出口點(只與一個其他區域連線)時,我們可以將該區域配置成一個stub區域。這時,該區域的邊界路由器會對域內通告預設路由資訊。需要注意的是,一個stub區域中的所有路由器都必須知道自身屬於該區域,否則stub區域的設定不會起作用。
另外,針對stub區域還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stub區域中不允許存在虛擬鏈路,這樣就不會作為骨幹區域的延伸;二是stub區域中不允許存在asbr,否則這個as中的lsa無法傳播到另一個as中。
totally stub(完全末梢)區域和nssa(非純末梢)區域
上節介紹的stub區域是一類特殊的ospf區域,這類區域不接收或擴散type-5型別lsa(as-external-lsas),對於產生大量 type-5 lsa(外部as lsa)的網路,這種處理方式能夠有效減小stub區域內路由器的lsdb大小,並緩解spf運算對路由器資源的佔用。通常情況下,stub區域位於自治系統邊緣區域。為保證stub區域去往自治系統外的報文能被正確**,stub區域的abr(區域邊界路由器)將通過summary-lsa(彙總鏈路狀態通告)向本區域內釋出一條預設路由,並且只在本區域泛洪。
為了進一步減少stub區域中路由器的路由表規模以及路由資訊傳遞的數量,可以將該區域配置為 totally stub(完全末梢)區域,該區域的abr不會將區域間的路由資訊和外部路由資訊傳遞到本區域。
1. 完全stub區域
這裡所說的完全stub區域(totally stub,或者stub no-summary)是在stub區域的基礎上(即阻止了type 5 lsa包的基礎上)再對其他abr通告的網路彙總lsa(即type 3型別lsa)也進行了阻隔,不接收區域間路由通告。其abr僅通過網路彙總lsa通告一個預設路由,使用這個預設路由到達ospf自治系統外部的目的地址。也就是說,完全stub區域同時不允許type 3、4或5三類lsa注入,但預設彙總路由除外。
若要將一個區域定義為stub區域,則在區域內所有路由器中使用"area xx stub"命令;若要定義完全stub區域,使用ospf路由器配置命令"area xx stub no-summary"命令。
2. nssa區域
stub 區域雖然為合理的規劃網路描繪了美好的前景,但在實際的組網中利用率並不高(stub區域一般只存在於網路邊緣),未免遺憾。但此時的ospf協議已經基本成型,不可能再做大的修改。為了彌補缺陷,協議設計者提出了一種新的概念nssa(not-so-stubby area,非純末梢區域),並且作為ospf協議的一種擴充套件屬性單獨在rfc 1587中描述。
nssa可以說是對原來的stub區域要求有所放寬,使它可以在更多網路環境中得到應用。
nssa 區域規定,as外的ase路由不可以進入到nssa區域中,但是nssa區域內的路由器引入的ase路由(nssa區域中可以連線asbr)可以在 nssa中泛洪併傳送到區域之外。這樣,在nssa區域中取消了原來stub區域中關於ase的雙向傳播的限制(區域外的進不來,區域裡的也出不去),改為單向限制(區域外的進不來,區域裡的能出去)。若要定義nssa區域,使用ospf路由器配置命令"area xx nssa"命令。
為了解決ase單向傳遞的問題,nssa中重新定義了一種lsa——type 7型別的lsa(nssa外部lsa),作為區域內的路由器引入外部路由時使用。該型別的lsa除了型別標識與type 5不相同之外,其它內容基本一樣。這樣區域內的路由器就可以通過lsa的型別來判斷是否該路由來自本區域內。
但由於type 7類的lsa是新定義的,對於不支援nssa屬性的路由器無法識別,所以協議規定:在nssa的abr上將nssa內部產生的type 7型別的lsa轉化為type 5型別的lsa再發布出去,並同時更改lsa的釋出者為abr自己。這樣nssa區域外的路由器就可以完全不用支援該屬性。
在nssa區域內的所有路由器(包括nssa的abr)必須支援type 7型別的lsa屬性,而自治系統中的其他路由器則不需要。
總的來說,nssa區域不允許type 5 lsa,但在nssa abr上轉換為type 5的type 7 lsa還是可以通過的。
nssa所對應的區域id為1,它與骨幹區域0相連,同時它又與另兩個自治系統的路由網路(分別是執行 igrp和rip路由協議的)相連。此時,外部區域和外部as的路由資訊不能通告到nssa區域中,但nssa中的路由資訊可以向外釋出。
OSPF的末節區域 次末節區域 完全末節區域 完全次末節區域具體定義與區分
末節區域即是stub area 其它區域產生的lsa,只有第三類lsa,也就是summary lsa能進來,其它的4類,5類都會被abr過濾掉。該區域內的路由器也不能引入外部路由。完全末節即是total stub 其它區域的lsa都進不來,包括第三類的,該區域的abr會產生一個預設的3類lsa,區域...
ospf多區域間怎麼通訊,ospf協議的不同區域之間能直接通訊嗎
1.ip層網路間互相通訊是靠路由。2.多區域和多協議的概念是不同的。ospf的多區域靠abr路由傳遞後通訊的,你可以這樣理解,ospf是igp協議,預設區域之間是能通訊的,區域實際是為了減少路由條目數和lsa泛洪而存在。而多協議之間的路由是要通過重分佈才能傳遞。通過abr路由器,也就是區域邊界路由器...
中國各區域是如何劃分的,中國的區域怎麼劃分的
東北 華北 西北 西南 華南 華東 華中 中國的區域怎麼劃分的?中國區域的劃分是這樣劃分的,有東北東北方為黑龍江,吉林,遼寧,然後有華北華北分為河北,河南,山東,山西,然後有華南,華南分為浙江,江蘇,上海,然後還有華中華中分為武漢,安徽,湖南,然後還有西北西北分為甘肅陝西等等,還有西南西南有云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