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浪漫主義的代表,美國浪漫主義的介紹

2021-03-03 21:24:03 字數 6081 閱讀 2329

1樓:袁樂兒

人物 代表作 華盛頓·歐文(美國文學之父) 《紐約外史》《見聞札記》 拉爾夫·華爾多·愛默生 《論自然》《論自助》《論美國學者》 納撒尼爾·霍桑 《紅字》《小夥子布朗》 華爾特·惠特曼 《草葉集》《聽到美洲在歌唱》《我歌唱帶電的肉體》《自我之歌》 赫爾曼·麥爾維爾 《瑪地》《雷得本》《白外衣》,後期作品《皮埃爾》《**的化裝表演》《比利伯德》 愛倫坡 推理**:《毛格街的**案》《失竊的信》 恐怖**:《厄舍古屋的倒塌》《黑貓》

美國浪漫主義的介紹

2樓:靳翎

美國浪漫主義時期是指開始於十八世紀末,到內戰爆發為止這一段是美國文學史上最重要的時期。浪漫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強烈的主觀色彩,偏愛表現主觀思想,注重抒發個人的感受和體驗。

重主觀,輕客觀和重自我表現,輕客觀模仿。 喜歡描寫和歌頌大自然。(尤為突出)作者們喜歡將自己的理解人物置身於純樸寧靜的大自然中,襯托現實社會的醜惡及自身理解的美好。

重視中世紀民間文學。想象比較豐富、感情真摯、表達自由、語言樸素自然。注重藝術效果。

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曼、霍桑、華盛頓·歐文等

美國浪漫主義與英國的不同

3樓:鬱悒詩穎

主要有三點不同。第一,美國浪漫主義的最大特點是超驗主義,相信人的力量。第二,美國的浪漫主義是在一個國家面對新的生機時的一種積極,自信的心態,更多強調的是對浪漫的揭示。

而歐洲的浪漫主義則側重於對歐洲原有體質的批判。第三,美國的浪漫主義呼籲對自然的迴歸。

4樓:匿名使用者

美國浪漫主義深受歐洲的浪漫主義影響。面對新的國家的一切生機,作家表達了對未來的嚮往和憧憬,作品中充滿了自豪與自信,如惠特曼作品中的樂觀主義精神。特點:

道德熱情(如超驗主義),相信individuali**和內在感知等.

英國的浪漫主義受到法國思想家盧梭觀點的影響,作家表達了對現實不滿,對未來的憧憬,呼籲人們遠離都市,迴歸自然等。

浪漫主義可以分為哪三個時期

5樓:半塘無水

浪漫主義的理論策源地在德國,但在文學上成就最高的卻是英、法兩國。歐洲的浪漫主義在發展歷程中出現過三次高潮。第一次是在2023年左右,這一時期是英國的湖畔派詩人創作的高峰期,法國的夏多布里昂和史達爾夫人開始引介德國的浪漫主義理論。

第二次高潮則從英國詩人拜倫開始,他的作品在2023年至2023年間風靡歐洲,雪萊和濟慈緊隨其後。這一時期法國文壇相對沉寂,但也有拉馬丁和維尼等才華橫溢的詩人。此外,義大利的白爾謝、曼佐尼以及德國的霍夫曼等人也是這一時期重要的浪漫派作家。

浪漫主義文學的第三個高潮發生在法國,約從2023年至2023年,以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維克多·雨果為代表。這一時期,浪漫主義思潮也波及**、東歐和美國,在美國產生了梅爾維爾、惠特曼等浪漫主義大師。2023年以後,浪漫主義文**動基本結束,但是浪漫主義思潮卻並沒有銷聲匿跡,一直持續發展到今天。

英國英國是最早出現浪漫主義文學的國家之一。英國的浪漫主義作家不滿於資本主義城市文明的發展,具有憤世嫉俗、歸隱自然的傾向。18世紀中後期的詩人羅伯特·彭斯(2023年-2023年)和威廉·布萊克(2023年-2023年7)是浪漫主義文學的先驅,他們在英語詩歌文體和語言上做出了很多可貴的嘗試。

彭斯從蘇格蘭民歌中吸取養料,其《蘇格蘭方言詩集》擅長抒情和諷刺,語言通俗;布萊克的《天真之歌》、《經驗之歌》則具有象徵意義和神祕色彩,在20世紀大放異彩,影響了整個現代英詩。

然而,英國浪漫主義第一批真正的大師則是被稱為「湖畔派」的三位詩人。威廉·華茲華斯(2023年-2023年)是湖畔派詩人中成就最高者,他與「湖畔派」另一詩人薩繆爾·柯勒律治(2023年-2023年)共同出版《抒情歌謠集》,成為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詩集中收錄的詩歌大部分為華茲華斯所做,而柯勒律治的名詩《古舟子詠》和《忽必烈汗》亦收入其中,充滿幻覺和奇譎的意象。

然而華茲華斯這一時期最重要的作品則是長詩《序曲》。騷塞的詩歌極富古之幽情,與世俗格格不入。湖畔派三位詩人均蟄居於英國西北湖區,緬懷中世紀和宗法式的鄉村生活,是浪漫主義文學中溫婉清麗的代表。

喬治·拜倫(2023年-2023年)和雪萊(2023年-2023年)兩位詩人將英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推向高峰。他們和湖畔派詩人的不同之處在於其作品更具戰鬥意識和政治傾向。雪萊的代表作《解放了的普羅米修斯》通過神話描寫被壓迫的人民的苦難和暴君的必然下場,預言革命一定會到來。

他的短詩《西風頌》、《致雲雀》等音韻鏗鏘,更有「冬天如果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等名句傳世。拜倫是19世紀上半期最為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一生遊歷各地,其詩作充滿異域情調。

代表作《唐璜》是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一場深入骨髓的檢閱,發人深省。在歐洲,拜倫成為一種文化現象。人們把孤獨、悲壯、崇尚個人式反抗的浪漫主義者形象稱為「拜倫式英雄」。

拜倫晚年投身於希臘的民族解放運動,並最終因傷寒而死於希臘戰場。

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還包括約翰·濟慈(2023年-2023年)。他的創作生涯只有5年,卻寫出了著名的抒情詩《夜鶯頌》和《希臘古甕頌》,沉醉於古代世界田園牧歌的美景之中。瓦爾特·司各特(2023年-2023年)以創作**為主,《艾凡赫》以12世紀的英國為背景,塑造綠林英雄羅賓漢的形象,他是歐洲歷史**的創始人。

德國德國是浪漫主義思潮的發源地。政治經濟的落後、資產階級的軟弱以及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決定了德國早期的浪漫主義具有濃厚的神祕主義和宗教色彩。施萊格爾兄弟是德國浪漫主義思潮的理論奠基人,他們以《雅典娜神殿》為陣地,闡述個性解放、藝術無目的論的浪漫主義理念。

在施萊格爾兄弟的影響下,德國出現了包括諾瓦利斯(2023年-2023年)、蒂克(2023年-2023年)在內的一批早期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的《夜的頌歌》歌頌「神聖的、不可言傳的、神祕的」夜,並讚美死亡的美妙感覺。蒂克則著有《民間童話集》三卷,開創了童話**的新題材。

2023年以後,德國出現了「海德爾堡浪漫派」,代表人物是克萊門斯·布侖塔諾(2023年-2023年)和阿希姆·封·阿爾尼姆(2023年-2023年)。前者的抒情詩《催眠歌》具有民歌風味,詩情濃郁。兩人曾合作出版民歌集《男孩的神奇號角》,蒐集收錄了德國近300年的民歌。

雅各布·格林(2023年-2023年)和威廉·格林(2023年-2023年)是語言學家和民俗學家,他們編成《兒童與家庭童話集》稱為世界童話作品中的精品。約瑟夫·封·艾爾興多夫(2023年-2023年)的**《一個無用人的生涯》將夢幻與現實混合起來,充滿神祕情調。

2023年以後,德國浪漫主義在德國形成另一箇中心。克萊斯特(2023年-2023年)的喜劇《破甕記》抨擊普魯士官場和司法制度的腐敗,充滿民間喜劇的幽默諷刺特色。霍夫曼(2023年-2023年)的《雄貓穆爾的人生觀》展示一個爾虞我詐、男盜女娼的市儈世界,想象和構思奇特。

大詩人海涅早年也是一個浪漫派詩人,後來轉向現實主義。

總體上看,德國的浪漫主義特徵並不明顯,風格變化也比較多。到後期,逐漸融入強大的現實主義文**流。

法國由於法國大革命的曲折莫測,決定了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具有更加鮮明的政治色彩。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2023年-2023年)和史達爾夫人(2023年-2023年)是法國浪漫主義早期代表。前者帶有貴族傾向,《**教真諦》主張復興中世紀禮教,但其作品對美洲叢林和大草原奇異風光以及古代廢墟富於抒**彩的描寫,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異國情調和描繪「廢墟美」的濫觴。

他的**《勒內》和《阿達拉》都描寫世俗愛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悱惻纏綿。而史達爾夫人則具有民主傾向。她的《**學》和《論德國》致力於傳播浪漫主義理念,不遺餘力的抨擊法國的古典主義傳統。

法國浪漫主義中期的代表包括阿爾封斯·德·拉馬丁(2023年-2023年)和阿爾弗萊·德·維尼(2023年-2023年)。前者擅長寫抒情詩,是法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先驅,《沉思集》情景交融,善用對照和象徵筆法;後者則以哲理詩著稱,《古今詩集》和《命運集》宣揚孤傲堅忍精神,表達悲天憫人的思想。

2023年以後,維克多·雨果成為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領導者,他也是整個西方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2023年,雨果的劇作《歐那尼》的上演標誌著浪漫主義在法國最終戰勝了古典主義。雨果是浪漫主義作家中鮮有的全才,在詩歌、**、戲劇等領域都有重大建樹。

其**《巴黎聖母院》 、《九三年》、《悲慘世界》等具有史詩般雄壯的風格,是浪漫主義**的經典之作。雨果一生支援共和,反對帝制,在2023年曾流亡海外,直至2023年才返回法國。在詩歌和戲劇領域,雨果也取得很高的成就。

他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法語詩歌的表現形式和創作筆法,極大的豐富了法語詩歌的修辭技巧,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雨果逝世的時候,全歐洲共有逾200萬人來到法國參加他的國葬。

和雨果同時代的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還包括女作家喬治·桑(2023年-2023年)。她的創作拓展了浪漫主義文學陰柔的特性,尤其擅寫女性問題**和田園**。代表作《康素愛蘿》和《魔沼》都是典型的浪漫主義**,充滿詩情畫意和真摯情感。

她也曾是**巨匠肖邦一生中最愛的女人。曾和喬治·桑有過短暫戀情的青年詩人阿爾弗萊·德·繆塞(2023年-2023年)是這一時期法國詩壇的一股新生力量,《四夜組詩》具有夢幻般的色彩。**《一個世紀兒的懺悔》第一次將「世紀病」這一概念引入浪漫主義**創作中。

熱拉爾·德·奈瓦爾(2023年-2023年)的抒情詩奇詭深邃,形式精美絕倫,對20世紀現代詩歌影響深遠。大仲馬(2023年-2023年)創作了大量歷史**,《三個火槍手》和《**山伯爵》將通俗**的發展推向極致。

**和東歐

**的浪漫主義文學是在2023年拿破崙入侵失敗和2023年十二月黨人革命之後出現的。**浪漫主義文學以詩歌為主,富有強烈的戰鬥精神。茹科夫斯基(2023年-2023年)對**浪漫主義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被譽為第一位**抒情詩人。

他的《**軍營的歌手》歌頌軍人的愛國壯舉,讚美俄羅斯民族偉大的復興。雷列耶夫(2023年-2023年)創辦《北極星》,宣傳浪漫主義思想。**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如普希金、果戈理等早年都是浪漫派,後來轉向現實主義。

萊蒙托夫(2023年-2023年)是**最堅定的浪漫主義詩人,長篇敘事詩《童僧》和《惡魔》塑造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表達反**的革命理念。**《當代英雄》第一次塑造「多餘人」形象,是心理分析**的先驅。

在東歐,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是波蘭的亞當·密茨凱維奇(2023年-2023年)和匈牙利的裴多菲(2023年-2023年)。東歐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徵是和反對異族奴役、爭取民族獨立的鬥爭結合起來。密茨凱維奇的《先人祭》抨擊沙俄侵略者的血腥**,揭露**貴族的行徑。

裴多菲則以《民族之歌》和《自由與愛情》等詩作歌頌為爭取自由的鬥爭。

美國由於美國和歐洲在歷史、文化上的種種不同,以歐洲通行的文學流派的概念來衡量美國文學的發展實際上並不十分準確。但由於美國文學也是整個西方文學的一個部分,因此通常人們也將美國文學史放入整個西方文學史的框架內來研究。 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深受西歐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

19世紀上半葉,美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高漲,擺脫英國文學的束縛、重視人的精神創造和追求自由的超驗主義蔚為大觀,至此美國浪漫主義文學開始蓬勃發展。

愛默生(2023年-2023年)和梭羅(2023年-2023年)是超驗主義理論家,最先提出浪漫主義的主張。他們強調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覺的意義,認為自然界充滿靈性,人應該回歸自然。梭羅的《瓦爾登湖》是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

美國前期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包括華盛頓·歐文(2023年-2023年)、詹姆斯·庫柏(2023年-2023年)和愛倫·坡。歐文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在他的**中,「美國文學」這一概念第一次浮出水面,不再深受英國文學的拘束。庫柏是美國民族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開創了以《皮襪子故事集》為代表的邊疆傳奇**,最重要的一部是《最後一個莫希幹人》。

愛倫·坡主張藝術要使讀者獲得刺激而達到靈魂的昇華,他的**大部分以死亡、**、復仇為題材,揭示人的幻覺狀態和**心理,他和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共同被尊為象徵主義文學的先驅。

美國後期的浪漫主義文學以納撒尼爾·霍桑(2023年-2023年)、沃爾特·惠特曼(2023年-2023年)和赫爾曼·梅爾維爾(2023年-2023年)為代表。霍桑在作品中對「隱祕的惡」進行挖掘,《紅字》反映清教徒殖民統治的黑暗以及教會的虛偽和不公,象徵手法運用純熟。主人公胸口佩戴的a字以及短篇《教長的黑麵紗》中永遠蓋在教長臉上的黑麵紗,都是一種象徵物。

霍桑的心理分析自然細膩。惠特曼的耗一生的經歷編纂、擴充詩集《草葉集》,歌頌美利堅民族意識的覺醒,成為美國現代文學的鼻祖。梅爾維爾是美國浪漫主義**家中成就最高者,擅長描寫航海奇遇和異域風情,代表作《白鯨》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之一,**中的「白鯨」已經成為一種超然的、對人類懷有敵意而又難以征服的神祕物的圖騰。

此外,詩人亨利·華茲華斯·朗費羅(1807―1882)的《海華沙之歌》(1885)描述印第安傳說中的西風之子海華沙的業績,塑造了一個血肉豐滿的英雄形[2] 象。

英國文學浪漫主義前浪漫主義新浪漫主義有什麼區別啊求助謝謝各位朋友

新古典主義重視造型和素描關係 浪漫主義重視色彩.新古典主義題材選取古代重大歷史事件或者是英雄人物 浪漫主義題材多選取悲劇 文學 以及異國情調.新古典主義遵循古典主義法則,追求理想的美 而浪漫主義多采用象徵 比喻手法描繪,帶有典型的個性傾向.英國文學,新古典主義於浪漫主義的區別 英國新古典主義時期是指...

浪漫主義繪畫代表作及其作者,浪漫主義繪畫的代表人物與代表作品

歐洲浪漫主義運動始於十八世紀末社會發生劇變之時,它反對古典主義的秩序 唯理性主義和對個性的壓制,是一個風格多樣的運動,但中心的主題是共同的 即對大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對已逝的歷史或異國情調的迷戀 對生活中驚心動魄 暗晦神祕的事物的偏好 對人本身難以理解的心靈上的困惑和焦慮的關注。法國的浪漫主義藝術興起...

浪漫主義產生的根源,浪漫主義藝術產生的原因是什麼?

浪漫主義的興起,發生在法國大革命 歐洲民主運動和民族解放運動高漲時期。它反映了資產階級上升時期對個性解放的要求,是政治上對封建領主和 教會聯合統治的反抗,也是文藝上對新古典主義的反抗。1 首先是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震撼了整個歐洲,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武裝起義,攻佔了巴士底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