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的情感:思鄉抄 這是一首瀰漫著鄉愁情緒的詩。飽含著愁思的畫面,該是一種怎樣的美麗啊!
詩人的「根」在故鄉,夢繫詩行,她固然愛那「芳草正離離」的草原和那「只有長城外才有的清香」,連來自故鄉的風沙也愛,希望「用九十公里的速度能追的上」的風沙,「呼喚著風沙的來處我的故鄉/遂在疾馳的車中淚滿衣裳」(席慕容《狂風沙》)……無比真摯的鄉情,淋漓於紙上。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什麼問題啊?怎麼看不懂呢?讓解釋意思還是意境呢?
《隱痛 》席慕蓉中詩中的你是指什麼
3樓:大路五點一刻
你要知道
還有權好多好多的線索
在我心底
可是 有些我不能碰
一碰就是一次
錐心的疼痛
於是月亮出來的時候
只好揣想你
微笑的模樣
卻絕不敢 絕不敢
揣想 它 如何照我
塞外家鄉
席慕容的《鄉愁》和余光中的《鄉愁》
4樓:寧遠學姐
《鄉愁》
席慕蓉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
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鄉愁》
余光中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鄉愁 余光中
長大後,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後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裡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5樓:程靖巧俞碩
余光中的《鄉愁》與席慕容的《鄉愁》都是抒寫鄉愁,但在在表達上各特點。
這兩首詩的相同點:
1.作者的時代背景相同
2.抒發的思想感情相同
3都是按時間順序寫的
4.都運用了比喻的修詞方法
這兩首詩的不同點:
1.余光中的《鄉愁》感情樸實
讀起來朗朗上口,而席慕容的《鄉愁》比較含蓄。
2.余光中的《鄉愁》是抒情詩,而席慕容的《鄉愁》是散文詩。
解析:從表達上看餘詩用多節來表達主題,而席詩則短小,一節包含了所要表達的主題;餘詩的節奏分明,每一節結構勻稱,而席詩則沒有這樣的限制;餘詩在表達上用時間來作為線索,而席詩則以意象為主來體現主題。
余光中的《鄉愁》詩用襯托的方式,從遠到近,從小到大,由淺入深,一層又一層鋪敘出鄉愁之濃.如果說余光中的《鄉愁》為大家講述了一個個的小故事,那麼席慕容的《鄉愁》則為大家描述了一幅幅美麗的畫面,女詩人用超凡的想象力,新奇的比喻,纏綿的情思,細膩的表現了鄉愁的主題。
席慕容的出塞曲全文
6樓:一點燈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長城外才有的景象
誰說出塞曲的調子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
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像那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像那風沙呼嘯過大漠
像那黃河岸 陰山旁
英雄騎馬壯
騎馬榮歸故鄉
這個就是全文了
7樓:宇宙級狂人
《出塞曲》到「騎馬榮榮歸故鄉」就結束了.
後面的「風沙的來處有一個名字........」是另一首詩的開頭.大概叫《狂風沙》
8樓:珞荔
出塞曲——席慕容
請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遺忘了的古老言語
請用美麗的顫音輕輕呼喚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長城外才有的清香
誰說出塞子歌的調子都太悲涼
如果你不愛聽
那是因為歌中沒有你的渴望
而我們總是要一唱再唱
想著草原千里閃著金光
想著風沙呼嘯過大漠
想著黃河岸啊 陰山旁
英雄騎馬啊 騎馬歸故鄉
席慕容的七里香如果
9樓:莫讓
四季可以安排得極為暗淡
如果太陽願意
人生可以安排得極為寂寞
如果愛情願意
我可以永不再出現
如果你願意
除了對你的思念
親人和朋友
我一無長物
然而 如果你願意
我將立即使思念枯萎
斷落 如果你願意
我將 把每一個河流都切斷
讓荒蕪乾涸延伸到無窮遠
今生今世
永不再將你想起
除了 除了在有些個
因落淚而溼潤的夜裡
如果 如果你願意
10樓:密夏
【這首是七里香_如果】
席慕容的《鄉愁》全文,《鄉愁》席慕容
鄉愁。席慕容。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總模糊的悵 ch ng 望。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離別後 h u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彷彿霧裡的揮手別離。離別後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
鄉愁席慕容的讀後感,席慕容的鄉愁的賞析
鄉愁是席慕容作品的一個主題,這位長在內地的蒙古貴胄,對那塊有著茫茫草原,沙漠駝鈴,長河落日的土地充滿著嚮往和愛戴。這種心情常流露在她的筆尖,所以她的作品既有悠遠清麗的南國秀美,又有豪放粗獷的北國浪漫情懷。也許,她的歌是從 曠野上世代牧著羊的人心裡生長出來的 而支撐著她在人生道路上艱難跋涉的,也正是 ...
席慕容介紹,席慕容的簡介
席慕容,蒙古 族女bai詩人du。原籍內蒙古查哈爾盟zhi明安旗。蒙古名dao字全稱穆倫席連勃,版意為浩蕩大權江河。是蒙古族王族之後,外婆是王族公主。在父親的軍旅生活中,席慕容出生於四川。十三歲起在日記中寫詩,十四歲入臺北師範藝術科,後又入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1964年入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