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首傷感離別悽美的古詩詞,看古人是怎樣送別的

2021-03-04 02:04:46 字數 6059 閱讀 8772

1樓:累吧扇打骨折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內

西出陽關無故人容。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從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友人》

唐·薛濤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

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重送裴郎中貶吉州》

唐·劉長卿

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遠,青山萬里一孤舟。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古人是怎樣送別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第一是送別酒,就是朋友即將分離之時,在一起聚餐飲酒。最好的證明就是王維的《渭城曲》「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名句了。

第二是送別歌、送別詩。

第三還有折柳送別,以折柳表惜別。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隋朝無名氏《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由於「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3樓:狼吻丶夜驚魂

送君千里,終有一別。

4樓:匿名使用者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5樓:倒影

拿著柳樹枝,留的意思

古人送別時的故事

6樓:life無明小魚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727年),李白東遊歸來,至湖北安陸,年已二十七歲。他在安陸住了有十年之久,不過很多時候都是以詩酒會友,在外遊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酒隱安陸,蹉跎十年」。

也就是寓居安陸期間,李白結識了長他十二歲的孟浩然。孟浩然對李白非常讚賞,兩人很快成了摯友。

開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區)相會。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送別時寫下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擴充套件資料

這首送別詩有它特殊的感**調。它不同於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種少年剛腸的離別,也不同於王維《渭城曲》那種深情體貼的離別。這首詩,表現的是一種充滿詩意的離別。

其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是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還因為這次離別跟一個繁華的時代、繁華的季節、繁華的地區相聯絡,在愉快的分手中還帶著詩人李白的嚮往,這就使得這次離別有著無比的詩意。

總之,這一場極富詩意的、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的離別,對李白來說,又是帶著一片嚮往之情的離別,被詩人用絢爛的陽春三月的景色,將放舟長江的寬闊畫面,將目送孤帆遠影的細節,極為傳神地表現出來。

7樓:匿名使用者

可能是王維送孟浩然

章燮《唐詩三百首註疏》「此疑送孟浩然歸南山作。」《送別》究竟送誰,其實無關緊要。「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孟浩然和王維的贈答,讀得出他們的情誼,也讀得出他們對塵世的同而不同的態度,以及各自的處境、性格、趣味。王維是真正超脫而清淡,孟浩然則是兩種不同價值觀還在糾結、深受環境和處境的影響、在焦慮中尋找著內心的平衡,更像當代的知識分子。

《送別》究竟送誰,其實無關緊要。「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8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送別」,對於「文化」來說,似乎顯得微不足道,但也是緊緊地包含在文化的意義之中。中國是一個講人情的國家,中國文化自然也是充滿了一股子人情味,封建統治下的中國,儒家文化上升為主要國家意識形態,使倫理學最為發達,其思想又以「禮」、「仁」為中心。在這些主要思想的影響下,中國文化中的人情味自然是不會少的,送別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形式。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社會,送別這一現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形式,已經深深地打入我們的內心,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既然是談送別,首先就要先明白什麼是送別。送別即是送行,是朋友、親人、同事之間的一種告別禮儀,中國最早的送別儀式已經不為人知,因為送別的人太多、太平凡,反而淡化了最原始的產生和起因。送別大多是好友、夫妻、所尊敬的人之間舉行,在分離的時候,因為感情太深,不忍分離,依依不捨地陪同送行一段路程,算是告別。

在古代的禮儀中,有「祖道」一禮,是指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宴送行的禮儀。這種禮算是最早、最為正規的送別。《漢書》載,西漢將領李廣利率軍隊出擊匈奴之前,「丞相為祖道,送至渭橋」。

《荊軻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臨行祭路神,後引申為餞行送別,逐漸發展成為多種多樣的形式。

古人送別的地方有一些專用的名詞。「南浦」最早出現在古代詩歌中,南浦是水邊的送邊之所。屈原《九哥·河伯》:

「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范成大《橫塘》:「南浦春來綠一川,石橋朱塔兩依然。」古人水邊送別並非只在南浦,但由於長期的民族文化浸染,所以「南浦」已成為水邊送別之地的一個專用名詞;還有「長亭」,古時驛路上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

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別的地方。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

長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鈴》:「寒蟬悽切,對長亭晚。

」李叔同《送別》:「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還有《西廂記》中的「長亭送別」一段,顯然長亭已成為人們心中送別之所。

這些送別的地方,因為大多被詩歌所通用,逐漸成了送別地的專用名詞了。

瞭解了古人送別的地方之後,再來看送別的幾種方式。第一是送別酒,就是朋友即將分離之時,在一起聚餐飲酒。最好的證明就是王維的《渭城曲》「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名句了。

第二是送別歌、送別詩。因為古時的詩歌合為一體,詩都是可以合樂唱出來的,所以送別歌和送別詩都是一回事,這讓中國的詩歌創作增光不少,在文學史上,因為送別而留下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篇,僅家喻戶曉的名篇就已經是繁星麗天,數不勝數。

有些送別詩,雖隻字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悠悠不盡之情思,達到了「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藝術效果。薛濤《送友人》 「水國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蒼蒼。誰言千里自今夕,離夢杳如關塞長。

」李白《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韋應物《賦得暮雨送李曹》「楚江微雨裡,建業暮鍾時。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海門深不見,浦樹遠含滋。

相送情無限,沾襟比散絲。」……關於送別最為人所稱道的故事,就屬汪倫送李白的故事。天寶十四載(755),李白從秋浦(今安徽貴池)前往涇縣(今屬安徽)遊桃花潭,當地人汪倫常釀美酒款待他。

臨走時,汪倫又來送行,李白作了一首《贈汪倫》留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滄浪詩話》中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別離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唐朝是詩歌的創作高峰,同時也是送別詩的創作高峰,幾乎每位詩人都有自己的送別詩,不光是唐朝詩人愛寫送別詩,也可以說是自古以來的詩人都少不了送別。看來,離愁別恨永遠是詩歌創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除了送別詩之外,還有折柳送別,以折柳表惜別。漢代以來,常以折柳相贈來寄託依依惜別之情,由此引發對遠方親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鄉之情。隋朝無名氏《送別》「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由於「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這一習俗始於漢而盛於唐,漢代就有《折楊柳》的曲子,以吹奏的形式表達惜別之情。

唐代西安的灞陵橋,是當時人們到全國各地去時離別長安的必經之地,而灞陵橋兩邊又是楊柳掩映,這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別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傷別」的詩。後世就把「灞橋折柳」作為送別典故的出處。故溫庭筠有「綠楊陌上多別離」的詩句。

柳永在《雨霖鈴》中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來表達別離的傷感之情。

古人的送別,大多都是在比較哀傷的氣氛下進行的。屈原《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別離」、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別而已矣」所反應的就是這一現象。古時交通不便,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會,分別的又是自己的親朋好友,想到此自然心裡是不會好過的。

時至今日,仍然會有一些哀傷的送別,送別已經成為千百年來一種生活方式。如今的送別,雖不比古人那樣哀傷,更多的是一種美好的祝願,發一條祝福簡訊,說一些祝福的話,照一張相,算是留念。

9樓:夏天的嫋嫋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古人離別之時,都會做哪些事情?

10樓:馬哈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送別,令人傷感。但是,古人非常會生活,即使是這樣傷感的事情,也安排得很有詩意。

一,送別之際要唱歌,唱離別之歌。

李白說,正當今昔腸斷處,驪歌愁絕不忍聽。今晚我要跟一個朋友分手了,唱驪歌讓人發愁,不忍心再聽。驪是黑馬的意思,為什麼離別的歌叫驪歌呢?

原來有一首四言古詩,這是一首逸詩,所謂逸詩,就是沒有被收進《詩經》的古代詩歌。這首詩叫《驪駒》之歌,裡面有這麼兩句:驪駒在路,僕伕整駕。

馬已經牽到路上,車伕已把車都駕好。這是漢代兩個人告別時,一個要走的客人唱的歌:車伕已經把車駕好,我馬上就要走了。

客人唱了《驪駒》之歌后,主人也要唱歌,唱一首叫《客毋庸歸》,你不用這麼急著回去,千方百計挽留他,情意綿綿,一唱一答,然後分手。到了唐代,很快有了唐人自己的驪歌,就是王維寫的那一首《送元二使安西》,王維送一個姓元的朋友,到安西去出使,安西,指唐時所設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庫車縣。渭城朝雨?

牛?i:溼)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謂城春天的早晨,下了一陣細雨,地面溼潤,沒有飛塵,雨後的客舍旁,柳枝顯得青翠新鮮。這首詩寫到了渭城,即原來的咸陽故城,所以,這首詩又叫《渭城曲》。

詩中還寫到陽關,陽關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關塞,在玉門關的南邊,南為陽,所以叫陽關。唐朝人到西域去,一定要經過陽關,這首詩又叫《陽關曲》。自從王維寫了這一首送別的好詩以後,唐人告別時,就唱這首歌。

唱一遍覺得綿綿情意還沒有充分表達,於是就再唱一遍,覺得還不夠味,再重複唱一遍,以後這首歌曲就被稱為《陽關三疊》。

二,唐人送別之際要飲酒。

送別時為什麼要喝酒呢?主人請要走的人喝酒,因為酒這東西有一種振奮作用,本來兩個人告別心情就壓抑,喝點酒可以高興一點,消解一些離別之愁。我們看李白在金陵,就是現在的南京,在一個酒店裡寫的詩。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風吹柳花就是楊柳飄絮,已是春末夏初之際。吳姬,一個江南姑娘。壓酒,唐代的酒要把酒糟壓掉才能喝,勸客人嚐嚐。

南京的一幫年輕人來送我,欲行,是指將要走的人,不行,是指留下來的人,大家都舉杯,喝乾杯中酒。最後兩句是,請你問問滔滔東流的長江,我們離別的情意,跟這長江水相比,誰為更長?

三,唐人送別之際,要折一支楊柳枝,送給上路的人。

白居易有兩句詩:長安陌上無窮樹,唯有垂楊管別離。在長安的路邊上,有各種各樣的樹,只有楊柳樹,它是管別離,管送別的。

再看一首王之渙的詩《送別》。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應為別離多。楊柳是春天長的樹,在東風中成長,青青的垂著,夾著一條御河,河兩岸全是楊柳樹。

近來楊柳不停地被人一枝一枝折走,因為別離的人太多,把楊柳枝全給折完了。古代,凡是在送別的地方,一般都要種很多的楊柳樹,給送別的人攀折。據說這楊柳的「柳」字,與「留」是諧音,折一枝柳枝送給你,意思是你還是留下吧,幹嘛走得那麼急?

送柳枝是挽留客人之舉。唱別離歌,飲酒,折楊柳枝送別,這是唐代人,不僅是詩人,而且是唐代的普通人,一般老百姓,在送別之際,一種慣有舉動。這確實是一種行為藝術,一種美麗的行為藝術。

唐朝人這種送別的行為舉動,植根於生活,是自然的,一點都不矯揉造作,因此,就是唐人的詩歌中,得到了非常好的表達。我們讀唐詩,經常會讀到這些,只要是送別,一般都離不開這三項行為藝術。

關於愛國報國的古詩詞,關於愛國的古詩十首

關於愛國的古詩詞大全。1 吳王事事須亡國,未必西施勝六宮。陸龜蒙 吳宮懷古 2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屈原 國殤 3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 春望 4 天相漢,民懷國。史達祖 滿江紅 九月二十一日出京懷古 5 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辛棄疾 賀新郎 用前韻送杜叔高 6 杜鵑再拜...

要所有離別傷感的歌曲好聽的來,十首經典離別歌曲

欠你的幸福 陳詩慧 謝謝愛 sister garden 一個人的星光 許靜嵐 終點 關心妍。孤單心事 藍又時 曾經太年輕 藍又時你的香氣 claire 遠行 李慧珍。我不想忘記你 claire 說愛我 梁一貞。我們的紀念 李雅薇。原諒 張玉華。路人 江美琪。不哭了 許慧欣。放不下 龔詩嘉。心牆 ba...

狗年春節七律詩,求十首關於春節的古詩詞

七律 迎狗年春節 新韻 作者不 祥金雞載舞悅回山,瑞狗登臺旺九天。專火樹銀花華夏靚,佳餚屬美酒萬民歡。皚皚白雪晶瑩透,火火紅燈好運連。紫氣東昇新歲起,同搏滄海掛雲帆。七律 喜迎2018狗年春節 作者不祥 草秀金雞辭醉鄉,豔梅黃耳喜洋洋。乾坤搖尾換新意,歲月噓寒薰舊妝。恭及小民臨四極,垂衣克難馭八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