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手機使用者
蟬,別bai號知了,古人稱它為「螗蜩」du、zhi
「蟪蛄」。每到夏、dao秋兩季,蟬是大版自然中最熱情的「歌手」,權天氣越是炎熱、它唱得越歡。
唐時的京城長安,每年夏天常有人捕捉鳴蟬沿街叫賣。孩子們賣了裝在小竹籠裡置於庭間樹上,能夠鳴叫一兩天。
蟬的生命非常短促,詩大家聯想到人生之無常,每為此而慨嘆無窮。詩人楊萬里有句:「一殼空空紙樣輕,風前卻有很多聲,叫來叫去渾無事,叫得詩人白髮作。
」晉朝的陸士龍還為蟬寫過一篇****的斌,說蟬的頭部有如冠帶是「文」,含氣飲露是『清」,不吃五穀是『廉」,不住巢穴是「儉」,配合時令是「信」。竟然稱它五德齊全。
宋神宗時的東京殿帥宋守約,到了夏天群蟬歡唱的時分,卻要在兵營四周安排戰士捕殺,哪個地段有蟬鳴,值班的戰士就要遭到責罰。部下莫不遵從,卻不知他為什麼如此討厭蟬聲。後來,皇帝傳聞,就當面問宋守約。
他答覆:「我並非討厭蟬聲。如今國家承平無事,戰士們耽於逸樂,我這麼做是為了練習戰士的敏捷機智、吃苦耐勞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