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漫閱科技
王獻抄之(344~386),字子敬,小襲字官奴,是王羲之的第七個bai兒子,曾任du建威將軍、吳興太zhi守、中書令等官職,其族弟dao王珉代替他中書令一職,世人因稱獻之為大令,王珉為小令。
王獻之極為精通楷、行、草、章草、飛白五種字型。現存世墨跡摹本有《中秋帖》、《鴨頭丸帖》、《鵝群帖》、《地黃湯帖》、《送梨帖》。
中秋帖(宋摹本)
王獻之書法有什麼特點
2樓:迷人少女
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並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
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侷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並且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擴充套件資料:
軼事典故
墨跡變牛
有一次,桓溫讓王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王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將字汙染,王獻之便將墨跡改畫成黑馬母牛,畫得十分美妙。
偷兒恕氈
王獻之一夜睡在書房裡,一群盜賊潛入房中,將室內東西偷得精光。王獻之慢慢地說:「偷兒,青氈是我家祖輩的遺物,只請你們留下這氈子。」盜賊驚慌而逃。
魏德不長
太元(376年—396年)年間,太極殿落成,謝安打算讓王獻之題寫匾額,以作為流傳後世的墨寶,但難於直言,試探道:
曹魏時陵雲殿匾額沒有題寫,就被工匠們誤釘了上去,取不下來,只好讓韋仲將(韋誕)站在懸掛的凳子上書寫匾額。等匾額寫罷,頭髮都變白了,衰老得僅剩一口餘氣,回到家告訴子孫們,此後再也不能用這種方法題寫匾額。
王獻之明白謝安的意圖,正色道:「韋仲將,是曹魏大臣,哪會有此等事!如果真有此事,足以顯示曹魏德薄而不能長久。」謝安便不再追逼他題字。
3樓:皇嘉區31號
他的特點就是字型的每筆每畫都是很飄逸的感覺,給人的感覺很舒服很舒暢。而且筆筆有力,有力而不硬。柔中帶剛,剛中帶柔。
王獻之的發帖有哪些最能代表王獻之特點的法貼是哪些
4樓:野草蒼茫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鉅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王獻之的遺墨儲存很少,數量遠遠沒有王羲之那麼豐富。因唐太宗貶獻之而不購求其書作,內府的王獻之書跡「僅有存焉」。宋初的書法,並舉「二王」,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閣帖》。
「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單著錄王獻之書帖的有七十三件,經後人考證為偽作或他人所書者達二十餘件,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雅好王獻之書法,《宣和書譜》所收的王獻之書跡增至八十餘件。
但這些墨跡本絕大多數沒有儲存下來,僅存的墨跡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好在歷代刻帖還保留著一些真跡刻本,給我們學習瞭解王獻之書法留下寶貴資料。
5樓:杯中星辰闖天涯
《鴨頭丸帖》、《中秋帖》、《新婦地黃湯帖》、《廿九日帖》、《洛神賦十三行》等。
《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是其傳世名作。
王獻之的作品有哪些影響?
6樓: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王獻之作品傳世不如父親王羲之多,但也有百帖上下。著名的有《廿九日帖》、《洛神賦十三行》、《鴨頭丸帖》、《十二月帖》、《中秋帖》等。
《廿九日帖》原載《萬歲通天帖》,勾摹精良。字形略扁,有些字和北朝碑刻相近。《洛神賦十三行》小楷。
原墨跡早佚,現只存有刻本。此帖藝術性極高,筆畫精嚴挺健,字形或大或小,蕭散逸宕,章法亦顧盼有姿。
《中秋帖》,曾被乾隆皇帝列為「三希」之一,視為獻之真跡。實際那是米芾的草臨本,米味甚重。《中秋帖》的原本是《十二月帖》。
該帖曾為米芾所藏,刻入《寶晉齋帖》。比較起來,還是《十二月帖》更能反映王獻之書法的本來面貌。
王羲之和王獻之父子的楷書聞名之世,唐宋以下的書法家們,寫楷書嚴整俊美,媚俏的筆調。他們父子倆的楷筆,真可是千古不朽,萬世流傳,有不可磨滅的吸引力。
由晉末至樑代的一個半世紀,王獻之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其父王羲之。樑代書畫家袁昂在《古今書評》中說:張芝驚奇,鍾繇特絕,逸少鼎能,獻之冠世。
樑文學家陶弘景《與梁武帝論書啟》記載:比世皆尚子敬書,海內非惟不復知有元常,於逸少亦然。
但是北宋書法家米芾,主要是向王獻之學習。也有人認為張旭、懷素一派之「狂草」,便是由王獻之草書發展而成的。
王獻之依缸習字的故事?? 要完整的 ,急需!!急!!!!
7樓:森海和你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
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
」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衝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
」「你要記住,寫完院裡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
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
」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洩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
」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王獻之一生的書法藝術並不守舊,且與父不同,字身喜帶長形。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
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王獻之自小跟隨父親練習書法,胸有大志,後期兼取張芝,別為一體。他以行書和草書聞名,但是楷書和隸書亦有深厚功底。由於唐太宗並不十分欣賞其作品,使得他的作品未像其父作品那樣有大量留存。
傳世名作《洛神賦十三行》又稱「玉版十三行」。
他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
」他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
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裡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他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
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王獻之學書和他的父親一樣,不侷限於學一門一體,而是窮通各家。所以能在「兼眾家之長,集諸體之美」的基礎上,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終於取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
書跡有宋米芾臨的《中秋帖》等。
王獻之是魏晉書家群體中的一位鉅子。父親王羲之的悉心的傳授和指導,使他奠定了堅實的筆法基礎。由於他是魏晉名家中晚出的一位,客觀上為他提供了博採眾家之長、兼善諸體之美的機遇,贏得了與王羲之並列的藝術地位和聲望。
謝安曾問他:「你的書法與令尊大人相比,怎樣?」王獻之道:「當然不同,各有所長。」謝安道:「旁人評價不是這樣。」王獻之道:「旁人**知道?」
他還創造了「一筆書」,變其父上下不相連之草為相連之草,往往一筆連貫數字,由於其書法豪邁氣勢巨集偉,故為世人所重。
王獻之的楷書父子聞名之世,唐宋以下的書家們,寫楷嚴整俊美,媚俏的筆調。他們父子倆的楷筆,真可是千古不朽,萬世流傳,有不可磨滅的吸引力。桓玄很喜愛他們父子的書法,做了兩個書袋,分別裝著他們父子二人的字畫,放在左右欣賞。
8樓:牙牙的弟弟
王獻之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王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王羲之誇讚他:
「此兒後當復有大名。」
十來歲時,他自認為字寫得不錯了。一天,他去問父親:「我的字再練三年就夠好了吧?
」王羲之笑而不答,母親搖著頭說:「遠著呢!」獻之又問:
「那,那五年呢?」母親的頭仍舊搖著。
獻之急著追問:「那究竟多少年才能練好字呢?」又問道:「父親,大家都說您的字寫得好,那有什麼祕訣?」
王羲之看看兒子,心想這書法沒有紮實的基本功,怎麼可能入人眼目呢,於是他走到窗前,指著院內的一排大缸說:「你呀,寫完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穩腿呢!」王獻之聽了心裡很不服氣,暗自下決心要顯點本領給父母看。
於是他天天按父親的要求,先從基本筆畫練起,苦苦練了五年。一天,他捧著自己的「心血」作品給父親看。王羲之沒有作聲,翻閱後,見其中的「大」字架勢上緊下鬆,便提筆在下面加一點,成了「太」字,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有點不是滋味,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母親則仔細地揣摩,許久才嘆了口氣說:「我兒字寫了千日,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走近一看,驚傻了!原來母親指的這一點正是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點!獻之滿臉羞愧,自感寫字功底差遠了,便一頭撲進書房,天天研墨揮毫,刻苦臨習。
聰明的王獻之深深的體會到寫字沒有捷徑,只有「勤」字。
不知又經過了多少個日日夜夜,他的書法大有長進。後來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書法家,與父齊名,並稱「二王」。
擴充套件資料:
王獻之作品:
1、《洛神賦十三行》
王獻之所書《洛神賦》(十三行)體勢秀逸,筆致灑脫,清楊賓《鐵函齋書號》認為「字之秀勁園潤,行世小楷無出其右」。
從《洛神賦》(十三行)中可看出,王獻之的楷書筆法不再帶有隸意,字形也由橫勢變為縱勢,已是完全成熟的楷書之作。
這本刻帖中的字用筆挺拔有力,風格秀美,結體寬敞舒展。字中的撇捺等筆畫往往伸展得很長,但並不輕浮軟弱,筆力運送到筆畫末端,遒勁有力,神采飛揚。
字型勻稱和諧,各部分的組合中,又有細微而生動的變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變化自然。王獻之的楷書與王羲之相比有所不同:羲之的字含蓄,運用「內(扌厭)」筆法;而獻之的字神采比較外露,較多地運用」外拓「筆法。
他們都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鴨頭丸帖》
《鴨頭丸帖》是東晉書法家王獻之寫在絹上的一件優秀草書作品,唐代摹本,共有兩行15字,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這幅作品運筆非常熟練,筆畫勁利靈動,風神散逸,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徵「筆鋒人紙靈巧而又變化多姿,方筆、圓筆、側鋒、藏鋒都有。
如「鴨」、「當」兩字起筆處是順著筆鋒直接入筆,「故」字起筆是側鋒,「頭」、「不」等字與上一字相連,所以是逆鋒起筆,但也有以頓筆和藏鋒起筆的,如「明、君」等字。
字與字之間氣脈貫通,連中有斷,如第一行「明當必」,第二行的「集當與」筆畫連綿,而「佳、明」,「與、君」等字之間重新起筆,調整筆鋒,但暗中還是有呼應,斷連結合使整幅字有疏有密,空白靈活。
帖中的10多個字曲直結合:橫豎較直,有剛勁之美;又有圓轉外拓的曲筆,有遒婉之美,用墨巧妙自然,墨色有枯有潤,變化豐富。章法上行距很寬,顯得蕭散疏朗,堪稱是一幅不拘法則而又無處不存在法則、嫵媚秀麗而又散朗灑脫的草書精品。
劉備的一生,劉備的一生經歷
蜀漢昭烈帝劉備的一生 劉備漢昭烈帝劉備 161年 223年 字玄德,涿郡 今河北涿州 人。三國時期蜀漢的建國者。生平劉備,蜀漢的開國皇帝,相傳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少年喪父,與母親販鞋織草蓆為生。十五歲時外出求學,與同宗劉德然 公孫瓚拜盧植為師,並與公孫瓚結為好友。184年,黃巾民變爆...
保爾柯察金一生的經歷怎樣
保爾的一生有四個階段 1 從童年到參加紅軍,是他人生的第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裡,保爾 窺見了生活底層,窺見了沉澱和渣滓,也聞到了腐爛的味道 2 在紅軍隊伍裡,用鮮血和生命捍衛蘇維埃政權,是保爾人生經歷的第二個階段,他和戰友們 騎著駿馬迅速地奔跑 狠狠地打擊侵略者反革命者,足跡踏遍了全國。3 參加國民...
西施一生的事蹟,西施一生的經歷
給你來一源個網頁,很詳細的 西施出生於春秋末越國,越王勾踐為復國將西施送予吳王夫差,夫差得到西施後,沉迷酒色,最終吳國被越王勾踐所滅,夫差自盡,西施不知所終。西施,名夷光,bai 春秋戰du國時期出生於浙zhi江諸暨苧蘿村。天生麗質。時越dao國稱臣內於吳國,越王句踐容臥薪嚐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