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百聞不如
一見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百聞不如一見的中文解釋
【解釋】:聞:聽見。
內聽得再多,也不如親容眼見到一次。
【出自】:《荀子·儒效》:「聞之不若見之。」《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示例】:從前畫師所繪的獅子形,統是全身有毛,我觀現在這獅子並不是這麼樣子,所以~。 ◎《慈禧太后演義》第三十六回
【近義詞】:耳聞不如目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反義詞】: 道聽途說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形容瞭解事物不如親自觀察為確實百聞不如一見的英文翻譯
1.seeing is believing.
2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當面見比聽到的好多了
百聞不如一見是什麼意思?
3樓:曉龍修理
看到的意思。
見拼音:jiàn、 xiàn
釋義:一、jiàn:
1、看到:看見。罕見。
2、接觸,遇到版:怕見風。見習。權
3、看得出,顯得出:見效。
二、xiàn:
古同「現」,出現,顯露。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稟見[bǐng jiàn]
亦作「稟見」。晉謁在上者。
2、殷見[yīn jiàn]
周代各方諸侯於一年四季分批朝見天子。
3、見處[jiàn chǔ]
見地;見解。
4、見少[jiàn shǎo]
自以為小。
5、廷見[tíng jiàn]
指百官朝見皇帝。
4樓:科學普及交流
百聞不如一見
讀音是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
意思是指聽別人說多少遍,也不如自己親自看一下,表示多聽不如親見的可靠。
5樓:匿名使用者
聽到一百次不如親眼看到一次確實。《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聞:聽見。
6樓:匿名使用者
聞:聽見。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看見一次。
百聞不如一見是什麼意思?
7樓:曉龍修理
看到的意思bai。
見拼音:jiàn、 xiàn
釋義:du
一、jiàn:
1、看到:zhi看見。
dao內罕見。
2、接觸,遇到容:怕見風。見習。
3、看得出,顯得出:見效。
二、xiàn:
古同「現」,出現,顯露。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稟見[bǐng jiàn]
亦作「稟見」。晉謁在上者。
2、殷見[yīn jiàn]
周代各方諸侯於一年四季分批朝見天子。
3、見處[jiàn chǔ]
見地;見解。
4、見少[jiàn shǎo]
自以為小。
5、廷見[tíng jiàn]
指百官朝見皇帝。
8樓:hcy秋雨棠
道聽途說一件事一百遍,也不如親自看一下。就比如我告訴你一個東西很好吃,說了都有一百遍了,也比不上你親自嘗一下
9樓:匿名使用者
聽別人說一百次,不如自己親眼見一次。
10樓:超任性的小強
聽別人說過你很多次都不如見你一次的那種感覺
11樓:匿名使用者
聽聞一百遍人說這個人這也好那也好,就不如親自看看邊個人那裡好。
12樓:趙冰雹
聽到的不如親眼見到的。
13樓:公務員雲課堂
144.公務員常識題,百聞不如一見是聞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14樓:雪山青松
百聞不如一見
來bǎi wén bù自 rú yī jiàn百聞不如一見的
bai中文解釋
【解釋】:du聞:聽見。聽得zhi再多,也不如親眼dao見到一次。
【出自】:《荀子·儒效》:「聞之不若見之。」《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示例】:從前畫師所繪的獅子形,統是全身有毛,我觀現在這獅子並不是這麼樣子,所以~。 ◎《慈禧太后演義》第三十六回
【近義詞】:耳聞不如目見、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反義詞】: 道聽途說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形容瞭解事物不如親自觀察為確實百聞不如一見的英文翻譯
1.seeing is believing.
15樓:marla君
聞:聽見。聽得再抄多,也不如襲親眼見到一次。
[拼音]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出處]《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例句]在走訪了基多古城之後,確有百聞不如一見之感。
[近義]眼見為實 耳聽為虛 千聞不如一見 聞名不如一見 耳聞不如目見 [反義]道聽途說 見面不如聞名
百聞不如一見是什麼意思,
16樓:999級吞天巨鯤
一、「百聞不如一見」是指聽別人說多少遍,也不如自己親自看一下,表示多聽不如親見的可靠。
出自東漢·班固《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白話釋義:
對方軍事上的情況如何,在後方很難準確地估計,還是讓我上前方金城瞭解瞭解再來制定策略吧!
二、近義詞——耳聽為虛:
耳聽為虛,意思是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出自漢·劉向《說苑·政理》。
三、反義詞——道聽途說:
道聽途說,漢語成語,拼音是dào tīng tú shuō,意思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出自《論語·陽貨》。
擴充套件資料
百聞不如一見的典故
漢宣帝期間,大漢**兩府(丞相、御史)推薦義渠安國出使諸羌,瞭解其動向。義渠安國不懂策略,一到羌部,就召集先零部落的頭領三十多人,以他們都有逆而不順之罪,全部斬首。於是羌族各部及歸義羌侯楊玉等都很震恐,離開其地,犯漢邊塞,攻城邑,殺長吏義渠安國以騎都尉身份帶領三千騎兵守備羌人,被羌人所擊,損失慘重。
他領兵退到令居,向皇帝報告。
面對羌患,宣帝就派遣御史大夫丙吉去問誰可以為將,趙充國很自信地回答:「無逾於老臣者矣。」(我去最合適了)宣帝又派人去問:
「將軍度羌虜何如,當用幾人?」(請將軍估計一下西羌的情況,他們的實力如何,該派去多少人馬?)
趙充國答:「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百聞不如一見。對方軍事上的情況如何,在後方很難準確地估計,還是讓我上前方金城瞭解瞭解再來制定策略吧!)。
他要求宣帝交給他任務,不必擔憂。宣帝笑著答應了。
趙充國說的"百聞不如一見"後來就成了諺語和成語。
17樓:第7號儅鋪
百聞不如一見釋義:
聞:聽見。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見到一次。
[拼音] [bǎi wén bù rú yī jiàn][出處] 《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百聞不如一見的見是什麼意思
18樓:曉龍修理
看到bai的意思。
見拼音:jiàn、
du xiàn
釋義:一、jiàn:
1、看到zhi:dao看見。版
權罕見。
2、接觸,遇到:怕見風。見習。
3、看得出,顯得出:見效。
二、xiàn:
古同「現」,出現,顯露。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稟見[bǐng jiàn]
亦作「稟見」。晉謁在上者。
2、殷見[yīn jiàn]
周代各方諸侯於一年四季分批朝見天子。
3、見處[jiàn chǔ]
見地;見解。
4、見少[jiàn shǎo]
自以為小。
5、廷見[tíng jiàn]
指百官朝見皇帝。
19樓:95238鏡
百聞不如一見是一個
copy漢語成語bai,讀音是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意思是du指聽別zhi人說多少遍,也不如dao自己親自看一下,表示多聽不如親見的可靠。出自《漢書·趙充國傳》。[1]
中文名百聞不如一見
外文名百聞は一見に如かず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
拼音bǎi wén bù rú yí jiàn羅馬音hyakubun wa yikken ni sikazu
20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說從別人那裡聽到//不如親眼所見。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有異曲同工之妙。
21樓:匿名使用者
這裡的見就是見到bai、見du面、親眼
看到的意思。
百聞不如一zhi見:
【解dao釋】:聞:聽見。聽得再內多,也不如親眼見容到一次。
【出自】:《荀子·儒效》:「聞之不若見之。」《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遙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示例】:從前畫師所繪的獅子形,統是全身有毛,我觀現在這獅子並不是這麼樣子,所以~。
◎《慈禧太后演義》第三十六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形容瞭解事物不如親自觀察為確實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是啥意思?
22樓:呆
百聞不如一見,意思是指聽別人說多少遍,也不如自己親自看一下,表示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多聽不如親見的可靠。
出自《漢書·趙充國傳》。「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意思是:
百聞不如一見。對方軍事上的情況如何,在後方很難準確地估計,還是讓我上前方金城瞭解瞭解再來制定策略吧!
百見不如一干,意思是指自己親眼看多少遍,也不如親自動手實踐一次。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干:聽別人說多少遍,也不如自己親自看一下,看別人做多少次,也不如自己親自動手實踐一次。寓意為:
聽到一百次,也不如親自去看一次,耳聽為虛,眼見為實,凡事要調查研究才能下結論。
百聞不如一見的典故:
漢武帝后期,聚居在現今青海省境內的羌族,經常向內地侵擾,攻城略地。匈奴也想聯合羌人共同侵擾漢朝。面對這種形勢,武帝曾提出要斬斷匈奴右臂,指的正是這種聯合,但派去的士兵也為羌人所敗。
這時,羌入又逐漸向湟水以北移動,找尋農民棄耕的地方去放牧。同時羌人各部落也有聯合一致的趨向,郡縣官吏也禁止不了。這時匈奴又想勾結羌人,以擴大對漢西部的侵擾。
漢朝派往浩窖(今青海省大通河東岸)的軍隊,被羌人打敗,損失甚眾。
宣帝期間,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出使到了羌族,羌先零部落酋長向他表示要北渡湟水,到漢民不種田的地方畜牧。義渠安國向朝廷報告這個情況。趙充國**義渠安國奉使失職。
從此以後,羌人依照以前的話,擅自渡過湟水,當地漢朝的郡縣長官不能禁止。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先零部落與各個羌族部落酋長二百多人「解仇交質」,訂立盟約,打算共同侵擾漢朝地區。
神爵元年(前61年)春,大漢**兩府(丞相、御史)又推薦義渠安國出使諸羌,瞭解其動向。義渠安國不懂策略,一到羌部,就召集先零部落的頭領三十多人,以他們都有逆而不順之罪,全部斬首。調兵鎮壓先零之民,殺了一千多人。
於是羌族各部及歸義羌侯楊玉等都很震恐,離開其地,劫掠其他小族部落,犯漢邊塞,攻城邑,殺長吏義渠安國以騎都尉身份帶領三千騎兵守備羌人,被羌人所擊,損失慘重。他領兵退到令居,向皇帝報告。
面對羌患,宣帝意欲起用趙充國這位功勳卓著的老將帶兵平叛,但這時趙充國已七十多歲,宣帝就派遣御史大夫丙吉去問誰可以為將,趙充國很自信地回答:「無逾於老臣者矣。」(我去最合適了)
宣帝又派人去問:「將軍度羌虜何如,當用幾人?」(請將軍估計一下西羌的情況,他們的實力如何,該派去多少人馬?)
趙充國答:「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隃度,臣願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百聞不如一見。對方軍事上的情況如何,在後方很難準確地估計,還是讓我上前方金城瞭解瞭解再來制定策略吧!)。
他要求宣帝交給他任務,不必擔憂。宣帝笑著答應了。
四月,漢宣帝正式遣後將軍趙充國率騎兵萬餘人前往鎮壓。趙充國兵抵金城(今甘肅蘭州西北)後,西渡黃河,率軍乘夜推進至落都(今青海樂都),見羌人未守險,遂西至都尉府(治臨羌縣,今青海湟源東南),修築壘壁,安營紮寨。羌軍多次挑戰,漢軍堅守不出。
趙充國採用恩威並舉方略,招降罕、開羌及其他被先零脅迫的羌人種落,瓦解羌軍。七月,率軍推進至先零地區。羌人屯兵已久,戒備鬆懈。忽見漢軍大兵來臨,慌忙拋棄車馬輜重,渡湟水撤退。
由於道路狹窄,趙充國恐逼迫太急,迫羌軍走投無路,回頭死戰,命所部緩慢追擊。羌軍掉入河水溺死者數百人,投降及被漢軍斬殺500餘人,損失牲畜10萬餘頭,車4000餘輛。漢軍追至罕羌駐地,趙充國嚴禁士卒焚燒房屋與割禾放牧,又有羌族降者萬餘人。
十二月,宣帝再造破羌將軍辛武賢、強弩將軍許延壽,與趙充國合兵進攻先零。鑑於羌軍已遭重創,趙充國奏請撤除騎兵,以步兵屯田戍衛。宣帝下詔採納趙充國建議。
同時亦命辛、許兩將軍及中郎將趙印率部繼續出擊羌人。
破羌將軍率兵出擊,招降4000餘人;強弩將軍斬殺羌人2000多;趙印斬殺並招降2000餘人。趙充國率屯田兵亦招降5000餘人。至此,羌人反者計5萬人,前後被斬7600人,溺、餓而死
五、六千人,降者3.12萬人,只有4000餘人逃脫。
宣帝下詔命趙充國繼續率屯田兵戍衛,餘皆罷兵。神爵二年秋,諸羌共殺先零羌首領猶非、楊玉降漢。漢設金城(郡治允吾,今青海民和下川口附近,一說今甘肅永靖西北)屬國,撤除屯田軍。
百聞不如一見的見是什麼意思,百聞不如一見是什麼意思,
看到bai的意思。見拼音 ji n du xi n 釋義 一 ji n 1 看到zhi dao看見。版 權罕見。2 接觸,遇到 怕見風。見習。3 看得出,顯得出 見效。二 xi n 古同 現 出現,顯露。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 稟見 b ng ji n 亦作 稟見 晉謁在上者。2 殷見 y n ji...
中國成語故事《百聞不如一見》,從成語故事中
西漢漢宣帝時期,羌人侵入邊界.攻城奪地,燒殺搶掠.宣帝召叢集巨計議,詢問誰願領兵前去拒敵.七十六歲的老將趙充國,曾在邊界和羌人打過幾十年的交道.他自告奮勇,擔當這一重任.宣帝問他要派多少兵馬,他說 聽別人講一百次,不如親眼一見.用兵是很難在遙遠的地方算計好的.我願意親自到那裡去看看,然後確定攻守計劃...
有人說我百聞不如一見,一見到我第一句話就這樣說,不知是什麼意
這一般是部分書呆子模仿交際老手的常用手段,而且通常對於這種問題的反應應該是好奇對方聽聞到的關於自己的是那一部分事蹟,接下來引出話題繼續討論,這樣話題就可以圍繞你個人繼續進行下去,接下來就要看對方是否對於你是否有興趣從而表現的樂於傾聽或者是毫無興致 和想像中的不一樣,有可能醜,有可能乖。這個人可能傾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