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區別:普通高等教育,指主要包括全日制普通博士學位研究生、全日制普通碩士學位研究生(包括學術型碩士和專業碩士)、全日制普通第二學士學位、全日制普通本科(包括通過高考錄取的四年制、五年制本科和通過統招專升本考試錄取的二年制本科)、全日制普通專科(高職高專)。我國實施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機構有普通全日制本科(大學、學院)、普通全日制專科(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校)。
普通高等學校,簡稱「普通高校」。被普通高等學校錄取的學生也叫「統招生」,是指按照規定的設定標準序批准舉辦「全國碩士研究生統一入學考試」(全國碩士統考)、「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普通高考)、各省級行政部門統一組織的「普通高校專升本考試」(普通專升本)等正式考試入讀全日制高等學校的學生。實施普通高等教育的教育機構有:
全日制大學、學院、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校。大學、學院主要實施本科層次教育;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職業學院、高等專科學校主要實施專科(高職高專)層次教育。
大學教育與中學教育的不同點有哪些?
2樓:sunshine哪來
高中教育
和大學教育首先教育目標不同:高中教育屬於通才教育,基礎教育。大學教育屬於專才教育,職業教育,閱歷越高,越發明顯。
高中生和大學生的生理、心理差異大,因此教育方式差異很大。中學教育管束較為嚴格,被動學習為主;大學生尋求自主空間,思想活躍獨立,管理較為寬鬆和自由,學習方式主要以獨立自主學習為主
具體內容:
(1)培養目標不同。中學教育是為了學生考上大學.大學教育則是為了學生進入社會。雖然教育的本質是為了傳授知識.提升人的素質,延續人類文明,但是,中學是基礎性教育,本質上是一種中等水平的普通教育,為廣大學生的繼續深造和就業做一般性的基礎文化知識準備。
中學教育強調學生會用書本知識解題,讓學生經過一系列的嚴格訓練,順利通過高考選拔,進人大學學習。所以中學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成為高一層次的學生。大學則不同,它面向社會,是一種專業性質的教育,其目的是從未來社會生產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儘可能照顧到學生未來具體職業的特殊教育,通過對學生進行「全人教育」,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培養出不僅能夠獨立於社會,而且能夠擔當大任,為國家建設做出貢獻的高素質人才。
(2)培養方式不同。中學培養「考」生,大學培養「學」生。由於中學和大學的追求目標不同,對學生教育培養的方式也不同。
在目前高等教育資源相對緊缺的情況下,高考競爭十分激烈,因此人們衡量一所中學教育質量高低的標準,很自然地就選擇了該校的大學上線率和考取高校的重點率,中學也就不得不實施以培養高分「考」生為主要目標的「應試教育」。大學則不同,社會需要的是一個能夠有效、優質工作的人,要求工作者必須學識、素質、能力俱佳。不僅如此,在當今知識經濟快速發展的時代,還要求每個工作者具有自我提高、自我發展的能力。
大學教育強調學生不僅僅是「學會」,更重要的是要「會學」。是培養現在學什麼技術最好的鑑別能力,而不是教你什麼技術都學的多面手。
(3)教育模式不同。中學是封閉式教育.大學是開放式教育。中學的教育內容是封閉的,所有學校都按照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來組織教學。
教學模式也基本上是封閉的,都是按照「老師講授——解題示範一~課外解題練習」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而大學階段是開放式的教育,除了教師傳授知識以外,更重要的是要學生主動地進行探索性的學習,要讓學生懂得如何去辨別真理,吸收真理。學生在研究性、創新性的學習中,學習如何去收集知識、鑑別知識、綜合知識、運用知識和創新知識。
通過前瞻性、高效性、多維化和綜合化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改變理念,開闊視野,提升能力,知識、能力、素質均衡發展。我們經常看到,不少在校時基本上處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大學新生,當畢業離開學校時,差距已是顯而易見。這種差距,不僅僅是所掌握知識的差距,更是理念的差距、視野的差距、能力的差距。
(4)教學方式不同。中學老師「逼」著學生走,大學學生「追」著老師走。大家都親身體會過,中學老師既是學習上的指導者,有時也是學生生活上的「監工」。
為了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學習,他們天天圍著學生轉,時時「逼」著學生朝著考上大學這一明確具體的目標不遺餘力地拼命往前走。大學老師則不~樣,一方面他們希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需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會獨立思考,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學老師不是teacher,而是instructor,他們起的是輔助指導的作用,關鍵在於學生自主地吸收知識,發現、解決問題。老師只是一種解答器,想要得到答案,學生得自己去點選,自己給「它」輸入你的疑惑。
另一方面,大學教師要同時承擔教學、科研與服務社會的任務,精力不可能集中到教學一個方面的工作上,所以大學老師也不可能天天圍著學生轉,與學生面對面接觸的機會比中學要少得多。學生在學習或者生活上碰到困難,需要自己主動去尋找老師的支援和幫助。從這一意義上講,在大學應該是學生「追」著老師走。
5)學習狀態不同。中學是被控式學習,大學強調自主性學習。中學生的壓力主要來自外部,中學老師發揮著主導作用。
為了學生有效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學生的學習計劃、學習內容、學習時問都由老師做出安排,乃至學習方式、解題步驟、書寫格式也要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可以說,在中學,學生就像是一隻被牢牢控制、在不斷抽打下被動旋轉的「陀螺」,一臺被動學習的「機器」。在大學,學生必須自主自覺地學習,必須自己合理安排學習計劃,保證有足夠的時間投入課程學習。
因此,大學生需要有自我加壓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當前的大學生並不是缺乏理想和基礎實力,更多的是缺乏學習的自覺性、堅忍不拔的精神和持之以恆的態度。
(6)學習方式不同。中學學習老師幫你掌控,大學學習需要自己經常「反省」。在中學學習,學生習慣於老師「一口一口地喂」,上課一般速度較慢,解題示範多,基本上能當堂消化,而且經常進行階段性的考試檢查,大家學的內容又都一樣,所以一個階段下來自己學得怎麼樣,考試成績一出來,與其他同學一比較,就會知道。
而大學老師講課是精、少、快,一拉就是幾章幾節,而且抽象闡述較多,一般只講教材的重點難點、思路結構或者一些關鍵問題,絕大多數課程內容要靠學生自學完成。教師一節課的內容,學生往往需要幾倍的時問才能消化和理解。即使有課堂作業,也並不要求一定完成,多憑學生自覺,不像中學時那樣,有很強的強制性。
所以大學學習特別需要學生經常「反省」自己的學習態度.提醒a己投入足夠的時間到課程學習上去,鞏固所學的內容。切記千萬不能自我放鬆!
(7)學習內容不同。中學大家忙一樣,大學大家不一樣地忙。在中學,可以說大家課內課外忙的只有一件事,就是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高考要考的幾門課的學習上去。
對高考要求以外的東西誰都不敢也不可能多去關注,即使對某一特長髮展很有興趣,如果與高考準備有衝突,也只能暫時忍痛割愛。而大學學習則不同,因為大學是職業性的素質準備教育,不同學科、不同專業有不同的課程設定和學習要求,學習內容、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都會有所不同。特別是實行學分制後,學校允許每個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和學習能力自由選課,即使同一個專業的學生.所學的課程也會有許多不同。
另一方面,大學不光要求重視課堂的學習,也十分重視實踐訓練;不光要學習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提高實際工作需要的各種能力。
(8)學習要求不同。中學強調標準,大學鼓勵創新。在中學,不僅大家所學的課程相同,而且有統一的教學大綱,對教學內容和要求都做了明確的規定。
老師為了避免學生考試失誤,甚至對學生的解題步驟乃至書寫格式都會提出一些「規範」標準。中學生似乎成了學校這座工廠培養出來的「標準件」。殊不知這樣做,學生在得到嚴格規範的思維訓練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被抹殺了個性和創造性。
大學則不一樣,大學倡導學術自由,鼓勵學術創新。因為大學不僅是傳授知識的場所,也-是產生知識的地方,是發展科技生產力的「主戰場」,需要滿足社會對各種各樣人才的需求,能否為學生秉性和天賦的發揮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成為評價一所大學辦學是否成功的重要標誌,所以大學教育不僅僅是給學生以「魚」,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以「漁」。
(9)思維訓練不同。中學學習越學問題越少越好,大學學習越學問題越多越好。正因為中學教育是為了學生高考取得好成績,所以中學老師的艱鉅任務是帶領學生想方設法去攻克一道道難題。
中學老師希望所教的學生越學問題越少。而大學則不然,大學需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性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這一層意義上講,大學生學習應該是越學問題越多越好,這樣更有利於學生和老師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看到的問題越多,創新發展的機會也就越多。
所以大學生要把訓練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放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在學習上要培養自己的懷疑精神,要敢於向老師發問,樂於與同學討論,勇於向權威挑戰。
(10)管理方式不同。中學要求服從,大學倡導個性。中學生在許多方面都不夠成熟,所以老師對學生的管理非常嚴格,他們認為嚴格管理對學生的學習是有益的,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有足夠的學習時間。
因此許多中學對學生採取的是「半軍事化」的管理模式,學生很少有自由進行自主安排,,久而久之大家也習慣了服從。但一進人大學就不一樣了,大學必須給學生自主發展、張揚個性的空間,以利於學生活躍思維,開發自身潛能,同時積極開展各項有益的活動,提高自身的多方面能力,促使自己快速健康發展。正如以往同學描述的,「在大學裡連落葉都帶有靈性,連空氣都充滿自由的清新氣息」。
在這樣的條件下可以真正地獨立成長。但是也有許多被慣壞了的同學,反而感到不自在了,還有不少同學理解不了大學這種「自由」的真正禽義,使自己這艘小船還沒出海就被「自由」的風吹得暈頭轉向,東倒西歪了。他們在失去外界強制約束的情況下,一開始就放鬆自己,最終走向失敗。
(11)承擔責任不同。中學別人把你當孩子看,大學別人把你當**看。在中學,學生一般都沒滿十八歲,在他人眼裡還是個孩子。
的確,這時候的你,還沒有完全長大,在法律上你也是一個需要父母監護的孩子。但是到了大學,雖然在自己父母眼裡你可能仍然是個孩子,但是在其他人眼裡,在法律的概念上,你已經不再是孩子了。十八歲,在法律上是一個重要的界線,到了這一年齡,就意味著你要獨立地承擔起作為一個公民的法律責任和義務,意味著你必須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特別是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
(12)生活方式不同。.中學靠別人管自己,大學靠自己管自己。在中學的時候,除了抓好自己的學習以外,很少有其他事情需要學生自己操心。
那時的學生很少離開父母,即使是住校生,也不會離家很遠,每週都會回家一趟或者父母來看你,既沒有獨立感,也不會有孤獨感,一切生活上的雜事父母都會幫你處理好。而到了大學,絕大多數同學都要離開家鄉,遠離父母。父母的嘮叨聽不到了,同時他們的照顧你也享受不到了。
學習與生活上大大小小的事都要依靠自己去做,碰到困難也要自己設法解決。必須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更重要的是自己管理好自己。畢競要學會獨立生活,學會在集體生活中與人友好相處,更重要的是自己選擇該走哪一條「路」。
這是大學生最重要的一門必修課。
(13)學習視野不同。中學只要伏案學習,大學要站起來四面觀望。英國著名數學家、思想家懷特海說:
「在中學階段,學生伏案學習;在大學裡,他應該站起來,四面觀望。」這就是說在中學,學生只要管牢學習就可以了;而到了大學則必須明「目」擴「胸」,站起來朝四周探索,需要想「每一步我怎麼走」。在大學裡什麼都得靠自己,醒著,還是睡著,人生軌跡就不一樣了。
這些道理,我們不能等到讀完四年大學的時候才去細想,才想明白,不能等穿上學士服的那一刻再感嘆:「大學四年真是虛度,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在如此大的課堂裡我似乎什麼都沒學到。」
(14)發展道路不同。中學靠別人幫助規劃,大學需要自己學會規劃。在中學階段,學生更多的是依靠別人的幫助規劃度過中學生涯,上什麼課,做什麼作業,怎麼樣複習,每天幹什麼,考什麼大學,甚至填報志願等,都是在老師、家長的幫助指導下完成的。
大多數情況下,你只須要服從,沒有太多的選擇權。而在大學,一切都由自己做主,自己說了算。如何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涯,這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問題。
大學階段要自己選擇的內容非常多:上什麼課?上多少課?
選什麼樣的老師?怎麼學習?參加什麼樣的社會活動?
是否要考研?„„這些問題你都會遇到,怎麼選擇?關鍵看你如何認識自我,自己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做任何事之前,一定要對自己及周圍的環境有深刻而清楚的瞭解,在此基礎上.下決心選擇自己要走的路。可以說.大學階段走得順不順利,主要取決於有沒有一份好的生涯規劃書。生涯規劃其實不難,掌握「知己,知彼,設定目標,切實行動」的大原則,你一定能順利走上自己喜歡的道路。
山東大學的加拿大高等教育基礎部和西南交大的選哪個好點
你好,西南交大好些,山大的加拿大高教基礎只是私人藉助山大的名義辦的出國通道罷了,你還需要交很多錢。花了冤枉錢最後得到的還是國內的文憑,那個證書不是山東大學直接給予的,而是附屬的學院名稱。我是通過西南交大加高部出去的08級的學生,說句公道話,加高部還是可以的,管理比較嚴,任課老師也有水平,我進校時目標...
北京工業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考研好考嗎
北京工業大學高等教育學是自命題 專業課是630教育學綜合 考試內容可以參照統 內考311的科目內容準備容 311的參考書 教育學 王道俊 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教育學基礎 全國十二所重點師範大學聯合編寫,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8 中國教育史 孫培青,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外國教育史...
雲南大學考研高等教育學需要哪幾本書
雲南大學高等教育學專業2015年考研招生簡章招生目錄參考書目 參考教材 646教育學綜合 教育學基礎 教育科學出版社 十二所重點師範合編 教育學 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道俊 郭文安 中國教育史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孫培青 外國教育史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吳式穎 教育心理學 高等教育出版社 劉儒德 陳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