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要萌妹紙
朝鮮族婚禮中國的朝鮮族是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陸續從鄰國朝鮮遷來。在吉林省延邊和東北各地定居。由於歷史上朝鮮族和漢族長期友好往來,所以朝鮮族的風俗習慣,除保持了原有的文化傳統外,也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
甚至在婚俗方面漢族有些早巳廢止了的婚俗,在朝鮮族近代婚俗中仍然保留著。如漢族原來實行的「六禮」習俗,在朝鮮族中常常被安排得井井有條,嚴格認真地執行。
朝鮮族十分重視人生儀禮中的冠、婚、喪、葬四大儀禮。青年男女只有舉行過冠笄之禮後,才可以選擇配偶。託媒說親也嚴格按納彩、問名、納吉、納幣(納徵)、請期、親迎六禮程式進行。
親迎時的儀禮先在女家舉行。
朝鮮族舉行婚禮時,新郎要身穿禮服,接受囑咐,辭別父母,親自騎馬到女方家去迎親。一路上,有一位手捧雙雁的「雁使」,走在迎親隊伍的最前邊。迎親者到了新娘家,要舉行一系列儀式。
其中有一項儀式是在「新郎房」前舉行的。
通往「新郎房」的路上鋪著毯子,伴郎交給新郎一把繫有白綢子的扇子,雁夫將木雁放在毯子上,要求新郎用扇子把木雁推向臺階。如果不小心推翻了木雁,就會受到人們的譏笑。朝鮮族的推雁儀式和六禮習俗一樣,是一種古俗。
它用象徵儀式,祝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樣白頭偕老。
中國朝鮮族中向來有「南婚北喪」的說法。南,指「南道人」。即從朝鮮南部遷來的人;北,指「北道人」,即從朝鮮北方遷來的人。
南道人多居住在中國的遼寧省和黑龍江一帶,北道人多居住在吉林省延邊一帶。南婚,是指南送人注重婚禮,儀式繁雜而隆重。現在朝鮮族婚禮中,女嫁男娶同時進行。
但在過去則不然。在男道人的婚裕中,新郎要先嫁到新娘家,等過了一段時間後,再把新娘娶回家。朝鮮語稱這種婚份為「罕孔納得裡」《三國志)載:
「高句麗人,其俗做婚姻,言語已定,女家做小屋於大屋後,名『婚室』。昏暮至女家戶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三。
女父母乃聽使就小屋中宿。傍頓錢帛。至生子已大,乃將婦歸家。
」這就是說,「罕孔納得裡」是一種「兩次婚」婚俗。即先過「從妻居」生活,後過「從夫居」生活。但它和雲南省布朗族的「兩次婚」不同。
布朗族的兩次婚,是古老的「不落夫家」習俗的一種表現,即婚禮後新娘返回母家長期居住,等過了幾年或生了第一個孩子後再回婆家居住,回來時要舉行婚禮。而朝鮮族的「罕孔納得裡」則是「從妻居」和「從夫居」婚俗的一種複合形式。
「罕孔納得裡」婚禮要舉行兩次。
第一次是「男家嫁兒,女家迎婿」。婚禮主要在女方家舉行。屆時新郎穿禮服騎馬前往女家,下馬後在臨時安排的婚室休息。
舉行婚禮時,新郎腳踏涼蓆步入禮廳,新娘則由她的哥哥抱入禮廳。新郎新娘會齊後,互相對拜。婚後第三天,新郎返回自己家中。
過半個月,新娘家派人將新郎接回,從此長期和妻子生活。
第二次是過幾個月或一年之後,新郎要把新娘娶回家去。這次只設大席而不舉行婚禮。新娘拜見公婆、叔母及大小叔姑、從此常住婆家。
中國的朝鮮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節的民族,婚禮禮節往往十分煩瑣。定婚時,雙方父母在女家見面,相互發表意見。最後由雙方父母確定婚姻關係。
否則不管青年男女之間關係多好,也不於承認。定婚後,接著舉行「小婚禮」。男家準備豐盛的食品,並帶著送給未來兒媳婦的衣物到女家。
女方家也準備食物招待。男女雙方的近親們都歡聚在一起,有說有笑,氣氛十分融洽。在這種場合,雙方父母都要對自己的子女說些謙虛的話。
如女方父母說:「我家的姑娘還小,不懂事,今後就拜託你們了。」男方父母則在女方父母面前發誓,要好好照顧兒媳婦。
在這樣的小婚禮上,雙方父母高興地確定婚禮日期。
朝鮮族如何舉行婚禮?
2樓:百度使用者
朝鮮族婚禮迎新隊伍「上賓」「後行」
結婚儀式在新娘家舉行,這一天,迎親隊伍最前頭,要有專人捧木雕大雁,大雁用紅包巾包裹居隊伍最前頭,新郎則騎馬或坐轎居中,後面有一班隨從人員跟著,叫「後行」。(「後行」一般是新郎的爺爺或叔叔等長輩,被稱為「上客」或者「上賓」。)
踩麻袋、推木雁許忠貞
婚禮當天,新郎騎馬到新娘家,新娘家用木盆(朝鮮族盛米或糕點之類食品的用木頭鑿成的器皿)把木雁接過去,並在新郎下馬的地方放一條麻袋,麻袋裡裝滿稻穀之類的糧食,新郎下馬時第一腳必須踩在麻袋上,以示婚後稻穀滿倉,生活富裕。遞交「木雁」,意思是前來尋覓配偶。「木雁」要由岳母接收。
在舉行儀式時,新郎帶來的那隻「木雁」將被擺在桌上。然後就會被引到「新郎房」前院。伴娘把繫有白綢布墜子的扇子交給新郎。
當女方家的木製雁被放在新郎面前時,新郎要行一次禮,然後跪下來用右手握扇,用扇推雁,一直將雁推到「新郎房」臺階為止。推雁時如不小心,把雁推翻,說明新郎不機靈,蠢笨。新娘家鋪席時往往有人在席子暗處搞些名堂,想讓新郎把雁推翻。
所以新郎推雁時往往假裝用扇子推,實際用手推,以免推倒,但不能讓人家看出來。推完雁,才能進「新郎房」就坐。朝鮮族沿襲這一習俗據說是因為雁一生只配偶一次,以後形影不離,不管是雄還是雌,如一方先死,另一方不再配偶。
在婚禮上推木雁,則是為了象徵愛情忠貞不渝。
新人醮禮廳行醮禮
新郎在新郎房戴上紗帽(這是過去朝鮮族人穿官服時所戴的 一種用絲織成的冠),繫上冠帶,顯得高雅、文質彬彬。 新娘頭上戴「簇頭裡」,這是一種類似花冠的東西,手戴「漢衫」 (用五色彩綢衫和白色甲紗做成,用來遮新娘的手)。然後,新娘在「引進」(即前導人)的陪伴下,走進醮禮廳(舉行結婚儀式的房子)。
新郎站在東側,新娘站在西側。新郎先向新娘行鞠躬禮,然後用綵綢託著盞臺向新娘讓酒,新娘則謝杯,將酒退回。
新郎禮後「賞大桌」
醮禮儀式結束後,新郎便開始「賞大桌」,就是品嚐已經擺好的美味佳餚。這時新娘不陪坐,由新娘家來的客人和自家的親戚們陪同。新郎品嚐後的飯菜都要送到新郎家。
新郎家接到新娘家的人送來的這份佳餚,先在祠堂祭祀一番,然後同親戚一道分享。新娘家送飯菜的目的是向新郎家表明他們是怎樣款待姑爺的,而新郎家也可從中得知新娘家的家境如何。
新人「廂房」紅燭夜
行過醮禮儀式,新郎新娘便正式成為夫妻。新婚第一夜,新郎、新娘住的房間叫做「廂房」。 晚上,當新郎走進廂房的時候,新娘仍穿著在舉行醮禮時穿的服飾,靜坐在廂房。
廂房一角點上兩隻紅燭,另一張小桌上擺上果品、糕點。靠近後窗的地方用屏風圍起來。新郎一進廂房就脫下紗笠和「周衣」(朝鮮族出門或過節時穿的大罩衣,一種禮服),走到新娘背後,兩手從新娘腋下探過去,給新娘解開系在顎下的「簇頭裡」的帶子,並脫下羅衫,然後把桌上的酒和點心給新娘吃。
有的地方,人們在給新娘系「簇頭裡」的時候,故意把帶子打很多結,叫新郎難以解開來逗弄新郎。
新郎早起給眾親戚行禮
第二天早上,新娘家的親戚聚在一起,新郎依次行禮,這叫「通常禮」。新郎根據這些人的輩分,或者跪拜,或者觀禮。「通常禮」結束後,新娘家的親威相繼把新郎請到自家吃便飯,這叫做「認親禮」。
新郎新娘家考驗三天
新郎在新娘家一般要停留三天。這期間,新娘所在村裡的小夥子們都來逗新郎玩耍,即試一試新郎機敏與否,或者提出許多稀奇古怪的問題讓新郎回答,或者與新郎對詩,或者請新郎來跳舞。
三天後新娘離孃家
三天後,新娘離開孃家。新娘離開孃家時,新娘家不設宴。新郎家則同樣需要佈置一間醮禮廳,新娘入夫家後就在醮禮廳「賞大桌」。
新娘入夫家的第二天也舉行「通常禮」,新娘也要到新郎家的主要親威家吃便飯,新郎家還要給新娘家回敬佳餚。新娘入夫家隊伍的「後行」,也是由孃家的爺爺、叔叔等年長者組成。後行者返回時,新娘的爺爺或叔叔則會把親家請到跟前,把孫女或者侄女交給親家,並對孫女或者侄女囑咐:
「你雖然生長在我家,現在已經出嫁了。從今往後,這家就是你的家了。」讓她好好奉養公婆,夫妻相親相愛,一家人和睦共處。
新娘則遵奉長者的吩咐,面對公婆發誓,然後拜三拜。到這時,婚禮才算最後結束。
朝鮮族婚禮怎麼舉行
3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朝鮮族是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陸續從鄰國朝鮮遷來。在吉林省延邊和東北各地定居。由於歷史上朝鮮族和漢族長期友好往來,所以朝鮮族的風俗習慣,除保持了原有的文化傳統外,也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
甚至在婚俗方面漢族有些早巳廢止了的婚俗,在朝鮮族近代婚俗中仍然保留著。如漢族原來實行的「六禮」習俗,在朝鮮族中常常被安排得井井有條,嚴格認真地執行。
朝鮮族十分重視人生儀禮中的冠、婚、喪、葬四大儀禮。青年男女只有舉行過冠笄之禮後,才可以選擇配偶。託媒說親也嚴格按納彩、問名、納吉、納幣(納徵)、請期、親迎六禮程式進行。
親迎時的儀禮先在女家舉行。
朝鮮族舉行婚禮時,新郎要身穿禮服,接受囑咐,辭別父母,親自騎馬到女方家去迎親。一路上,有一位手捧雙雁的「雁使」,走在迎親隊伍的最前邊。迎親者到了新娘家,要舉行一系列儀式。
其中有一項儀式是在「新郎房」前舉行的。
通往「新郎房」的路上鋪著毯子,伴郎交給新郎一把繫有白綢子的扇子,雁夫將木雁放在毯子上,要求新郎用扇子把木雁推向臺階。如果不小心推翻了木雁,就會受到人們的譏笑。朝鮮族的推雁儀式和六禮習俗一樣,是一種古俗。
它用象徵儀式,祝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樣白頭偕老。
4樓:匿名使用者
朝鮮族的婚禮(女方版)
結婚當天,新娘很早就去化妝了。化完妝以後在家裡等候新郎來娶。
新郎也是早早地起床。吃完早餐,整理好形象以後,新郎的父親好像要為新郎繫上領帶,穿上西服。這時,伴郎和攝影師也會來到新郎家中。我因為是外地的,所以一切都在賓館的房間裡進行。
朝鮮族對伴郎伴娘的要求跟漢族的不一樣。漢族一般好像是未婚男女來充當伴郎伴娘;朝鮮族則是結過婚,家庭幸福,並且生了男孩的人來充當伴郎伴娘。
另外根據朝鮮族的習俗,新郎要準備好一個箱子,名字叫「
5樓:匿名使用者
最好請婚姻公司最好他們都 知道的
6樓:匿名使用者
去你地的結婚公司就可以了。
朝鮮族婚禮上都有什麼習俗?
7樓:匿名使用者
朝鮮族婚禮
中國的朝鮮族是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陸續從鄰國朝鮮遷來。在吉林省延邊和東北各地定居。由於歷史上朝鮮族和漢族長期友好往來,所以朝鮮族的風俗習慣,除保持了原有的文化傳統外,也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
甚至在婚俗方面漢族有些早巳廢止了的婚俗,在朝鮮族近代婚俗中仍然保留著。如漢族原來實行的「六禮」習俗,在朝鮮族中常常被安排得井井有條,嚴格認真地執行。
朝鮮族十分重視人生儀禮中的冠、婚、喪、葬四大儀禮。青年男女只有舉行過冠笄之禮後,才可以選擇配偶。託媒說親也嚴格按納彩、問名、納吉、納幣(納徵)、請期、親迎六禮程式進行。
親迎時的儀禮先在女家舉行。
朝鮮族舉行婚禮時,新郎要身穿禮服,接受囑咐,辭別父母,親自騎馬到女方家去迎親。一路上,有一位手捧雙雁的「雁使」,走在迎親隊伍的最前邊。迎親者到了新娘家,要舉行一系列儀式。
其中有一項儀式是在「新郎房」前舉行的。
通往「新郎房」的路上鋪著毯子,伴郎交給新郎一把繫有白綢子的扇子,雁夫將木雁放在毯子上,要求新郎用扇子把木雁推向臺階。如果不小心推翻了木雁,就會受到人們的譏笑。朝鮮族的推雁儀式和六禮習俗一樣,是一種古俗。
它用象徵儀式,祝新郎新娘像大雁一樣白頭偕老。
中國朝鮮族中向來有「南婚北喪」的說法。南,指「南道人」。即從朝鮮南部遷來的人;北,指「北道人」,即從朝鮮北方遷來的人。
南道人多居住在中國的遼寧省和黑龍江一帶,北道人多居住在吉林省延邊一帶。南婚,是指南送人注重婚禮,儀式繁雜而隆重。現在朝鮮族婚禮中,女嫁男娶同時進行。
但在過去則不然。在男道人的婚裕中,新郎要先嫁到新娘家,等過了一段時間後,再把新娘娶回家。朝鮮語稱這種婚份為「罕孔納得裡」《三國志)載:
「高句麗人,其俗做婚姻,言語已定,女家做小屋於大屋後,名『婚室』。昏暮至女家戶外,自名跪拜,乞得就女宿。如是者三。
女父母乃聽使就小屋中宿。傍頓錢帛。至生子已大,乃將婦歸家。
」這就是說,「罕孔納得裡」是一種「兩次婚」婚俗。即先過「從妻居」生活,後過「從夫居」生活。但它和雲南省布朗族的「兩次婚」不同。
布朗族的兩次婚,是古老的「不落夫家」習俗的一種表現,即婚禮後新娘返回母家長期居住,等過了幾年或生了第一個孩子後再回婆家居住,回來時要舉行婚禮。而朝鮮族的「罕孔納得裡」則是「從妻居」和「從夫居」婚俗的一種複合形式。
「罕孔納得裡」婚禮要舉行兩次。
第一次是「男家嫁兒,女家迎婿」。婚禮主要在女方家舉行。屆時新郎穿禮服騎馬前往女家,下馬後在臨時安排的婚室休息。
舉行婚禮時,新郎腳踏涼蓆步入禮廳,新娘則由她的哥哥抱入禮廳。新郎新娘會齊後,互相對拜。婚後第三天,新郎返回自己家中。
過半個月,新娘家派人將新郎接回,從此長期和妻子生活。
第二次是過幾個月或一年之後,新郎要把新娘娶回家去。這次只設大席而不舉行婚禮。新娘拜見公婆、叔母及大小叔姑、從此常住婆家。
中國的朝鮮族是一個十分注重禮節的民族,婚禮禮節往往十分煩瑣。定婚時,雙方父母在女家見面,相互發表意見。最後由雙方父母確定婚姻關係。
否則不管青年男女之間關係多好,也不於承認。定婚後,接著舉行「小婚禮」。男家準備豐盛的食品,並帶著送給未來兒媳婦的衣物到女家。
女方家也準備食物招待。男女雙方的近親們都歡聚在一起,有說有笑,氣氛十分融洽。在這種場合,雙方父母都要對自己的子女說些謙虛的話。
如女方父母說:「我家的姑娘還小,不懂事,今後就拜託你們了。」男方父母則在女方父母面前發誓,要好好照顧兒媳婦。
在這樣的小婚禮上,雙方父母高興地確定婚禮日期。
朝鮮族婚禮怎麼舉行,朝鮮族如何舉行婚禮?
中國的朝鮮族是17世紀末到19世紀中葉,陸續從鄰國朝鮮遷來。在吉林省延邊和東北各地定居。由於歷史上朝鮮族和漢族長期友好往來,所以朝鮮族的風俗習慣,除保持了原有的文化傳統外,也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甚至在婚俗方面漢族有些早巳廢止了的婚俗,在朝鮮族近代婚俗中仍然保留著。如漢族原來實行的 六禮 習俗,在朝鮮...
朝鮮族的起源,朝鮮族的來歷
朝鮮 韓國 都在中國邊境邊上,有很多原因導致他們以前有些人遷徙到中國居住,後得到中國國籍,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朝鮮族的來歷 朝鮮族是由相鄰的朝鮮半島陸續遷入 定居東北地區而逐漸形成的我國跨境民族之一。1982年全國人口普查時發現,早在明末清初,有一部分朝鮮族的祖先就已定居在我國華北 東北境內。特別是...
朝鮮族的由來,朝鮮族的起源?
朝鮮民族也是多個民族不斷融合的產物。從原始社會時期通古斯部落南下朝鮮半島開始 到西周初年中國歷史上的商族遺民箕子率部東遷,秦朝時期山東半島的中國移民建立辰韓弁韓,與半島南部的馬韓融合,再加上高句麗 契丹 女真等民族的不斷加入,才 形成今天的朝鮮民族。一 檀君朝鮮的起源 神話傳說 古時有天神桓,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