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白居易(唐) 暮江
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背景:七絕《暮江吟》是一首寫景佳作。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822)白居易寫於赴杭州任刺史途中。
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鬆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見,隨口吟成,格調清新,自然可喜,讀後給人以美的享受。
作品賞析:
《暮江吟》是白居易「雜律詩」中的一首。全詩構思妙絕之處,在於攝取了兩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畫面,加以組接。一幅是夕陽西沉、晚霞映江的絢麗景象,一幅是彎月初升,露珠晶瑩的朦朧夜色。
兩者分開看各具佳景,合起來讀更顯妙境,詩人又在詩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寫法,使景色倍顯生動。由於這首詩滲透了詩人被迫遠離朝廷後輕鬆愉悅的解放情緒和個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詩成了詩人特定境遇下審美心理功能的藝術載體。
前兩句寫夕陽落照中的江水。「一道殘陽鋪水中」,殘陽照射在江面上,不說「照」,卻說「鋪」,這是因為「殘陽」已經接近地平線,幾乎是貼著地面照射過來,確像「鋪」在江上,很形象;這個「鋪」字也顯得委婉、平緩,寫出了秋天夕陽獨特的柔和,給人以親切、安閒的感覺。「半江瑟瑟半江紅」,天氣晴朗無風,江水緩緩流動,江面皺起細小的波紋。
受光多的部分,呈現一片「紅」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現出深深的碧色。詩人抓住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顏色,卻表現出殘陽照射下,暮江細波粼粼、光色瞬息變化的景象。詩人沉醉了,把他自己的喜悅之情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了。
後兩句寫新月初升的夜景。詩**連忘返,直到初月升起,涼露下降的時候,眼前呈現出一片更為美好的境界。詩人俯身一看,江邊的草地上掛滿了晶瑩的露珠。
這綠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鑲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僅寫出了露珠的圓潤,而且寫出了在新月的清輝下,露珠閃爍的光澤。詩人再抬頭一看,一彎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藍的天幕上,懸掛了一張精巧的弓。
詩人把這天上地下的兩種景象,壓縮在一句詩裡——「露似真珠月似弓」。作者從像弓一樣的一彎新月,想起當時正是「九月初三夜」,不禁脫口讚美它的可愛,直接抒情,把感情推向高潮,給詩歌造成了波瀾。
詩人通過「露」、「月」視覺形象的描寫,創造出和諧、寧靜的意境,用這樣新穎巧妙的比喻來精心為大自然敷彩著色,描容繪形,給讀者展現了一幅絕妙的畫卷。由描繪暮江,到讚美月露,這中間似少了一個時間上的銜接,而「九月初三夜」的「夜」無形中把時間連線起來,它上與「暮」接,下與「露」、 「月」相連,這就意味著詩人從黃昏時起,一直玩賞到月上露下,蘊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喜愛、熱愛之情。明代楊慎《升庵詩話》評:
「詩有丰韻。言殘陽鋪水,半江之碧,如瑟瑟之色;半江紅,日所映也。可謂工微入畫。
」《唐宋詩醇》評:「寫景奇麗,是一幅著色秋江圖。」清代王士禎《唐人萬首絕句選》評:
「麗絕韻絕,令人神往。」
另外,值得讀者注意的是這首詩中的時間問題。
其一,《暮江吟》並非始終寫「暮色江景」。如果只從《暮江吟》的標題看,此詩似乎應始終歌吟「日落前後」的暮色江景,但詩中「可憐九月初三夜」的「夜」字,以及「露似珍珠月似弓」,則明顯地是在寫「夜晚」。按《辭海》裡的解釋:
「露是空氣中水汽因地面或地物表面散發熱量,使得地面或地物表面的溫度低於氣溫(但仍高於0℃),而凝結在其上的水珠。常見於晴朗無風的夜間或清晨。」由此可見,此詩標題與內容有不相吻合的地方,並非始終寫暮色江景。
理解此詩時一定要把握住這個特點,不能機械地只從標題去理解內容。有人認為,此詩的標題與內容中的時間不完全相符是作者的疏忽或失筆。其實,這種情況在唐詩中是很常見的,如杜甫的《日暮》就從黃昏時分一直寫到「草露滴秋根」;賈島的《暮過山村》也從日落寫到明月高懸。
所以,不能完全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去研究文學作品。
其二,《暮江吟》主要是寫「暮色江景」。《暮江吟》全詩共四句。前兩句寫夕陽斜照在江面上的景色,這是最真實可信的暮色江景。
後兩句寫詩**連忘返,直到新月初升的場景。詩中「九月初三」與「月似弓」上下緊扣,寫的是黃昏時的自然景色。這裡的「九月初三」,點明時間,「月似弓」則是詩人看到的景象。
當然,這種景象只能在日落後不久才能看到,因而這兩句主要還是寫暮色江景,而不像有些書上說的那樣是寫「美麗的夜景」。
說後兩句仍主要寫暮色江景,有其科學上的依據。根據天文學常識,九月初三日,月亮位於太陽以東約45°,形狀像個反c字形,即「月似弓」,日落後出現於西方、西南方低空中,可見時間侷限於日落後2至3小時。從詩中看,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時,月亮的地平高度不會很低。
太低了,由於樹木、建築、霧氣等影響就不會看到。據此,讀者可以推測出,作者看到「月似弓」之時,當在九月初三黃昏,即日落後不久。從民用時間看,仍屬於傍晚,即「暮」的範疇。
其三,《暮江吟》寫了三個不同的「時間」。通過以上分析,《暮江吟》前兩句寫的時間是日落前(一小段時間)或日落時;後兩句主要寫日落後(一小段時間),即黃昏;由後兩句還引伸出夜裡一段時間。這完全符合作者的觀賞順序,即作者先於日落前看到了「殘陽鋪照」,又於日落後看到了「月似弓」,再於夜間看到了「露似珍珠」。
大多數資料都認為,「月似弓」與「露似珍珠」是作者於夜間同一時刻看到的,前寫天上,後寫地下。其實這是因為缺少天文、氣象常識,忽視了兩種自然現象之間的「時間差」問題。如前所述,作者看到「九月初三」、「月似弓」之時,只能是在日落後不久。
此時,由於太陽剛剛落山不久,地面散失的熱量還不多,涼露尚未形成;而等到夜裡「露似珍珠」之時,似弓之月卻又早已沉入西方地平線以下了。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的意思
2樓:讀書破萬卷
一道餘輝鋪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
3樓:夢瑤巴布亞
學古詩: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是什麼意思
4樓:偷個貓
意思: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
《暮江吟》
唐代白居易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九月初三這個夜晚多麼可愛啊,岸邊草莖樹葉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樣,而升起的一彎新月像一張精巧的彎弓。
5樓:倩兒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意思是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
一、原文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二、翻譯
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九月初三這個夜晚多麼可愛啊,岸邊草莖樹葉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樣,而升起的一彎新月像一張精巧的彎弓。
三、出處
(唐)白居易《暮江吟》
6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豔紅。
《暮江吟》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譯文:一道殘陽漸沉江中,半江碧綠半江豔紅。最可愛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亮似珍珠郎朗新月形如彎弓。
擴充套件資料暮江吟,說的是黃昏時分在江邊所作的詩。吟,是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這首詩大約寫在長慶二年,白居易去杭州赴任途中寫的。
當時的朝廷政治昏暗,牛李黨爭很激烈,白居易一心遠離官場鬥爭,主動要求外放。當他離開朝廷後,心情格外輕鬆暢快,寄情山水寫下這首《暮江吟》。
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像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九月初三這個夜晚是多麼可愛啊,岸邊草莖樹葉上的露珠像稀少的珍珠一樣,而升起的一彎新月像一張精巧的彎弓。
7樓:樂事疊合呼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意思是:一道餘輝鋪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出自《暮江吟》唐·白居易原文: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翻譯】
一道殘陽倒映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閃閃,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出殷紅。更讓人憐愛的是九月涼露下降的初月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彎新月彷彿是一張精緻的弓。
8樓:匿名使用者
傍晚,夕陽的餘輝鋪在江面上,江面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紅色,一半呈現出碧綠。
9樓:夢瑤巴布亞
學古詩:唐·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10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是?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的倒影柔和的鋪在江面之上晚霞斜日誌旁一個央。下的江水一辦的。碧綠的。一半是鮮紅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的倒影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一半是碧綠的,一半是鮮紅的
12樓:南飛的雁公公
這首詩是詩人在躲避朝中黨派相爭,自願外任時所做,整首詩表達的是詩人落寞的心境,現分析如下:如果把這首詩簡單地認為是一首描寫詩人面對秋水夕陽的簡單的寫景詩,那這首詩未免太普通了,何來千古名篇一說?高就高在大神就是大神,一首普通的寫景詩僅僅加入了「可憐」兩個字,就讓一首普通的寫景詩超凡脫俗,成為流芳千古的名篇。
詩中的殘陽鋪水、輕波盪漾、露似珍珠、彎月如鉤,看似簡單的寫景,卻在一個「可憐」詞語的點綴下,讓整首詩大放光芒。「可憐」兩字是參照物,是詩的意境的定調之筆,全詩都是以它為中心來的。因此,詩中的「半江瑟瑟半江紅」中的「瑟瑟」二字,根本就不是水波盪漾的意思,更不是什麼綠色的意思,而是「蕭瑟」或「清冷」的意思,而「半江紅」中的「紅」也不是紅色的意思,而是「溫暖」的意思。
整首詩的翻譯如下:一道夕陽照在水面上,半江是清冷的湖水,半江是溫暖的湖面,在這九月初三的秋夜,面對那清冷如珠的露水和殘月如弓的景色,怎能不讓人產生寒意呀。如果把「瑟瑟」理解為「微波盪漾」或「綠色」,那「可憐」二字如何解釋?
豈不是畫蛇添足?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唐 暮江吟。背景 七絕 暮江吟 是一首寫景佳作。這首詩大約是長慶二年 822 白居易寫於赴杭州任刺史途中。當時朝政昏暗,牛李黨爭激烈,詩人諳盡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這首詩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離開朝廷後的輕鬆愉快的心情。途次所見,隨...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意思
學古詩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一道餘輝鋪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江水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色,一半呈現出紅色。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是什麼意思 意思 傍晚時分,快要落山的夕陽,柔和地鋪在江水之上。晚霞斜映下的江水看上去好似鮮紅色的,而綠波卻又在紅色上面滾動。...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的意思
一道殘陽倒映在江面上,陽光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閃閃,一半呈現出深深的碧綠,一半呈現出殷紅。學古詩 唐 白居易 暮江吟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 暮江吟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詩人抓住了傍晚夕陽斜射下的江面上呈現出的兩種不同的顏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