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沐雨蕭蕭
明代比較流行畫龍畫四隻爪。
在元代以前,龍基本上以三爪居多,明代比較流行四爪龍,清朝以後才有「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而且主要是作為皇帝和臣子的服飾區別。
河南古墓裡考古發掘有六千年前蚌殼擺的龍圖案,赤峰紅山文化還有「玉豬龍」,中國的「龍」圖案是一個逐漸發展完善的過程,由沒爪、三爪、四爪,發展到了清朝的五爪。但是,清朝之後,民間都有普遍的認識,皇帝的那個「五爪龍」才是真正的龍。乃至民間繪畫、制傢俱、建築等等,都不敢擅用。
中國人正式把龍作為文化圖騰、自稱為龍的傳人,也是「五爪龍」成熟之後的當代。
2樓:匿名使用者
元以前的龍基本是三爪的,有時前兩足為三爪,後兩足為四爪。例項可參見唐、宋、元的瓷器紋飾。明代流行四爪龍,清代則是五爪龍為多。
民間「五爪為龍,四爪為蟒」的說法形成於清代,主要作為皇帝與下臣服裝上紋飾的差別,皇帝穿」龍袍」,其它皇族和下臣穿「蟒袍」。
求四個繁體的龍字組成的字,共64畫(音zhe).
3樓:匿名使用者
詞典裡有, 計算機字copy符裡沒有bai。
于光遠在《咬文嚼字》2023年n期上撰文du認為:漢
zhi字筆畫最多的當是由四dao個「龍」組成的合字。
查《字彙·字彙補》(上海辭書出版社2023年6版)知:這個字「知孑切」讀「折」音,意為「多言也」。
最新出版的修訂本《漢語大詞典》收錄了4個繁體龍字合併的字,共有64畫,是我國漢字中筆畫最多的。以前出版的《漢語大字典》只收錄了兩個繁體龍字合併的字。但《中華大字典》、《字彙和字彙補》和《康熙字典補》中均收錄了字。
《漢語大字典》解釋此字說:二龍、三龍均音dá,龍行貌。四龍音zhé,義為「嘮嘮叨叨,話多」,並認為四龍是「」的異體字。
《說文·言部》:「,一曰言不止也。」(據《咬文嚼字》)
4樓:匿名使用者
龘dáㄉㄚˊ
◎ 古同「龖」,龍騰飛的樣子。
還真有樓上說的字~~~佩服~~~
四個龍的沒找到。。
5樓:匿名使用者
誰說計算機裡沒有啊?
「龍、龖、龘、?」這四個字都是龍
6樓:天下無雙
有!~~~~~
word上找!~~~
7樓:匿名使用者
我就知道有3個的
在word裡有
8樓:匿名使用者
不會啊.不可能念zhe
9樓:百里杜鵑墨滴
? ?; 目前一些舊的電腦系統不能顯示。
十二生肖畫龍點睛指的是什麼動物
10樓:匿名使用者
12生肖中畫龍點睛,指的是龍,這個寓言故事生動講述瞭如何讓一條生龍活虎的龍騰飛起來,觀念在點睛的一筆,這也是妙筆生花的意思
11樓:天堂無門修行苦
你好,答案是鼠
屬鼠女生性格比較內斂,平時說話不大聲,笑也只是微笑,那種不顧形象的哈哈大笑她們是少之又少。在人前總是含羞答答的,在男人看來這種女生就像不吃人間煙火,讓人很想要去接近,她們根本不需要很麼技巧就能把男生吸引過來。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一條龍在一幅畫中 畫前站著一個人 答一四字成語
12樓:q魂鬥羅
謎底:畫龍點睛copy
、人中之龍、葉公好龍。
畫龍點睛
huà lóng diǎn jīng
【解釋】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出處】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張僧繇》:「金陵安樂寺四白龍不點眼睛,每雲:『點睛即飛去。』人以為妄誕,固請點之。須臾,雷電破壁,兩龍乘雲騰去上天,二龍未點眼者見在。」
【結構】連動式。
【用法】含褒義。原形容樑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作文或講話時;用一二精闢的詞句點明要旨;使內容更加生動傳神。可用作主語、謂語、定語;也可用作狀語。
【正音】睛;不能讀作「qínɡ」。
【辨形】睛;不能寫作「晴」。
【近義詞】錦上添花、點石成金
【反義詞】弄巧成拙、畫蛇添足、點金成鐵
【例句】
(1)老舍《戲曲語言》:「寫別的文章;可以從容不迫地敘述;可適當的地方拿出一二警句;振動全段;~。"
(2)一個好題目;常常對作品有~之妙。
地龍取暖始於哪個朝代,古代客棧始於哪個朝代?
明朝至清朝前期,故宮內的取暖措施,主要依靠於火盆。天氣寒冷時,在宮殿內設下銅質火盆或琺琅熏籠,內建炭火取暖。火盆通常由掌火太監經管,不使用時,要及時將炭火熄滅。據史料記載,清嘉慶二年,因為掌火太監的疏忽,未及時悶滅火盆導致乾清宮發生大火,損失慘重。火災發生後,共有30餘名太監受嚴厲處罰,有人被處以絞...
畫的朝代作者是誰,古詩《畫》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
畫 的作者是王維,唐朝著名詩人 作者 王維 盛唐時期的 古詩 畫 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古詩 畫 的作者是王維,唐朝詩人 畫家。王維 701年 761年,一說699年 761年 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 今山西運城 人,祖籍山西祁縣。王維出身河東王氏,於開元十九年 731年 狀元及第。歷官右拾遺 監...
取消宰相,設六部,是哪個朝代,我國古代哪個朝代開始廢除宰相制?
明初,政權穩定後,朱元璋便開始對 和地方的行政管理體制進行重大改革。在 首先借口宰相胡惟庸謀反,乘機廢除了中書省,罷除了宰相的官職,將六部收歸皇帝直接指揮。在中國歷史上沿襲一千餘年的宰相制和七百餘年的三省制度,至此結束。隋朝設立三省六部 目的在於分割和限制丞相權力的機構或體制。其中三省包括中書省 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