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給佛家道家上供可以上南國18嗎

2021-03-03 23:12:39 字數 4996 閱讀 2979

1樓:超級藍水海軍

一般我們供奉佛菩薩,可以有五樣東西,分別是:花,燈,香,水,果。但不可以用肉類,切不可因上供而殺生。不知道你說的南國18是什麼物品?

朋友你信佛,通道,是不是隻上個香,磕個頭就完事了,其實我們信佛學佛,學道,需要做的事還有很多,比如,在生活中,要能實踐佛菩薩對我們的教導: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你把重點放在這裡),你能改正過失,並行善積德,做佛菩薩的好學生,佛菩薩知道了,會非常高興,你因此也會有很好的福報的!

在行善積德中,有一大善行,也是很容易被我們忽視的善行,就是孝順父母,佛家道家都說了要孝順父母。孔子說過,孝順父母最難的是「色難」,就是難以對父母和顏悅色,(朋友你回想一下,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對父母以柔心對待,講話輕聲細語,語氣不要凶。

推薦一本佛學書籍給你看下。淨空老法師著的《認識佛教》,佛法為我們講明瞭這個世間禍福的根源,人生的歸宿,意義,我們如何離痛苦得幸福如意之道,很是值得我們學習。這本書可以寺廟裡請到。

(佛法中談到的人生的歸宿,我們現在是人,那有沒有來世呢,來世會變成什麼?有沒有永恆的生命?另外,來世能幸福嗎?

還是痛苦?有沒有既讓自己幸福,又讓所有的眾生能感到幸福的辦法呢?這一點,佛法有詳細的談論)

什麼是佛教民俗化

2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的儀式,建築,繪畫等與當地民族文化相融合,而產生的新的文化現象,稱之為佛教民俗化。

3樓:周公後

佛,本來是對人生的覺悟;佛教,作為人生覺悟的教育,其內容博大精深,其修行法門數不勝數,就如許多石窟裡的各種佛的雕像,也都有很深奧的表法(象徵)意義,用以提醒修行者在生活中修行。但是,由於許多人不明其義,而漸漸形成偶像崇拜,把佛菩薩當成神靈看待,燒香拜拜,以求保佑,如此而形成一種風氣,這就是佛教民俗化。

4樓:陸過人間

只有去過青藏的人才能深切體會什麼事佛教民俗化,當一種宗教能影響民族的傳統,日常生活,做人準則,站在近乎能摸到天際的高原,嚮往的人間淨土,就在腳下,就在眼前!

5樓:西土瓦新疆

不皈涅槃,只求世法。隨波逐流隨著香火鼎盛只求人天,不求自性,不求大道。是為民俗化是為滅法。

6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世俗化,現在的燒香祈禳,佛事法事,各種神像就是民俗化

7樓:大成

就是把佛教參雜進了很多家長裡短的媽媽令兒,而約定俗成。

宗教與民俗的區別 10

8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宗教,我理解的是。在法律和道德行為準則完善形成之前,宗教本身擔任著規範人們行為底線的職責。比如說多數宗教都有描述地獄、煉獄、或類似的內容。

而且宗教也在很長時間內是朝廷治理國家的一種工具,也類似於現今的法律和社會**。而宗教信仰多是對未知自然世界的敬畏,對英雄人物的敬仰。至於宗教文化,「文化」這東西很難說的,太過於綜合。

民俗的話,把理想化的宗教對映在現實生活就是民俗中的那一部分。而真正的民俗涵蓋量就更大了。

文化是一道菜,宗教和民俗就是油和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甚至有時候都可以互相轉化。很亂很複雜。

9樓:匿名使用者

宗教與民族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分屬兩個不同的範疇,宗教屬於上層建築。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們既有聯絡又有區別,宗教與民族的聯絡就是宗教的民族性,每一種宗教的產生,總是同某些民族的社會歷史條件聯絡在一起的。

民族風俗是一個民族在物質生活,精神文化和家庭婚姻等社會生活各方面的傳統,是各族人民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風尚習俗,是反映了民族的特點和形式,反映了一個民族共同的心理感情,是構成民族「表現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的心理素質」這一特徵的重要組成部分,風俗具有傳承性,社會性,自發性等特點,是民眾自發重複的行為,由某些指令所規定的行為在演變為民眾的自覺行為前,雖已廣泛流行社會,也不能列入風俗習慣之範圍,宗教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雖然對於信仰它的民族的社會生活各方面有著深廣的影響,與這些民族的風俗習慣有著密切的聯絡,但其與民族風俗習慣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10樓:從鄉村走出來的

寫**呀,我不行。

宗教是一種精神信仰;民俗多指生活習俗。

----------

從現代宗教學角度說,民俗信仰是一種近似宗教信仰的準宗教現象,在某種意義上人它也可以被視為宗教信仰。但是,民俗信仰終歸和嚴格意義上的有組織的宗教信仰不同,其社會作用、社會控制力、約束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換而言之,宗教是有組織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這麼跟你說吧,宗教是一種文化現象,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主要特點為,相信現實世界之外存在著超自然的神祕力量或實體,該神祕統攝萬物而擁有絕對權威、主宰自然進化、決定人世命運,從而使人對該神祕產生敬畏及崇拜,並從而引申出信仰認知及儀式活動。

再來說說宗教本身,宗教是一種特殊的文化形式,過去,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它的反認識邏輯性、危害性和主觀性,很少認識到它的價值邏輯性、有益性和客觀性。   宗教是理論化和系統化的倫理道德,它以「上帝」、「真主」、「天公」、「諸神」等神祕偶像的意志為一條邏輯主線,把各種零碎的、具體的道德規範以及各種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聯絡起來、統一起來,這些神祕偶像實際上就是社會利益(特別是統治階級利益)的化身。總之,宗教的本質就是用主觀的、虛假的形式來反映客觀的、真實的自然規律和社會法則,用唯心的外殼來包裝唯物的核心。

例如,「生死輪迴」理論反映了社會發展連續性的客觀要求;「因果報應」理論反映了人際交往的等價性規律。

民俗,指一個國家或民族中廣大民眾所創造、享用和傳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於人類社會群體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時代和地域中不斷形成、擴大和演變,為民眾的日常生活服務。民俗就是這樣一種來自於人民,傳承於人民,規範人民,又深藏在人民的行為、語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他們直接的聯絡是信仰著共同的神祕,如宗教裡邊信仰**耶穌上帝釋迦摩尼的,民俗裡面信仰觀音天公財神的,都是神祕的力量。

12樓:匿名使用者

從現代宗教學角度說,民俗信仰是一種近似宗教信仰的準宗教現象,在某種意義上人它也可以被視為宗教信仰。但是,民俗信仰終歸和嚴格意義上的有組織的宗教信仰不同,其社會作用、社會控制力、約束力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換而言之,宗教是有組織的。

中國的傳統宗教不是佛教,為什麼在後來佛教成為主流?

13樓:王王王王王思潔

佛教亞洲是一種流行的宗教,對東方世界的宗教,文化和社會生活具有重要影響,佛教,**教和伊斯蘭教也被稱為世界三大宗教,中國的傳統宗教不是佛教。後來佛教成為主流,因為佛陀認為一切都是無常的,外部事物以及個人的整體身心都在不斷變化。

佛教的創始人是喬達摩·悉達多,他是印度古國卡皮洛韋的王子,屬於薩迦民族,佛教徒叫他「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牟尼的聖人」佛陀根據四聖真諦,提出了十二業,稱之為「無知」(無知)和「行動」(善惡業)。正是由於對佛教「因果報應」原則的無知,才有了各種世俗的思想和行為。

根據南方佛教的說法,他生於公元前623年至544年或公元前633年至543年去世,佛陀的指示是由他的門徒傳下來的,所以很難判斷那一段是不是真的在他死後的幾個世紀裡,佛教徒舉行了幾次集會來確定他們的教義。苦澀的本質是指世俗世界的一切事物,其本質是苦澀,專注的本質是指貪婪是苦澀的根源,消滅的本質是指可以消滅的苦澀的根源,道的本質是指消滅苦澀的途徑,「苦」的原因在於每個人的困惑和因果報應。

佛陀沒有認識到事物中存在著不可避免的或根本的現實,在他看來,阿塔拉馬根本不存在,他相信萬物都沒有不變的自我,人正處在生與死的迴圈中,生活中一定有痛苦,他把現實生活定義為「無常」、「無我」和「痛苦」,根據這三個基本事實,佛陀總結了「四聖真諦」。

這些俗語,包括「四聖」「十二業」、「五聚」(即「色聚」「收聚」「思聚」「行聚」「知聚」)等最基本的教義,成為後來佛教教義的基礎。

14樓:0雷哥真棒

因為中國這片土地上的人是堅韌的民族.從遠古以來,人們不斷的征服,發展,形成了比較統一對"道"的概念的追求.這個道並不是道教,而是一種發掘自我,超越挫折的精神.

中國的反賊最多,其實代表的中國人隱忍,心是不會成服任何人的. 

而佛教,有類似於**教的絕對信仰論,畈依論.所以和這片土地上的精神是不和的.佛教初入中土,曾經遭到當時統治者很多次滅佛風潮.

這種信仰論,完全是被當時人們認為是人格的侮辱,是一種腐朽人的言論.

在佛教隱寂期間,出現幾位有智慧的僧人,慢慢的迎合統治者與人民的心態.不再宣傳信仰和畈依這種虛無飄渺的言論.而改為比較務實的,治病,解惑的保姆型職業.

才為人們慢慢所接受.到現在也一直受到統治者極大的限制.

及至到現在以來,佛教在中國的地位,一直都處於用來求香拜佛安心的一種精神設施.相比被人們刻意無視的佛是無所不能言論,人們選擇性的只相信了任何人都是佛.這片土地上人們的核心精神是比什麼都優越的,只是人們沒發現罷了.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佛教思想文化,不但是中國各民族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還對中國的社會、政治、歷史、哲學、倫理道德、文學、文體、語言、詞彙、**、舞蹈、建築、雕塑、繪畫、天文、醫學、科技以及婚喪嫁娶、吉慶節日等民俗民風、民族性格和心理素質等世俗文化的諸多方面產生過重大影響和積極作用。

趙老在2023年《法音》第2期上發表的題為《要研究佛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一文中說:「佛教為中國文化帶來了新的意境、新的文體、新的命意遣詞方法。數千卷由梵文翻譯過來的經典本身就是偉大富麗的文學作品。

  恰恰在這一時期中作為中國哲學思想發展主流的卻是佛學。其時期之長,聲勢之大,影響之廣(傳播到國外)都遠非兩漢經學、宋明理學所能比擬。

所以胡適當年寫《中國哲學史》半途輟筆,就是當時不懂佛學寫不下去了。  還有一位我國當代著名的史學家,早年曾對佛教文化採取過虛無主義的態度,但到了晚年他開始系統地鑽研佛經,表示自己需要補課。這位史學家對人說:

『在中國歷史上佛教和文化關係如此之深,不懂佛學就不懂中國文化。』」「可是現在人們還是不重視研究佛教,把它看作粗俗的宗教迷信。」「現在許多人雖然否定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可是他一張嘴說話,其實就包含著佛教成分……如果真要徹底摒棄佛教文化的話,他們連話都說不周全了。

」  趙老最後說:「因此,今天在制定文化發展戰略時,應該提出認真研究佛教文化精華的問題。」

八月十五燒香拜佛,八月十五燒香向哪個方向

閱微草堂筆記bai 戴隨堂先du生說過這樣一zhi個故事。他四月初八在一dao 座寺院,看到版過一個大人物,權禮佛懺悔又放生之後,在花下散步,遇到一位遊方僧人,合掌對他說 您來何事?回答說 來做好事。遊方僧人又問 為什麼今日做好事?回答說 今天是佛誕日。又問 佛誕日就做好事,餘下359日都不該做好事...

八月十五為什麼不讓回孃家阿,八月十五出嫁的閨女為什麼不能回孃家

有些地方正月初 一 正月十 五 八月十五出嫁的閨女是不能在孃家過的,會給孃家及兄弟們帶來不好的運氣。嫁出去的閨女已經是人家的人了,應該在丈夫家過。這三個傳統節日是一家團圓的日子,你的嫂子 弟媳才是父母家的人。正月初一 正月十 五 八月十五出嫁的閨女是不能在孃家過的,會給孃家及兄弟們帶來不好的運氣。嫁...

八月十五送給小朋友的祝福語,八月十五祝福家人的祝福語有哪些?

中秋快樂,通用各種年齡,內外華人 八月十五祝福家人的祝福語有哪些?八月十五月兒圓,發個簡訊傳吉言 身體健康心情好,工作順利薪水高。愛情美滿佳話傳,父母無憂樂開懷。前途無量加油幹,佳節處處有團圓。月兒圓,月兒亮,舉頭望月思故鄉 秋葉黃,秋風爽,大地金秋果飄香 情義濃,吐芬芳,一聲問候暖心腸 月餅甜,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