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全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2樓:今天天氣
「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諧」兩字都是指**的合拍與禾苗的成長,「和」即是「諧」,「諧」即是「和」,引申表示為各種事物有條不紊、井然有序和相互協調,即《中庸》裡所說的「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和《周禮》說的「以和邦國,以統百官,以諧萬民」。
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全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3樓:匿名使用者
最近,***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指出,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
怎樣理解***總書記從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六個方面,概括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呢?筆者認為,其中,民主法治既是其他五個方面的前提,又是它們形成和確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保障。特別要強調的是,作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徵的民主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民主法治,而非有些人所力主的那樣,是具有所謂普世價值的西方式的民主法治。
當前我國民主法治建設面對著許多問題,任務繁重,但基本方向已經明確,基本途徑已經確定,關鍵是把民主政治建設和依法治國方略逐步落到實處。在此前提下,筆者從公平、友愛、有序、活力四個方面,來談談自己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基本特徵的認識。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體現公平的社會
公平是人類構建理想社會的一個古老而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基本原則。社會主義在理念和制度上優越於資本主義的地方,主要就是體現公平。但由於我們經濟文化的相對落後,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建立了以利益差別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體制,在所有制和分配製度等方面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群體之間、地區之間、城鄉之間、**和地方之間的利益變動加劇,形成了欠發達地區、「三農」等突出問題。
這些問題影響社會穩定,潛伏著很大的社會風險。因此,體現公平,從利益協調入手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化解社會風險,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我們要綜合運用法律、經濟、社會、行政等手段,抑制收入差距、貧富差距的擴大,重點解決好合理稅負、關心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加快欠發達地區發展、縮小城鄉受益差距、增加就業等直接關係利益協調的各種問題。
當然,公平是相對的,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的初級階段相適應,但體現不出公平,就沒有正義,就絕對不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彼此友愛的社會
和諧社會重在各種人際關係的和諧,友愛則是人際關係的一種理想狀態,因而它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基本原則。
社會主義是在人格、權利、機會等方面追求人與人平等的社會,它力圖從政治、經濟等制度上解決社會成員融洽相處的歷史難題。但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當前中國的社會主義實踐中,這些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如人民群眾有效參與政治和社會事務的途徑還不通暢、不同社會群體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受益和表達意見的機會不等、社會互助機制尚未完善等等。其深層次原因,主要是民主法治建設在一些方面滯後,思想道德建設在社會轉型期出現較明顯的不適應,教育文化事業發展不夠快等等。
在當前,道德失範、交往失信的狀況還比較普遍。解決這些問題,也要採用系統工程方法,從制度供給、道德規範、教育發展、文化繁榮、社會組織培育等方面,引導和要求人們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當前重點要治理社會誠信問題。
沒有誠信,人際關係緊張,就不會有友愛;沒有友愛,就不會有社會和諧;沒有誠信友愛,就沒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執行有序的社會
和諧本身是一種有序狀態,和諧社會必定是執行有序的社會。社會執行有序,就是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章可循,出現偏差則社會糾偏機制能夠及時發揮作用。
目前,由於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領域等各種條件的約束,也因為我們努力不夠,作為社會主義題中之義的平等、民主、自由等的實現程度總體上還不高,社會有序執行所需的法律、體制、機制、秩序、規範、組織、管理等還有不少問題,因而我們面對著大量嚴重的權利侵害現象、黨群幹群以及不同社會階層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關係緊張現象、刑事犯罪案件發生率上升現象等等。社會安定在當前成為人們普遍的渴望和需求。對此,我們必須通過加快民主法治建設、強化秩序規範、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必需的社會組織和社會協調機制的發育、健全和完善社會管理體制等途徑,來保證社會安定和執行有序。
社會安定有序,人民安居樂業,是衡量是否建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充滿活力的社會
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看,社會和諧必定是一個動態的概念,沒有活力的和諧,是一種死寂的、毫無價值的美。
社會活力來自社會成員、社會組織和社會機制的有效作用,表現為政治活力、經濟活力、文化活力、人的發展的活力等等。在當前,制約我國社會活力的主要是體制不健全、機制不完善、社會流動性差、利益分配失當等因素。促進社會充滿活力的辦法,關鍵還在於改變那些影響和束縛活力的制度供給和政策設定。
擺在第一位的是要大力營造有利於創業和創新的機制和環境,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去推動各個領域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援,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創業、創新、創造,是社會活力的**;社會活力是社會和諧的**,和諧的達成本來就依靠活力。
***指出,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經驗,根據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和我國社會出現的新趨勢新特點,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願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援,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強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同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機統一的。要通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來不斷增強和諧社會建設的物質基礎,通過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來不斷加強和諧社會建設的政治保障,通過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來不斷鞏固和諧社會建設的精神支撐,同時又通過和諧社會建設來為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創造有利的社會條件。
***指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必須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五個統籌」,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必須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係;必須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堅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使改革發展穩定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確保社會政治穩定和國家長治久安。為了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要切實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發展社會主義民主、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工作、做好保持社會穩定的工作。
***強調,各級黨委和**要加強和改善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項工作的領導,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全域性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有效的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認真研究解決重大問題和突出問題,不斷認識和把握新形勢下和諧社會建設的特點和規律。
4樓:空調巴士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概念的首次完整提出,是十六屆四中全會《中共**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決定》將其正式列為中國共產黨全面提高執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域性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適應了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的客觀要求,體現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願望。我們黨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舉措。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反映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規律的新認識,也反映了我們黨對執政規律、執政能力、執政方略、執政方式的新認識,為我們緊緊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導。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作為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內容,是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提出的重大任務。黨的十六大在闡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巨集偉目標時,把社會更加和諧作為我們黨要為之奮鬥的一個重要目標明確提出來,這在我們黨歷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是第一次。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並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主要內容。
這表明,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佈局,更加明確地由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發展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我們要充分認識到,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我們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的必然要求,是我們把握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有力應對來自國際環境的各種挑戰和風險的必然要求,是鞏固黨執政的社會基礎、實現黨執政的歷史任務的必然要求。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涵十分豐富。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這些基本特徵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程序中全面把握和體現。
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就要切實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切實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切實落實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切實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切實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切實加強社會建設和管理,切實處理好新形勢下的人民內部矛盾,切實加強生態環境建設和治理工作,切實做好保持社會穩定的工作。
在我國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歷史程序中,能否建設一個全體人民各盡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諧相處的社會,是對我們黨的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艱鉅複雜的系統工程,也是一個需要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的發展而不斷推進的很長曆史過程,需要全黨全社會長期堅持不懈地努力。各級黨委和**要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擺在全域性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入做好新形勢下黨的群眾工作,加強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理論研究,切實加強和改善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各項工作的領導。
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一個社會理想,也是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懈追求的一個社會理想。我們在全面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歷史程序中,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充滿信心。有***理論和「****」重要思想的指引,有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有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不斷髮展奠定的較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有各階層、各黨派、各民族、各團體根本利益的一致,有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不斷鞏固和全體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我們一定能夠紮紮實實做好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各項工作,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涵是什麼,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是什麼
我們所說的和諧社會,不是一種社會形態,而是一種社會狀態。和諧的社會狀態,有其內在的本質屬性,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豐富的科學內涵。2005年2月19日,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 公平...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是什麼
我們所說的和諧社會,不是一種社會形態,而是 一種社會狀態。和諧的社會狀態,有其內在的本質屬性,也就是說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十分豐富的科學內涵。2005年2月19日,總書記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 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 公...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堅持什麼原則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的原則有 1 必須堅持以人為本 這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把以人為本貫徹始終,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做到發展為了人民 發展依靠人民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進人的全面發展。2 必須堅持科學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