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永愛の郭佳琳
歸雁 杜甫
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雙雙瞻客上,一一揹人飛。
雲裡相呼疾,沙邊自宿稀。系書元浪語,愁寂故山薇。
欲雪違胡地,先花別楚雲。卻過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陰暮,江南日色曛。傷弓流落羽,行斷不堪聞。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對不起阿 另外兩首沒找到
2樓:光之殘翼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陸游三萬裡河東入海,
五千仞嶽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裡,
南望王師又一年。
[註釋]
1.將曉:天將要亮。籬門:竹子或樹枝編的門。同題詩有二首,這是第二首。
2.三萬裡河:指黃河。「三萬裡」形容它的長。
3.五千仞嶽:指西嶽華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為一仞。
4.王師:指宋王朝的軍隊。
[解說]
南宋時期,金佔領了中原地區。愛國詩人陸游在山陰(今屬浙江)鄉下向往著中 原地區的大好河山,也惦念著中原地區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夠儘快收復中原,恢復 統一。
關山月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
朱門沉沉按歌舞,廄馬肥死弓斷絃。
戊樓刁斗催落月,三十從軍今白髮;
笛裡誰知壯士心,沙頭空照徵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聞,豈有逆胡傳子孫!
遺民忍死望恢復,幾處令宵垂淚痕!
歸雁萬里衡陽雁,今年又北歸。
雙雙瞻客上,一一揹人飛。
雲裡相呼疾,沙邊自宿稀。
系書元浪語,愁寂故山薇。
欲雪違胡地,先花別楚雲。
卻過清渭影,高起洞庭群。
塞北春陰暮,江南日色曛。
傷弓流落羽,行斷不堪聞。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
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
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東風東的?
陸游寫<<示兒>>這首詩時候的背景
3樓:百度使用者
陸游(1125-2023年),字務觀,號放翁,是我國傑出的愛國詩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詩中,始終貫串和洋溢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從而形成了他詩歌創作的最顯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國詩壇上的崇高地位。他在臨終前寫的《示兒》詩,更是一首感人至深、傳誦千古的名作: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譯成現代漢語就是:我本來知道,當我死後,人間的一切就都和我無關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因此,當大宋軍隊收復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來之時,你們舉行家祭,千萬別忘把這好訊息告訴你們的老子!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裡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
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
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2023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
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閒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幹、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
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
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
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當然,這裡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計,而且只是從數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游的「素志」是一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4樓:百度使用者
這首詩是陸游的絕筆。他在彌留之際,還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貴族霸佔著的中原領土和人民,熱切地盼望著祖國的重新統一,因此他特地寫這首詩作為遺囑,諄諄告誡自己的兒子。從這裡我們可以領會到詩人的愛國激情是何等的執著、深沉、熱烈、真摯!
無怪乎自南宋以來,凡是讀過這首詩的人無不為之感動,特別是當外敵入侵或祖國**的情況下,更引起了無數人的共鳴。
陸游所處的時代,正是我國歷史上****異常尖銳的時代。在十二世紀初,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建立了金國。在陸游出生後的第二年,金國佔領了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市);第三年把徽、欽二帝擄去,北宋亡國。
而當欽宗之弟趙構逃到南方,在臨安(今浙江杭州市)建立了政權之後,不但不發憤圖強,收復失地,反而任命臭名昭著的漢奸秦檜做宰相,一意向金人屈膝求和。紹興十二年(2023年)和議告成,趙構競無恥到向金國皇帝自稱臣子,並答應每年獻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五萬匹,跟金人劃淮水為界。從此北方的大好河山淪為金人的領土,北方的廣大人民橫被金人奴役,而南宋小朝廷也只是偏安一隅,在敵人的威脅壓榨下苟延歲月。
後來宋孝宗趙眘與金簽訂的「隆興和議」及寧宗趙擴與金簽訂的「開禧和議」,照舊屈辱求和。這種局面,當然是一向反對民族壓迫的廣大漢族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因此在這一歷史時代,不知有多少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挺身而出,了不屈不撓的鬥爭,而陸游則是他們在文學戰線上的傑出代表。
陸游一生經歷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由於幼年在敵人入侵下倉皇逃難,以及家庭和親友的愛國言論的啟發教育,陸游對當時的嚴重民族災難有著極其深刻的感受,因而早在青少年時期,就在心靈深處埋下了愛國復仇的種子。此後無論在朝廷和地方做官,到川、陝前線從軍,直至晚年在紹興老家閒居,這顆種子生根、發芽、挺幹、開花,雖然不斷遭到風雨的摧殘,卻也不斷地成長壯大,並且終於結滿豐碩的果實。
清朝詩人趙翼的《甌北詩話》中有一段話,說得十分概括,他說:
放翁十餘歲時,早已習聞先正之緒言,遂如冰寒火熱之不可改易;且以《春秋》大義而論,亦莫有過於是者,故終身守之不變。入蜀後在宣撫使王炎幕下,經臨南鄭,瞻望鄠、杜,志盛氣銳,真有唾手燕、雲之意,其詩之言恢復者十之五六。出蜀以後,猶十之三四。
至七十以後,……是固無復有功名之志矣,然其《感中原舊事》雲:「乞傾東海洗胡沙」,《老馬行》雲:「中原旱蝗胡運衰,王師北伐方傳詔,一聞戰鼓意氣生,猶能為國平燕趙」,則此心猶耿耿不忘也。
臨歿猶有「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之句,則放翁之素志可見矣。
當然,這裡所謂「十之五六」,「十之三四」,只是粗略的統計,而且只是從數量上、表面上來看的;然而即此也可見陸游的「素志」是一貫的,是自少至老歷久不渝的。尤其這首《示兒》詩是他生命終點所爆發出的愛國火花,也可看做他一生愛國思想及詩作的總結。
歷代文人,凡是讀過《示兒》詩的無不為之感動。早在南宋當時,劉克莊就有一首絕句說:
不及生前見虜亡,放翁易簀憤堂堂。遙知小陸羞時薦,定告王師入洛陽!
這是2023年金朝被蒙古族滅亡之後,南宋**從淮西調兵進駐開封城內,並從開封分兵收復了洛陽之後,劉氏在興奮之際,想到陸游的子孫一定會遵從他的遺囑,把這個好訊息祭告「乃翁」的。但是好景不長,那個歌舞湖山、奸臣當道的南宋小朝廷連暮氣已深的金兵尚且不能抵抗,更何況這「方張之寇」的蒙古大軍呢?多虧廣大愛**民奮起阻擊,才使得這個風雨飄搖的政權又延續了四十多年。
這時南宋遺民林景熙寫了一首《讀陸放翁詩卷後》,詞意極為沉痛,其末四句雲:
青山一髮愁濛濛,干戈況滿天南東。 來孫卻見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這是說,陸游臨終時以不見「九州同」為憾事,現在他的孫子們卻看到了種這局面,但是統一中國的不是宋王朝,而是新興的元帝國,這樣的訊息在家祭時怎樣告訴他老人家呢?以上所舉兩首詩,前一首洋溢著「漫卷詩書喜欲狂」的激情,後一首抒發了「亡國之音哀以思」的悲痛,一喜一悲,都是由《示兒》詩引發的。他們的愛國熱情與陸游息息相通。
《示兒詩》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如今,距陸游寫出他的《示兒詩》雖已過去
七、八百年,但詩中所表現的愛國熱誠,仍然催人淚下,發人深省。「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首詩裡「但悲不見九州同」的哀音,對祖國統一,認同迴歸,仍然是一個有力的呼喚!
5樓:百度使用者
那首詩是陸游臨終前寫給他的兒子的.陸游生活的年代,政局動盪,金人南侵,國破家亡.他年幼時就樹立了抗金復國的思想,晚年報國的信念仍然沒有衰退.這首詩殺他的絕筆,相當於遺囑.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一詩表現了詩人什麼,遺民什麼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是宋代詩人陸游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落筆寫銀河西墜,雞鳴欲曙,渲染出一種蒼茫靜寂的氣氛,表現了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的感慨。第二首寫大好河山,陷於敵手,以 望 字為眼,表現了詩人希望 失望而終不絕望的千迴百轉的心情。詩境雄偉 嚴肅 蒼涼 悲憤。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古詩的意思是什...
巜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全詩圍繞什麼字來寫。其中,表現
秋夜將曉 出籬門 迎涼 有感 宋 陸游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三萬裡河 東入海,五千仞 r n 嶽 上摩天 遺民 淚盡 胡塵 裡,南望 王師 又一年.我覺得應該是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這兩句.下面有解釋 詩題意思 秋天夜裡,天快要亮了,走出籬笆門...
秋夜將曉出籬門第一二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大家幫幫我,我不確定他的修辭手法是不是擬人和誇張 bai 秋夜將曉出籬門 第一 二 du句 三萬裡河zhi東入海,dao 五千仞嶽上摩天 版這兩句用權的誇張的手法,描寫了淪陷區祖國山河的壯美,充滿了嚮往之情。黃河滾滾東流,一直流入大海 西嶽華山高聳,直插雲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是宋代詩人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