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詩緊要

2021-03-04 06:31:55 字數 5751 閱讀 4878

1樓:匿名使用者

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對於離別總是歌吟不絕。在這濃濃的感傷之外,往往還有其他寄寓:或用以激勵勸勉,或用以抒發友情,或用於寄託詩人自己的理想抱負。

另外,唐朝的一些送別詩往往洋溢著積極向上的青春氣息,充滿希望和夢想,反映盛唐的精神風貌。

古時候由於交通不便,通訊極不發達,親人朋友之間往往一別數載難以相見,所以古人特別看重離別。離別之際,人們往往設酒餞別,折柳相送,有時還要吟詩話別,因此離情別緒就成為古代文人吟詠的一個永恆的主題。[3]

送別詩一般是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送別詩中常用的意象有長亭、楊柳、夕陽、酒、秋等。詩歌題目往往有「贈、別、送」等字眼。

送別內容有寫夫妻之別、親人之別、友人之別,也有寫同僚之別,甚至寫匆匆過客之別。所用的手法常常是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其藝術特點,有的格調豪放曠達,有的委婉含蓄,有的詞淺情深。

[1]送別詩抒寫離情別緒,是分離時迸發的情感火花。要把這種情感火花表達出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清代著名詩人袁枚對此深有體會:

「凡作詩,寫景易,言情難。何也?景從外來,目之所觸,留心便得;情從心出,非有一種芬芳悱惻之懷,便不能哀感頑豔。

」此段話把情和景截然分開說得不確,但就「言情難」而言,還是有道理的。送別詩要想「感動激發人意」,必須採用一些手法來「言情」。

託物寓情,形象生動

就是採用託物或比物的手法來表達某種情誼或情懷。情誼是一種無形的東西,要把無形的東西變成形象的東西,就需要施展多種藝術手段,包括託物寓情在內。「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贈汪倫》)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名家讚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此外,比較有名的託物寓情的詩句還有:「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渭城曲》)這是託勸酒表達對友人的情誼。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這是借托玉壺、冰心比擬詩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親友。這比通常的帶口信報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寄情於景,情景交融

好多送別詩,表面上看猶如一幅幅秀美的風景畫,沒有什麼情誼。但仔細一品味,便可以從中體驗到一股濃濃的、深沉的情愫。典型的句子,莫過於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笙帶夕陽,青山獨歸遠。」這首詩寫的是詩人送靈澈返竹林寺,雖不長,卻句句如畫。

雖然字面上找不出一個情字,但從畫面中仍可感受到詩人的情意。首先,全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摯的情誼。如「青山獨歸遠」這句,「青山」點出寺在山林,「獨歸遠」則顯示出詩人佇立目送、依依不捨之情。

其次,這首詩勾勒的是一種閒淡的意境。這種意境又是和詩人當時官場失意、萌生歸意的心情吻合的,或者說是當時詩人心情的寫照。由此可以說,該詩看似無情卻勝有情。

運用名言,直抒胸臆

送別詩運用種種手法言情,並不排除在詩中選用恰當的語言,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關鍵是這種語言是否真切,是否具有「芬芳悱惻之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幾句詩:

「海記憶體知已,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如果缺乏如此四句詩,特別是前兩句,這首詩就不能長期廣愛青睞。

同樣,如果沒有「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這樣的佳句,《別董大二首》(其一)也不能廣為流傳。這些名句並非孤立的,它同是一首詩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或者說是一個亮點。總之,把借景抒情等手法與選用至理名言直訴胸臆有機結合起來,便大大有助於從感性和理性兩個層面上來深化詩意,從而把情言響、言高、

2樓:匿名使用者

送別【唐】王維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

3樓:幽暗之下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

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渡荊門送別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送別 尋陽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裡。勝境由來人共傳,君到南中自稱美。送君別有八月秋,颯颯蘆花復益愁。

雲帆望遠不相見,日暮長江空自流。

赤壁歌送別

二龍爭戰決雌雄,赤壁樓船掃地空。烈火張天照雲海,周瑜於此破曹公。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餘跡。

一一書來報故人,我欲因之壯心魄。

送友人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灞陵行送別

李白 送君灞陵亭, 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 下有傷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問路岐, 雲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連綿走西京, 紫闕落日浮雲生。

正當今夕斷腸處, 驪歌愁絕不忍聽

4樓:龍影若現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

5樓:溺水的魚

送魏萬之京【唐】李 頎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鴻雁不堪愁裡聽,雲山況是客中過。

關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聲向晚多。

莫是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蹉跎。

6樓:

例如: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一片冰心在玉壺。

雨霖鈴-柳永

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人生總是難免有分離,古人分離時以詩別友,來表達自己的惜別之意。但有的詩是以悲傷來表達;有的是用勉勵朋友自強不息的話語來表達,下面我們就來欣賞幾首以不同感情來與友人離別的詩。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這首送別詩,寫得情景交融,聲色具備。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尤耐人咀味。對景懷人,意味深遠。而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也同是藉助景物寫出了惜別之情。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前兩首詩都是以借景抒發與友人不捨的惜別知情,透出傷悲之感,而高示的《別董大》卻以勉勵朋友的話語來與友人惜別。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這三首詩都抒發了與朋友的惜別之情。不同的是第一首雖是常見的送別詩,但意致纏綿,語近情遙,有弦外之音,讀之令人神往。全詩語言自然樸素,不事誇飾,別具特色。

第二首詩把畫面的冷色和孤寂心情和諧相融,從而形成清澈空靈的意境。第三首詩採用白描手法,以景烘情,語言樸素,感情真切,風格健美,餘意無窮。

李白的《送友人》,語言流暢明快,情意真摯蘊藉。送別其實是相當傷感的場面,可李白寫得情意綿綿卻又豁達明朗,他那種對友人前途命運的擔憂和祝福,比眼淚、楊柳要實在得多。

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舉目遠眺,楚山孤影綽綽,更增入惆悵,這裡沒有正面描寫離情別意,而是通過「楚山孤」,表達友人旅途的寂寞和自己羈宦的孤苦。三句仍沒有寫離情,卻突然提起洛陽親友,既點明辛漸將往之處,又藉此代人設問,以引出結。結句為詩眼所在,「冰心」;「玉壺」,皆冷而潔,有冷於名利而潔身自好之意,自甘寂寞中透露出高傲。

高適的這首送別詩。前兩句寫嚴酷的冬景。黃雲千里,大雪紛飛,雁聲悽楚,北風呼嘯的景象,烘托出董大所處環境之惡劣,也寫出日暮天寒,遊子何之的惆悵。

後兩句以勸慰的語氣,勉勵他不要因為環境艱苦,旅途寂寞而悲愁,而要看到四海之內有知音。表明了作者與董大友情之真摯,也反映出詩人質樸、豪爽、開朗、達觀的情懷。

在人生的漫漫的道路上,我們有很多的悲歡離合,是離愁,是鄉愁,都有我們一一惜別的情誼,彷彿再也沒有這樣「高山流水」的默契了。但「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所以,此去你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我們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

別董大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

贈汪倫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送友人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徵。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 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

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淮上與友人別

鄭谷 揚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

數聲風笛離亭晚, 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唐絕句自杜牧、李商隱以後,單純議論之風漸熾,抒情性、形象性和**性都大為減弱。而鄭谷的七絕則仍然保持了長於抒情、富於風韻的特點。

這首詩是詩人在揚州(即題中所稱「淮上」)和友人分手時所作。和通常的送行不同,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別:友人渡江南往瀟湘(今湖南一帶),自己則北向長安。

一、二兩句即景抒情,點醒別離,寫得瀟灑不著力,讀來別具一種天然的風韻。畫面很疏朗:揚子江頭的渡口,楊柳青青,晚風中,柳絲輕拂,楊花飄蕩。

岸邊停泊著待發的小船,友人即將渡江南去。淡淡幾筆,象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畫。景中寓情,富於含蘊。

依依嫋嫋的柳絲,牽曳著彼此依依惜別的深情,喚起一種「柳絲長,玉驄難系」的傷離意緒;濛濛飄蕩的楊花,惹動著雙方繚亂不寧的離緒,勾起天涯羈旅的漂泊之感。美好的江頭柳色,宜人春光,在這裡恰恰成了離情別緒的觸媒,所以說「愁殺渡江人」。詩人用淡墨點染景色,用重筆抒寫愁緒,初看似不甚協調,細味方感到二者的和諧統一。

兩句中「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等同音字的有意重複,構成了一種既輕爽流利,又迴環往復,富於情韻美的風調,使人讀來既感到感情的深永,又不顯得過於沉重與傷感。次句雖單提「渡江人」,但彼此羈旅漂泊,南北乖離,君愁我亦愁,原是不言自明的。

「數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三、四兩句,從江頭景色收轉到離亭別宴,正面抒寫握別時情景。驛亭宴別,酒酣情濃,席間吹奏起了悽清怨慕的笛曲。即景抒情,所奏的也許正是象徵著別離的《折楊柳》吧。

這笛聲正傾訴出彼此的離衷,使兩位即將分手的友人耳接神馳,默默相對,思緒縈繞,隨風遠揚。離笛聲中,天色彷彿不知不覺地暗了下來,握別的時間到了。兩位朋友在沉沉暮靄中互道珍重,各奔前程——君向瀟湘我向秦。

詩到這裡,戛然而止。

這首詩的成功,和有這樣一個別開生面的富於情韻的結尾有密切關係。表面上看,末句只是交待各自行程的敘述語,既乏寓情於景的描寫,也無一唱三嘆的抒情,實際上詩的深長韻味恰恰就蘊含在這貌似樸直的不結之結當中。由於前面已通過江頭春色、楊花柳絲、離亭宴餞、風笛暮靄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對離情進行反覆渲染,結句的截然而止,便恰如抔土之障黃流,在反激與對照中愈益顯出其內涵的豐富。

臨歧握別的黯然傷魂,各向天涯的無限愁緒,南北異途的深長思念,乃至漫長旅程中的無邊寂寞,都在這不言中得到充分的表達。「君」「我」對舉,「向」字重迭,更使得這句詩增添了詠歎的情味。

怎樣賞析送別詩呢,送別詩如何鑑賞

內容來自使用者 精品教育 一 賞析意象 詩中出現的意象最能道出作者的心思。通過詩中的意象,在腦海中再現送別的畫面,身臨其境體會詩人的感情。二 賞析妙字詞句 詩中獨到的字詞句也很值得賞玩。這既是所謂的 煉字 三 賞析思想感情。常見送別詩的感情有如下幾點。1表達對友人的深切思念。2表達對前途艱險的擔憂。...

隨便找幾首送別詩,送別詩有哪幾首

友情送別詩詞 友情送別詩詞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倫理觀念 五倫 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 送別詩有哪幾首 1 謝亭送別 唐代 許渾 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譯文唱完了一曲送別的歌兒,你便解開了那遠別的行舟,兩岸是青山,滿山是紅葉,水呀,在急急地東流。當暮色...

王維有哪些送別詩,王維的送別詩有哪些

年代 唐 作者 王維 送別 內容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雲無盡時。作者 王維 字摩詰,河東人。工書畫,與弟縉俱有俊才。開元九年,進士擢第,調太樂丞。坐累為濟州司倉參軍,歷右拾遺 監察御史 左補闕 庫部郎中,拜吏部郎中。天寶末,為給事中。安祿山陷兩都,維為賊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