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龍泉
一、綠色發展新理念
習的綠色發展理念是把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與當今時代發展特徵相結合,又融匯了東方文明而形成的新的發展理念;是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的全新發展理念。
一是綠色經濟理念。是指基於可持續發展思想產生的新型經濟發展理念,致力於提高人類福利和社會公平。「綠色經濟發展」是「綠色發展」的物質基礎,涵蓋了 兩個方面的內容:
一方面,經濟要環保。任何經濟行為都必須以保護環境和生態健康為基本前提,它要求任何經濟活動不僅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而且要有利於環 境的保護和生態的健康。另一方面,環保要經濟。
即從環境保護的活動中獲取經濟效益,將維繫生態健康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從綠掘金」。要求把培育生態 文化作為重要支撐,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把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 恢復作為基本方針,把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作為基本途徑。2023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指出:
「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 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發展綠色經濟強調「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生產方式」,強調「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消費生活方式」。2023年8月21日,在中南海召開的黨外人士座談會 上,習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發展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最主要的就是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
在新常態下,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 發生了新的變化。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正確的發展理念。建議稿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 和任務,提出並闡述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強調落實這些發展理念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域性的一場深刻變革。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 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要直接奔著當下的問題去,體現出鮮明的問題導向,以發展理念轉變引領發展方式轉變,以發展方式轉變推動發展質量 和效益提升,為『十三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指好道、領好航。」
二是綠色環境發展理念。是指通過合 理利用自然資源,防止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的汙染和破壞,保護自然環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類社會環境的生存狀態,保持和發展生態平衡,協調人類與自然環境的 關係,以保證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的共同發展。習指出: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 的民生福祉。」 2023年1月20日,習在雲南考察工作時指出:
「新農村建設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 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經濟要發展,但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長期任務,要久久為功。
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2023年5月25日,習在浙江舟山農家樂小院考察調研時表示,「這裡是一個天然大氧吧, 是『美麗經濟』,印證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道理。」2023年5月27日,習在浙江召 開華東7省市黨委主要負責同志座談會時指出,「協調發展、綠色發展既是理念又是舉措,務必政策到位、落實到位。要科學佈局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 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三是綠色政治生態 理念。是指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優良。習指出:
「自然生態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也要山清水秀。嚴懲腐敗分子是保持政治生態山清水秀的必然要求。黨內 如果有腐敗分子藏身之地,政治生態必然會受到汙染。
」五中全會《公報》指出:「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鞏固反 腐敗鬥爭成果,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著力解決一些幹部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 形成敢於擔當、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清廉、政治清明,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在中國共產黨建黨93週年紀念日前夕,習 近平總書記在**政治局第十六次集體學習時首次提出「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並在此後多個場合強調要淨化政治生態。
2023年1月22日,習在第十 八屆**紀律檢查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指出:「工作作風上的問題絕對不是小事,如果不堅決糾正不良風氣,任其發展下去,就會像一座無形的牆把我們 黨和人民群眾隔開,我們黨就會失去根基、失去血脈、失去力量。改進工作作風,就是要淨化政治生態,營造廉潔從政的良好環境。
」營造綠色政治生態,要抓好領 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2023年3月習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吉林代表團的審議時強調:「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須有一個良好政治生態。
政治生態汙 濁,從政環境就惡劣;政治生態清明,從政環境就優良。政治生態和自然生態一樣,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汙染,一旦出現問題,再想恢復就要付出很大代價。要 突出領導幹部這個關鍵,教育引導各級領導幹部立正身、講原則、守紀律、拒腐蝕,形成一級帶一級、一級抓一級的示範效應,積極營造風清氣正的從政環境。
」講 綠色生態也是生產力,綠色政治生態同樣能夠極大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最終實現綠色政治生態的巨大效能。這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這個過程急不得,等不得,要 統籌推進,踏石留印的去落實,最終才能實現我們黨和人民所期待的效果。
四是綠色文化發展理念。綠色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是與環保意 識、生態意識、生命意識等綠色理念相關的,以綠色行為為表象的,體現了人類與自然和諧相處、共進共榮共發展的生活方式、行為規範、思維方式以及價值觀念等 文化現象的總和。綠色文化是綠色發展的靈魂。
作為一種觀念、意識和價值取向,綠色文化不是遊離於其它系統之外,而是自始至終地滲透貫穿並深刻影響著綠色發 展的方方面面,並在其中起到靈魂的作用。進一步弘揚綠色文化,讓綠色價值觀深入人心,對於我國順利完成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綠色發展、建設美 麗中國具有重要的實踐指導意義。五中全會《公報》指出:
「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樹立節約集約迴圈利用的資源觀,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汙權、碳排 放權初始分配製度,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要推動綠色文化繁榮發展,第一,要樹立綠色的世界觀、價值觀文化。習指出: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第二,要樹 立綠色生活方式和消費文化,「用之無節,取之無時」將後患無窮;第三,要樹立綠色gdp文化,不能把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唯一指標。習指出:「單 純依靠刺激政策和**對經濟大規模直接干預的增長,只治標、不治本,而建立在大量資源消耗、環境汙染基礎上的增長則更難以持久。
要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 益,避免單純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論英雄。各國要通過積極的結構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增強經濟競爭力。」 第四,要樹立綠色法律文化。
新修訂的《環境保**》,集中體現了黨和國家對加強環境保**治、努力破解環境汙染難題、大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定決心,有 助於樹立綠色法律文化,形成全面、完善、長效的環境治理機制體系 ,為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保駕護航。
五是綠色社會發展理念。綠 色是大自然的特徵顏色,是生機活力和生命健康的體現,是穩定安寧和平的心理象徵,是社會文明的現代標誌。綠色蘊涵著經濟與生態的良性迴圈,意味著人與自然 的和諧平衡,寄予著人類未來的美好願景。
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2014-2023年)》提出,要加快綠色城市建設,將生態文明理念全面融入城市發展,構建綠色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
這意味著,「十三五」期 間的城鎮化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資源,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推動形成綠色 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模式。綠色社會成為一種極具時代特徵的歷史階段,輻射滲入到經濟社會的不同範疇和各個領域,引領著21世紀的時代潮流。
二、綠色發展新道路
習的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中國走向永續發展、文明發展新道路。十八大以來,習關於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態安全的講話、論述、批示超過60次,足見 其對綠色發展的重視。他擔任十八報告起草組組長,在報告指出:
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 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
綠色發展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的具體體現。「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是五中全會強調的如期實現全面建 成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習在海南考察時指出: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習 近平在**政治局第六次集體學習時指出:「生態環境保護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事業。
要清醒認識保護生態環境、治理環境汙染的緊迫性和艱鉅性,清醒認識加 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對人民群眾、對子孫後代高度負責的態度和責任,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
綠色發展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具體行動。習指出:「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
發展,應當是經濟社會整體上的全面發展,空間上的協調發展,時 間上的持續發展。」習強調:「經濟發展、gdp數字的加大,不是我們追求的全部,我們還要注重社會進步、文明興盛的指標,特別是人文指標、資源指標、 環境指標;我們不僅要為今天的發展努力,更要對明天的發展負責,為今後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和可以永續利用的資源和環境。
」綠色發展是增強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必由之路。生態環境已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綜合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習強調:
「中國將繼續承擔應盡的國際義務,同世界各國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領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成果分享,攜手共建生態良好的地球美好家園。」
綠色發展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重要途徑。「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是五中全會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的重要內容。習指出:
「我們已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現在的發展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溫飽,而是為了加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不能光追求速度,而應該追求速度、質 量、效益的統一;不能盲目發展,汙染環境,給後人留下沉重負擔,而要按照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要求,做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
三、綠色發展新舉措
習指出:「必須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加快發展綠色產 業,形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點。必須加快推動生活方式綠色化,實現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向勤儉節約、綠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轉變,力戒奢侈浪費和不合理 消費。
」五中全會為實現綠色發展提出一系列新舉措。「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 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
習指出:「你善待環境,環境是友好的;你汙染環境,環境總有一天會翻臉,會毫不留情地報復你。這是自然界的規律,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習指 出:「我們要認識到,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五中全會提出:
「促進人與 自然和諧共生,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推動建立綠色低碳迴圈發展產業體系。」
習指出:「 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由一個部門負責領土範圍內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五中全會提出,「加快建設主體功能區,發揮主體功能區作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基礎制度的作用。
」習指出:「中國的綠色機遇在擴大。我們要走綠色發展道路,讓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成為主流的生產生活方式。
我們正在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優化能源 結構,落實節能優先方針,推動重點領域節能。」五中全會提出,「推動低碳迴圈發展,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現代能源體系,實施近零碳排放區示範工程。」 「全面節約和高效利用資源,樹立節約集約迴圈利用的資源觀,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汙權、碳排放權初始分配製度,推動形成勤儉節約的社會風尚。
」習指出:「著力擴大環境容量生態空間,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合作,在已經啟動大氣汙染防治協作機制的基礎上,完善防護林建設、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清潔能源使用等領域合作機制。」五中全會提出,「加大環境治理力度,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實行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
」習指出:「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環境保護和治理要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 水、大氣、土壤等汙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流域和區域水汙染防治,著力推進重點行業和重點區域大氣汙染治理。
」五中全會提出,「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保護 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實施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完善天然林保護制度,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
「環 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實施綠色發展戰略,走文明發展新路。十八大以來,中國已經在這條道路上邁開大步向 前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黨建都在走向綠色化。
五中全會再次吹響綠色發展的號角,中國將迎來一個綠色化的「十三五」!
如何理解黨的十八大和十三五規劃建議中提出的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39653666 必須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牢牢把握這一基本要求,對於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具有重要意義。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
十八大黨章提出的生態文明理念是,怎樣理解十八大黨章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
中國共產 bai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du主義生態文明。樹zhi立尊dao重自然 順應自回然 保護自然的生態文答明理念,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 保護優先 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堅持生產發展 生活富裕 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著力建設資源節約型 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
怎樣理解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是發展
發展是當代中國的主題,是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 總鑰匙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創造了發展的 中國奇蹟 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因此,發展,對於全面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