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要直接問萬里長城是幾年?幾月幾日?建立的

2021-03-05 09:16:07 字數 5781 閱讀 1604

1樓:愛理不理

秦代萬里長城的修建,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共12年之久. 第一階段,由秦始皇二十六年至三十二年(前221——前215年).這時剛剛平滅六國,國內正緊張地進行一系列改革和推行鞏固統一的各項措施,對匈奴採取的是戰略防禦方針.

重點維修了原秦,趙,燕三國的邊地長城,並新築若干部分,以使其互相連線.由於第一階段的重點任務是維修舊長城,新築部分不多,工程量不大,主要是由蒙恬所率部隊和沿邊郡縣軍民完成的,沒有大規模動員全國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因而史書上對這段情況的反映比較少. 第二階段,自秦始皇三十三年至三十七年(前214——前210年).

這時形勢已發生巨大變化,秦始皇鞏固內部的工作已經完成,邊地長城的修繕已基本結束,邊防已經鞏固,對匈奴作戰的各項準備皆已就緒,已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並取得重大勝利.秦始皇三十二年,蒙恬大敗匈奴軍,一舉收復河南;次年又渡過黃河,攻佔高闕,控制了陽山,北假一帶,從而使秦代的邊境向北推進很遠.為了鞏固新佔領的地區,於是開始第二階段修建長城的工作.

第二階段的任務共有兩項.一是"自榆中(今甘肅榆中)並河以東,屬之陰山,以為(四)十四縣,城河上為塞".也就是從今天的甘肅省蘭州市,榆中縣一帶開始,同第一階段由狄道沿洮水向西北延伸的長城相連,沿黃河而東,直到與陰山相連,即與原趙國陰山南長城的西端相連,並在沿河岸邊修建44座城塞,建立44縣,從而加強沿河的防禦,二是在高闕,陽山,北假一帶"築亭障以逐戎人".

也就是重新修復趙武靈王時所建的陰山北長城,並自高闕向西南延伸很長一段,直至與當時的流沙(今巴丹吉林沙漠,滕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的總稱)連線;向東與原趙國陰山南長城會合後,於今內蒙卓資一帶轉向東北,逶迤於今內蒙商都縣北,化德縣南,河北康保縣南,在今內蒙太僕寺旗一帶與原燕國的長城相連.這兩項任務都是以新築為主,包括修復趙武靈王的陰山北長城,由於匈奴的長期破壞,亦和新築相仿.加之地形複雜,多行於崇山峻嶺之中,因而任務十分艱鉅,僅靠蒙恬所率部隊和沿邊郡縣的軍民是難以完成的,遂大規模地動用了內地的人力和物力.

據估算,當時投入築長城的部隊約50萬,民夫約50萬,總人力不下100萬.由此可知,秦代勞動人民為了修建萬里長城,不知付出多少犧牲和巨大的代價!

2樓:匿名使用者

11111111122

萬里長城 資料簡介

3樓:裝甲擲彈兵水瓶

長城(great wall),又稱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的軍事防禦工程,是一道高大、堅固而連綿不斷的長垣,用以限隔敵騎的行動。長城不是一道單純孤立的城牆,而是以城牆為主體,同大量的城、障、亭、標相結合的防禦體系。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奇蹟。自秦朝開始,修築長城一直是一項大工程。據記載,秦始皇使用了近百萬勞動力修築長城,佔全國人口的1/20,當時沒有任何機械,全部勞動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環境又是崇山峻嶺、峭壁深壑。

可以想象,沒有大量的人群進行艱苦的勞動,是無法完成這項巨大工程的。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

其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

1萬千米。

4樓:匿名使用者

長城,是中國偉大的軍事建築,它規模浩大、工程艱鉅,被譽為古代人類建

築史上的一大奇蹟。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西周時期,發生在首都鎬京(今陝西西安)的著名的典故「烽火戲諸侯」就源於此。春秋戰國時期列國爭霸,互相防守,長城修築進入第一個高潮,但此時修築的長度都比較短。秦滅六國統一天下後,秦始皇連線和修繕戰國長城,始有萬里長城之稱 。

明朝是最後一個大修長城的朝代,今天人們所看到的長城多是此時修築。

長城資源主要分佈在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陝西、甘肅、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山東、河南、青海、寧夏、新疆等15個省區市。期中陝西省是中國長城資源最為豐富的省份,境內長城長度達1838千米。根據文物和測繪部門的全國性長城資源調查結果,明長城總長度為8851.

8千米,秦漢及早期長城超過1萬千米,總長超過2.1萬千米。

擴充套件資料

象徵意義

萬里長城自構築的那天起,就成為中華民族大一統的象徵,2000多年來,任何人都沒有能從認識上割裂萬里長城,因而也就無法割裂中華民族 。長城對中國人來說,是意志、勇氣和力量的標誌,象徵著中華民族偉大意志和力量。

《義勇軍進行曲》的長期傳唱,使長城在人們心目中已昇華為勤勞、智慧、百折不撓、眾志成城、堅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和意志,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熱情。

長城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在歷史的程序中自然形成,並在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鬥爭中,特別是在全民族的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鬥爭中被世人所認同,所接受。面對民族的生死存亡,象徵國防和民族統一的長城自然提升為整個中華民族的象徵,喚起整個民族的抗戰意識。2023年的長城抗戰震驚中外,揭開了抗日戰爭史上最初的壯烈一頁,「誓與長城共存亡」成為抗日將士們的共同誓言。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義勇軍進行曲》唱出了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心聲;而《長城謠》同樣以其獨特的藝術感召力,激起了億萬中國人民的愛國熱忱。《義勇軍進行曲》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人們聽到或唱起總能從中感受到一種愛國激情,就是因為長城能喚起億萬中國人心靈深處的共鳴。

2023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中的合法地位。中國向聯合國大會贈送的禮品是一塊萬里長城大型掛毯,再次表明中國人民和**已將標誌數千年燦爛文化的萬里長城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這一象徵意義也被全世界所認同,所接受。

長城在軍事實用功能逐漸消退,文化精神作用不斷增強的雙向歷史演進中,美學魅力日顯明顯,一方面不斷地向世界展示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創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類的堅強意志和雄偉氣魄。長城不僅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而且也是人類文明的象徵,地球和平的象徵,全人類都將從這份寶貴的文化遺產中得到益處。

5樓:黃昊舒

萬里長城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東西橫亙著一道綿延起伏、氣勢雄偉、長達一萬多裡的長牆。這就是被視為世界建築史上一大奇蹟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禦工程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準確地說,長城不只有一座。在兩千多年間,各代王朝在中國的北方修建了許多座長 城。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儲存最完整的一座建於中國明代(1368-1644)。

明長城是一座結構龐大複雜的邊防堡壘,綿延6700公里。它是世界最偉大的人工奇蹟。

明長城翻山越嶺,蜿蜒迂迴於崇山之間。看見它人們不由肅然起敬,感嘆在如此險峻 的地方使用數量如此眾多而且巨大的建築材料。長城見證了古代中原農業文明和北方遊 牧民族間劍拔弩張的激烈對抗。

明代長城是人類歷史上耗費人力最巨,時間最久,物資最多的建築。這使它成為一件 最大的歷史文物。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保護長城是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萬里長城

6樓:匿名使用者

萬里長城在我國北方遼闊的土地上,東西橫亙著一道綿延起伏、氣勢雄偉、長達一萬多裡的長牆。這就是被視為世界建築史上一大奇蹟的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一項偉大的防禦工程它凝聚著我國古代人民的堅強毅力和高度智慧,體現了我國古代工程技術的非凡成就,也顯示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佈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餘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鬥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準確地說,長城不只有一座。在兩千多年間,各代王朝在中國的北方修建了許多座長 城。其中,最"新"的而且也是目前儲存最完整的一座建於中國明代(1368-1644)。

明長城是一座結構龐大複雜的邊防堡壘,綿延6700公里。它是世界最偉大的人工奇蹟。

明長城翻山越嶺,蜿蜒迂迴於崇山之間。看見它人們不由肅然起敬,感嘆在如此險峻 的地方使用數量如此眾多而且巨大的建築材料。長城見證了古代中原農業文明和北方遊 牧民族間劍拔弩張的激烈對抗。

明代長城是人類歷史上耗費人力最巨,時間最久,物資最多的建築。這使它成為一件 最大的歷史文物。在今天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保護長城是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最具挑戰性的任務。

萬里長城

7樓:美豬豬公主

萬里長城

長城始建於公元前五世紀春秋戰國時代,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統一中國,派遣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逐匈奴後,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連線起來,並且繼續修建。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到公元十七世紀中葉明代未年,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

萬里長城 八達嶺

八達嶺位於延慶縣,是明代長城儲存得較完整的一段,其關城建於一五○五年(明弘治十八年),東窄西寬,呈梯形,有東西二門,東名居庸外鎮,西名北門鎖鑰,都是磚石結構,券洞上為平臺,南北兩面各開一豁口,接連關城城牆,臺上四周有磚砌垛口。這一段的城牆,依山勢修築,牆身高大堅固,下部為條石臺基,上部採用大型城磚砌築,內填泥土和石塊。頂部地面鋪縵方磚,嵌縫密實。

內側為宇牆,外側為垛牆,垛牆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山勢陡峭處,砌成梯道,山脊高地、城牆轉角或險要處,則築有堡壘式城臺、敵臺或牆臺。城牆高低寬窄不一,平均高七公尺餘,有些地段高達十四公尺。

牆基平均寬六公尺半,頂寬五公尺餘,可容五馬並馳或十人並進。

萬里長城 居庸關

居庸關位於昌平縣,是長城的一個主要關益。砌旁局山聳立,翠嶂重疊,中有長達二卜公里的溪行,俗稱關溝。這裡地勢險要,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

居庸關的名字,是取「徙居庸徒」的意思。相傳秦始皇修築長城時,把強徵來的民夫士卒徙居於此。漢代沿稱,三國時代名西關,北齊時改納款關,唐代有居庸關、薊門關、軍都關等名稱。

此後各代仍稱居庸關口這裡山巒間花木鬱茂蔥籠,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疊翠」之稱,為「燕京八景」之一。

萬里長城 金山嶺

金山嶺在熱河灤平縣巴克什營花樓溝一帶,因修築於燕山第一峰霧靈峰與古北口臥虎嶺之間的大、小金山之上,故有此名。此段長城建於一五七○年(明隆慶四年),相傳是抗倭名將戚繼光和譚綸修建的,約長三十公里,依山勢蜿蜒曲折,高低隱現,氣勢磅礴。由於這裡地勢低緩,易攻難守,城牆修築得十分厚實堅固,烽火臺巍峨高大,城關要塞星羅棋佈,樓臺密集,共有一百五十八座之多。

這些樓臺形式各有不同,樓墩有方形、扁形、圓形等,樓頂有船篷、穹窿、四角和八角鑽天等形狀,此外還不多孔眼的瞭望臺,以及長城沿線少見的庫房樓等。

萬里長城 黃崖關

黃崖關長城在薊縣北三十公里的崇山峻嶺之中,始建於公元五五六年,明代名將戚繼光任薊鎮總兵時,曾重新設計,包磚大修。這一段長城建築特點是,臺牆有磚有石,敵樓有方有圓,砌壘磚有空心有實心。關城塞堡、敵臺水關,應有盡有,接山跨河,佈局巧妙,集雄險奇秀於一身。

萬里長城 山海關

山海關坐落河北省秦皇島東北,是中國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的關隘。一三八一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在此修築長城,建關城設衛。關城北倚峰巒疊翠的燕山山脈,南臨波濤洶湧的渤海灣,因此得名。

關城平面呈方形,周長四公里,高十四公尺,厚七公尺。有城門四座,東門最為壯觀,名鎮東,內懸「天下第一關」匾額,西門名迎恩,南門名望佯,北門名威遠,各門上都築城樓,城中心建鐘鼓樓,城外有護城河。

萬里長城 嘉峪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戈壁灘上嘉峪關鎮西南隅,坐落在祁連山脈文殊山與合黎山脈黑山間的峽谷地帶嘉峪塬上,是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建於一三七二年(明洪武五年),但是早在漢隋兩代已建有墩臺,由於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自古以來稱為「天下雄關」,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絲路必經之地。

萬里長城的起點是萬里長城的起點跟終點分別是?

由於年代久遠,早期各個朝代的長城大多數都殘缺不全,儲存得比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長城,所以人們一般說的長城指的是明長城,所稱長城的長度,也就是明長城的長度。明長城東起遼寧虎山,西至甘肅嘉峪關,從東向西行經遼寧 河北 天津 北京 山西 內蒙古 陝西 寧夏 甘肅 青海十個省 自治區 直轄市 的156個縣域...

請問萬里長城是什麼時候建造的,萬里長城是什麼時候建造的

你好,我給你糾正一下 萬里長城並不是在特定的某個年代建造的,而是2000年來中國勞苦大眾的 屍骨堆砌 的。長城始建於春秋時期,後經歷朝歷代的統治者2000多年的擴建,總長度達5000萬米左右,至今都有人在出資重建長城。秦始皇時期建造長城時動用了全國1 20的人口近100萬人勞動力,有10多萬人累死在...

走完萬里長城要多長時間,萬里長城有多長?如果把萬里長城從頭到尾走完需要多久的時間?

走完全部長城需要總時為7個月,包括所有長城階段。希望你能走到。一頭蒼白的及肩長髮,臉上是古銅一樣粗獷的顏色,健碩的肩膀上是永不離身的攝影包,這些元素組成了一個飽經滄桑的人物,他就是被稱為 徒步走遍萬里長城第一人 的探險家劉宇田。昨天,記者在素有 長城博物館 之稱的延慶縣小張家口殘長城上第一次見到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