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8萬4千法門
「又《勝鬘寶窟上》曰:惡盡言功,善滿曰德。」這又是一個**,斷惡是功夫,修善是積德。
善惡的標準就是戒律,在本經有,本經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給你細說五戒十善,把五戒十善完全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讓你知道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哪些是善,哪些是不善。這個六品經是無量壽經上講的戒律,四十八願是本經所說的發菩提心。功德兩個字要認清楚。
「又德者得也」,功德的德跟得失的得是一個意思,「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你沒有修功,你就沒有德,修功才有德。梁武帝出錢出力,營造道場、寺院叢林,這屬於外財佈施,自己沒有去做,所以他自己沒有修功。修功是什麼?
是斷惡修善,他自己沒有斷惡。你看還有名利心,喜歡別人讚歎他,達摩祖師說真話他不高興,立刻就送客。他也不繼續問一下,向達摩祖師請教什麼叫功德,達摩祖師一定給他講。
我乾的這個事情沒有功德,那是什麼?福德。梁武帝要是問,我的福大不大?
達摩祖師一定讚歎,很大很大!你修的是大福報,不是功德。功德是什麼?
斷惡修善,斷煩惱是功,證菩提是德,這個要懂得。修三種佈施,不著相、不求果報,那就是德。我做的好事是希望能夠對我有好處,這是福報,這是福德,不是功德。
功德一定跟性德相應,你還有求,就是還有自私自利,還有名聞利養,還有這種念頭在,你乾的什麼好事全是福德邊事,功德那邊沒有。人真把自私自利放下,名聞利養放下,對於五欲六塵那個貪愛放下,那是真正的功德。
九0年代我住在新加坡,淨宗學會距離薝葡院很近,走路大概三分鐘就走到了。那個地方早年弘一大師在那裡住過,廣洽老和尚的道場。老和尚跟我很有緣,我在新加坡講經,他常常來聽。
告訴我一些弘一大師的故事,我們很受感動。弘一大師年輕的時候沒有學佛,那種傲慢,姿態之高,對人嚴肅,一點都不饒人。在日本留學的時候,跟同學約會八點鐘,到他住的地方來看他,人家遲到
三、四分鐘,他站在陽臺上把人家臭罵一頓,趕走。約的是八點,就準八點來,早一分鐘不開門,遲到一分鐘也不見你,那麼苛刻。學佛之後,晚年在新加坡的時候,那種柔和、謙虛,什麼分別執著都沒有了,他煩惱磨盡了。
他是貴客、貴賓,廣洽法師叫兩個小徒弟照顧他生活,非常隨便,有的時候廣洽法師跟他在一起吃飯,看那個菜太鹹了,他怎麼說,鹹有鹹的味道;那個菜淡了,淡有淡的味道。什麼都能接受,一點也不挑剔了。這是什麼?
這是修功有德。他把他年輕那種分別執著全放下了,對自己、對別人那種苛刻的要求全沒有了,完全換了一個人,讓別人看到他對他尊敬,歡喜接近他,真正做到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廣洽法師告訴我,在新加坡也居住一段時間,生活起居非常簡單,自己能做的事情完全自己做,不麻煩別人。
我們知道,弘一大師的身體並不好,人很瘦也多病,年輕時候沒有出家,很難伺候,學佛之後變了。這個講的是「惡盡言功」,修功,「善滿曰德」,我們在弘一大師的身上看到他修功積德
下面給我們略舉『功德』,這兩個字也要簡單加以解釋。「功」是講功夫,「德」就是講你的收穫、你所得到。你用一分功夫必定有一分收穫。
這個「德」跟得失、得到的「得」是一個意思。什麼叫功夫?戒定慧是功夫。
譬如,佈施主要是破慳貪,如果佈施真的把我們慳貪煩惱舍掉了,這是功夫,得到心地清涼自在。像六祖大師所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那就是他所得到的,得的是清淨心。功德是要自己修的,我們今天佛門裡面常常以財佈施,這只是佈施不能成為功德,這裡面沒有功夫,沒功夫就是不能斷慳貪。雖修佈施,佈施的力量不足以斷慳貪,功夫不到,不能成為功夫。
有些時候不但不能成為功夫,反而適得其反,就是聽說佛門所講「舍一得萬報」,他才肯來佈施,這是世間生意買賣,沒有比這個利益更大。今天佈施一塊錢,明天就得一萬塊錢的果報,這應該趕快去佈施。這種佈施不但不能斷慳貪,反而增長慳貪。
他為什麼來佈施?他是為慳貪心來佈施,而不是佛法的佈施,佛法所講的是斷慳貪而佈施。以慳貪心在佛門佈施有沒有收穫?
有收穫,那不是功德,是福德,福報。
反正你佈施總歸是有福,果報是三界之內有漏的福報。廣種福田,那是沒錯,不能稱功德。福德還是功德一定要辨別清楚。
功德跟福德不一樣,福德可以給別人,我的福報很大,我不享,我可以送給你享,你能得到。功德不行,功德就是我的智慧、我的才藝,無法給人,我的禪定、般若、持戒也無法給人。功德一定要自己修自己得,福德自己修可以給別人,別人修也可以給我們。
明天我們這個道場要舉行冬至祭祖法會,我們把所修的福可以送給歷代祖先。誦經也是如此,對我們自己來講是功德,我們把這個功德迴向給他,他所得到的是福德。
功德跟福德不一樣,功德里面一定有福德,為什麼會有福德?因為功德是見性,真性裡頭本來具足,福德也是本來具足的,所以功德里面有福德;福德里面不一定有功德,福德里頭可以說沒有功德。一個人修的福報很大,心不清淨,還有迷惑顛倒。
所以佛教給我們要修功積德,不要著相修福。六祖大師在《壇經》裡說得很好,著相修福,到臨命終時,福救不了,福沒有辦法救你超越輪迴。功德可以幫助你超越輪迴,福德是不行的,所以要知道修積功德之可貴。
怎麼修法?大經經題上講的「清淨平等覺」,清淨心、平等心、覺心,這都是功德。
2樓:匿名使用者
修行中,功是功夫,以戒為師。持戒得清淨心,有心得是德。阿彌陀佛!
3樓:匿名使用者
功德 意思
聽眾朋友們,臺長很高興在空中和大家說白話佛 法。實際上,佛法很深
奧,但是用白話來解釋,讓人容易理解。臺長就是用這種方法講 法,使大家能夠學佛。今天台長給大家講一講功德。
什麼叫功德?有些人也要問了,功德和我們所做的善事有什麼不同?臺長告訴大家,功德和善事確實不一樣。
善事是你在人間所做的好事情,然而功德是學佛的人開悟後所做的善事,
這種善事已經轉化為功德了。這裡面有很大的講究。
首先,臺長給大家講一講,什麼叫功?比如,你去做一件善事,是從內心發出的,是用心來做的善事,就是有功了。而且是用本性,是用佛菩薩的佛性來做這件事情,就稱為功德了。
所以,人在做善事的時候,要有好的發心。雖然你在做一件善事,如果你的發心不好,你也是沒有功德的。當你在幫助一個人的時候,你用的不是佛菩薩的慈悲心,而是有自己的私心,是想從中牟利,這樣所做出來的就只能叫善事,而不能叫功德。
人在學佛之後,所做的事情都是經過大腦考慮的,做任何善事都能夠從一個點出發,這個點就是你所理解的佛性。
臺長經常跟大家講一句話,就是有些人從小就不喜歡吃活魚、活蝦,這不算功德,但如果某一天原本吃活魚活蝦的人在佛菩薩面前許願說,從現在開始再也不吃活的海鮮了,因為知道要做善事,要有慈悲心,這就是有功德了。從小就不愛吃海鮮的人,他不吃海鮮,因為那是他自然的習慣,是沒有功德的。這和許願不再吃活海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後者是有功德的。一個人的發心很重要。學佛的人發心好,就有功德。如果發心不好,即便做善事,也得不到功德,只能夠得到善報。
聽眾朋友們,佛法講,唸佛需甚發心者。學佛的人,首先要學你的良心啊。一個人的良心很善良,而且發心好,那才能夠學佛啊。
一個人很惡,心又不善良,發心又不好,你說他能夠學佛嗎?實際上,心為修持之主。發心、唸佛,心很重要。
你的心念一句佛,念一個經 文,行一件善事,因為你和菩薩的四巨集願合在一起了,功德無量無邊。所以,我們做人、做事情要看這個人的主流意識。如果一個人的主流意識不好,就是說發心不好,你所做的善事是不能夠成為功德的。
況且身口意三業,人的身 體會犯錯,人的嘴巴會講錯,人的意念會犯罪,這三業很難讓你把位置放在正宗的佛法上了。一個人的身口意三業是隨著你自身在人間的惡業而成長的。你的惡業越多,你的身口意造業也越多。
你的惡業越少,你的身口意三業也越少。所以要學習佛菩薩,以唸經 學佛利生為始乎哉。
我們學佛做人,發心是最重要的。發心,講一講容易,這個心是怎麼發的呢?人的毛病是唯求自利。
因為每個人的心,不管求什麼都是為自己的,不容易為他人著想。我們要學佛菩薩,做人做事情多為別人著想。人心若唯求自利,不願利人,所行之事雖多,而所得之功德甚少。
如果我們求菩薩是為了自己,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的利益,即便每天做很多的善事,即便沒有傷害到別人,也是沒有功德的。有些人想到了幫助人家,但是意念中存在一些雜念,這叫有相佈施,也是少功德。
現在很多人不但沒有功德,經常還有害人之意。現在的人心已經到了一個什麼地步呢?就是到了一個如果他不害人,他就無法忍耐心中所承受的壓力的地步。
為什麼丈夫在單位受了老闆的氣,回家就會拿自己的妻子出氣呢?妻子和同事不開心了,回家就拿自己的孩子出氣呢?現在的人,要舒緩他內心的孽障,只能夠用侵人、害人來發 洩自己內心的那種不快之意。
學佛的人,應該杜絕這種思想和行為,因為任何事情都是因果所為。
聽眾朋友們,臺長現在跟大家講的是功德。要記住,我們做任何善事、做任何好事都要把心放在當中,否則我們所念的佛菩薩,我們所做的善事都會覺得沒有完全的功德。所念之佛,所行之善,亦非全無功德,因為你有一顆善良的心。
但也不是全有功德。如果行善事、做功德時,沒有佛心、沒有善心,功德會很少很少的。
然而,功德就像我們存錢一樣,如果用出去的多,賺進來的少,功德就會慢慢地沒有,取而代之的是你的孽障。
人的惡念,每天都在不斷地重複並且增加。人的意念往往容易這樣,今天做了這件事情,明天恨這件事情了,後天想起來又會恨,大後天想起來還會再恨。這些恨意惡念會不斷地加深你的孽障啊。
所以,修心的人要善於發善心,用不停地念經,唸經是有功德的,但是更要學習發心啊。發心正,一個人學修佛法也會正;發心邪 惡,一個人學修佛法也會邪 惡。
任何一個人只要一邊學佛,一邊對別人的法 門進行攻擊,他就沒有功德,還會造口業,而且也不是一個真正的學佛之人。一個人在經歷如此一番的身口意造業之後,所學 法 門便會面目全非。慎之再慎之,此乃人之大患。
臺長經常跟大家講,做一個小時的佛,你所做的事情就是功德。你哪怕每天就用半小時的時間學著菩薩救 度眾生,你所做的事情都是有功德的,因為你是在學佛菩薩啊。因為你是從內心覺得眾生很可憐,真的想救 度他們。
然而,如果你在幫助別人時,對方是你的親人、朋友,或者你帶有私心雜念,即便你講得很努力,這也只能夠是善事,而不是功德。臺長經常跟大家講,見性是功,平等是德,要明 心見性。我們做人要學會看人的本性、人的出發點,這就是悟,這就是德。
因為有悟,才會有德。如果你悟不到,你就不會有真正人之本性的德能出來。不管你前世修了多少,你今世會得到多少回報,要記住,這只不過是你開始發心的一種平等。
然而,你真正理解平等是在證 悟 到佛性的基礎上。
很多人只知道求福 報,而不懂得求功德。實際上,功德能夠消除你身上的孽障,而福德只能夠加重你身上的業障,所以,求福的人,等到某一天他的福享盡了,等待他的就是業障。我們要求功德,要消除自己身上累世積累的惡業。
天天求孩子、財運等,求到了,也只會給你帶來幾年在人間的歡樂,接下來的就是無盡的煩惱。
因為當你的孩子身 體好了,財運有了,你的煩惱就是你老了,等你要走的時候,你又捨不得他了,這些求來的東西不是長久的,對於我們學佛的人來說,求來了又有何用呢?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一個人如果在監獄裡,即便讓他學了所有的佛 經,和一個本質很善良的人,學了一點點佛 經,是哪一個人更有功德呢?聽眾朋友們,大家要記住,學佛 學 法,要有正信、正念,如果把佛法作為一種武 器,作為一種工具去謾罵、去壓 制、去貶說其他法 門,這個人就是沒有學好佛法。
切忌之!
我們要學佛菩薩的大慈大悲,要學佛菩薩能夠原諒別人,碰到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時,要想想對方是很可憐的,自己就會生出慈悲心,這就是功德。
聽眾朋友們,臺長今天和大家講了功德。人要明白,一定要好好做功德。因為沒有功德,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就等於沒有基本的要素。
這個基本要素就是人的本性,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人的品質。一個人品質的好壞和境界的高低有賴於他的基礎。有一句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說的就是造房子的基礎很重要。
一個人要學好佛法,不在於他讀了多少本佛 經,而是在於他前世、累世積累的福德和功德。
一個人有了基礎,他才能夠把佛 學好。如果一個人的本質很壞,就算是進了佛 學院,就算是能夠和菩薩接上氣,但是給他帶來的所有佛法的深奧的功能都是暫時的。因為基礎最重要。
功德無量的意思是什麼功德無量是什麼意思?
功德 功業和德行 無量 無法計算。舊時指功勞恩德非常大。現多用來稱讚做了好事。自是無量,所謂無量,就是無法衡量,也無有界限,心靈的智慧與功德修身為功,修心為德,功德圓滿 表面意思 功德很大,大到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去稱量。功德無量 g ng d w li ng 解釋 功德 功業和德行 無量 無法計算。舊...
功德無量是什麼意思你的功德無量什麼意思
功德無量是一個成語,讀音是g ng d w li ng,舊時指功勞恩德非常大。現多用專來稱讚人的功勞 恩德或做大有益 屬於別人的事情。佛教語中指功勞恩德無法估量。漢武帝時期,武帝的孫子劉洵因受衛太子事件牽連入獄,獄吏丙吉竭力保護。武帝要殺掉獄中所有的囚犯,丙吉冒死相救,後來劉詢即位為漢宣帝,丙吉把這...
功德無量的意思,功德無量的意思是什麼
所屬朝代 漢代 1.原為佛教語。後亦用以稱頌人的功勞 恩德或做大有益於別人的事情。出處 漢書 丙吉傳 所以擁全神靈,成育聖躬,功德已無量矣。解釋世界各地 功業和德行 無量 無法計算。舊時指功勞恩德非常大。現多用來稱讚做了好事。佛教語,指功勞恩德非常大。現多用來稱讚人的功勞 恩德或做大有益於別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