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大大大倩倩
女子15歲稱及笄,女子16歲稱碧玉年華、破瓜之年。
及笄本來是指古代
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
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中國古代稱12歲的女孩為金釵之年,13歲女孩豆蔻年華,15歲女孩及笄之年,16歲稱碧華之年,20歲稱桃李年華,24歲稱花信年華。
2樓:匿名使用者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年歲的別稱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束髮: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3樓:匿名使用者
12歲(
女)——
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4樓:風劍猖月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古代女子各個年齡的稱呼?比如14-15歲稱為豆蔻,那麼20歲呢,16歲呢..........
5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年齡稱謂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女子到了16歲叫做什麼?
6樓:衡水游龍
有三種主要的稱呼:破瓜之年、碧玉年華、二八妙齡。
一、破瓜之年。
也叫:瓜字初分或者破瓜年華。古代文人把「瓜」字拆開,成為兩個八字,因稱16歲的女子為「破瓜之年」。
《通俗編·婦女》收錄的宋代謝幼盤詩:「破瓜年紀小腰身」。又如:
唐·範慮《云溪友議·韋皋》:「獨東川盧八座送一歌姬,未當破瓜之年亦以玉簫為好。」
二、碧玉年華。
古時女子年齡稱謂。女子十六歲稱為碧玉年華。如竹枝詞十二首之一「碧玉年華足怨思,珠喉解唱淨琉璃。
瓣香我為臨川爇,掩面傾聽幼婦詞。」又如:例句:
碧玉年華里總是充斥著五彩繽紛的夢,我們手握著勇氣,肩負著理想,向著自由前進。
晉人孫綽的《碧玉歌》則融合了碧玉和破瓜兩個:「碧玉破瓜時,郎為情顛倒。芙蓉陵霜榮,秋容故尚好。
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感郎千金意,慚無傾城色。碧玉小家女,不敢貴德攀。
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碧玉破瓜時,相為情顛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寫出二八妙齡少女的清新美好。
三、二八妙齡。
也叫二八芳齡、二八年華。古人在這樣連用數字的時候,數字間多是乘法關係,二八就是十六歲了。如:
南朝 陳 徐陵 《雜曲》:「二八年時不憂度,房邊得寵誰相妬。」 宋 蘇軾 《李鈐轄坐上分題戴花》詩:
「二八佳人細馬馱,十千美酒 渭城 歌。」
7樓:匿名使用者
不同年齡人的稱謂
人初生叫嬰兒,不滿週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女孩7歲稱髫年。男孩7歲稱韶年。
10歲以下稱黃口。
13歲至15歲稱舞勺之年。
15歲至20歲稱舞象之年。
女孩12歲稱金釵之年。
女孩13歲稱豆蔻年華。
女孩15歲稱及笄之年。
16歲稱碧玉年華;
20歲稱桃李年華。
24歲稱花信年華;女子出嫁稱票?梅之年。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80至90歲稱合?之年,耄耄之年。
8樓:匿名使用者
及笄:女子十五歲。(《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紀年,謂十六歲,多用於女子。)
9樓:匿名使用者
女孩16歲稱碧玉年華;
在古代15歲的女孩子如何稱呼
10樓:凮起雲湧
在古代十五歲的女孩子被稱做及笄。
及笄也被叫做既笄,因為在古代的時候,只要女子年滿十五週歲,都會用笄來把頭髮給紮起來,所以也稱呼年滿十五週歲的女子為及笄,及笄也表示的是女子已經是要結婚的年齡。
從周代開始,只要是及笄的女孩子,還要舉行笄禮,也就是女孩的**禮儀,笄禮也被稱做事上頭,或者是上頭禮。
笄禮參禮者以女性為主,主人、正賓、贊者、贊禮、擯者和執事由女性擔任。主人:笄者的母親笄者父親:笄者父親。
笄者:成年待行笄禮者,贊禮一人:主持笄禮儀式。正賓一人:由主人選擇。選擇德才兼具的女性師長為佳。贊者一人,正賓的助手。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年齡稱謂:
1、嬰兒:人初生。
2、襁褓:泛指一歲以下。
3、孩提:兩至三歲。
4、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5、始齔、齠年:男孩八歲。
6、總角:幼年泛稱。
7、垂髻之年:指兒童。
8、黃口:十歲以下。
9、幼學:十歲。
10、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11、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
12、舞勺之年:十三歲至十五歲。
13、舞象之年:十五歲至二十歲。
11樓:颱風下的喇叭花
古代年齡稱謂
不滿週歲--
--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12樓:深愛新一
女子15歲稱及笄,就是能嫁人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女子15歲稱為及笄
在古代女仔15歲叫及笄,那16歲呢?
14樓:匿名使用者
就我個人所知,給你提
供一些!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古代年歲的別稱
總角:指童年。
語出《詩經》,如《詩·衛風·氓》「總角之宴」,又《齊風·甫田》「總角兮」。以後稱童年為「總角」。陶淵明《榮木》詩序:「總角聞道,白首無成。」
垂髫:指童年。
古時童子未冠,頭髮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潘岳《藉田賦》:「被褐振裾,垂髫總髮。」
束髮:指青少年。
一般指15歲左右,這時應該學會各種技藝。《大戴禮記·保傅》:「束髮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
及笄:指女子15歲。
語出《禮記·內則》「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謂結髮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以後稱女子待嫁的年歲為「待年」。《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爰自待年,金聲夙振。」
弱冠:指男子20歲。
15樓:豪豪公仔
首先來回答你的問題,16歲的少女在古代叫做破瓜年華或者是碧玉年華。
不滿週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十八歲少女在古代稱為什麼,18歲古代叫什麼
十八歲少女在古代稱為及笄之年。出自 禮記 內則 指女子滿了15歲,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古時女子十五歲時許配的,當年就束髮戴上簪子,未許配的,二十歲時束髮戴上簪子。古代女子滿15歲結髮,用笄貫之,因稱女子滿15歲為及笄。也指已到了結婚的年齡,如 年已及笄 古代女性的十八歲沒有特別的稱呼,古代...
古代男子15歲稱為什麼,古代女子15歲稱為什麼
未滿週歲的嬰兒 襁褓,2 3歲的兒童 孩提,幼年兒童 垂髫,男孩7歲 韶年,男孩8歲 始齔,幼年泛稱 總角,兒童 垂髻之年,10歲以下 黃口,10歲 幼學,13歲至15歲 舞勺之年 青少年 束髮,15歲 志學,15歲至20歲 舞象之年,男子20歲 弱冠 加冠 30歲 而立之年,40歲 不惑之年,50...
月亮在古代稱為什麼月亮在古代被稱為什麼
1 朔月 當月亮軌道上繞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月亮的黑暗半球對著地球,這時叫朔,正是農曆每月的初一。而在這個時候,我們是看不見月亮的,因此稱為朔月。朔月這天通常也稱為 朔日 2 娥眉月 農曆月底的月亮或月相。由於形狀如同眉毛,由此而得名。分為新月娥眉月和殘月娥眉月。新月娥眉月是在月初的傍晚,出現在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