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鈴薯為什麼會成為中國第四大主糧

2021-03-05 09:17:30 字數 4941 閱讀 9796

1樓:冷眼觀娛樂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讓馬鈴薯逐漸成為中國第四大主糧作物,可以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馬鈴薯在我們國家的產量還是比較高的,馬鈴薯一直也是作為一個糧食的途徑,對於保障西部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老百姓的生活,口糧保障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目前中國馬鈴薯生產配套栽培技術日趨成熟,整合了以農機為載體的雙壟、覆膜、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關鍵技術,併成功開發了馬鈴薯全粉佔比35%以上的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和麵包等休閒食品。談到馬鈴薯主糧化戰略的目標,中國農業部副部長餘欣榮表示,預計2023年50%以上的馬鈴薯將作為主糧消費,「我們要努力使馬鈴薯的種植面積、單產水平、總產量,和主糧化產品在馬鈴薯總消費量中的比重,均爭取要有顯著進步,馬鈴薯的主糧化產品成為人民群眾一日三餐的選擇之一

2樓:尹力村

其實馬鈴薯成為第四大主糧是錯誤的,這要按人體必須的營養成分算,如果真的把馬鈴薯製品增加到主食的四分之一,糖尿病人會增加幾倍的。

正確合理的是大豆,如果你把大豆製品增加到主食四分之一以上,所有疾病都會減輕的。

為何要讓土豆成第四大主糧

3樓:拾萬里之外

未來我國糧食

消費需求仍呈剛性增長趨勢,到2023年糧食需求增量在1000億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資源的約束和種植效益的影響,小麥、水稻等口糧品種繼續增產的成本提高、空間變小、難度加大,需要開闢增產的新途徑。馬鈴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廣,特別是開發利用南方冬閒田,擴種馬鈴薯潛力很大。

此外,我國馬鈴薯產量相對較低,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的潛力更大。

尤其從節水角度來看,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利於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馬鈴薯生長需水較少,其最低蒸騰係數(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麥、水稻分別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穀物類作物生長髮育困難,而馬鈴薯不僅能正常生長,還能減少水土流失。

農業部去年在河北衡水組織試驗,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華北地下水超採區,完全雨養條件下馬鈴薯畝產仍達到1.8噸。農民種馬鈴薯省水、省肥、省藥,還省勁。

4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馬鈴薯生產配套栽培技術日趨成熟,整合了以農機為載體的雙壟、覆膜、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關鍵技術,併成功開發了馬鈴薯全粉佔比35%以上的饅頭、麵條、米粉等主食產品和麵包等休閒食品。此外,馬鈴薯脂肪含量低,蛋白質品質高,熱量比小麥、水稻低,符合當前我國居民膳食多元、飲食健康的追求。這些因素都將為馬鈴薯成為我國主糧產品奠定物質和社會基礎。

」推進馬鈴薯成為我國主糧產品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意義重大。到2023年我國糧食需求增量將達到1000億斤以上,但受耕地資源的約束和種植效益的影響,小麥、水稻等口糧品種繼續增產的空間變小、難度加大。而馬鈴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廣,種植起來更為容易,屬於「省水、省肥、省藥、省勁兒」的「四省」作物。

馬鈴薯,俗稱土豆,是世界第四大糧食作物,其在我國種植歷史已有400多年,面積達到8000多萬畝,但受消費習慣和市場需求等影響,我國馬鈴薯生產消費總體呈現增長速度不快、生產水平不高、發展參差不齊等特點。

未來我國糧食消費需求仍呈剛性增長趨勢,到2023年糧食需求增量在1000億斤以上。但受耕地水資源的約束和種植效益的影響,小麥、水稻等口糧品種繼續增產的成本提高、空間變小、難度加大,需要開闢增產的新途徑。馬鈴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適應性廣,特別是開發利用南方冬閒田,擴種馬鈴薯潛力很大。

此外,我國馬鈴薯產量相對較低,依靠科技提高單產的潛力更大。

尤其從節水角度來看,推進馬鈴薯主糧化,利於緩解資源環境壓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馬鈴薯生長需水較少,其最低蒸騰係數(需水量)只有350,而小麥、水稻分別是450和500。在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的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穀物類作物生長髮育困難,而馬鈴薯不僅能正常生長,還能減少水土流失。

農業部去年在河北衡水組織試驗,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華北地下水超採區,完全雨養條件下馬鈴薯畝產仍達到1.8噸。農民種馬鈴薯省水、省肥、省藥,還省勁。

5樓:匿名使用者

馬鈴薯作為主糧是大勢所趨,看看國外美國和俄羅斯,戰鬥民族都那麼壯,就有土豆的功勞,在看看我國大西北,馬鈴薯也是吃得非常多,整個拿來烤,刨皮後撒上花椒粉直接吃

為什麼土豆作為第四大主糧,而非紅薯

6樓:如果不曾遇見

其實現在中紅薯都是費時費力的,我家就中國紅薯,在一片小地裡中的,主要就是自己吃的。雖然產量高,但是種的時候卻費時費力。種紅薯的時候,首先需要留種,然後剪塊,最後是扦插,這都需要人工和時間。

和小麥比起來,確實不佔優勢。而且現在都是機械化種植了,其他的作物都可以用機器種植了,紅薯就沒那麼容易了。

雖然紅薯的營養比土豆的要高,但是紅薯中的纖維素的含量太高了,消化不那麼容易了,尤其是胃口不好的,吃一餐就吃不下別的飯了。而且紅薯的含糖量也挺高的,高血壓的人就吃不得了。

為什麼中國要啟動土豆主糧化戰略

7樓:歷史通

農業部日前釋出《農業部關於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提出2023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至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其實,早在去年年初,中國就提出了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希望馬鈴薯這種不起眼的作物品種逐漸成為水稻、小麥、玉米之後中國的第四大主糧作物。

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馬鈴薯早已是繼小麥、稻穀和玉米之後的第四大糧食作物。起源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馬鈴薯至今已有一萬多年曆史,16世紀經西班牙人帶到歐洲後得到廣泛傳播,目前已有150多個國家種植。

儘管中國糧食總產量持續連增,但壓力仍舊極大。

資料顯示,在中國糧食生產「十二連增」的起始年2023年,當年中國糧食產量4.3億噸,人均糧食消費量為334公斤。中國生產的糧食勉強夠吃。糧食進出口基本持平。

近些年的另外一些資料還說明,中國糧食雖然連年增產,糧食進口量和糧食需求也在齊增。

除了確保既有的糧食成產能力,在傳統主糧之外,尋找到一種更適合中國保障長遠糧食安全的新主糧是一條必然的道路。

早在2023年,農業部就提出了在中國實施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發展戰略。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農業經濟專家、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徐振宇分析,此時恰逢國際糧價大幅上揚,國內居民有可能面臨「買不起糧食」的難題,馬鈴薯主糧化有現實意義。

但糧食市場逆轉來得也很快,目前情況是國際糧食庫存積壓巨大,****不斷,國內國際糧食**嚴重倒掛。對此,徐振宇也指出,從長期看,由於馬鈴薯有易種植、耐儲存等特點,在國際市場發生劇烈波動的時期,可作為後備糧食維繫國內糧食供給。

而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糧食生產受耕地、淡水等資源環境約束,在三大主糧玉米、水稻、小麥的平均產量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背景下,糧食產量進一步增長受限。

從種植面積來看,馬鈴薯也有成為主糧的基本條件。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馬鈴薯生產消費第一大國。據農業部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達5570千公頃(8355萬畝),鮮薯產量9500多萬噸。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去年7月於北京延慶召開的世界馬鈴薯大會上表示,目前中國馬鈴薯生產面積和產量均佔世界約四分之一。

另外,馬鈴薯這種作物的特性也使其具備成為主糧、保障未來中國糧食安全的條件。

從環境資源角度而言, 國際馬鈴薯研究中心副主任、亞太中心主任盧肖平對介面新聞分析稱,馬鈴薯薯類作物的發展對環境的需求,要比穀物對環境的需求低,利於緩解資源環境壓力。

同時,薯類的抗逆性比穀物更強,比如耐旱、耐高溫、耐低溫,對水資源的利用方面,比其他穀物更節水一些。

為什麼要制定馬鈴薯計劃?土豆成為主糧

8樓:歷史通

農業部日前釋出《農業部關於推進馬鈴薯產業開發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將馬鈴薯作為主糧產品進行產業化開發,提出2023年馬鈴薯種植面積擴至1億畝以上,適宜主食加工的品種種植比例達到30%,主食消費佔馬鈴薯總消費量的30%。

其實,早在去年年初,中國就提出了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希望馬鈴薯這種不起眼的作物品種逐漸成為水稻、小麥、玉米之後中國的第四大主糧作物。

實際上,在全球範圍內,馬鈴薯早已是繼小麥、稻穀和玉米之後的第四大糧食作物。起源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的馬鈴薯至今已有一萬多年曆史,16世紀經西班牙人帶到歐洲後得到廣泛傳播,目前已有150多個國家種植。

儘管中國糧食總產量持續連增,但壓力仍舊極大。

資料顯示,在中國糧食生產「十二連增」的起始年2023年,當年中國糧食產量4.3億噸,人均糧食消費量為334公斤。中國生產的糧食勉強夠吃。糧食進出口基本持平。

近些年的另外一些資料還說明,中國糧食雖然連年增產,糧食進口量和糧食需求也在齊增。

除了確保既有的糧食成產能力,在傳統主糧之外,尋找到一種更適合中國保障長遠糧食安全的新主糧是一條必然的道路。

早在2023年,農業部就提出了在中國實施馬鈴薯主食產品及產業開發發展戰略。據《21世紀經濟報道》報道,農業經濟專家、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徐振宇分析,此時恰逢國際糧價大幅上揚,國內居民有可能面臨「買不起糧食」的難題,馬鈴薯主糧化有現實意義。

但糧食市場逆轉來得也很快,目前情況是國際糧食庫存積壓巨大,****不斷,國內國際糧食**嚴重倒掛。對此,徐振宇也指出,從長期看,由於馬鈴薯有易種植、耐儲存等特點,在國際市場發生劇烈波動的時期,可作為後備糧食維繫國內糧食供給。

而另一方面,近年來,中國糧食生產受耕地、淡水等資源環境約束,在三大主糧玉米、水稻、小麥的平均產量均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背景下,糧食產量進一步增長受限。

從種植面積來看,馬鈴薯也有成為主糧的基本條件。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馬鈴薯生產消費第一大國。據農業部資料顯示,2023年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達5570千公頃(8355萬畝),鮮薯產量9500多萬噸。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在去年7月於北京延慶召開的世界馬鈴薯大會上表示,目前中國馬鈴薯生產面積和產量均佔世界約四分之一。

另外,馬鈴薯這種作物的特性也使其具備成為主糧、保障未來中國糧食安全的條件。

從環境資源角度而言, 國際馬鈴薯研究中心副主任、亞太中心主任盧肖平對介面新聞分析稱,馬鈴薯薯類作物的發展對環境的需求,要比穀物對環境的需求低,利於緩解資源環境壓力。

同時,薯類的抗逆性比穀物更強,比如耐旱、耐高溫、耐低溫,對水資源的利用方面,比其他穀物更節水一些。

公共關係第四大要素是什麼?為什麼

管理是公共 復關係的第四大基制本要素。公共關係是一種管理職能,它是一個組織與其公眾之間的傳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種與這些公眾互相信任的關係。公共關係管理包括組織內部和外部的所有傳播管理,涉及組織的公眾資訊管理 組織的公眾 管理 組織的公眾關係管理和組織的公眾形象管理等內容。公共關係的三大要素是什麼?...

《三體》中羅輯為什麼會成為第四位面壁者

羅輯會成為第四位面壁者,他是唯一個三體文明要殺的人類 我覺得是因為羅輯發現了宇宙的祕密然後才被選中的。羅輯會成為第四位面壁者,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他的智慧。因為他是三體中唯一一個需要殺死的人,即使三體沒殺死他,地球人最後也會殺死他。因為他的巨大作用,悟出黑暗森林法則,使三體陷入威懾中。因為羅輯通過自己...

四大文明古國,為什麼中國不被稱為古中國

因為中國是唯一一個文化未遭斷絕的文明古國。現在的印度 埃及已經不是以前的印度 埃及了!比如,現在的埃及已經是伊斯蘭文化埃及,而不是涅伽達文化埃及。中國,還是華夏文明中國。佛教在印度已經基本消失,他們那現在是印度教。中國文化不只是指所謂的稱謂吧?主要的是一個系統,比如儒家道家文化一直存在,佛教後來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