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山東作為地區名稱,歷史上出現很早,而且變化很大。春秋時期,晉國居太行山以西,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北魏建都平城,五代時晉亦在太行山以西,故沿用古晉稱太行山以東為「山東」。
戰國、秦、漢時期則是指崤函以東地區。因為秦在關中,故稱崤函以東六國(楚、齊、韓、魏、趙、燕)為山東六國,或雲關東六國。此時山東與關東意義相同。
如《管子》書就有「楚為山東之強國」語。漢初賈誼的《過秦論》多次用山東提法,如說「秦併兼諸侯山東三十餘郡」,又有「山東之國」、「山東豪俊」、「山東大擾」等說,皆指崤函以東地區。故葉圭綬《續山東考古錄》卷一說:
「山東之稱,古或指關東言,或指太行山以東言,不專指今山東也。」
秦漢一統之後,關中與山東(或關東)在政治上的對立沮失,山東的含義也發和了變化,出現廣、狹兩義。廣義的山東是沿襲戰國時的舊概念,狹義的有專指齊魯地區的意義了。《史記·酷吏列傳》載:
御史大夫齊地菑川國薛(今山東壽光南)人公孫弘說:「臣居山東為小吏(薛邑獄吏)時,寧成為濟南都尉。」又《史記·儒林傳》:
伏生「教於齊魯之間,學者由是頗能言《尚書》,諸山東大師,無不涉《尚書》以教矣。」齊魯之有山東之稱,當濫觴於此。至於山東成為行政區劃,是又經歷了數百年演變過程的。
我拷過來的
2樓:無界行走緒如歌
山東作為地區名稱,歷史上出現很早,太行山以東為「山東」。清朝始設山東省。 山東省是齊、魯兩國故地,又簡稱齊魯。
山東省地名的來歷是什麼?
3樓:林芯雪
山東的名稱,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當時,關中的秦人,稱崤山或華山以東的地區為山東,有時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國領土。至唐代和北宋時代,太行山以東的黃河流域廣大地區被稱作山東,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東專指齊魯之地。到了金代,設定了山東東、西二路,山東才真正成為政區名稱。
明代初期設定山東行省,後改稱山東承宣布政司。清朝初年,設定山東省,「山東」正式成為本省的專稱。
濟南,因位於古濟水之南而得名。西漢置濟南郡,其首府設在東平陵城(今章丘西北),濟南之名始現。西晉永嘉末年,濟南國的首府又由東平陵城遷至歷城,濟南開始建城設治。
此後,今濟南市區成為歷代州、府、路、省的行政中心,發展成為海岱地區的大都會。2023年2月,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青島,因樹木繁多,四季常青而得名。原為一漁村名。2023年,清**議決在膠澳(青島)設防,是為青島建制開始。
2023年11月,德國佔領青島。並開始城市總體規劃,使城市形態初具雛型。2023年德皇將膠澳租借地的新區(即現在市南區及市北區一部分)命名為青島。
2023年2月,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淄博,因臨淄與博山而得名。2023年8月成立淄博特區,設專員公署,隸屬魯中行政區,此為淄博成為政區名稱之始。以後區劃和名稱幾經變更,至2023年1月淄博市與惠民分設,市級機關由博山區遷到張店區。
棗莊,因多棗樹而得名。早在唐宋時期已形成村落。2023年建鎮,2023年於棗莊鎮設棗莊辦事處(縣級)與嶧縣俱屬魯南行政區第五區,2023年9月嶧縣機關遷至棗莊鎮。
2023年撤消嶧縣建立縣級棗莊市。2023年9月改為地級市。
東營,因唐太宗東征時,曾在此安營紮寨,設東營、西營而得名。明洪武年間建村。2023年4月,華北石油勘探處在東營村附近打成第一口勘探井,獲日產8.
1噸工業油流。由是東營村一帶逐步形成了由會戰指揮部和部分二級單位機關及後勤單位組成的礦區城鎮,人們稱之為「基地」。2023年3月,惠民地委決定成立縣級工作機構——**惠民地區東營工作委員會和東營辦事處。
2023年成立地級市。
濰坊,因濰縣與坊子區而得名。2023年濰縣城區與坊子礦區於今市區置濰坊特別市,取各首字命名。濰坊之名首見。
2023年改為濰坊市,2023年濰坊市撤銷,2023年重建縣級濰坊市。2023年改為地級市。
煙臺,因明奇山所烽火臺而得名。原為漁村。明洪武年間,為防海寇侵優,在芝罘設狼煙墩臺,又稱「狼煙臺」,煙臺由此得名。
清初,已形成一定規模的居民區。2023年5月,清**批准煙臺為通商口岸,並籌建東海關。2023年2月,登萊青兵備道由萊州移駐煙臺,道臺崇芳兼任東海關監督。
煙臺建置開始。2023年,成立地級市。
威海,取「威震東海」之意。明洪武年間,為防倭寇侵擾,設威海衛,取「威震海疆」之意。永樂年間修築威海衛城,是為城建之始,威海衛逐步從有防無城而演變為海防重鎮。
1898英人租借,2023年對外關閉。2023年升為地級市。
濟寧,因居其中而獲濟水之寧而得名。古濟州,治於鉅野。2023年鉅野水災,遂移濟州於任城(今濟寧)。
元升濟州為府治,由於地勢較高不受氾濫之害居其中而獲濟水之寧,故名「濟寧府」。濟寧之名首見。2023年改為地級市。
泰安,取「國泰民安」之意。古為岱嶽鎮。北宋年間,太祖下詔,遷乾封縣縣址和封禪中心於岱嶽鎮。
金置泰安軍,取「泰山安四海皆安」,即「國泰民安」之意。泰安之名首見。2023年濟南淪陷,曾作為省會。
2023年改為地級市。
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宋置日照鎮,屬莒縣,取「日出初光先照」之意,日照之名始見。金升日照鎮為縣,仍名日照。2023年升為地級市。
萊蕪,因萊族與牟族雜居而得名(尚待考證)。漢初置萊蕪縣於原山以北,縣治在今淄博市淄川區高莊。此後或撤或置,或析或合,至金代,縣治遷至今萊城。
此後,境城基本穩定。2023年升為地級市。
臨沂,因境內沂河而得名。隋設臨沂縣,始稱臨沂,因境內沂河而得名。清升為沂州府,設立蘭山縣,**年間,沂州府撤銷,蘭山縣改為臨沂縣。2023年改為地級市。
德州,因德水(黃河)得名。秦改黃河為德水。漢在今陵縣設安德縣,隋唐改稱德州。
明移德州於今地,設德州衛。**改為德縣。2023年析德縣城關區置縣級德州市,2023年改為地級市。
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春秋戰國曾稱聊城邑(今城區西北)。秦置聊城縣。
北魏於縣東築城置平原鎮(今城)。隋廢鎮,移平原郡與聊城縣於此。2023年由平原省劃入山東省,2023年改為地級市。
濱州,因瀕臨渤海而得名。隋唐五代建縣制,五代後周改渤海縣為濱州。以東瀕渤海得名,濱州之名首見。
**改為濱縣。2023年析出北鎮與博興一部分置縣級濱州市,因古濱州得名。2023年改為地級市。
菏澤,因天然古澤得名。為濟水所匯,菏水所出,是溝通古濟、泗兩大水系的天然湖泊,今湮。清曹州升州為府,設附郭縣,賜名菏澤。
菏澤之名始見。2023年由平原省劃入山東省,2023年改為地級市。
4樓:匿名使用者
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
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
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2023年**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併恢復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併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併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後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漢即設雲南縣,為雲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後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注:
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併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陝西:以陝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鄜延、邠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
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後置寧夏省;建國後撤消併入甘肅省,後設寧夏回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升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臺灣:以臺灣府得名。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巡檢司,兼管臺灣漁民;明為荷蘭所佔,明末鄭成功收復,設東寧省及承天府;清鄭氏,設臺灣府及臺廈道,是為臺灣得名的開始,並正式稱臺灣島,後改臺廈道為臺灣道;清末設臺灣省,後為日佔,仍稱臺灣;**收復,恢復臺灣省,省名至今未變。
**: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為**得名的開始;清設**辦事大臣;**初**地方;建國後仍之,後改**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
**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新疆:以其為新闢疆土而稱新疆。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地;清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準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闢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闢疆土亦稱新疆);清未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兒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我家姓吳,祖籍是山東省,爺爺只記得小地名叫小馬尾,有沒有知道
原山東省登州府文登縣馬家村吳家莊現在是山東省文登市宋村鎮北馬村。姓吳祖籍是高村鎮東南黃華廟附近黃花李子村 今無此村 北馬,位於宋村鎮東北部8.5公里,馬鞍山陽,耕地面積1847畝,人口1166人。元初韓姓自山馬南遷徙15公里馬鞍山陽遷來此處安村,因村北馬鞍山東頭有一巨石,形似馬鞍,故得名馬鞍山,簡稱...
山東省登州府萊陽縣秦家莊現在地名叫什麼
在城區是北郝格莊,目前沒有郝姓人家,在南邊是南郝格莊,我高中化學老師就是 的。我是北郝格莊的,一個同學也是 的萊陽目前沒有郝家莊,有2個郝格莊。南郝家莊有姓郝的 山東的特點和主要交通工具 關於山東幾個城市間的交通 濟南交來通發達,濟南自長途汽車總站是全國第一站,交通非常發達。青島第二,但是公路交通和...
山東省都有哪些寺院,山東省有哪些有名的寺廟,怎樣皈依佛門?
山東共有國家承認的寺院24座 在全國比較有名的就是青島湛山寺 太多了,建議上山東旅遊網上查詢,比較全。山東省有哪些有名的寺廟,怎樣皈依佛門?20 山東寺院 最大的 青島湛山寺 最有歷史文化底蘊的 濟南郊縣的靈巖寺 最有名氣的 濟南興國禪寺 最沒壓力的 威海某某寺 最便於真修實學的 蒼山靈峰寺 最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