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語來描述不迷失自己看清事物真相

2021-03-06 02:59:07 字數 5372 閱讀 2518

1樓:匿名使用者

先見之明

拼音: xiān jiàn zhī míng

解釋: 明·指眼力。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指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

明察秋毫

拼音: míng chá qiū háo 簡拼: mcqh

解釋: 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的細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後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水落石出

拼音: shuǐ luò shí chū

解釋: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頭就露出來。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顯露出來。

2樓:**

洞若觀火

dòng ruò guān huǒ

[釋義] 如同看火那樣看得清楚。比喻對事物觀察得十分明白透徹。

[語出] 《尚書·盤庚上》:「予若觀火。」蔡沈集傳:「我視汝情;明若觀火。」

[辨形] 觀;不能寫作「關」。

[近義] 洞察一切 洞見癥結 洞燭其奸 明察秋毫 瞭如指掌 一目瞭然

[反義] 霧裡看花 隱隱約約 不知就裡 大惑不解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狀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洞察一切」;都表示「看得很清楚、明白」。不同在於:側重點不同。

「洞察一切」著重於對事物觀察得深入而全面;指沒有遺漏;而且只適用於人;~著重於觀察事物的透徹程度;指十分明白清楚;可適用於人或物。

[例句] 王老師對國際形勢看得很明白;~。

[英譯] clear like looking at a fire

洞燭其奸

dòng zhú qí jiān

[釋義] 洞燭:洞察;洞悉。看透對方的陰謀詭計。形容觀察力強;看問題敏銳。

[語出] 《明史·董傳策傳》:「(嚴)嵩稔惡誤國;陛下豈不洞燭其奸!」

[正音] 其;不能讀作「qī」。

[近義] 洞察其奸 明察秋毫

[反義] 不明真相 製造冤案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

[結構] 動賓式。

[例句] 儘管犯罪分子作案手段隱蔽;我公安人員卻早已~;正伺機將其抓獲。

[英譯] see through sb。's treachery

洞察一切

dòng chá yī qiè

[釋義] 洞察:看得很清楚。對一切都看得清楚。形容對所有的事物都有深入準確的判斷力。

[正音] 一;可以讀作「yí」。

[辨形] 察;不能寫作「查」。

[反義] 一無所知 一竅不通

[用法] 含褒義。多用來稱頌偉大人物看問題深刻全面。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和「洞若觀火」;都表示「看得很清楚明白」。不同在於:著重點不同。

~著重對於事物觀察得深入而全面;既無一遺漏;而且只適用於人;「洞若觀火」著重於觀察事物的透徹程度;即十分明白清楚;可適用於人或物。

[例句] 他是一位能夠~的政治家。

洞見癥結

dòng jiàn zhèng jié

[釋義] 洞見:清楚地看到;癥結:肚子裡結塊的病,比喻問題的關鍵。比喻事情的糾葛或問題的關鍵所在。形容觀察銳利,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語出]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香畹首肯曰)斯言洞見癥結矣。」

[用法] 動賓式;作謂語;形容觀察銳利,看到了問題的關鍵

[例句] 香畹首肯曰:「斯言~矣。」(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

[成語故事]

扁鵲(秦越人)的醫術是長桑君傳授的。長桑君是非常傑出的醫師。當扁鵲在一家旅館裡服役的時候,長桑君常到這家旅館住宿,扁鵲見他舉止不凡,料他是位能人,便特別恭謹侍候,逐漸和他結識。

經過了十多年,長桑君才把自己的祕方全部傳給了扁鵲,並且把觀察病情的方法教給扁鵲。於是,扁鵲「以此視病,盡見五臟癥結。」

瞭如指掌

liǎo rú zhǐ zhǎng

[釋義] 了:瞭解;清楚。指掌:指手掌裡的東西。形容對情況清楚得就像指點掌上的東西;給人看一樣。比喻對事物瞭解得非常清楚。

[語出] 《宋史·道學傳序》:「命於天而性於人者;瞭若指掌。」

[正音] 了;不能讀作「le」。

[辨形] 指;不能寫作「旨」;掌;不能寫作「撐」。

[近義] 一目瞭然 一清二楚 洞若觀火

[反義] 疑團莫釋 一團漆黑

[用法] 多用於對事物或人的情況十分了解。一般作謂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一目瞭然」;都含有對情況清楚瞭解之意。但~偏重於表示瞭解得十分全面透徹;「一目瞭然」偏重於瞭解得十分容易、一看就懂的意思。

[例句] 對於潼關附近的形勢;他尤其~。

明察秋毫

míng chá qiū háo

[釋義] 明:明晰;察:看;觀察;秋毫:秋天鳥獸身上新長出的細毛;比喻極細微的事物、現象。目光犀利;能敏銳地看清極細小微末的東西。形容人能洞察事理;不受欺矇。

[語出] 《藝文類聚·慎子》:「離朱之明;察秋毫之末。」

[辨形] 察;不能寫作「查」。毫;不能寫作「豪」。

[近義] 洞若觀火

[反義] 不見薪新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與「洞若觀火」有別:~強調觀察事物精細;「洞若觀火」強調觀察事物透徹、深遠。

[例句] ~的開封府包公從不冤枉每個好人;也絕不放過一個壞人。

[英譯] discover the minutest detail in everything

[成語故事]

齊桓公小白、晉文公重耳曾在春秋時先後稱霸,統領諸侯,是霸主中的代表。幾百年後,戰國時的齊宣王田闢強也想稱霸,因此他向孟子請教。齊宣王對孟子說:

「您能把有關齊桓公、晉文公的事蹟講給我聽聽嗎?」孟子答道:「對不起,我們孔夫子的門徒向來不講霸主的事。

我們只講王道,用道德的力量來統一天下。」齊宣王問道:「那要有怎樣的道德才能統一天下呢?

」孟子說:「我聽說,有一次新鍾鑄成,準備殺牛祭鍾,您看見好好一頭牛,無罪而被殺,心中感到不忍。憑您這種好心,就可以行王道,施仁政,統一天下。

問題不在於您能不能,而在於您幹不幹罷了!比方有人說:『我的力氣能舉重三千斤,但舉不起一根羽毛;眼力能看清秋天鳥獸毫毛那樣細微的東西,卻看不見滿車的木柴。

』您相信這種話嗎?」齊宣王說:「當然不相信!

」孟子緊接著說:「是呀,不能相信。如今您的好心能用來對待動物,卻不能用來愛護老百姓,這也同樣難於叫人相信。

老百姓之所以不能夠安居樂業,是您根本不去關心的緣故。顯然,這都是干與不幹的問題,而不是能與不能的問題。您問能不能行王道、統一天下,問題也是如此,是不去幹,而不是不能幹!

」審時度勢

shěn shí duó shì

[釋義] 度:審。觀察分析時勢;估計情況的變化。

[語出] 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劉欲華試以完大典;俱審時度勢;切中事理。」

[正音] 度;不能讀作「dù」。

[辨形] 勢;不能寫作「事」。

[近義] 揆情度理 度德量力

[反義] 刻舟求劍 墨守成規

[用法] 用作褒義。用來指對形勢有洞察力。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聯合式。

[例句] 一個出色的指揮員;必須從客觀情況出發;~;適時修訂作戰方案。

[英譯] see how matters stand

旁觀者清

páng guān zhě qīng

[釋義] 在旁邊看的人比當事人清楚。

[語出]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陳多壽生死夫妻》:「常言道: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辨形] 旁;不能寫作「傍」。

[近義] 瞭如指掌 燭其奸

[反義] 當局者迷

[用法] 多與「當局者迷」配合運用。一般作賓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不管他如何為自己辯護;但是~;大家心裡都明白事實真相。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釋義] 當局者:下棋的人;旁觀者:看棋的人。當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塗了,旁觀的人卻看得很清楚。

[語出] 《新唐書·元澹傳》:「當局稱迷,傍觀必審,何所謂疑而不申列?」

[用法] 複句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例句] 誰怪著你呢,實在說的不錯,倒是沒有人說過的話!可見「~。」(清·劉鶚《老殘遊記》第十三回)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dāng jú zhě mí; páng guān zhě qīng

[釋義] 當局者和旁觀者原指下棋和看棋的人;後用以比喻當事人和旁觀的人。當事的人往往對利害得失考慮得太多;看問題反而糊塗;旁觀的人由於冷靜、客觀;卻看得清楚。

[語出] 《新唐書·元澹傳》:「當局稱迷;傍觀必審;何所謂疑而不申列?」

[用法] 一般作賓語、定語。

[結構] 複句式。

[例句] 我們要牢記~這句古語;在處理任何事情時;都不要忽視別人的意見。

[英譯] those closely involved can』t see as clealy as those outside

用來表達一件事情、一件事物的真相,或者是一個人的本來面目的成語是?

3樓:暴走少女

用來表達一件事情、一件事物的真相,或者是一個人的本來面目的成語是廬山真面目。

廬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指廬山的真實面目。用以比喻事物的真相;或人的本來面目。

引證於宋代蘇軾《題西林壁》詩:「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白話文:「人們之所以認不清廬山本來的面目,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啊。」

擴充套件資料:

成語解析:

1、【正音】:廬,不能讀作「hù」。

2、【辨形】:廬,不能寫作「滬」。

3、【近義詞解析】:

真相大白

1)解釋:大白:徹底弄清楚。真實情況完全弄明白了。

2)出處:現代張繼《清白的紅生》:「紅生還想到村長家裡好好解釋一下,後來一想一點意義也沒有,解釋不清的,現在首要的問題不是解釋,而是抓緊弄清瘸子華九是從**聽說的,弄清了,事情便真相大白,他紅生也潔白如玉。

」3)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指真實情況完全弄明白了

4、【反義詞解析】:

改頭換面

1)解釋:原指人的容貌發生了改變。現多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內容實質不變。

2)出自:唐代寒山《詩三百三首》第二一四首:「改頭換面孔,不離舊時人。」

白話文:「改頭換面孔,不離舊時代的人。」

3)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5、【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6、【感**彩】:中性成語

7、【用法】:偏正式;作主語、定語、賓語;用於人或事物。

用成語描述自己男朋友,用四字成語描述自己男朋友

詞 目 玉樹臨風 發 音 y sh l n f ng 釋 義 形容人像玉樹一樣瀟灑,風姿綽約。亦作 臨風玉樹 臨風 迎著風 一說 面對著風 近義詞 氣宇軒昂 風流倜儻 風度翩翩 反義詞 尖嘴猴腮。委靡不振。詞性 褒義詞 例句 賓欲散,黃昏約馬嘶庭。宋 謝逸 臨江仙 詞 用四字成語描述自己男朋友.才貌...

看清自己再去看別人用成語怎麼說,關於看清自己的位置的名言或成語有哪些?

責人之抄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責人bai之心責 du己,恕己之心恕人 增廣賢文 批評別zhi人時應想想自己 dao做得是否夠好,寬恕自己的時候也應想想對別人不能太苛刻,正所謂 將心比心 一味的恕己責人,只會讓自己不思進取,蠻橫無理。常責己,就會發覺有很多事並不象自己想象的那樣,於是加以修正 多恕人,...

魯迅先生《早》這篇文章用成語來描述

李清照 李清照她出生於一個愛好文學藝術的士大夫家庭,父親李格非和哥們李奕柯是當時的禮部員外郎,母親王氏也是當時能詩能文的才女 宋史 李格非傳 中提到 李清照與太學生趙明誠結婚後一同研究金石書畫,過著幸福美好的生活。1127年,靖康之變後,她與趙明誠避亂江南,喪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 藏書。後來趙明誠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