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泣迎韓溪藍
漁翁柳宗元
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煙銷日出不見人,唉乃一聲山水綠。
回看天際下中流,巖上無心雲相逐。
如果作者創作的時候沒有加上最後兩句,我們也不會覺得有所缺失,既然加了,我覺得必然有他加的道理,那是作者思想所及,讀詩就是讀作者的思想,他當時這麼想,我們沒有理由為了鑑賞的緣故修改它。
2樓:匿名使用者
結尾兩句是全詩的一段餘音,漁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時「回看天際」,只見巖上繚繞舒展的白雲彷彿尾隨他的漁舟。這裡用了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而出岫」句意。只有「無心」的白雲「相逐」,則其孤獨無伴可知。
關於這末兩句,東坡卻以為「雖不必亦可」。這不經意道出的批評,引起持續數百年的爭執。南宋嚴羽、明胡應麟、清王士禛、沈德潛同意東坡,認為此二句刪好。
而南宋劉辰翁、明李東陽、王世貞認為不刪好。劉辰翁以為此詩「不類晚唐」正賴有此末二句(《詩藪·內編》卷六引),李東陽也說「若止用前四句,則與晚唐何異?」(《懷麓堂詩話》)兩派分歧的根源主要就在於對「奇趣」的看法不同。
蘇東坡欣賞此詩「以奇趣為宗」,而刪去末二句,使詩以「唉乃一聲山水綠」的奇句結,不僅「餘情不盡」(《唐詩別裁》),而且「奇趣」更顯。而劉辰翁、李東陽等所菲薄的「晚唐」詩,其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奇趣。刪去此詩較平淡閒遠的尾巴,致使前四句奇趣尤顯,「則與晚唐何異?
」兩相權衡,不難看出,後者立論理由頗欠充足。「晚唐」詩固有獵奇太過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勝而發初盛所未發者,豈能一概抹煞?如此詩之奇趣,有助於表現詩情,正是優點,雖「落晚唐」何傷?
「詩必盛唐」,不正是明詩衰落的病根之一麼?蘇東坡不著成見,就詩立論,其說較通達。自然,選錄作品應該維持原貌,不當妄加更改;然就談藝而論,可有可無之句,究以割愛為佳。
3樓:匿名使用者
哪個笨蛋說要去掉的啊????
關於s next p next p next s兩句的解釋
語言不好表達,用圖形吧 s data e 將節點s的data值設定為e s next p next 連結串列指標的賦值,將p的下一個節點的位置付給了s的下一個節點 p next s 實現插入,把s接到p的下一個節點上 資料結構中 s next p next p next s.怎麼解釋。s data ...
秋思中的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什麼情感根據運用描寫來
nullkkkkkkkkk路他 作者 張籍 全文 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欲託家書意萬重,行人臨發又開封 最能表達作者千般秋思。有千言萬語也難以表達對家人的無限思念,寫不盡的離愁別苦。秋思最後一句用了什麼描寫,表現詩人什麼心理 秋思最後一句 行人臨發又開封,用...
項羽裡最後兩句是如何表達作者情感的?
我認為,我希望大家本著知無不言 言無不盡 言者無罪 聞者足戒的精神,進行討論。我們不妨可以這樣來想 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這些問題。在面對這種問題時,羅 科林伍德將自己的人生經驗總結成了這麼一句話,真正的自由屬於那些自食其力的人,並且在自己的工作中有所作為的人。我希望諸位也能好好地體會這句話。那麼,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