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詩名是什麼

2021-03-07 05:22:33 字數 5654 閱讀 5122

1樓:曦月

沒有詩名

六世**倉央嘉措

全詩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注:原文為藏文,此詩為曾緘先生翻譯為漢語)倉央嘉措2023年生於藏南門隅地區宇鬆地方的一戶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紅教)的農民家庭。2023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的「轉世靈童」,當時他已經15歲。

這是**歷史上罕見的15歲才被人尋訪到的靈童。其中重要原因是當時的第巴桑結嘉措為了能繼續執掌政權,在五世**圓寂後密不發喪長達15年,致使尋訪靈童的工作不能開展,當倉央嘉措被迎進布達拉宮的時候已然是一個15歲情竇初開的少年,一下子讓他生活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自然是難以接受的。 2023年10月,倉央嘉措在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喇嘛。

在此之前,紅教教規並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所屬的格魯派(黃教)佛教則嚴禁僧侶結婚成家、接近婦女。已經成年的倉央嘉措難以接受這種清規戒律,遂經常夜晚偷偷溜出布達拉宮去尋找俗世的快樂。

於是白天,他是布達拉深宮供萬眾仰慕供奉的活佛,但他晚上又化身翩翩佳公子,遊戲人間。他年紀輕輕就被捲入到險惡的政治鬥爭最中心,傳說風華正茂時,20幾歲上就逝於青海湖。

對於倉央嘉措最後的結局,也有很多謎一樣的傳說。史書上說他是在被奉旨「解送」北京途中,行至青海湖濱時去世,時年24歲。可又有很多人傳說他是捨棄名位、決然遁去,後來周遊了很多地方、四川、內蒙、**諸地,甚至遠至印度和尼泊爾等地,後來在阿拉善去世。

這後一種結局並不讓人驚訝——倉央嘉措是門巴人——而門巴這個民族,正是一個浪漫在路上的民族,幾百年前他們從不丹遷移而來,這個民族一直走在路上,全身流淌的滿是自由自在、熱愛自然遼闊、熱愛浪漫的血液。

2樓:宗陽子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 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這是全詩,但是好像沒有名字~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全詩內容是什麼? 20

3樓:翁錦文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網上多傳源於六世**倉央嘉措的詩:「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意思: 如果動情了,就負瞭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六世**倉央嘉措原來詩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

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詩歌寫作背景:

倉央嘉措是天生的活佛,**著名的詩人,可他也是個情種。他十五歲才從民間接到布達拉宮中,在此之前一直接受著可以婚嫁的習俗教育。活佛的身份使他無法和情人在一起,他的多情也不容於世俗禮。

4樓:佳佳

六世** 倉央嘉措

全詩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 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注:原文為藏文,此詩僅為後人翻譯為漢語)

5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六世**倉央嘉措的詩句,全詩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注:原文為藏文,此詩為曾緘先生翻譯為漢語)

這首詩的含義是: 如果動情了,就負瞭如來(佛法);如果不動情,就辜負了「她」(愛情)。

拓展資料:

倉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

01-1706.11.15),門巴族,六世**喇嘛,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歷史上著名的詩人、政治人物。

康熙二十二年(2023年)倉央嘉措生於**南部門隅納拉山下宇鬆地區烏堅林村的一戶農奴家庭,父親扎西丹增,母親次旺拉姆。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康熙三十六年(2023年)被當時的**攝政王第巴·桑結嘉措認定為五世**的轉世靈童,同年在桑結嘉措的主持下在布達拉宮舉行了坐床典禮。

康熙四十四年(2023年)被廢,據傳在康熙四十五年(2023年)的押解途中圓寂。

倉央嘉措是**最具代表的民歌詩人,寫了很多細膩真摯的詩歌,其中最為經典的是拉薩藏文木刻版《倉央嘉措情歌》。

6樓:小熊維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事件,有了安全法以後,責任是誰的就是誰的了

7樓:伊藤幻言

曾慮多情損梵行,又恐入山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六世**桑央嘉措的詩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它出自**

8樓:後來卻畏暖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的意思是:世間**有讓你兩全其美的辦法,既不辜負如來,又不辜負她。

這句詩詞的出處:此詩後面兩句被認為是經典中的經典,但實際上此詩只有前面兩句是倉央嘉措所做,後兩句為曾緘所加。(注:原文為藏文,此詩為曾緘先生翻譯為漢語)

全詩如下:

美人不是母胎生, 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 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 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 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 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 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 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 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 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 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 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 祈求三寶降靈臺,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 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 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又是一部由謝國琴寫的關於倉央嘉措的傳記,是對倉央嘉措人生和詩作的理解。該書講述了倉央嘉措傳奇的一生,通過對倉央嘉措的相關史料和其詩作的分析,探索倉央嘉措的內心世界,重塑倉央嘉措形象。 本書於2023年9月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9樓:夢裡心落

【意思】

世上有沒有兩全其美的方法,讓我既能不辜負愛人,還能好好的堅持我的信仰。

【詩文】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出處】

有些文章**說這首詩是六世**倉央嘉措,實際上這是另外一個人根據藏文自己修改加工而成的。

六世**倉央嘉措,父名扎西丹增,信仰紅教;母名次旺拉姆,出生在門隅拉沃宇鬆地方。從小資質靈敏,曾拜五世班禪為師,落髮受戒,取法名為羅桑仁青倉央嘉措。後被迎至布達拉宮,在著名學者桑傑嘉措的直接培養下,學習天文歷算、醫學及文學等,對詩的造詣很深。

因當時的環境因素,倉央嘉措被解往北京途中遭害,所寫作品為二十五歲以前的東西。他身份尊貴,貴為**之王,卻有一顆不避世俗的心,嚮往自由、愛情、人世之樂。在佛的世界裡,他是一個「異類」,敢於突破世俗。

在人的世界裡,他被稱為「世間最美的情郎」,敢於追求真愛。在藝術的世界裡,他是一朵奇葩,寫了許多流傳至今的詩句和情歌。

學誠法師微開示世間善法和出世間善法的不同

樣樣都要學,處處修行無量劫,修行克證如來地 講到這一段 就是說,怎樣把大方廣佛華嚴 把大乘佛法落實在我們生活當中,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是一不是二。有人說我這工作妨礙修行,錯了!你把修行跟生活分做兩樁事情,你不知道它是一樁事情。到一到什麼程度?身土不二,自他不二。那個他的範圍很廣,他不僅是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