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易書科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最慘重、造成破壞最大的全球性戰爭。2023年9月1日~2023年9月2日,以德國、義大利、日本法西斯軸心國( 及芬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最高峰時期,全球有60%的國家參戰,戰火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戰鬥。二戰的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與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組成的法西斯軸心國集團。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大戰從2023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2023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而告結束。
在這場血腥的戰爭中,無辜平民的**是歷史上最慘重的,其中包括納粹德國針對猶太人和其他東歐人種的大**、日本對無數中國與朝鮮平民的**,以及戰爭末期盟軍針對德國與日本境內民用目標的轟炸。第二次世界大戰總共導致了9000萬人的死亡,超過歷史上任何一次戰爭。
2樓:那個女孩
第二次世界大戰(world war ii,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023年9月1日—2023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是什麼戰役?
3樓:匿名使用者
簡介斯大林格勒戰役,又稱斯大林格勒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和納粹德國。這場戰役以參戰雙方**慘重及對平民犧牲的漠視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
一般認為,該次戰役包括下述幾部分:德軍對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現稱「伏爾加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的巷戰;蘇聯紅軍合圍;最終全殲德軍及軸心國盟軍。戰爭中總**人數估計超過200萬人。
由於蘇聯**害怕過高的**統計會影響民眾,因此在當時拒絕提供詳細的**資料。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誌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並最終迎來了2023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戰役背景
2023年6月22日,納粹德國及其軸心國盟軍發動「巴巴羅薩計劃」,悍然入侵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閃電般地佔領了蘇聯西部大片領土。在2023年夏秋季遭受了一連串打擊的蘇軍在當年12月進行的莫斯科保衛戰中取得了首次勝利。
過度消耗的德軍由於缺乏應付冬季的戰爭裝備和穩定的**線,在莫斯科城下遭受了嚴重打擊,並在部分地區遭到**。
在2023年春天,德國的前沿陣地已經基本穩固。然而,由於**集團軍群受到了很大削弱,德軍放棄了再次進攻莫斯科的計劃。部分德軍統帥希望攻擊蘇聯意想不到的戰略方向以求獲得快速的成效。
而部分人尤其是希特勒,認為攻擊莫斯科這個目標過於明顯。因此,德國開始籌劃在北部或南部戰線發動新一**勢。此外,由於美國在遭到珍珠港偷襲之後對日本宣戰,德國認識到時間頗為緊迫。
希特勒希望能夠在美軍有機會加入歐洲戰場之前結束東線戰爭或儘可能削弱蘇聯。由於蘇聯南部地區有支撐蘇聯戰爭機器的高加索油田,聯絡中亞地區的伏爾加河以及大片農田,因此德國希望能夠挺進這個區域,儘可能地削弱蘇聯的經濟和戰爭潛力。
藍色行動
德國計劃調遣南方集團軍群全速進攻,迅速穿越俄羅斯南部以控制高加索地區的油田。這場夏季攻勢被命名為「藍色行動」(德語:fall blau)。
參加行動的部隊包括第六集團軍、第十七集團軍以及第
一、第四裝甲集團軍。在2023年,南部集團軍已經佔領了烏克蘭地區,並被調往計劃發動進攻的地區。
然而,在戰略計劃中,希特勒進行了介入,並命令該集團軍分成兩個集團軍群。南部集團軍a軍群由曼施坦因和保羅
4樓:匿名使用者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途島戰役。
2023年7月17日,德**隊集中150多萬兵力和大批飛機、坦克,對蘇聯進行南北夾擊,向斯大林格勒發動猛烈進攻,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駐守在斯大林格勒的蘇聯軍隊拼死反抗,使德**隊始終未能完全佔領這座城市,反而消耗了德**隊大量的有生力量。
蘇軍集中兵力,對德**隊發動大規模的**,分割包圍了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軍主力;到2023年2月蘇軍取得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
從此,蘇軍開始轉入戰略**階段,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形勢,更推動了整個戰爭形勢的轉變,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後, 2023年7月德軍發動庫爾斯克戰役企圖奪回戰場主動權,但沒有成功。
5樓:匿名使用者
西線諾曼底登陸,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東線中途島戰役
6樓:匿名使用者
斯大林格勒戰役
1.這次勝利,對爭得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乃至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轉折作出了決定性貢獻。2.
斯大林格勒會戰的結果,使蘇軍從德軍手中奪取了戰略主動權,並一直保持到戰爭結束,同時它鼓舞了各國人民同法西斯佔領者進行更加堅決的鬥爭。
7樓:匿名使用者
斯大林格勒接近地的戰鬥
2023年7月17日,斯大林格勒戰役拉開序幕。德軍第6集團軍在炮兵、航空兵的支援下,分成南北兩個突擊集團,企圖從行進間突破蘇軍防禦,向卡拉奇總方向發展進攻,圍殲頓河右岸的蘇軍。7月23日,德軍突破蘇軍右翼防線,形勢告急。
斯大林任命戈爾多夫中將取代年邁的鐵木辛哥元帥指揮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並派華西列夫斯基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前往斯大林格勒協助指揮戰事。
到7月底,德**隊已經將自己的陣地推進到頓河對岸。德國人利用義大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盟友的軍隊來鞏固防線。第六集團軍已經距離斯大林格勒僅數十公里,而位於其南面的第四裝甲軍團也開始北上協助對這座城市的攻擊。
在南面,a軍群已經深入高加索地區。也無法再對北面的b軍群提供支援。
7月25日,德軍對由蘇軍第64集團軍的右翼陣地發起攻擊,企圖在卡拉奇附近強渡頓河。次日,蘇64集團軍被迫退過頓河。8月1日,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加入進攻,德軍突破了蘇第51集團軍的防線。
為防守這一方向,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部分兵力於7日組建東南方面軍(轄第64、第57、第51集團軍,近衛第1集團軍,空軍第8集團軍,30日起增加第62集團軍,司令為葉廖緬科上將), 至17日,蘇軍退守斯大林格勒外層圍廓。
為了增強斯大林格勒守軍的鬥志,斯大林在2023年7月27日釋出的第227號令規定,凡是不服從命令而離開戰鬥崗位或者撤退的軍人都將被槍斃。其口號就是「決不後退一步!」。
8月中下旬,德軍統帥部調整部署,集結了21萬人,2700門火炮和迫擊炮,600輛坦克和1000多架飛機,以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和霍克的第4裝甲集團軍分別從西面和西南面兩個方向對斯大林格勒發起「鉗形攻勢」。
8月23日,德軍第6集團軍第14裝甲軍在斯大林格勒以北突至伏爾加河,企圖從北面沿伏爾加河實施突擊並奪取該市。同日,德軍先出動飛機幾百架,入夜又出動2000架次的飛機對斯大林格勒進行狂轟濫炸,戰後英國出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一書對此評述道:「這是一次純粹的恐怖襲擊,其目的是儘可能多地**和平居民,壓垮蘇軍,瓦解士氣,散佈恐慌氣氛」。
蘇軍統帥部從預備隊中抽調第24、第66集團軍,會同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從北面對德軍實施反突擊,阻敵於西北市郊。德軍統帥部繼續增加兵力,並將主力轉移到斯大林格勒方向,力圖在最短期限內攻佔斯大林格勒。在南路進攻的德第4裝甲集團軍,突破了蘇軍防禦,威脅到斯大林格勒正面防禦的蘇軍後方。
蘇軍最高統帥部任命朱可夫為最高副統帥,趕赴斯大林格勒前線督戰。8月下旬和中旬,蘇軍從南北兩面發起了幾次反擊,減輕對斯大林格勒城區的壓力,雙方經過激列爭鬥,**慘重。至9月12日,蘇軍撤至市區圍廓,外圍防禦地帶已全部喪失。
斯大林格勒城內的激烈巷戰
崔可夫中將指揮的第62集團軍和舒米洛夫少將指揮的第64集團軍受領了保衛斯大林格勒市區的任務。9月13日,德軍攻入市區,雙方巷戰逐街逐樓逐屋反覆爭奪。斯大林格勒變成了一片瓦礫場,城中80%的居住區被摧毀。
在滿是瓦礫和廢墟的城中,蘇聯第62集團軍頑強抵抗,在城中的每條街道,每座樓房,每家工廠內都發生了激烈的槍戰。攻入城中的德軍死傷人數不斷增加。儘管德軍對伏爾加河東岸進行頻繁的轟炸,但是蘇軍還是從那裡得到了不斷的補給和支援。
剛剛趕赴城中的紅軍戰士的平均存活時間不超過24個小時。德軍的主要戰術是各兵種聯合作戰,非常重視步兵、工程部隊、炮兵和空軍的地面轟炸的協調。為了對抗這種戰術,蘇軍指揮官採取了貼身緊逼的策略,儘量將己方的前線與德軍貼近。
這樣導致了德軍的炮兵部隊無法發揮遠端攻擊的優點。德軍把這種看不到敵人的城市防禦戰稱為「鼠戰」(德語:rattenkrieg),甚至開玩笑說「即使我們佔領了廚房,仍然需要在客廳進行戰鬥。
」在城中的制高點,一座名為馬馬耶夫岡的小山丘上,發生了最為殘酷的戰鬥。兩方軍隊不斷地交替佔領這片高地。蘇軍在一次**中,竟然在一天之內犧牲了1萬名士兵。
對火車站反覆爭奪達13次之多。在一個大糧食倉庫裡,兩軍的士兵非常接近,甚至能夠聽到對方的呼吸聲,經過數個星期的苦戰,德軍不得不從這個倉庫撤走。在城中的另一個部分,由揚科夫·巴甫洛夫指揮的一個小分隊佔據了城中心的一座公寓樓,並頑強地進行抵抗。
士兵們在大樓附近埋設了大量地雷,並在視窗安設了機槍,還將地下室的隔牆打通以便通訊。這座頑強的堡壘後來被蘇聯人驕傲地稱為「巴甫洛夫大樓」。
由於德軍無法看到戰鬥結束的跡象,便開始調遣包括600毫米迫擊炮等重灌甲部隊開入城內。然而在伏爾加格東岸的蘇聯火炮部隊將德軍置於其炮火籠罩之下。而城中的紅軍防禦部隊仍然利用廢墟進行戰鬥。
由於城內佈滿了高達數米的瓦礫堆和廢棄建築,德國的坦克部隊毫無用武之地,而且即使坦克能夠前進,也會遭遇在樓頂的蘇軍反坦克**。
此外,蘇聯的狙擊手非常成功地利用廢墟作為掩體,給德軍造成了極大**。最為成功的一名狙擊手zikan到11月20日為止已經擊斃了224個敵人。而日後成為好萊塢電影《兵臨城下》中的主人翁瓦西里·扎伊採夫(vasilly grigoryevich zaitsev)。
另外一名狙擊手也創造斃敵149人的紀錄。
對於斯大林和希特勒來說,斯大林格勒戰役都是事關成敗的關鍵一戰。蘇軍指揮部將戰略重點從莫斯科轉移到了伏爾加河地區,並且調動了全國所有的空中力量支援斯大林格勒。兩方部隊的指揮官都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德軍的指揮官保盧斯得了眼部肌肉痙攣的疾病,而崔可夫也在不見日光的地下室司令部也忍受著溼疹的病痛,以至於不得不將自己雙手完全包紮起來。
經過3個月血腥的戰鬥,德軍終於在11月份緩慢地推進到了伏爾加河岸,並且佔領了整座城市的80%地區,將留守的蘇聯軍隊分割成兩個狹長的口袋狀。此外,伏爾加河開始結冰,導致蘇聯不能再通過船運送補給品給城中守軍。儘管如此,馬馬耶夫高地附近的戰鬥和北部城區的工廠地帶的戰鬥依然非常激烈。
其中, 紅色十月工廠、 拖拉機廠和街壘工廠的戰鬥為全世界所知曉。當蘇聯士兵與德軍進行槍戰的同時,工廠內的工人就在側旁修復損壞的坦克和其它**,有的時候甚至就直接在戰場上修理**。坦克由工廠的工人志願兵駕駛。
這些坦克往往直接從兵工廠的生產線上開到了戰鬥前線,甚至來不及塗上油漆和安裝射擊瞄準鏡。德第6集團軍司令官保盧斯的副官在這一天的戰地日記中寫道:「蘇軍在斯大林格勒市民的支援下實施**擊。
市民們也拿起了**,表現得非常英勇。在戰場上可以看到***的身穿工作服的工人,他們那已僵硬的手還握著步槍和手槍。在被擊毀的戰車駕駛艙裡,坐著***的工人。
類似這樣的情況,我們從未見過」。11月11日,德軍最後一次企圖攻佔該市,並在街壘工廠以南衝到伏爾加河岸,但其攻勢已成強弩之末。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
第二次世界大戰 簡稱二戰,亦可稱世界反法西斯戰爭,1939年9月1日 1945年9月2日 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國 日本帝國 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 羅馬尼亞王國 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戰爭範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第二次世界大戰給我們留下了那些教訓
經驗1.世界人民必須團結起來,共同對付敵人才能勝利2.戰爭促進科技發展,而科技的發展也促使戰爭更加殘酷3.由於戰爭的殘酷,世界人民應該更加珍惜和平教訓1.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是戰爭的根源 2.不應由於政治上的偏見而排斥他國,應該共同合作3.切勿以犧牲他國利益來維護自己利益 4.國際需要一個聯合組織,...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歷史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是什麼?
簡要說 導火索是1929 1933世界經濟危機,主要列強的日子都不好過。強一些的,比如美國,英國大致挺過去了,他們國內頒佈了一些新政策,基本緩解了危機 另外有少數始終無法擺脫經濟危機 德國和日本,國內矛盾愈演愈烈,於是冒險通過發動戰爭獲取新的市場和資源來擺脫危機。這樣又侵犯了其他列強的利益和安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