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別人缺點有什麼過患佛教

2021-03-09 07:57:39 字數 4998 閱讀 5570

1樓:8萬4千法門

這些理、事我們明瞭之後,都在日常生活當中用上。我們怎樣待人接物?我們天天看人是缺點,人家的優點沒看到,全看缺點,喜歡批評人 ,這都是損德,這不是積德,是損德。

人要學厚道,人要學慈悲,要學原諒別人,不要原諒自己。原諒自己,德行就衰了;不原諒自己,德行提升,原諒別人。我們這樣做法,幫助自己,也幫助別人。

別人看到、聽到了,會有感動;一時沒有感動,長時之後就會感動。二年、三年還沒有感動,十年、八年感動了;十年、八年沒有感動,二十年、三十年感動了。只要是真誠,決定有感化那一天。

他還沒有回頭,我們的功夫不夠、不到家,繼續努力,不要灰心。換句話說,這些人也都是我們自己的老師,沒有這些人,我怎麼會勇猛精進,我怎麼會知道自己功夫不夠、德行不夠。沒有把別人轉過來就是不夠,不夠怎樣辦?

修自己,修自己最終會感化別人。老祖宗的一句話說,「行有不得,反求諸己」,這句話非常有道理。

佛能夠感化九法界眾生,沒有別的,就是他自己做到究竟圓滿,做到沒有絲毫缺陷。但是還有不能感化的,那是什麼原因?緣分不一樣。

釋迦牟尼佛在世,遇到有一個人,佛教他,他不相信,他不聽,不能接受,對釋迦牟尼佛不喜歡,看到,臉就轉過去了。佛知道沒有緣,叫舍利弗去。舍利弗把他度化了,為什麼?

有緣。所以佛門才有這麼一句話,「佛不度無緣之人」,不是佛沒有德行,是沒有緣分,他不喜歡。這些事理我們都要懂得,懂得之後還得要學,提升自己德行,還要跟人廣結善緣,不要結惡緣。

實際上,惡緣、善緣都算是有緣,但是結惡緣很辛苦,不如結善緣好。結善緣,別忘記四攝法。佛給我們講的四攝法,那就是結緣的方法。

第一個「佈施」,佈施是什麼?多送禮、多請客,這個現在在大陸上很普遍,四攝法頭一個;但是後頭,第二個「愛語」就沒有了,「利行、同事」,這就沒有了。這四種相輔相成,單用一種不行的,四種統統都要用,這才是圓滿的攝受一切眾生。

淨土大經科注  (第三七六集)

2樓:匿名使用者

看別人缺點迴光返照,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心如茶杯,空杯才能沏好茶!阿彌陀佛!

佛教有哪些經典語言,感悟?

3樓:匿名使用者

佛家經典的醒世禪語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

伽葉:如何能為離於愛者?

佛曰: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於愛者。

伽葉: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慾無求?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伽葉:釋尊,世人業力無為,何易?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伽葉:世人心裡如何能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伽葉:有業必有相,相亂人心,如何?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語有云:寧靜而致遠。

佛語有云:心動則物動,心靜則物靜。

佛語有云:隨心、隨緣、隨性。

佛語有云:萬法唯心。

佛語有云:風亦不動,樹亦不動,乃汝心動也。

佛語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佛語有云: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佛語有云:善惡一念之間。

佛語有云: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佛語有云: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佛語有云:厚德載物,有容乃大。

佛語有云:君子能忍,必成大器。

佛語有云:九九歸

一、終成正果。

佛語有云:禍往者福來。

佛語有云:無色無相,無嗔無狂。

佛語有云: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佛語有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佛語有云:眾生皆平等。

佛語有云:有其因,必有其果。

佛語有云:即種因,則得果,一切命中註定。

佛語有云:凡事太盡,緣分勢必早盡。

佛語有云: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五陰盛。

佛語有云:一剎便是永恆。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諸法因緣生, 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 一切皆為虛幻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若以音求我 ,若以色見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不可說。

(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必惹塵埃 佛前有花,名優曇華,一千年出芽,一千年生苞,一千年開花,彈指即謝,剎那芳華寒山問拾得: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

只要忍他、讓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十大經典佛語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

縱然痛惜也)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

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經典六: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霧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4樓:匿名使用者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阿彌陀佛

藏傳佛教、漢傳佛教、南傳佛教相比較,各有什麼優缺點?

5樓:雙子法法

南傳佛教是第三次結集的結果,傳承可靠。南傳不承認佛力解脫,不承認業的代替換消等概念,以四念住而處,不承認咒語,否認過份的供奉念名祈禱等,只供釋迦佛。佛也叫阿羅漢,認為有四果,最高即不受後有之阿羅漢。

6樓:匿名使用者

藏傳佛教:向來對小乘、大乘、密乘三乘的戒律格外重視,但由於地理環境等因素的限制,素食只為少數行者所受持。相比之下,漢傳佛教的素食觀實在很殊勝,自古以來的素食傳統,不知饒益了多少眾生。

若能學習這種慈悲為懷的素食觀,則可減少現今藏傳佛教中的諸多過患。而與南傳佛教相比,藏地許多活佛、大德的住處過於奢華。我見過南傳僧人的寮房,屋裡除了法本和零星的生活用具以外,並無其他器物,整個房間自然透露著一種知足少欲的修行氣息,這些行為都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

漢傳佛教:雖有許多古代大德的論典與教言流傳於世,也有許多寺院與佛學院,但像藏傳佛教這樣系統聞思修佛法的道場卻極為罕見。佛法的見修至關重要,如果缺乏對見解和修行的次第引導,即使有修行之心,恐怕也難以找到入門之處。

若能像藏傳佛教這樣樹立起聞思修的體系,出家人一生的修行就會很有把握。而與南傳佛教相比,除了個別律宗道場以外,很多地方的威儀似有欠缺。南傳佛教中的託缽乞食在漢傳佛教中實現,恐怕有些困難,但除此之外的諸多威儀,如果能夠借鑑,漢傳僧人的形象會更引發人們的信心。

南傳佛教:一直以來秉持人無我的小乘見解,缺乏大乘空性見與菩提心的教授。若能像藏傳佛教這樣進行廣大的聞思,必可真正步入自利利他的菩提之路。

而與漢傳佛教相比,其素食觀念也略顯不足。雖然「三淨肉」並未違背小乘戒律,但與大乘悲憫有情的精神仍是相違。並且,儘管南傳中也有利濟社會的善舉,但與漢傳中廣大弘法與饒益社會人群的善行相比,顯得過於狹隘。

如果三大傳承的高僧大德能聚集一堂,共同協商並學習彼此的優勢,對整個佛教的發展應該有很大利益。有了溝通和理解後,即使不能百分之百地完善自他教派,至少也可消弭彼此的排斥與誹謗。

三大佛教的交流是一個歷史性問題,消除隔閡是整個佛教界和合與發展的基礎。除了彼此的見解以外,交流本身並不困難。如果是在過去,即使在散居村落之間開個小型會議也很困難,但當今時代各種條件都極為便利,上百個國家的大型會議也是頻頻召開。

因此,佛教界具有能力並真正對佛教前途深入思考的大德,舉行一次這樣的佛教交流,並非難以成辦之事。當然,何時能具足如是因緣,也是一個未知數。

最後我想強調一點:南傳佛教、漢傳佛教、藏傳佛教三大體系,包括了整個世界的一切佛教,這是不爭的事實。只有三大佛教互相團結與學習,才能真正促成佛教的發展。

鑑於此,本人合掌祈請所有關心佛教的有智之士對此三思!

索達吉堪布的解答,希望能幫到你

7樓:匿名使用者

師兄您好,其實藏傳佛

教不是佛教,藏傳佛教不論哪個教派核心都是修「雙身法」。藏傳佛教的法義和正統佛教完全不一樣。請師兄看兩個連線:

網頁連結,網頁連結,請師兄看【華嚴妙智網】,【正覺中國網】。瞭解藏傳佛教真相。學習真正的佛法。

祝願師兄學法無礙。

8樓:曹曉山

藏傳佛教是真正的佛教沒有遺漏完整無缺清淨的傳承,然而漢傳佛教是佛教部分,漢傳佛教包括南傳佛教。

藏傳佛教,以密宗為代表,主要以修密法為主。藏傳佛教的佛像和顯宗也就是漢傳佛教是不一樣的,法衣也是有所區別。

漢傳佛教、可以成為顯宗、淨土、禪宗、天台宗等等,都是漢傳佛教的代表,從法衣方面也是有區別的。

南傳佛教趨於原始佛教、他們所穿著的法衣也是趨於原始佛教的 小乘衣、跟漢傳所穿著也是有區別的,但是所修法門略有不同,但是大體上我認為同屬漢傳佛教的體系。

9樓:蘇格拉底卷

藏傳佛教,所謂密宗。是在印度佛教末法時期,由婆羅門修改後的教義,其內容已經完全與佛教相反。傳至中土時無法突破我華夏佛學正統,只能退而求其次傳入**。

該教派在喪心病狂的在佛祖所言佛法僧三寶之內,加入了上師貴族這一奴隸主層級。將佛祖所謂眾生平等理念徹底推翻,從而強化對農奴的壓榨和統治。以致做出無數惡行。

實乃天魔外道,不可不察。

為什麼那些信仰佛教的人喜歡用信仰去壓別人呢,擾亂社會民生,大家就此談談吧

其實,佛在最原始的經典 雜阿含經 裡早就闡述 這個問題。不過年代久版遠,大家早忘記了佛陀的權教誨,乃至於佛最根本,最基礎的教誨聽都沒聽說過。佛說 眾生都以四種食物滋養 摶食 意思食 觸食 識食。才得以成為茁壯的 眾生 你所說的,信仰佛教的人都喜歡用信仰去壓別人。就是 雜阿含 裡說的意思食和識食,其含...

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幸災樂禍?就是喜歡看別人笑話,看到別人痛苦的樣子

我認為那些喜歡看別人笑話的人是沒有素質,沒有道德的。其實這個世界上做人很難,為什麼要幸災樂禍?看別人的笑話呢?其實,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有太多的悲歡離合,有太多的人情冷暖,任何人不可能一輩子沒有麻煩,如果每一個人都伸出溫暖的手,幫別人一把,那麼,這個社會將是多麼的美好。所以我覺得不要在乎他人,在乎自...

什麼樣的人會看別人的笑話,喜歡看別人笑話的人,是什麼性格

不長心的人,愛在朋友圈發這些,其實你就是別人飯後的笑話而已 我認為那些喜歡看別人笑話的人是沒有素質,沒有道德的。其實這個世界上做人很難,為什麼要幸災樂禍?看別人的笑話呢?其實,人生在世短短幾十年,有太多的悲歡離合,有太多的人情冷暖,任何人不可能一輩子沒有麻煩,如果每一個人都伸出溫暖的手,幫別人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