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簡介

2021-03-09 09:25:44 字數 5229 閱讀 4332

1樓:馨迪莉雅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華州下邽人,祖籍

山西太原,後遷下邽(今天的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白居易的祖父後來在河南鞏縣當縣令,和當時鄰居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清水秀,就舉家搬遷到了新鄭,唐代宗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於新鄭縣(今河南新鄭)東郭宅。

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稹合稱「元白」。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帶便發生了戰事。

蒲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於長安,緊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公元780年),一年後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離安居。

白居易得以在符離(今安徽符離集)度過了童年時光。白居易和並

稱「符離五子」的符離人劉翕習、張仲遠、張美退、賈握中、賈沅犀,一同泛舟陴湖,遊流溝寺,登武裡山,詩酒盤桓,稱盛會焉。後為躲避中原戰亂轉移到江南。遷居卒於武宗會昌六年。

是另一文學家白行簡的兄長。白居易自幼聰穎,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的,頭髮全都白了。至今還有他出生七個月「略識之無」和初到長安「顧況戲白居易」等典故。

他的詩不僅在中國有巨大影響,在日本和朝鮮等國也有廣泛影響,他還與元稹共同發起了「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故號「香山居士」。

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極為有名。

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較為有名。

白居易的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黃遵憲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詩的啟示。白居易的詩歌影響最大,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國唐代詩歌的風雲人物。

晚年與「詩豪」劉禹錫友善,稱「劉白」。提倡歌詩發揮美的作用。其詞極有特色,以風格明麗見長,為後世詞人所推崇。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

《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問劉十九》《買花》《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放言》《池上》等。

「一聖」 「二仙」

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國三大詩人,人們尊杜甫為「詩聖」,尊李白為「詩仙」,對白居易稱「詩魔」、「詩豪」、「詩史」等,日本學界則稱白居易為「詩神」 。其實,在唐代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請看唐宣宗的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而李白的「詩仙」是清代文人給予的稱呼。

因此,目前學者認為:中國詩壇應該是「一聖」(杜甫)、「二仙」(李白、白居易)。

2樓:劉俊蓬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下邽人(今陝西渭南縣附近),生於唐代宗大曆七年,卒於武宗會昌六年。貞元進士,官至校書郎、贊善大夫,後因宰相武元衡事貶江州。長慶時,累遷杭、蘇二州刺史,後任太子少傅,因不緣附黨人,乃移病分司東都。

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最後卒於洛陽的香山。白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老嫗能解,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

初與元稹相酬詠,號為「元白」,又與劉禹錫齊名稱為「劉白」。著有《白氏長慶集》等。

3樓:石月特

白居易曾經擔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兩年,後來又擔任蘇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餘。在他的青年時期,曾漫遊江南,旅居蘇杭,應該說,他對江南有著相當的瞭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當他因病卸任蘇州刺史,回到洛陽後十二年,他六十七歲時,寫下了這三首憶江南,可見江南勝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幾個字來概括江南春景,實屬不易,白居易卻巧妙地做到了。他沒有從描寫江南慣用的「花」、「鶯」著手,而是別出心裁地從「江」為中心下筆,又通過「紅勝火」和「綠如藍」,異色相襯,展現了鮮豔奪目的江南春景。異色相襯的描寫手法,在大詩人杜甫的詩裡常常可見,如「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兩種不同的顏色互相映襯,使詩意明麗如畫。

白居易走的也是這條路,從他的詩裡也可見端倪,「夕照紅於燒,晴空碧勝藍」、「春草綠時連夢澤,夕波紅處近長安」、「綠浪東西南北水,紅欄三百九十橋」。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筆下,從初日,江花(可能是水花),江水之中獲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襯的手法而形成了我們想象中的圖畫,色彩絢麗耀眼,層次豐富,幾乎無需更多聯想,江南春景已躍然眼前。

4樓:劉耀宇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唐代),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唐朝,華州下邽人,祖籍山西太原,後遷下邽(今天的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白居易的祖父後來在河南鞏縣當縣令,和當時鄰居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清水秀,就舉家搬遷

白居易半身畫像

到了新鄭,唐代宗大曆七年(公元772年)正月二十日(2月28日)白居易出生於新鄭縣(今河南新鄭)東郭宅(今東郭寺村)。[1] [2]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與元稹合稱「元白」。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帶便發生了戰事。蒲鎮李正己割據河南十餘州,戰火燒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歲時,任鞏縣令的祖父卒於長安,緊接他的祖母又病故。

白居易的父親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戶參軍授徐州彭城縣縣令(公元780年),一年後因白季庚與徐州刺史李洧堅守徐州有功,升任徐州別駕,為躲避徐州戰亂,他把家居送往宿州符離安居。白居易得以在符離(今安徽符離集)度過了童年時光。白居易和並稱「符離五子」的符離人劉翕習、張仲遠、張美退、賈握中、賈沅犀,一同泛舟陴湖,遊流溝寺,登武裡山,詩酒盤桓,稱盛會焉。

後為躲避中原戰亂轉移到江南。遷居卒於武宗會昌六年。是另一文學家白行簡的兄長。

白居易自幼聰穎,讀書十分刻苦,讀得口都生出了瘡,手都磨出了繭,年紀輕輕的,頭髮全都白了。至今還有他出生七個月「略識之無」和初到長安「顧況戲白居易」等典故。他的詩不僅在中國有巨大影響,在日本和朝鮮等國也有廣泛影響,他還與元稹共同發起了「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故號「香山居士」。武宗會昌六年(公元846年)八月十四日(9月8日),白居易去世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李忱寫詩悼念他說:

「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白居易全身像

[3]」著有《白氏長慶集》,共有七十一卷。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最為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等極為有名。

其中《琵琶行》中的「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較為有名。

白居易的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黃遵憲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詩的啟示。白居易的詩歌影響最大,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國唐代詩歌的風雲人物。

晚年與「詩豪」劉禹錫友善,稱「劉白」。提倡歌詩發揮美的作用。其詞極有特色,以風格明麗見長,為後世詞人所推崇。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問劉十九》《買花》《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放言》《池上》等。[4]「一聖」 「二仙」李白、杜甫、白居易是中國三大詩人,人們尊杜甫為「詩聖」、「詩史」,

白居易(11張)尊李白為「詩仙」,對白居易稱「詩魔」、「詩豪」等,日本學界則稱白居易為「詩神」 。其實,在唐代對白居易的稱呼是「詩仙」,請看唐宣宗的詩:「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而李白的「詩仙」是清代文人給予的稱呼。

因此,目前學者認為:中國詩壇應該是「一聖」(杜甫)、「二仙」(李白、白居易)。[5]主要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5]

5樓:無敵聖龍之皇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屬山西),曾祖父白溫遷居下□(今陝西渭南),遂為下□人.

晚年官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祖父□,外祖陳潤俱善詩.父季庚,做過彭城縣令,徐州,襄州別賀.

白居易生於鄭州新鄭(今屬河南).自幼聰慧,5,6歲學作詩,9歲熟悉聲韻.11歲時,因兩河藩鎮戰亂,由滎陽逃難到徐州符離(今安徽宿縣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縣尉的堂兄.

15,16歲時,立志應進士舉,刻苦讀書,口

中文名:白居易 別名:白樂天、香山居士、白傅、白文公 國籍:

中國 民族:漢族(龜茲血統) 出生地:中國河南新鄭市(今鄭州新鄭) 出生日期:

公元772年2月28日 逝世日期:公元846年 職業:現實主義詩人 主要成就:

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

寫下了不少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 代表作品:《白氏長慶集》、《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 葬於:洛陽香山 祖籍:

山西太原 別稱:詩魔、詩王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唐代),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唐朝,華州下邽人,祖籍山西太原,後遷下邽(今天的陝西省渭南市臨渭區下邽鎮)。白居易的祖父後來在河南鞏縣當縣令,和當時鄰居新鄭縣令是好友,見新鄭山清水秀,就舉家搬遷

白居易的主要作品

《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賦得古原草送別》《錢塘湖春行》《暮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同李十一醉憶元九》《直中書省》《長相思》《題岳陽樓》《觀刈麥》《宮詞》《問劉十九》《買花》《自河南經亂關內阻飢兄弟離散各在一處因望》《放言》《池上》等。[2]

白居易的簡介

白居易 七七二 八四六 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下邽 今陝西省渭南縣境 人。貞元十五年 七九八 進士,任翰林學士,左拾遺。因直言極諫,貶江州司馬,移忠州刺史。後被召為主客郎中,知制誥。太和年間,任太子賓客及太子少傅。會昌二年 八四二 以刑部尚書致仕,死時年七十五歲。杜甫而後,白居易是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現...

白居易白居易描寫春天的詩,關於白居易描寫春天的詩有哪些?

白居易描寫春天的詩 一 潯陽春三首 春生 春生何處暗周遊,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風報訊息,續教啼鳥說來由。展張草色長河畔,點綴花房小樹頭。若到故園應覓我,為傳淪落在江州。二 潯陽春三首 春來 春來觸地故鄉情,忽見風光憶兩京。金谷踏花香騎入,曲江碾草鈿車行。誰家綠酒歡連夜,何處紅樓睡失明。獨有不眠不醉...

池上白居易改成短文,池上 白居易 閱讀答案

池上 唐 白居易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注 白蓮別名雪荷花,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不僅是難得一見的奇花異草,也是舉世聞名的珍稀中草藥。這首小詩講述了一個小孩偷採白蓮的故事。可能是白蓮太美麗了,於是他划著船去採摘,可是卻不懂得如何隱藏,水面的 有個夏天,天氣晴好,驕陽似火,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