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知道
《小bai鬆》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一首du
七言zhi絕句,這首詩借鬆寫人,託物諷喻
dao,詩內中字裡行間充滿理趣,耐人容尋味,詩中對小松的描寫,精煉傳神,表達了詩人雖然才華橫溢,但由於出身貧窮而不受賞識的憤懣以及不滿之情。
小松自小刺頭深草裡, 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 直待凌雲始道高。
【譯文】
松樹小的時候長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沒看不出來,到現在才發現已經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許多。
那些人當時不識得可以高聳入雲的樹木,
直到它高聳入雲,人們才說它高。
簡介:杜荀鶴(約846-約906),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漢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臺縣)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進士,仍未授官,乃返鄉閒居,曾以詩頌朱溫,後朱溫取唐建樑,任以翰林學士,知制誥,故入《梁書》 (按應作《五代史記》;《梁書》主要記述了南朝蕭齊末年的政治和蕭樑皇朝(502-557年)五十餘年的史事)。
2樓:段幹荏彤邈
表達了應該愛bai護小松du
自小刺頭深草
裡,而今zhi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dao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專道高.
詩人起於微屬末,而胸懷壯志,有濟世之才,正如小松一般,一定能成長為棟樑之才.詩中寫出了小松的幹雲壯志,對於不識大才的「時人」,詩人也表達了一種輕蔑.詩人的自信、氣概以及對當時世態的不滿,表達的委婉而充分.
詩《小松》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愛吃貓的魚
《小松》是唐代bai詩人杜荀鶴的du一首七zhi言絕句。這首詩借dao鬆寫人,託物諷喻,詩中
版字裡行間充滿權
理趣,耐人尋味。詩中對小松的描寫,精煉傳神,表達了詩人雖然才華橫溢,但由於出身貧窮而不受賞識的憤懣以及不滿之情。
【原文】
小松自小刺頭深草裡,
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
直待凌雲始道高。
【譯文】
從小埋沒草叢之中,小小松針不為人所知。如今松枝超過了野草,剛剛被人驚訝發覺。時人目光短淺,不識蒼天大樹。等到枝幹凌雲,才說確實真高。
4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應該愛護小松
自小刺頭深草裡,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回高.
詩人起於微末,而胸答
懷壯志,有濟世之才,正如小松一般,一定能成長為棟樑之才.詩中寫出了小松的幹雲壯志,對於不識大才的「時人」,詩人也表達了一種輕蔑.詩人的自信、氣概以及對當時世態的不滿,表達的委婉而充分.
5樓:疾風健速
在小的時候不被人發覺,如今松枝己超過蓬高(野草)了。當時人們不知道這是參天大樹,等到長大了人們才稱讚:這棵樹真高!
6樓:friend文件
詩《小松》表達了應該愛護小松。
如果滿意請採納啦~~
7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的愛護小松
8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對小松的喜愛之情
9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當時社會的憎恨與不滿之情
10樓:楊孑萬
。。。。。。。。。。
唐代詩人杜荀鶴的詩小松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1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小松》頭一二句,極其生動地刻畫出了松樹小時的特性、以及它在不被關注的環境中漸漸成長的過程。它剛剛出土時,被周邊的雜草深深地掩蓋著,儘管不被人識,它依然表現出了特異的品格,長著一個「刺頭」。一個「刺」字,就把它的不同凡俗的特質鮮活地表現了出來。
它的自強不息、不畏困苦、奮發向上的品質及經過它自己不懈的努力、頑強的拼搏,「而今漸覺出蓬蒿」,是說慢慢地慢慢地它已經嶄露頭角,比那些不能成大器的「蓬蒿」要高出了一籌。供參考。
12樓:七裡田間小菜花
小松[ 唐 ] 杜荀鶴
自小刺頭深草裡, 而今漸覺出蓬蒿。
時人不識凌雲木, 直待凌雲始道高。
《小松》是唐代詩人杜荀鶴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借鬆寫人,託物諷喻,詩中字裡行間充滿理趣,耐人尋味。詩中對小松的描寫,精煉傳神,表達了詩人雖然才華橫溢,但由於出身貧窮而不受賞識的憤懣以及不滿之情。
賞析:這首小詩借鬆寫人,託物諷喻,寓意深長。
鬆,樹木中的英雄、勇士。數九寒天,百草枯萎,萬木凋零,而它卻蒼翠凌雲,頂風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雲巨鬆是由剛出土的小松成長起來的。
小松雖小,即已顯露出必將「凌雲」的苗頭。《小松》前兩句,生動地刻畫出這一特點。
「自小刺頭深草裡」──小松剛出土,的確小得可憐,路邊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沒在「深草裡」。但它雖小而並不弱,在「深草」的包圍中,它不低頭,而是「刺頭」──那長滿松針的頭,又直又硬,一個勁地向上衝刺,銳不可當。那些弱不禁風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敵的。
「刺頭」的「刺」,一字千鈞,不但準確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點,而且把小松堅強不屈的性格、勇敢戰鬥的精神,活脫脫地勾畫出來了。一個「刺」字,顯示出小松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暫時的,相對的,隨著時間的推進,它必然由小轉大。不是麼?
「而今漸覺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類中長得較高者。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腳底下,可現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當然更不在話下。
這個「出」字用得精當,不僅顯示了小松由小轉大、發展變化的情景,而且在結構上也起了承前啟後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結果,也是未來「凌雲」的先兆。事物發展總是循序漸進,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從「刺頭深草裡」到「出蓬蒿」,只能「漸覺」。
「漸覺」說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誰「漸覺」的呢?只有關心、愛護小松的人,時時觀察、比較,才能「漸覺」;至於那些不關心小松成長的人,視而不見,哪能談得上「漸覺」呢?
故作者筆鋒一轉,發出深深的慨嘆:
「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
這裡連說兩個「凌雲」,前一個指小松,後一個指大鬆。大鬆「凌雲」,已成事實,稱讚它高,並不說明有眼力,也無多大意義。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樣貌不驚人,如能識別出它就是「凌雲木」,而加以愛護、培養,那才是有識見,才有意義。
然而時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這個「識」字,故詩人感嘆道:眼光短淺的「時人」,是不會把小松看成是棟樑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於「時人不識」,而被摧殘、被**啊!這些小松,和韓愈筆下「駢死於槽櫪之間」的千里馬,不是遭到同樣悲慘的命運嗎?
杜荀鶴出身寒微,雖然年青時就才華畢露,但由於「帝裡無相識」(《辭九江李郎中入關》),以至屢試不中,報國無門,一生潦倒。埋沒深草裡的「小松」,不也正是詩人的自我寫照?
由於詩人觀察敏銳,體驗深切,詩中對小松的描寫,精煉傳神;描寫和議論,詩情和哲理,幽默和嚴肅,在這首詩中得到有機的統一,字裡行間,充滿理趣,耐人尋味。
《梅花》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3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梅花》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梅花,香色俱佳,獨步早春,具有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後的進取精神,因而歷來為詩人們所吟詠,所歌頌。在我國古代為數眾多的詠梅詩中,王安石的《梅花》堪稱一首饒有特色、膾炙人口的佳作。
這首詠梅詩吟詠的是早春之梅。全詩雖僅4句20字,卻較為形象地刻畫了早春梅花的神韻和香色。前兩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寫頗有寒意的早春時節,萬物皆未萌芽,唯獨牆角數枝梅花迎寒綻開。
這兩句寫梅花,不繪其形,而傳其神。「牆角」二字點明地點;「獨自開」與「數枝梅」相照應,傳遞了梅先天下春的資訊;「凌寒」二字交代時間,突出了春梅於嚴寒中傲然怒放的性格特徵。不過,這兩句詩寫梅花不畏嚴寒傲然怒放,並非首創。
在此之前,已有別的詩加以描繪了。如南朝陳詩人謝燮的《早梅》詩:「迎春故早發,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後,無人別意看」,緊扣一個「早」字,用表現人的心理狀態的「疑」與「畏」字寫梅花,使之人格化,從而惟妙惟肖地反映了其傲霜鬥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較之前兩句,後兩句「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梅花的香色,則寫得較為新穎別緻。「遙知不是雪」,著眼於人們的視覺形象,含蓄地寫梅花的純淨潔白。儘管這句詩否定了詩人於遠處所看到的牆角凌寒獨自綻開的數枝梅花是雪,但它實際上曲折地反映了梅白似雪的色彩。
試想,假如這梅花不是白的,而是紅的或是其他顏色,詩人會由此而聯想到雪嗎?正因為梅花似雪,唐代詩人張謂的《早梅》詩句「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消」,以錯把梅枝當作雪枝來反映白梅早發、皎潔似雪的特點,才給人以「錯」而無誤,「錯」中見奇之感。
「遙知不是雪」這句詩,不僅含蓄地寫梅花的純淨潔白,也間接地交代前兩句中所寫的迎寒怒放的「牆角數枝梅」實為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中所見,且與訴諸人們嗅覺的下句「為有暗香來」一道寫梅花的香色,詩句之間具有內在聯絡,顯示出全詩結構的嚴謹。
詩人寫梅香,沒有藉助任何形容詞,亦未潑墨如雲,大肆渲染,而是以「看似尋常最奇崛」(王安石語)的「遙知」這兩句詩巧妙自然地出之。這兩句詩之間具有因果關係。正因為有梅花的香氣從遠處襲來,才使詩人「遙知不是雪」。
倘若梅花無香氣,則詩人從遠處隱隱約約看到的「牆角數枝梅」,是難免把它錯當作雪枝的。以互為因果的兩句詩寫梅花,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與張謂的《早梅》詩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遙知」兩句詩也未必是實寫詩人於遠處聞到梅花的香色,從而得出是梅非雪的結論,而只是虛寫,極言梅花的香氣之濃。
如果說,這首《梅花》詩所吟詠的梅花,不僅讓人領略到其凌寒怒放的神韻,而且給人留下它香色俱佳、別具一格的鮮明印象,那麼,這首詩本身也就如同它所吟詠的梅花,令人賞心悅目,獲得藝術美的享受。
14樓:博達國學
《梅花》
崔道融(唐)
數萼初含雪,孤標畫本難。
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
橫笛和愁聽,斜枝倚病看。
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
梅花開在冬日裡,凌寒獨自開的時候總有文人墨客去觀賞,賞雪景和梅花美景的人有許多,但別有一番滋味的是賞雪和賞花的心情。唐代詩人崔道融的這首五言律詩,這首詩用詞簡單卻表達出內心的孤獨,其中最後一句更是被化用成其他句子,千古傳誦至今,表達出內心的失落和孤獨。
15樓:南瓜蘋果
這首詩正是以動人的藝術形象表達了作者這種思想品格和一如既往、九死未悔的深情。
這首詩沒有描寫梅花的枝葉和花朵形態,而是著意寫梅花「凌寒獨自開」(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的品格,寫它的沁人心脾的「暗香」。這裡寫的梅花,正是作者人格的化身。王安石變法失敗,被迫辭職,十分孤獨。
但他仍倔強地堅持自己的政治理想。
《梅花》是北宋詩人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
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譯文:那牆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為什麼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擴充套件資料
此詩語言樸素,對梅花的形象也不多做描繪,卻自有深致,耐人尋味。而這首寫梅花的詩,其思想內涵實是相通的,寫得則非常平實內斂。
前兩句寫牆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牆角數枝梅」(那牆角的幾枝梅花),「牆角」不引人注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牆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
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凌寒獨自開」(冒著嚴寒獨自盛開),這裡寫梅花沒寫她的姿態,而只寫她「獨自開」,突出梅花不畏寒,不從眾,雖在無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開。
寫的是梅花的品質,又像寫人品。「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自題小像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自題小像 詩是愛國主義感情的昇華,也是青年魯迅鴻鵲之志的寫照,更是魯迅先生矢志不渝 畢生實踐的人生格言。蓮的心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蓮的心事 是一首幽怨的詩。表達的是愛情的憂傷,有一種擦肩而過,恨不相逢未嫁時 的無奈。席慕容擅長寫這一方面的情詩。她的詩歌意念輕靈細膩,語言質樸乾淨,古典詩...
赤壁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原文念奴嬌 赤壁懷古 蘇軾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念奴嬌 赤壁懷古 是宋代文學家...
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賞析一 這首小令,有人物,有場景,還有對白,充分顯示了宋詞的語言表現力和詞人的才華。昨夜雨疏風驟 指的是昨宵雨狂風猛。疏,正寫疏放疏狂,而非通常的稀疏義。當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風雨就來逼迫了,心緒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覺也睡得濃了。結果一覺醒來,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卻已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