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倪微微
於易水送人一絕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清人陳熙晉說:「臨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淪,始以貢疏被愆,繼因草檄亡命」
(《駱臨海集箋註》)。這四句話大致概括了駱賓王悲劇的一生。 駱賓王對自己的際遇憤憤不平,對武則天的統治深為不滿,期待時機,要為匡復李唐王朝,幹出一番事業。
可是在這種時機尚未到來之前的那種沉淪壓抑的境遇,更使得詩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悶之中。
《於易水送人》一絕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詩人的這種心境。 據史載,戰國末年荊軻為燕太子丹復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歸還諸侯之地。臨行時燕太子丹及高漸離、宋意著白衣冠(喪服)送於易水,高漸離擊築,荊軻應聲而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聲悲壯激越,「士皆?目,發盡上指冠」。
這首詩的第一聯,「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就是寫的這件事。「此地」,即詩題中的易水。「壯士發衝冠」,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
如今在易水邊送別友人,想起了荊軻的故事,這是很自然的。但是,詩的這種寫法卻又給人一種突兀之感,它捨棄了那些朋友交往、別情依依、別後思念等等一般送別詩的常見的內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這種破空而來的筆法,反映了詩人心中蘊蓄著一股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借懷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壯別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為一體。
從而為下面的抒情準備了條件,醞釀了氣氛。 第二聯,「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這兩句用對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後一句。
這後一句也就是全詩的中心所在。它寓情於景,景中帶比,不僅意味著荊軻那種不畏**的高風亮節,千載猶存;而且還隱含了詩人對現實的深切感受。
詩中用「已」、「猶」兩個虛詞,即使句子變得自然流利,也使音節變得紆徐舒緩,讀來給人一種迴腸蕩氣之感,更有力地抒發了抑鬱難申的悲痛。 這首詩題為「送人」,但它並沒有敘述一點朋友別離的情景,也沒有告訴我們送的是何許人。然而,人們卻完全可以由它的內容想象出那種「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壯別的場景,也可以想見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膽相照的至友。
因為只有這樣,詩人才願意、才能夠在分別之時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塊壘,而略去一切送別的常言套語。此詩題為送人,卻純是抒懷詠志。作為送別詩的一格,這首絕句可說是開風之先吧。
2樓:
用了荊軻刺秦王的典故。
原文: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譯文:在此地離別了燕太子丹,壯士荊軻憤怒發已衝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經長逝,今天這易水還那樣淒寒。
於易水送人一絕這首詩的意思
3樓:手機使用者
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髮衝冠。那時的人已經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4樓:匿名使用者
此詩描述作者在易bai
5樓:zgj7一
一日於易水
送人一絕唐舒樂冰
於易水送人一絕唐舒樂兵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重內於易水,送容人一絕。唐舒樂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70人以沫,真是水於易水,送人一絕。唐舒樂賓王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70人以沫,真是水猶寒。
6樓:匿名使用者
我什麼也不知道,請大家解釋一下
於易水送人一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7樓:好集樂vr裝置
《於易水送人》是初唐詩人駱賓王創作的一首五言絕句。該詩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別友人時的感受,並借詠史以喻今。整首詩寓意深遠,筆調蒼涼。
既是詠史又是抒懷,充分肯定了古代英雄荊軻的人生價值,同時也傾訴了詩人的抱負和苦悶,表達了對友人的希望。
駱賓王長期懷才不遇,佗傺失志,身受**,愛國之志無從施展。他在送別友人之際,通過詠懷古事,表達對古代英雄的仰慕,也寄託自己對現實的深刻感慨,傾吐了自己滿腔熱血無處可灑的極大苦悶。
8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抒發了詩人彷徨企求的苦悶的思想感情。
於易水送人一絕駱賓王 這首詩使用了什麼典故於易水送
9樓:
於易水送人一絕 駱賓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清人陳熙晉說:
「臨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淪,始以貢疏被愆,繼因草檄亡命」(《駱臨海集箋註》)。這四句話大致概括了駱賓王悲劇的一生。 駱賓王對自己的際遇憤憤不平,對武則天的統治深為不滿,期待時機,要為匡復李唐王朝,幹出一番事業。
可是在這種時機尚未到來之前的那種沉淪壓抑的境遇,更使得詩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悶之中。《於易水送人》一絕就是曲折地反映了詩人的這種心境。 據史載,戰國末年荊軻為燕太子丹復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歸還諸侯之地。
臨行時燕太子丹及高漸離、宋意著白衣冠(喪服)送於易水,高漸離擊築,荊軻應聲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歌聲悲壯激越,「士皆?
目,發盡上指冠」。這首詩的第一聯,「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就是寫的這件事。「此地」,即詩題中的易水。
「壯士發衝冠」,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如今在易水邊送別友人,想起了荊軻的故事,這是很自然的。但是,詩的這種寫法卻又給人一種突兀之感,它捨棄了那些朋友交往、別情依依、別後思念等等一般送別詩的常見的內容,而是芟夷枝蔓,直入史事。
這種破空而來的筆法,反映了詩人心中蘊蓄著一股難以遏止的憤激之情,借懷古以慨今,把昔日之易水壯別和今日之易水送人融為一體。從而為下面的抒情準備了條件,醞釀了氣氛。 第二聯,「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這兩句用對仗的句式,由前一句自然地引出後一句。這後一句也就是全詩的中心所在。它寓情於景,景中帶比,不僅意味著荊軻那種不畏**的高風亮節,千載猶存;而且還隱含了詩人對現實的深切感受。
詩中用「已」、「猶」兩個虛詞,即使句子變得自然流利,也使音節變得紆徐舒緩,讀來給人一種迴腸蕩氣之感,更有力地抒發了抑鬱難申的悲痛。 這首詩題為「送人」,但它並沒有敘述一點朋友別離的情景,也沒有告訴我們送的是何許人。然而,人們卻完全可以由它的內容想象出那種「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的激昂壯別的場景,也可以想見那所送之人,定是肝膽相照的至友。
因為只有這樣,詩人才願意、才能夠在分別之時不可抑制地一吐心中的塊壘,而略去一切送別的常言套語。此詩題為送人,卻純是抒懷詠志。作為送別詩的一格,這首絕句可說是開風之先吧。
10樓:端蒙洋贊怡
用了荊軻刺秦王的典故。
原文: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譯文:在此地離別了燕太子丹,壯士荊軻憤怒發已衝冠。
昔日的英豪人已經長逝,今天這易水還那樣淒寒。
11樓:王翠帖雯麗
壯士荊軻刺秦出發燕太子丹於易水送別的典故
閱讀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一絕》,回答問題。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請用簡練
12樓:輕浮136次圍觀
題目為送,但無半言送別之情;三四句對比,用錯覺表達出對荊軻的讚美和自己的激憤
「構思」即結構,行文思路。「昔時」與「今日」是明顯的對比手法。
賞析詩歌《於易水送人》,思考作者運用了什麼典故?抒發了怎樣的
詩句賞析 清人陳熙晉說 臨海少年落魄,薄宦沉淪,始以貢疏被愆,繼因草檄亡命 駱臨海集箋註 這四句話大致概括了駱賓王悲劇的一生。駱賓王對自己的際遇憤憤不平,對武則天的統治深為不滿,期待時機,要為匡復李唐王朝,幹出一番事業。可是在這種時機尚未到來之前的那種沉淪壓抑的境遇,更使得詩人陷入彷徨企求的苦悶之中...
什麼什麼一古什麼的成語,一古一絕一絕一古是什麼成語
近義詞 百萬雄 bai兵 反義詞 du兵微將zhi寡。一般作定語。dao 百萬雄師 b i w n xi ng sh 解釋專 為數眾多屬 中國人民解放軍 強渡長江天險。辨形 萬,莫可以前。正音 師 不能讀作 s 結構 偏正式一古代酒杯一隻狗表示的成語 百萬雄師 向江南挺進 百萬雄師。出處 宋 張載 ...
《於易水送人》中的 壯士發衝冠 引用典故有什麼作用
於易水送人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引用了荊軻刺秦王的典故。壯士發衝冠 用來概括那個悲壯的送別場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表達了詩人對荊軻的深深崇敬之意。此時在易水邊送別友人,想起了荊軻的故事,這是很自然的。但是,詩的這種寫法卻又給人一種突兀之感,它捨棄了那些朋友交往 別情依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