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變法的意義,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2021-03-18 23:55:43 字數 5588 閱讀 6320

1樓:喜腦弓子

首先,商鞅頒佈的變法措施,加快了奴隸制社會的瓦解,推動了封建社會的程序......

2樓:御溥五潔

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商鞅變法是較為徹底的改革運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創立了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經濟上:改變舊有的生產關係,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封建國家機器的只能更加健全,**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

(4)軍事上: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為秦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3樓:稱景閎琦

周顯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開始變法,

法令規定:

1.加強社會治安.

實行連坐法,把老百姓組織起來,五家編為」一伍」,十編為」一什」,互相擔保,互相監視.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檢舉,否則十家一起判罪.

2.獎勵發展生產.

老百姓努力發展生產,糧食布帛貢獻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勞役;懶惰和棄農經商的,連同妻子,兒女一起充為官奴.一家有兩個兒子以上,**以後就要分家,各自交稅,否則就要交兩份稅.

3.獎勵殺敵立功

官爵大小以在軍事上立功多少為標準.功勞大的就封官爵就高,車輛.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的賞賜,也都以功勞大小而定;軍事上沒有功勞的,即便有錢也不能過豪華的生活,就是貴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面貌煥然一新。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廢除以井田制為基礎的封建領主所有制,確立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廢除了分封制,確立了郡縣制。秦國從落後國家,一躍而為「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出現了「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的局面。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意義是什麼?

4樓:京城「老炮兒

商鞅變法在政治經濟軍事採取了變革,發展了秦國經濟和軍隊戰鬥力,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5樓:獨行沒趣

商鞅變法的意義

1、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

商鞅變法是較為徹底的改革運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創立了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

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經濟上:

改變舊有的生產關係,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

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封建國家機器的只能更加健全,**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

4、軍事上:

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為秦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6樓:匿名使用者

分為政治,經濟,軍事三

個方面。

政治:一,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二,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三,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四,嚴明法度,禁止私鬥。

經濟:一,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二,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三,統一度量衡。

軍事: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並賞賜土地。

7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1.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只有買賣。

2.獎勵頸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3.建立縣制,由**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義(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的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封建國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8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政治:

1.確立縣制,由

**直接派遣吏治理。

2.廢除貴族的世襲特權。

3.改革戶籍制度,加強對人民的管理。

4.嚴明法度,禁止私鬥。

經濟:1.廢除井田制,允許土地自由買賣。

2.鼓勵耕織,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統一度量衡。

軍事:獎勵軍功,對有軍功者授予爵位並賞賜土地。

意義(作用)

使秦國的國力大為增強,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一躍成為最強盛的諸侯國,為以後秦國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9樓:彼走茶涼孤獨夜

一、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從法律上維護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有利於地主經濟的發展。

二:獎勵耕戰,包括獎勵耕織和獎勵軍功兩方面。

三: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10樓:李文林李倩

商鞅變法的那種包括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各個方面,他主張用法治來治理國家,通過商鞅變法,秦國變得越來越強大,最後為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上將是我國著名的改革家政治家。

11樓:happya冰凌

商鞅變法意義:商鞅變法促進了農業生產,提高了軍隊戰鬥力,使秦國國力大增,後來居上,為以後統一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2樓:匿名使用者

1確立土地私有2廢除井田制3獎勵耕戰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公原前356年

13樓:徐源底一

鞅變法是指戰國時(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商鞅在秦國進行的兩次政治改革。

商鞅姓公孫,衛國貴族,又稱衛鞅或公孫鞅。秦孝公六年(即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實行變法。

變法的主要內容是:獎勵耕織,生產多的可以免徭役;廢除貴族世襲特權,制定按軍功大小給予爵位等級的制度;推行連坐法。

變法令下達後,商鞅以三丈之木置於國都南門,募民有能徙木於北門者賞十金,但無人響應。他又將賞金增至五十金,有一人應募,即獲得五十金,以此來取信於民。當時太子犯法,商鞅刑其師傅公子虔、公孫賈。

商鞅執法敢於不避貴勢,在秦國震動頗大,這是上下都能奉公守法的重要原因。

新法令推行幾年後,秦國百姓家給人足,國勢蒸蒸日上,孝公以商鞅為大良造。兩年後,秦從雍(今中國中西部陝西鳳翔)遷都咸陽,並第二次下達變法令 :推行縣制。

全國共置三十一縣(一作四十一縣);廢除井田制准許土地買賣;統一度量衡,商鞅的兩次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贊同

商鞅變法的意義和影響 40

14樓:匿名使用者

1、意義: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較為徹底的改革運動,大大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的發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的制度,創立了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發展。同時,壯大了國力,實現了富國強兵。為以後秦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影響:商鞅在秦國實行變法,使得秦國經濟發達,軍事強大,奠定了秦始皇統一全中國的基礎,也成功地把法家思想帶進上層建築,影響了中國人兩千多年。

15樓:傳道不授業

意義:通過商鞅變法,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特權,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秦國因此而逐漸強大起來,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消極影響:嚴刑峻法、文化高壓政策、重農抑商

16樓:六月大旱

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集權制度;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實行嚴刑峻法和文化高壓政策,對後來的秦朝有消極影響

影響及意義:確立封建制度,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為秦統一六國奠定基礎

背景:鐵農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廣,私田出現,使封建剝削方式出現

17樓:劉志華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18樓:沉思中焚燒

商鞅變法是戰國時期一次前所未有的社會

變革,它適應了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和潮流,同時它的改革的成功又促進了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的鞏固,對當時社會進步起到了和推動作用,改革的目標和改革的成效達到了完美的統一,推動了社會的發展。

19樓:

戰國秦孝公即位以後,決心圖強改革。商鞅並提出了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和郡縣制等變法的發展策略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面貌煥然一新。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廢除以井田制為基礎的封建領主所有制,確立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廢除了分封制,確立了郡縣制。秦國從落後國家,一躍而為「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出現了「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秦國因此而逐漸強大起來,私鬥,鄉邑大治」的局面。

秦國因此而逐漸強大起來,為後來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

商鞅變法的意義

20樓:喜腦弓子

首先,商鞅頒佈的變法措施,加快了奴隸制社會的瓦解,推動了封建社會的程序......

21樓:匿名使用者

內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1.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只有買賣。

2.獎勵頸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3.建立縣制,由**直接派官吏治理。

意義(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的戰鬥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封建國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參考資料:全是自己打的,支援一下吧。

22樓:☆異鳴

推動了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商鞅變法是較為徹底的改革運動。通過改革,秦國廢除了舊制度,創立了適合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制度。

改革推動了秦國社會的進步,促進了經濟的繁榮。壯大了國力,為秦國的富國強兵和未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對秦國乃至中國歷史都起了重要作用。

(2)經濟上:改變舊有的生產關係,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 (3)政治上:

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封建國家機器的只能更加健全,**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 (4)軍事上: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

為秦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23樓:軒

周顯王十三年(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援下開始變法,

法令規定:

1.加強社會治安.

實行連坐法,把老百姓組織起來,五家編為」一伍」,十編為」一什」,互相擔保,互相監視.一家犯了罪,九家都要檢舉,否則十家一起判罪.

2.獎勵發展生產.

老百姓努力發展生產,糧食布帛貢獻多的,可以免除一家勞役;懶惰和棄農經商的,連同妻子,兒女一起充為官奴.一家有兩個兒子以上,**以後就要分家,各自交稅,否則就要交兩份稅.

3.獎勵殺敵立功

官爵大小以在軍事上立功多少為標準.功勞大的就封官爵就高,車輛.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的賞賜,也都以功勞大小而定;軍事上沒有功勞的,即便有錢也不能過豪華的生活,就是貴族也只能享受平民的待遇.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面貌煥然一新。在土地所有制方面,基本廢除以井田制為基礎的封建領主所有制,確立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在政治方面,基本廢除了分封制,確立了郡縣制。秦國從落後國家,一躍而為「兵革大強,諸侯畏懼」的強國,出現了「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的局面。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作用,「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及作用是什麼?

內容 承認土地私有 獎勵耕戰 推行縣治 作用 廢除舊制度 促進農業生產 提高軍隊戰鬥力 是秦國成為最強的諸侯國,為以後兼併六國,統一中國打下了堅實基礎 內容 1 編制戶口,加強刑法.2 獎勵生產 3 獎勵軍功 4 承認土地私有 5 推行縣制 6 統一內度量衡 作用 容經過變法,秦國富強起來,國力大增...

商鞅變法的時間背景目的內容作用,商鞅變法的背景 目的 內容 結果 意義。

1 商鞅變法的時間 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變法。2 商鞅變法的背景 形成兩大對立的階級。春秋以來,由於鐵器和牛耕的推廣使用,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一些奴隸主將新開墾的田地變成私產出租,這樣出現了地主和農民兩個階級。封建經濟發展的需要。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為廢除舊貴族世卿世祿的特權...

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結果,請列舉商鞅變法的主要內容和結果

政治方面 削弱貴族特權,加強 集權。一.制定20級爵位,上至公士下至徹候,均為20級身份。從這時起,立有軍功的人,由國君賜予相應的田宅,奴婢,和爵位。沒有軍功的人,即使是貴族出身,也不授予爵位。二.實行 集權制。全國劃分為31 縣,縣令由國君任免,行政權直屬於國君,削弱貴族分封制。經濟方面 大力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