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意義,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是什麼

2021-03-19 00:44:56 字數 5081 閱讀 3408

1樓:匿名使用者

積極:①加強了**集權,鞏固了大一統的國家,有利於穩定社會秩序。②對儒學成為主流的傳統文化起了積極作用。

③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消極:①含有唯心主義的成分。

扼殺不同流派的思想,有**作風。②帶有神學迷信色彩,為了維護封建**和等級制度而宣揚綱常倫理。

2樓:匿名使用者

穩固封建統治。春秋戰國,因舊制度崩潰而戰亂四起,各種救世學說也是百家爭鳴。秦滅六國,建立第一個封建王朝,要想國家穩定,必使民心歸一,要使民心歸一,必解決各種學術對人民造成的影響。

孔儒學說比其他學說對封建統治者更有利,自己獨尊儒術。

3樓:匿名使用者

西漢儒學代表,今文經學大師。廣州(今河北景縣)人。曾任博士,江都王相、中大夫。

專治《春秋公羊傳》。武帝時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為武帝採納,從此開始確立儒家為官方正統思想。將儒家學說與陰陽五行說結合,提倡「天人感應』說,認為天是有意識、有感情的人格神,皇帝是天在人間的**人。皇帝的行為可以與天感通,天通過 「祥端」 與「災異」表達對皇帝作為的讚許或警告。

主張維護封建大一統,限制豪強兼併。提出「三統」 「三正」 的歷史觀,認為封建綱常永恆不變,歷史發展僅僅是服色、曆法等形式上的改變,並宣揚「凡物皆有和偶」等觀點,為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主從關係作論證。著作有《春秋繁露》、《舉賢良對策》等。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是什麼? 15

4樓:金牛座的性格

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歷史事件。這一政策幾乎為以後各代統治者所遵奉,長達兩千年之久,對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

對於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古代史學家多認為是漢武帝與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一個是為了建立大一統帝國的需要,一個是出於爭奪學術地位的需要,因此,三道策問,一拍即合。其實,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和其他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一樣,都有其深刻的社會背景,只要深入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中去,細加鉤沉比勘,就不難揭示其事實真相。

5樓:永遠的美麗

作為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帝王,漢武帝在思想文化界首開「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政策,確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統與主導地位,使得**「大一統」的思想作為一種主流意識形態成為定型,而作為一種成熟的制度亦同樣成為定型;是他完成了**政治結構的基本工程,所謂「內聖外王」,剛柔相濟,人治社會的政治理想第一次因為有了一套完備的仕進位制度而得以確立;是他使得大家族的生活方式成為一個社會牢固、安定的勢力,並進一步推而廣之,最終使之成為整個宗法制國家的基礎。

不過,若從另一個角度去看,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固然自有其進步意義,但它對歷史的負面影響卻也同樣不容忽視,像**「大一統」的思想固然能夠增強民族之間的凝聚力,但同時卻也將**集權推向了登峰造極之地步;大家族的生活方式雖然的確成為超穩定社會之基石,但同時也使得人治政治成為兩千年不變之定式;至於漢武帝時代連年不斷的戰爭與攻伐,則更是造成了社會動盪、民不聊生之惡劣後果,其間利弊得失,自是一言難盡。

有人說「一個**的時代必然是一個嚴酷的時代」,這句話質之漢武帝的時代也同樣適用。事實上,在人治社會中,越是有作為的君王,其破壞力往往也會越大,就像宋代詩人蓮池生在自己的詩中所寫的那樣:「漢武愛名馬,將軍出西征。

蹀血幾百萬,侯者七十人。區區僅得之,登歌告神明。」「翻手為雲、覆手為雨」固然是君主常態,「好大喜功、黷武嗜殺」對於他們也不過只是一個尋常故事。

為一己之私慾而大動干戈,帝王的個人好惡實際關係到千百萬人的身家性命,所謂「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即是對帝王個人作為的最佳註腳。作為一代英主,漢武帝的確是中國古代極有作為的皇帝之一,但英主也是凡人。從漢武帝對待神仙方術的態度,可以看出他偏執與迷狂的心態,從「巫蠱之禍」的發生,更能夠看出他晚年的冷酷殘忍、喜怒無常——人治社會常常會出現像漢武帝這樣的「半截偉人」。

受到生理、智力、年齡等諸多方面的限制,漢武帝的個人作為也不過是暴露了人治社會的共同弊端而已。

附:儒家思想的負面影響

以孔丘為創始者的儒家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以家庭為本位,以倫理為中心,以等級為基礎的法律制度和意識形態。主張「禮治」和「德治」,也就是「人治」。儒家人治論的要旨在於:

聖賢決定禮法;身正則令行;法先王,順人情。儒家在禮與法的關係上強調禮治,在德與法的關係中強調德治,在人與法的關係中強調人治[1]。自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成為思想意識形態的一極,後世無非是對它進行修修補補,它獨霸中國二千餘年。

封建思想實質上就是儒家思想,它至今仍然在現實社會中影響著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生活,並及於法律等各個層面。物極必反,沒有了百家爭鳴的局面,單一的思想模式,造就的政治法律文化——那就是**。歷史證明,人治和**是一脈相承的。

要建立現代司法理念,這種本土環境法律思想的人治化,與強調以制度、規則來約束人們的行為的法治觀是格格不入的。儒家思想是建立現代司法理念的最主要的思想障礙。那就是法治觀念先天不足

或分析漢時獨尊儒術的影響利弊,對今天的中國有極其重要的借鑑意義。

漢代大一統是中國思想史上最具深遠影響的事件之一。經過春秋戰國、百家爭鳴的盛況,中國的哲學、社會、政治、人文思想得到空前發展。儒、道、墨、法、陰陽諸家都基本完成了自己的思想體系,真可謂「茫茫九派流中國」,泱泱大國的氣派已然奠定!

秦時借重法家,漢初崇尚道家,各門各派尚無尊卑主末之分野。直至漢武帝時,儒家才得以獨享尊榮,孔子才被視為千古第一聖人,並流被後世。

其實,就思想體系而言,儒家所站的高度並不比道家高明,只是孔子學說積極入世、接受並順應歷史前進的現實態度要比其他各家更適宜用來治理國家,同時,正如林語堂先生所言,當時所有學派中,只有儒家學說同當時的中國古典學術和歷史知識緊緊地結合在了一起,而這些古籍經典本身即極為寶貴,從而使儒家學說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教育的典範,可以說,儒家思想後來的深入人心,與它以教材為載體進行傳播密不可分。

閒話少講,單說這漢代思想的大一統,產生的正反兩面影響都非常顯著:

積極方面,思想的大一統,鞏固了中國人的國民意識,增強了中國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從而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的政治統

一、民族統一,使得中國在歷經兩千年發展後依然能夠保持秦皇漢武開疆時的基本版圖,無論出現何種形式、多長時間的**,中國人始終不忘國家統一,並且這種統一的意識幾乎是出自中國人天性的要求,無論天南地北,人人皆認為統一是理所當然,人人皆視能為統一做出貢獻為光榮,在**與統一的大是大非面前,人人都有奮不顧身、犧牲自我的豪情。這種統一意識與當初所奠定的「大一統」思想,與中國數千來的思想統一,與儒家的教化下形成的國家和中華民族認同感皆一脈相承。

思想的大一統,還對中國兩千年來的民族大融合產生了深遠影響。中外學者都常常驚異於中國文化偉大的「同化」作用,中國歷史上的所謂「正統政權」、「中原王朝」屢遭侵略,除元、清兩代為非漢族統治外,還有十六國、南北朝、五代等等各民族在中華大地上逐鹿紛爭的時代,但無論草原文化規模大小,皆最終淹沒、融化在浩浩蕩蕩的中原傳統文化中,這裡,以儒家思想為主體的中國文明就真如一個博大而精深的智者,微笑地敞開胸懷,任你們在我的懷抱裡折騰,反正大家終究免不了中華民族、中國人的心理認同,從而只有形式上的入侵、**,卻很難有本質上對中國的撼動。

但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所帶來的消極影響也不容忽視。簡單地講,首先,儒學佔據正統思想地位,必然黯淡了其他學派的光芒,久而久之,原本一些很有特色的思維方式不僅不得光大,甚而漸漸失傳,大大壓縮了中國人的哲學思維空間。

其次,獨尊儒術,使得中國人中的大部分智者、豪傑都將精力投注於弘揚儒學,結果中國文化呈現出精光凝聚的現象,最終,儒學是越來越精緻,但其衍生的條條框框的束縛也越來越多,這種文化因成熟過度而走向了糜爛,走向了極度保守,所以,聞一多先生說:簡直就是一潭死水。所以,中國的盛世時間一長,就要走向腐敗,必得外來文明的衝擊,才能獲得新鮮血液,才能注入興奮劑,重新容光煥發,光彩照人。

6樓:冰做的風鈴

漢武帝酌取董仲舒「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學作為封建統治的指導思想,在當時有利於加強**集權,為穩固大一統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根據,推動了教育的發展。但「獨尊儒術」卻對其他各家思想都予以排斥,束縛了人們的思想,不利於科技文化的發展。

7樓:西河郡王

霸王道雜之的漢家制度要高明的多。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最終影響,就是亡國。

8樓:匿名使用者

作家楊大俠指出,可悲的是早在漢武帝時,董仲舒提出的「罷除百家,獨尊儒術」後,我們帝國曾經百花齊放、星光燦爛的思潮就開始枯竭。易中天在《帝國的終結》中說,歷史的經驗總是會引起注意,前車之覆也理所當然地是後車之鑑。

9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說:就是加強了思想統制,鞏固了統一!。!。

10樓:風鳴弓

是中國政治史和思想上的一件大事。儒學在政治上佔統治地位,有利於鞏固大一統國家和穩定統治秩序。從此,儒學成為各級學校必修的主要內容和朝廷選官的主要標準,從而確立了在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1樓:王寬亭

董仲舒提出的這一思想.他總結了春秋和戰國時的經驗.漢朝統一以後.

顯然"縱橫」之術對國家的統一不利。他就把孔子的儒學搬了出來。這對國家是有好處的,所以漢武帝就採納了他的意見。

12樓:杜文霆

漢武帝在位時,百家爭鳴的局面還在持續著.漢武帝為了改變這種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以儒家為正統學說,其他各家均被排斥.

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學教育,在長安舉辦太學,太學是我國古代最高的學府,以儒家的"五經"為主要教材,不學習其他各家的學說.

13樓:板凳板磚啤酒瓶

百家罷而未黜,儒家獨而未尊。你找本法律思想史或者法制史看看就明白了。

14樓:小豆子紅彥

孔子罵會種地的樊遲為小人。孟子不忠(其時周室尚在卻向魏齊謀官)叫嚷:「善戰者服上刑」,「闢草萊,任土地者次之」。

會打仗會種地就要處以重刑。韓愈叫囂說:「百工之人(各種工匠),君子不齒」。

發展生產有罪,創造發明該殺,這就是儒家的「禮教」!朱熹(扒灰一族,還娶兩尼姑。存天理,滅人慾。

虧他好意思說)在儒家的經典《禮記》上甚至說,作「奇技奇器以疑眾者,殺!」。漢儒鄭玄更是更加明確地註解說,所謂「作奇技奇器者」,就是指象古代春秋時能工巧匠魯班這樣的人。

韓愈叫囂說:「百工之人(各種工匠),君子不齒」。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後果是除了留下了《內經》外,其餘醫經七家,經方十一家全部沒了。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是什麼,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影響是什麼

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文教政策,是中國歷史上劃時代的歷史事件。這一政策幾乎為以後各代統治者所遵奉,長達兩千年之久,對我國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和各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形成,產生了深刻影響。對於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古代史學家多認為是漢武帝與董仲舒君臣撮合而成的,一個是為了建立大一統帝國的需要,一...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是什麼意思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是怎麼回事?簡單說尊奉儒家,廢掉其他的思想!漢代初期,儒 道兩家在政治 思想上的鬥爭相當激烈。儒家的春秋大一統思想,仁義思想和君臣倫理觀念與漢武帝時所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相適應,因為實行了這種廢除別家的思想,推崇儒家思想的統治政策 漢武帝時因為多年來的休養生息政策,國家實力逐步強大。統治...

漢武帝運用了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形成了怎樣的政治格局

積極影響 在當時有特定的歷史背景,有利於加強思想控制,在一定程度上 有利於維護統治 加強 主義 集權和維護秦朝統一,防止舊勢力復辟 消極影響 春秋末期以來蓬勃發展的自由思索受了致命的打擊,是對先秦思想文化成就的粗暴否定,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場浩劫 文化成為政治權力的附庸,阻礙了...